人物:僧玄朗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朕闻轩辕三皇之盛者尊广成。唐尧五帝之盛者师尹寿。夫以圣人之道。教圣人之才。守之七日。又守之九日。朝彻而后能见。独是道也。入水不濡。蹈火不。啸叱风雨。鞭笞魔魅。无方而后能进。独是神也。神则惟变。道亦旁通。苟得其人。抑所谓神道设教者也。师讳法善。字道元。自诸梁食采。是谓叶公。邑亦如之。因而命氏。则昔为南阳人也。曾祖道兴。祖国重。父慧明。赠歙州刺史。贲丘园者。一贯吾道。食旧德者。百代可知。故名溢宇宙之中。身在江海之上。则今为古括人也。至隋大业。岁在景子。法师是生。凡六百四十二甲子。洎我开元。岁在庚申。形解升云。则春秋百有七矣。其生也。年长而色若孺子。其化也。委蜕而神则默仙。尝从朕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藏察无象。钩致不测。若言匡国辅主。鼓舞发挥焉。朕可推而尊之。不可得而臣也。其始终出处之迹。可得而言者。初师甫七岁。涉江而游。迨及三年。人以为溺。及还。问其故。则曰。三青童子引之。憩于华堂峻宇。咽灵药。吸云浆。太上镇之。是以留也。十五中毒死。又见昔青童曰。天台茅君飞印印其腹。始殊閟绝。良久豁如。师以灵应感通。殊尤若此。遂乃杖策游诸名山。远访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绰约。嫣焉微笑曰。尔来乎。尔名巳登仙格。身逢魔试。故此相救。宜勉之。当以辅人弼教为意。无汲汲于去来也。由是便于青城赵元阳受遁甲步元之术。于嵩高韦善俊传八史云蹻之道。宴息于括苍罗浮。往还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箓生券。冥感空传。临目而万八千神。咽胎而千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涤肠。勿药自复。或刳肠割膜。投符有加。或聚合毒味。服之自若。或徵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先朝宠焉。一昼三接。朕在藩邸。累闻道要。及临宇县。虚伫昌言。奸臣寓谋。凶丑僭逆。未尝不先事启沃。亟申幽赞。故特加紫绶。以大公侯之封。而确固黄中。不乘轩冕之赏。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适来无迹。为夫子之时。迩去无吝。为夫子之顺。岁在鹑尾。月鹑火是也。返真悬解。翊日追赠越州都督。踰月归藏于括苍之山。免朝章。从夙志也。先生幼有奇质。长标特操。神照体外。骨秀形表。故万先生目之曰。子书成仙格。方自仙宫。吾将及尔为同僚也。信哉。易曰。君子或出或处。出者无山林之逸。处者无轩冕之贵。虽道同则应。而迹异难兼。先生养神太和。观妙元牝。君子或处之盛也。金印袭贵。紫绶方来。君子或出之盛也。非夫道臻博大。德合神明。其孰能与于此也。故于王室则承恩者五代。当朕时则传道者数人。皆曰宗师。无閒然矣。夫为文者纪其实。称德者尚其训。先生知余。余宁不述。训寓言而无愧。可披文而相质。铭曰。
忽然勃然。
莫不出焉。
油然浏然。
莫不入焉。
百昌之源。
万化之泉。
于此观妙。
实云列仙。
列仙伊何。
销化却老。
观妙伊何。
岂假至道。
旁通幽赞。
神变灵造。
淫祠厉阶。
无隐不讨。
讨逆辅顺。
功就佐时。
藏往察微。
业与神期。
章绂加等。
方来不欺。
视缘若遗。
恍然我思。
大有元吉。
黄中通理。
默仙委蜕。
元达无巳。
叶县凫飞。
辽城鹤止。
元风盛烈。
郁乎千祀。
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己卯十二月己未朔二十六日。
乘化而往。
彼则悠哉。
不忘旧情。
纪诸事迹。
仙山海畔。
碑石依然。
天台大师俗姓陈,其名智顗华容人。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
师初孕育灵异频,彩烟浮空光照邻。
尧眉舜目熙若春,禅慧悲智严其身。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
恍如登山临海际,上指伽蓝毕身世。
东谒大苏求真谛,智同灵鹫听法偈。
得宿命通弁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东,八载瓦官阐玄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华顶中,因见定光符昔梦。
降魔制敌为法雄,胡僧开道精感通。
又有圣贤垂秘旨,时平国清即名寺。
赎得鱼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讲流水。
后主三礼洞庭里,请为菩萨戒弟子。
炀皇世镇临江涘,金城说会求制止。
香火事讫乃西旋,渚宫听众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横亘万里皆禀缘。
炀皇启请回法船,非禅不智求弘宣。
遂著《净名精义传》,因令徐柳参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师因东还遂初志。
半山忽与沙门颠,俄倾逡巡偡韬秘。
止观大师名法源,亲事左溪弘度门。
二威灌顶诵师言,同禀思文龙树尊。
荆溪妙乐间生孙,广述祖教补乾坤。
写照随形殊好存,源公瞻礼必益敦。
俾余赞述斯讨论,庶几亿载垂后昆。
按:(《传教大师全集·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二,转录自《东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专号》)。
引用典故:子贱琴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遥知大小朗(《传灯录》:“惠朗禅师号大朗,振朗禅师号小朗。”),已断去来心。
夜静溪声近,庭寒月色深。
宁知尘外意,定后便成吟。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建国清。废修禅之号。号为道场。自大师没一百九十馀载。长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邱法智。洒埽大师之□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智顗。字德安。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应缘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之训。寝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惠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演善权以鹿菀为初。明一实用法花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观三智之极。自发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涣然冰释。心路不惑。窥其教者。藏焉修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体用。开阖语默。高步海内。为两朝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万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台为司南。殊涂异论。往往退息。缘离化灭。涅槃兹山。是岁隋开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现为比邱。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师讳灌顶。灌顶传缙云威禅师。禅师传东阳。东阳与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道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辩惑者。不可悉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邦寇扰攘。缁锡骇散。而比邱法智。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繄斯人是赖。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之住持。皆见乎辞。其文曰。
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台教源,与佛同意。
赫赫大师,开示奥秘。
载宏要道,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
大师出现,国土化城。
无生而生,生化两冥。
薪尽火灭,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净域。
此山有坏,此教不极。
白犬御书至,青猿洗砵回(同前)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
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
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
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𡏖。
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
文酒欢宾朋,乐哉时褫带(清黄志璠光绪《浦江县志》卷五)
左溪齐云阁 北宋 · 关咏
五言绝句
白云来轩户,清风生涧壑。
山僧不管春,岩花开自落
⑴ 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引《义乌志》
争觅山林远城市,不知城市有山林慧明院)
按:《舆地纪胜》卷二,两浙西路·临安府》
谢安铭 北宋 · 孔武仲
四言诗
司马渡江,谢氏以昌。
猗欤文靖,又族之良。
度量闳远,性识聪明,不振不迫,从容以成。
众方岌岌,视若无事,谓如弗思,疏密有意。
内奸不作,外侮以消,志清中土,而梦为妖。
太常其父,司空其子,琨奕玄朗,于光有炜。
扶持左右,与国初终。
既绝复续,以昔之功。
没数百年,其能曷绍。
铭以申之,惟后之诏。
晋昼光三接,霜台肃纪纲。
栽培指佞草,重叠上书囊。
笔橐留施设,钧枢忆赞襄。
伤心左溪路,松桧已成行。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