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萧瑀从子。博学有才望。太宗贞观中累除中书舍人。高宗永徽二年,历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直言敢谏,为高宗所重。寻为太子率更令,兼崇贤馆学士。显庆中卒。有《韵旨》及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续补遗
钧,梁宗室之后。父珣,隋迁州刺史、梁国公。钧博学有才望。贞观中,累除中书舍人,为房、魏所重。永徽二年,历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寻为太子率更令,兼崇贤馆学士。显庆中卒。撰《韵旨》二十卷,有集三十卷,均不传。诗一首。(《全唐诗》无萧钧诗,传据《旧唐书》卷六三本传)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八
钧。贞观朝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生卒】:625—706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中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补太学生。第进士。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徵。时年七十馀矣。试策第一。擢拜监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还。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迁中书令。监修国史。进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寻为武三思所搆。贬新州司马。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建中初又赠司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唐诗汇评【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邕、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景龙三年(709)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为中书令,次年加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峤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五卷。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举进士。累迁麟台少监。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成均祭酒。罢知政事。检校文昌左丞。长安三年。复以本官平章事。中宗朝封赞皇县公。拜中书令。加修文馆大学士。进封赵国公。元宗践位。以中宗时峤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下制放斥。寻起为卢州别驾。卒年七十。
作品评论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唐音癸签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三唐诗品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人物简介
【生卒】:?—690 【介绍】: 唐人。高宗龙朔元年,自忻州定襄尉,为监察御史里行。乾封中,为御史。咸亨中,为考功郎中。仪凤中,为左司郎中,恃宠用事,为狄仁杰劾贬。武则天垂拱三年,为肃州刺史,武则天特令鞫刘祎之受金私妾事。四年,自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永昌元年三月罢相,未几复相。载初元年再罢为地官尚书,旋被杀。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宗室后裔。高宗调露元年,官并州长史。帝将幸汾阳宫,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冲玄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为狄仁杰奏罢。武则天垂拱中,官至冬官尚书。
人物简介
【生卒】:?—702前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有文学,好诙谐。武则天垂拱中,为开封令。武周天授二年,自怀州录事参军,授侍御史。迁左司员外郎。狄仁杰为相后,荐其为御史中丞。圣历元年,兼河北行军司马,从讨默啜。
人物简介
【介绍】: 名或作庄。唐河南洛阳人。独孤义顺孙。高宗朝,为陕州桃林令,迁水部员外郎。武则天临朝,为定州刺史,又历相州。武周万岁通天元年,为魏州刺史。契丹寇陷冀州,思庄畏其至,尽驱百姓入城,为狄仁杰所代。后又官瀛州刺史,酷虐,左降施州刺史,染病,惟忆人肉。岁余卒。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狄仁杰子。武则天圣历初为司府丞。因父荐,拜地官员外郎,以称职闻。历淄、许、贝三州刺史。累迁扬州刺史,以罪贬歙州别驾。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河东人。武周天授二年,自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寿元年初,被来俊臣所诬,当死,因狄仁杰、徐有功援而得免,贬为江夏令。睿宗先天中,为侍御史,恃宪威而于朝行诟詈衣冠。后不知所终。
生卒年不详。希古,一作知古,一作奉古。名敬臣,以字行。棣州(今山东阳信东南)人。5岁丧母,刻志从学。16岁时,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3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迁秘书郎。虞世南重之,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生平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下》录《任希古集》5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知古。朝议郎。行麟台郎。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