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则天

相关人物:共 274 位
共 27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7—635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信。
武则天父。
家富有,好结交。
隋末,李渊为太原留守,引为行军司铠。
从渊举兵,平京城有功。
入唐后,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历利州、荆州都督。
卒谥定。
崔义玄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656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
以军功封清丘县公。
太宗讨王世充,数用其谋。
高宗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
率兵镇压睦州女子陈硕真义军,拜御史大夫。
曾奉诏与博士讨论《五经》大义。
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义玄协赞其谋,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
显庆元年,出为蒲州刺史。
寻卒,谥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672 【介绍】: 唐杭州新城人,字延族。
许善心子。
隋炀帝大业中举秀才。
旋依李密为记室。
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太宗贞观时由著作郎官至中书舍人,专掌诰命。
高宗时为礼部尚书,与李义府等助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擢侍中。
又助武则天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
高宗显庆中为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
曾监修国史。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2—672 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祖籍高阳(今属河北),世仕江左。隋大业中举秀才,为淮阳郡司法书佐。唐高祖武德初为秦王府学士。太宗贞观中,历著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等职,封高阳县男。高宗朝,授礼部尚书,历郑州刺史、卫尉卿、太子宾客,册拜侍中,进封郡公,迁中书令,改右相。咸亨三年(672)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初谥缪,改曰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自贞观后,敬宗监修国史,先后参与编撰《文馆词林》、《文思博要》、《瑶山玉彩》等书。然修史窜改专出己私,为世所讥。敬宗为太宗朝宫廷诗人,《新唐书·艺文志四》载《许敬宗文集》8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60卷),已佚。《全唐诗》存许敬宗诗28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9首,断句1。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唐诗汇评
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隋大业中,举秀才中第,官至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贞观中,历著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太子右庶子等,多兼史职。高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历侍中、中书令、右相,任遇之重,当朝莫比。敬宗为人贪佞,修史多虚美隐恶,为世所讥。有《许敬宗集》八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二十七首,《外编》辑诗一首,尚有遗佚。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一
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武德初补秦府学士。贞观时累除著作郎。封高阳县男。高宗朝为礼部尚书。册拜侍中。进封郡公。拜中书令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元年致仕。仍加特进。三年薨。年八十一。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初谥谬。改字恭。

作品评论

《唐诗品》
许君仕道卑卑,心无谠正,如《安德山池宴集》云:“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如《春日望海》云:“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命意芜浅,词亦波荡,并非颂声。乃其伟才挺出,髫年驰誉词林,雄长并列其左,遭遇文皇之好,遂掌丝纶。今所传录,总非门户。至如“鹊度林光起,凫没水文圆”,又“波拥群凫至,秋飘朔雁归”,并存风格,可称作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58,或597—659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一作阳翟人,字登善。
褚亮子。
太宗时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累官至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
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贬爱州刺史,以忧卒。
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有集及墨迹传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6—658 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历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二十二年拜中书令。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依旧知政事。以谏立武昭仪,贬潭州都督、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三。遂良博涉文史,工肃楷书。先后预修《晋书》、《尚书正义》、《文思博要》。喜作正书,甚得右军媚趣。《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遂良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字登善。
散骑常侍亮子。
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
贞观中累拜中书令。
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
高宗立。
爵河南郡公。
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为右仆射。
谏立武昭仪为皇后。
左迁潭州都督。
再贬爱州刺史。
显庆三年卒。
年六十三。
神龙元年。
武后遗诏复其爵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或602—685 【介绍】: 唐汴州尉氏人,字正则。少贫贱好学。太宗贞观中累迁给事中,以刚正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高宗龙朔元年,诏仁轨发新罗兵赴百济作战,任带方州刺史,累功封乐城县男。高宗乾封元年拜左相。总章三年,任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进爵为公,又拜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仍知政事。仪凤中,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武则天时上疏辞疾,改文昌左相。玄宗开元中追谥文献。有《刘氏行年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85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高祖武德间入仕。高宗显庆中任青州刺史,随高宗征辽,平百济时颇立战功,授带方州刺史。其后曾先后率兵征高丽、伐新罗、御吐蕃入侵,战功颇著。高宗至武后时,曾三度为宰相。光宅元年(684)封乐城郡公。玄宗开元间追谥文献。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著有《河洛行年记》20卷,记隋末史事,已佚。《白氏长庆集》卷三四、《容斋五笔》卷八存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八
仁轨字正则。
汴州尉氏人。
武德初补息州参军。
贞观时累迁青州刺史。
百济归顺。
留仁轨勒兵镇守。
超加六阶。
正授带方州刺史。
乾封元年迁右相。
封乐城县男。
咸亨元年拜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拜左仆射兼太子太傅。
武后临朝。
加特进。
进封郡公。
垂拱元年。
从新令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薨年八十四。
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689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
苏世长子。
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府官属有不法者,均以法纠治。
后迁荆州长史。
帝遣宦官至江南采怪竹,所过纵暴,良嗣囚之,上书言状,帝下诏慰奖。
武则天垂拱初累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6—706 【介绍】: 唐僧。
汴州尉氏人。
禅宗北宗创始人。
俗姓李。
少览经史,博学多闻。
后出家师禅宗五祖弘忍于蕲州双峰山东山寺。
弘忍卒,传法于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学人甚众。
倡“渐悟”禅学。
九十余岁时,武则天召至洛阳,又至长安内道场,亲加礼拜。
卒谥大通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间在洛阳受戒。50岁时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嗣禅宗五祖弘忍。历6年,升为上座僧。高宗咸亨间,弘忍命门人作偈以明禅旨,神秀所作,弘忍以为未尽,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历20余年,开禅门北宗一派。武后久视元年(700)召至洛阳,住内道场。卒谥大通禅师。《旧唐书》有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外编》收此诗偈。
全唐诗续补遗
神秀,开封尉氏李氏子。
师黄梅弘忍(谥大满)禅师,奉楞伽为心要,为北宗之祖,亦称六祖。
住荆州玉泉寺。
武后召至都,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
神龙二年卒,年百馀岁。
谥大通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洛阳尉氏。
李氏。
小年从师薙染受法。
后值忍大师于蕲州东山双峰寺。
开示心要。
叹曰此吾志也。
敢不力。
虽躬事樵汲。
无所惮。
会有行者慧能。
竟得从上诸祖表信衣钵于大师。
而大师遽亦示寂。
于是秀往居江陵之当阳山。
以阐化导众。
四海禅侣。
向风而靡。
则天闻其名。
诏肩舆赴阙。
入内道场。
躬拜跪。
执弟子礼。
供施丰缛。
以致崇重道德之意。
仍诏于前所居地。
建后度门寺。
当是时。
王公贵人。
逮夫士庶。
皆屣履造庭。
伏谒听训诲。
方能公禅师以承嗣之嫡。
留韶阳。
秀因累疏举荐。
以为其操履之素。
出已上。
当必召以淑天下。
不宜捐弃裔土。
使本朝有轻教。
名宜手牍喻上指于能公。
中宗朝尤进言不已。
然能公终莫之动也。
语载能禅师传。
神龙二年。
秀卒。
名士达官之服丧会葬者不可胜纪。
岐王范。
燕公张说。
徵士卢鸿。
各为碑诛。
门人普寂义福克绍宗绪。
诏谥大通中宗朝。
又诏以旧邸。
为报恩寺。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秀。
俗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
少览经史博综多闻。
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
以坐禅为务。
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
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
得禅宗妙法。
自释迦佛相传授。
以衣钵为记。
世相传付。
航海而来。
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
达磨贵传径门心要。
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
寻卒。
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
门徒发其冢。
但有衣履而已。
以法付慧可。
可付粲。
粲付道信。
信付忍。
忍与信俱住东山。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秀既事忍。
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
谓人曰。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忍于上元中卒。
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
四海缁徒向风而靡。
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
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内道场丰其供施。
时时问道。
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
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洎中宗孝和帝即位。
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
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
厖眉秀目威德巍巍。
王霸之器也。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
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
能恳而固辞。
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
终不能起。
谓使者曰。
吾形不扬。
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
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
且不可违也。
了不度大庾岭而终。
天下散传其道。
谓秀宗为北。
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秀以神龙二年卒。
士庶皆来送葬。
诏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
岐王范燕国公张说。
徵士卢鸿各为碑诔。
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
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
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
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
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
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
如是则为药治病。
偏重必离也。
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
五祖丧而大义乖。
秀也拂拭以明心。
能也俱非而唱道。
及乎流化北方。
尚修练之勤。
从是分岐南。
服兴顿门之说。
由兹荷泽行于中土。
以顿门隔修练之烦。
未移磐石。
将弦促象韦之者。
空费躁心。
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
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
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
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
理病未效乖竞先成。
秖宜为法重人。
何至因人损法。
二弟子濯击师足。
洗垢未遑折胫斯见。
其是之喻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6—667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伯玉。
韩仲良子。
博学,晓吏事。
太宗贞观时,为兵部侍郎。
高宗永徽三年,擢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侍中。
帝废王皇后,瑗泣谏不纳。
褚遂良谏立武后坐贬,瑗为涕泣力救,帝愈不听。
瑗忧愤表归田里,又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瑗通遂良谋不轨,贬振州刺史,卒。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瑗字伯玉。
雍州三原人。
贞观中累官兵部侍郎。
袭爵颍川公。
永徽中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为许敬宗李义府所谮。
左授振州刺史。
显庆四年卒。
年五十四。
神龙元年。
武后遗制复其官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7—681 【介绍】: 唐安州安陆人。
贞观进士。
累迁吏部侍郎。
佐李绩征高丽有功,入拜东台侍郎。
高宗上元初迁中书令、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
时高宗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止,武后忌之。
又兼太子左庶子,拜侍中,迁太子少保。
有集。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中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总章中拜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拜中书令兼太子宾客。仪凤四年拜侍中。迁太子少保。开曜元年薨。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字游韶。
太宗贞观初擢进士第。
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起居郎。
高宗永徽初,历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因谏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则天所嫉恨。
麟德元年,又以与废太子李忠合谋反武则天,下狱死。
工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绮错婉媚,时号“上官体”。
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8—664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
隋末,其父为人所杀。
时仪幼,藏匿获免,遂出家为僧,游情释典,尤精《三论》。
博览经史,工于文词。
贞观初,登进士第,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
太宗作诗,多命继和。
不久,撰《晋书》成,转起居郎。
高宗时,为秘书少监。
龙朔二年(662),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
曾为高宗草废武后诏,为武则天所忌恨。
麟德元年(664),武后指使许敬宗构陷仪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事,下狱死。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旧唐书》本传云:“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又总结归纳六朝以来偶对之法,创“六对”、“八对”之说,于律诗之发展有所贡献。
然其诗多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泛。
原有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2首。
唐诗汇评
上官仪(?—664),字游韶,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贞观初举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草,宴集未尝不预。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创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有促进作用。有《上官仪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仪字游韶。陜州陜人。幼度为沙门。贞观初举进士。授宏文馆直学士。累迁起居郎。高宗朝迁秘书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诬与梁王忠谋逆。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上官仪)本以词采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仅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后村诗话
上官仪诗律未脱徐、庾,然孤忠大节遂与褚河南相辉映于史。
唐音癸签
贞观、永徽吟贤,褚亮、杨师道、李义府、许敬宗、上官仪,其最也。吉光片羽,仅传人口。仪“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响清越,韵度飘扬,齐梁诸子,咸当敛衽矣。
共 27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