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肃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一作江)上荻花非雪花,风吹撩乱满袈裟。
如今岁晏无芳草,独对离樽作物华。
引用典故:金闺籍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引用典故:柳家汀洲
柳家汀洲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
一枝持赠朝天人,愿(一作应)比蓬莱殿前雪。
古意赠梁肃补阙(792年1月) 中唐 · 孟郊
曲木忌日影,谗人贤明
自然(一作来)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一作铜)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建国清。废修禅之号。号为道场。自大师没一百九十馀载。长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邱法智。洒埽大师之□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智顗。字德安。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应缘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之训。寝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惠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演善权以鹿菀为初。明一实用法花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观三智之极。自发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涣然冰释。心路不惑。窥其教者。藏焉修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体用。开阖语默。高步海内。为两朝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万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台为司南。殊涂异论。往往退息。缘离化灭。涅槃兹山。是岁隋开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现为比邱。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师讳灌顶。灌顶传缙云威禅师。禅师传东阳。东阳与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道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辩惑者。不可悉数。盖尝谓曰。是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邦寇扰攘。缁锡骇散。而比邱法智。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繄斯人是赖。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之住持。皆见乎辞。其文曰。
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台教源,与佛同意。
赫赫大师,开示奥秘。
载宏要道,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
大师出现,国土化城。
无生而生,生化两冥。
薪尽火灭,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净域。
此山有坏,此教不极。
君讳傪。字公佐。吴郡人。曾祖某。某官。考某。某官。君早孤。与兄隐居于越。有佳山水。率子弟耕汲于其中。日修桑门之法。摈落人事。贞元初。兄既殁。始为宗姻士友所强。慨然有应知己之心。繇试左环卫。历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里行佐黔中。又以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佐浙东。凡四居宪职。介二方伯。皆有直声休利。邦人宜之。十二年。所从既罢。继之者再至。率以重礼礼君。终不能屈。非所乐而不苟合故也。朝廷宗公贤大夫多悦其风。十六年徵拜祠部员外郎。居二年。执事者上言其才。请为剧曹。会东方守臣表二千石之缺。天子方加恩元元。循责吏理。面命执事曰。诚如是。姑使为郡。须其报政。縻以好爵。遂拜歙州刺史。在途发疡。夏四月二十日。卒于洛师。享年五十五。夫人河东柳氏。殿中侍御史并之息女。才淑有贤行。长子某。年在羁贯。嗣子某。未离褓抱。夫人既得卜吉。且以孤藐之词。请表墓于父友。故鄙夫泣书于寝门之外而不让云。君峻而通。直而和。偫而不党。至若流俗之龌龊。细人之姑息。屑屑汲汲之态。不萌于胸中。器度夷远。英华发外。居常无怵迫。临事有风节。同心定交。造次以文。评议鉴裁。精明不惑。从善亲仁。发于肺肝。文章宏朗。有作者风格。学不为人。与古为徒。向使登其年。充其量。束带公朝。其骨鲠魁垒之士欤。常与故虔州刺史陇西李公受故右补阙安定梁宽中今礼部郎中京兆韦德符右补阙广平刘茂宏秘书郎赵郡李叔翰方外士右谕德博陵崔公颖暨予友善。嚱夫。相视莫逆。行二十年。洪范之攸好德。儒行之远相致。今则已矣。可胜恸也耶。时贞元十八年岁直鹑首秋七月甲子。镂坚石而铭曰。
皦皦陆生。
中和粹清。
直如朱弦。
洁如白珩。
或默或语。
不将不迎。
如何斯人。
晻忽冥冥。
蚩蚩下辈。
戬谷或丁。
煜煜芳兰。
严霜飘零。
命不可问。
死不可作。
呜呼陆生。
天地䜣合。以生万物。其成岁功也。则有肃杀震曜之助焉。君臣保乂。以熙百志。其讲武功也。则有经纶翼戴之辅焉。龙蛇起蛰。山泽通气。与运相值。有开必先。斯太师所以宣力四代。稽谟七德。煇曜威灵。勤身濯行。霆击风行。乃缉熙于光明。故雕戈淑旂。以严师律。黄旒元衮。以正台曜。湛露彤弓。以觉报宴。纳书追命。以荣恤礼。蕃锡始终。如公之功。公讳瑊。字某。其先夏姒之后为淳维。汉刘之代为浑耶。或强为与国。或分以保姓。贞观中。开置州壤。就加官师。曾祖元庆。皇豹韬卫将军灵邱县开国伯。祖文寿。皇太子仆。赠尚书左仆射。考释之。皇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宁朔郡王。赠司空。惟灵邱绍先公之职。居次卿之重。仆射以积厚克家。宁朔以伟才雄边。贵仕崇勋。乃列茅社。流光追远。是加密印。回复介祉。閒生元臣。功昭于前人。德合于大君。建中癸亥。翠华西狩。公以大司马艰贞翼从。部勒戎车。揣摩杀机。勤劳行内。为上心膂。登坛授律。誓命交感。如汉拜淮阴侯故事。而又加焉。乃进左揆。遂参大政。总赋舆而为之师长。恢王略而以之北伐。凶党尽锐。壁于武亭。公以事钜师老。则伤威重。正合奇胜。在于疾力。奋寡击众。鼓行无前。歼夷溃溺。如建瓴水。中坚席胜。又复于咸阳。长毂启行。既门于延秋。会西平王以东诸侯之师。清宫献捷。公乃抑其贾勇。须彼成功。窒士心之剋伐。息兵火之气焰。然后穷追斩级。寇孽以平。备法从于清跸。捧大明于黄道。告类荐功。登拜上台。抚封尹正。复与虏确。时北平王出大卤收绛台。而公已总成师下左辅。于是缉忠力。扬奇锋。复离宫。拔坚垒。衡阵压境。傅于蒲津。金鼓之声气相合。山河之表里皆复。渠魁授首。师帅协附。安流以济。方轨而前。士不罹伤。工不易肆。殄寇正刑。四方咸和。论道进律。乃平水土。秉谊靖人。以修班制。休嘉贲于草木。利泽逮于鳏寡。言为军志。动为吏师。贞元景子。政成一纪。进掌邦教。遂居左弼。十五年冬寝疾。十二月辛未。薨于理所。享年六十四。皇上悼叹。不视朝五日。册赠太师。赙襚吊祠。有司备物。大僚襄事。明年二月甲申。葬我太师于万年县洪固原。太常迹其功德。奏谥曰忠武。礼也。初公年十一。以将门子仕于边部。未弱冠。五迁至左骁卫将军。始从朔方之师战黑山。次从陇右之师摧石堡。又尝西出临洮。夺昆夷之善地。而为之壁垒。北绝大漠。破猃狁之坚甲。而焚其庐帐。又从汾阳王临淮王讨反虏于山东。南攻赞皇。北取真定。射其突将李立节。贯于左肩。毙之。又五迁至太常卿。皆以功次。其閒开地于河曲。以静九蕃。宣威于陕西。乃定三川。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故以御史中丞为灵州左司马。以御史大夫为邠州刺史。以工部尚书为单于大都护。专征上郡榆林之地。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又以户部尚书奉晋王出车之重。自时厥后。投艰感慨。能纳大忠。以恤大事。理蒲十六年。再陟公台。以司空兼侍中。以司徒兼中书令。大凡历官二十八次。真食千八百室。居节制者五。副元帅者四。材力绝人。始封楼烦。方内洽平。乃建咸宁。凡汾阳王九代之勋。公皆左右。四履之地。公皆践历。悯册师礼法谥尊名。公皆如之。所不至者。寿而已矣。惟公厚性宽中。智谋深静。秉仪类以赋明命。植端诚以纠王慝。讲功述职。远意长利。执德之柄。蹈礼之舆。致其用以格天。启其心以沃圣。协建皇极。为宗工元龟。雅好左氏春秋班氏史。得考父之恭。范宣之让。骠卫之功略。黄韩之教化。又尝慕太史公自叙。著行纪一篇。词不矜大。而事皆明备。有子五人。曰殿中少监鍊。太子中允镐。太子司议郎钜。栎阳尉钢。云阳尉鐬。著位于两宫。以奉朝请。试吏于县内。以修事任。食德而才。禀训而忠。皆以纯孝。致其哀敬。令弟辅国大将军右领军卫将军武当郡王。与诸孤等推烝彝景钟之义。因识表以闻。有诏词臣。刻石传信。乃采其赞书侯表。作神道碑。铭曰。
北戴斗极,阴方尚武。
元金朱轓,锡命都府。
太师閒代,感会云雨。
四征庇人,九合尊主。
昔未成童,则能肆勤
卓行深入,致果忘身。
弱冠摧锋,环列南军。
中兴之后,书社策勋。
援枹两河,转战三秦。
灵朔郇邠,所居必闻。
出统蕃卫,入司徼巡。
时丁阨难,节冠偫伦。
逋诛煽结,狂秽宫阙。
西平鞠旅,公亦授钺。
既临延秋,如火烈烈。
休士退舍,时惟不伐。
祲沴濛濛,蒲津未通。
北平释位,公实抚封。
胥命长春,克成厥功。
开壁劳军,靡有不公。
以律则臧,在和而克。
时惟太师,有严有翼。
乃敷仁泽,乃布条职。
时惟太师,有功有德。
三公二府,是奖是陟。
襚印易名,以尊以饰。
材官介士,卤簿悽恻。
大隧鲜原,终南之北。
万邦作宪,永代是式。
追琢馨香,与唐无极。
沔彼流水,我邦是纪,钟美不知(都人诵。均见《文苑英华》卷八一二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引。)
徐陵师顗,道以尊贤。
梁肃师然,勤以周旋。
二子幸闻,二师言宣。
洒滋慧露,清彼心莲。
我师净光,芳声在焉。
无说无示,得之又玄。
形俨丈室,化流后天。
台厓不移,清风绵绵。
按:《螺溪振祖集》,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套第五册。
《前感知赋》,陇西李翱作,其感梁补阙肃也。
《后感知赋》,南阳赵湘作,其感罗著作处约也。
端拱二年秋九月,湘穷悴在衢,适罗君衔钦恤之命南来。
湘始闻罗君好诗,复以王命迅遽,罔以留驾,不暇以所为文为贽,但献诗二轴。
就馆一见,称赏过分。
且曰:「当垂名尔,岂止博一第、换一官而已!
余当力荐子之善于公卿大夫之前也」。
逮夫去衢赴辇下,过苏、杭、扬、泗之间,逢知识之士,往往不语他事,而腾口振齿,首鼓其名。
南北之人有来衢言是事,时时闻之。
踰一年,罗君不禄,湘不幸也。
又一年,湘由再举抵京师,复于朋友间闻君吹唱之声,犹在耳也;
又闻以湘章句题公卿屋壁间。
其志也,盖欲使王公大人共知之,然后共成之。
聆其说,酸腑堕睫,不知身之所以处也。
呜呼!
知己不易得也。
罗君当时之誉确然,未尝轻许,湘也何人,获誉如是!
得非天与之而又夺之耶?
所以恨者,惟始一见,未得尽贽文艺,是所贽之浅而受知之深矣。
茍天授罗君,使湘再见,得罄所有,罗君必当直荐于明天子之前,况于公卿大夫乎!
不知梁肃之知李翱能如是乎?
噫!
赵湘之贤不如李翱,罗君之知踰于梁肃,是使湘泣血增感,不知天之夺罗君耶?
厄赵湘耶?
因作《后感知赋》,比夫翱之作,或辞有所浅,而感有所深者,亦无多愧也。
其辞曰:
惟岁己丑,西风其凉。
余未知名,悴于遐荒。
罗君驾轺,聿来南乡。
其仪锵锵,其声煌煌。
文价沸腾,以充四方。
余将求知,冀于道芳。
始闻好诗,风教用昌。
因贡其有,仅三十章。
始献刺而登门,终览辞而登堂。
一见君子,婉兮清扬。
鼓舌大称,发言尤良。
若金应石,类宫入商。
确谓其艺,垂名必当。
一第匪艰,一官乃常。
吾归京师,子诗在囊。
公卿大夫,吾其首扬。
去衢赴京,道阻且长。
或经苏而涉杭,或过泗而馆扬。
逢人有言,益称允臧。
听者在侧,视者在旁。
心怪色变,眉伸目张。
自东自西,或昭或彰。
洎止帝墟,厥臂思攘。
尝题献词,公卿之墙。
奋于异人,启于周行。
询我且誉,于湘有光。
将使立事乎清朝,受吉乎黄裳。
庚寅不幸,罗君云亡。
目惟血○,心如刃伤。
上不可穷乎高天之苍苍,下不可问乎厚地之茫茫。
呜呼罗君,天胡不祥!
知我之深,曷罹其殃!
昔梁去世,翱既颠兮且狂;
今罗奄泉,湘亦悽而复惶。
湘之文莫甚乎翱,罗之知特深于梁。
罗生则余之道兮汪洋,罗没则余之道兮微茫。
噫嘻噫嘻!
天锡余知。
何始与也,而终夺之?
罗之知兮若是,余欲报兮何为?
朝夕之池兮,余谓可以挹;
嵚巇之华兮,余谓可以持。
惟罗之知兮,虽今日后日,徒念兹在兹。
罗君去兮,余将畴依?
不遇厥德,虽恨可追。
已而已而!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