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虞卿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清河人。
早岁客居汴州,及与海贾为友,以诚信为世所称。
寻登进士第。
德宗贞元末为中书舍人。
顺宗即位,与给事中陆质并为皇太子侍读。
宪宗元和五年,以刑部侍郎知贡举,放王璠、杨虞卿等及第。
改吏部侍郎。
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早岁客居汴州半年,与海贾同止。海贾临死,遗以珠,及葬,崔枢置珠柩中。后贾妇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剖柩果得珠,由此知名。次年登第。德宗贞元末为中书舍人。顺宗即位,与给事中陆质并为皇太子李纯侍读。宪宗元和五年(810)迁吏部侍郎,知贡举,历刑、吏二部侍郎,终秘书监。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中、《因话录》卷三、《唐语林》卷一等。《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慕巢。
杨虞卿弟。
宪宗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
穆宗长庆元年为右补阙,再迁职方郎中。
文宗大和中,以本官知制诰。
时李宗闵、牛僧孺辅政,待汝士厚,拜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又迁户部。
开成元年,转兵部,后转吏部。
终刑部尚书。
族人嗣复尝大宴,汝士与元稹、白居易均在座,赋诗,汝士后成而最佳,归语人曰:“今日压倒元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慕巢,排行六,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穆宗长庆元年(821)由监察御史迁右补阙,累官至中书舍人。文宗大和七年(833)迁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九年入为户部侍郎。开成元年(836)转兵部侍郎。同年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官至刑部尚书,卒。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杨汝士以才气自负,尝自诩其《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压倒元、白”(《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7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三
汝士字慕巢。元和四年进士。又登宏词科。长庆中累擢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开成时由兵部侍郎为东川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进刑部尚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用乂。
杨虞卿弟。
文宗大和八年进士。
始辟兴元李绛幕府。
绛死,汉公遁而获免。
累迁户部郎中、史馆修撰。
虞卿事,下除舒州刺史。
擢桂管、浙东观察使。
由户部侍郎拜荆南节度使,召为工部尚书。
或劾汉公治荆南有贪赃,降秘书监。
宣宗时擢为同州刺史。
给事中郑裔绰等共奏汉公冒猥无廉概,不可处近辅,三还制书。
卒行。
汉公后自同州更宣武、天平两节度使,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2? 字用乂,排行九,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宪宗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释褐为李绛兴元从事。
累迁户部郎中、史馆修撰。
文宗大和七年(833),迁司封郎中,后贬舒州刺史,徙湖、亳、苏三州刺史。
武宗会昌五年(845)擢桂管观察使。
宣宗时徙镇浙东,入为给事中,历户部侍郎。
大中十三年(859)为同州刺史。
懿宗咸通二年(861)徙为宣武、天平两镇节度使。
三年后卒。
事迹见新、旧《唐书·杨虞卿》附,《嘉泰会稽志》卷二,《吴兴志》卷一四。
能诗文,尤有史才。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汉公字用乂。虢州宏农人。大和八年进士。累拜荆南节度使。召为工部尚书。宣宗朝同州刺史。更宣武天平两节度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875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立之。
杨虞卿子。
年十四,明经擢第,累官殿中侍御史,迁京兆府司录。
宣宗大中间,入为太常丞。
丁忧后,除隰州刺史,有佳政。
旋从李□于泽潞,为节度判官,迁副使。
入为户部员外郎,累改都官郎中。
官至凤翔节度副使。
杨知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先之。
杨虞卿子。
武宗开成五年进士。
僖宗乾符二年,自都官郎中为户部郎中。
三年,出为亳州刺史。
后累官至左散骑常侍、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几之。杨汝士子。懿宗咸通中,历户部员外郎、郎中,迁比部郎中、知制诰。十二年,坐与故府刘瞻亲善,贬琼州司马。复召为谏议大夫。僖宗乾符三年,自京兆尹授户部侍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几之,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杨汝士之子。
武宗会昌四年(844)应进士试,重考落第,后始登第。
宣宗大中中,为李讷浙东观察使团练判官。
后历户部员外郎、郎中。
为宰相刘瞻所善,以比部郎中知制诰。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刘瞻得罪罢相,知至亦贬琼州司马。
后入为谏议大夫。
僖宗乾符时,任京兆尹。
三年(876),迁工部侍郎,终户部侍郎。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旧唐书·僖宗纪》,新、旧《唐书·杨虞卿》附,《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诗纪事》卷五九。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时之。
杨虞卿子。
登进士第。
僖宗乾符中,历库部、吏部员外郎。
昭宗乾宁中,迁累户部尚书。
堪乃韦昭度舅。
二年,王行瑜等杀昭度,堪亦贬雅州刺史。
后官至太子少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虢州弘农人,字靖夫。
杨虞卿曾孙。
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
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
乾德中,迁太常少卿。
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
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
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长安故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靖夫,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杨虞卿曾孙。
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
光天元年(918),后主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谪荣经尉。
乾德中,迁太常少卿。
咸康元年(925),进吏部尚书。
前蜀亡,随王衍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
后以老授工部尚书致仕,归长安旧居。
生平见《蜀梼杌》卷上、《旧五代史》卷三六、《资治通鉴》卷二七〇、《诗话总龟》卷一、《十国春秋》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37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原学,号五溪,又号一斋。弘治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迁右谕德。以不附刘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嘉靖时大礼议起,数力争。礼定,复上疏谏,伏哭左顺门。帝怒,下诏狱掠治,廷杖遣戍。十余年后卒于戍所。隆庆初赠官赐恤。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原礼,少志趣非常,尝署读书精舍壁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让第一等事于人,即非夫也。
”十六遭母丧,水浆不入口者数日。
倚庐三年。
郡太守姜公昂目之曰:“此吾郡颜子也。
”弱冠师事同郡姚公镆,授毛郑诗。
举于乡。
己未廷对,孝庙亲阅卷,大奇之。
置第一。
已而易置第二,然上心重公,特同赐状元袍带嘉宠之。
由翰林编修迁侍讲,修孝宗实录。
再迁右谕德。
时逆瑾用事,朝士多趋其门,公独不往。
瑾衔之。
出掌南院,事归省,适父没,丧之一如母。
既服除,乞终养继母,不报复原职。
时公望重,中外莫不倾心,谓当握持钧轴。
而忌者中沮久不调。
嘉靖改元,进学士三年。
上主张璁之说,欲考兴献帝,举朝争之不得公,乃与同里翰林王公相、陆公釴等,招举朝大小诸臣二百馀人,同跪文华门外哭谏。
声闻大内,上大怒,命系为首者八人于狱。
次日即拷讯。
所系八人,编伍俱以公为举首,杖杀翰林王公相等十九人。
公所戍镇海卫上,以公为党魁
怒终不解。
前后廷臣论荐及请释放者数十。
上终不许。
公在戍,惟杜门著书,绝口不言时事,凡十三年,竟卒于戍所。
先是彗星见文昌。
卒之日,天鼓鸣,浙省榜眼石坊忽崩坏。
公性严重慎交,意所不合,即当轴未尝通刺其门。
少潜心六经,尤精于礼。
文词高雅,至金石之作,更其所长。
所著《一斋》、《白庵》二集。
嘉靖三年,诸臣谏,大礼者二百二十馀人,其谪戍者八人,以丰学士熙举首杖杀者十九人。
以王翰林相举首,大节俱出吾乡,然丰氏尤为世家。
自宋学士清敏公稷以直谏名,至洪武中国子司业寅初以谏观灯谪德化教谕,靖难师入,即日弃官归。
子给事庆,景泰中以谏易储系狱,历官布政。
至学士,即布政孙也。
诚可为世家矣。
维基
丰熙(1468年—1537年),字原学,号五溪、白庵。浙江鄞县城西隅马园(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明朝榜眼、政治人物。少年师从姚镆,弘治八年(1495年)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殿试第二名(榜眼),孝宗赐第一人袍带。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升右谕德。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因不附刘瑾专权,出掌南京翰林院。明世宗即位后,晋升翰林学士。“大礼议”事起,受廷杖,下诏狱,遣戍福建镇海卫,十三年后卒于戍所。隆庆初年,朝廷方赠官赐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授襄阳推官。
入为御史,力排东林诸子,尚书孙丕扬恶其所为,出之为宁夏副使,引疾不赴。
天启中,魏忠贤起应甲代杨涟为左副都御史。
赴任途中连上十三疏,亟诋东林党人,指李三才为党魁
后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职。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应甲被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调浙江道御史。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后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与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