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窦公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幼出家。隶居成都𮠁县之法定寺。志行坚谨。素为乡里所敬服。寺旧有浮图。尤耸峻。一日雷霆震惊。昏雾拥蔽。浮图中心之木。忽尔自出置旁地。正亦不知何以致然也。先是寺之弥勒像。灵应异常。忠因祷扣。以为浮图者。诸佛菩萨舍利所托也。天龙神鬼所宜呵护。而忽动摇如此。则世间妄议所从发。谤法之罪。所从得矣。是故菩萨宁舍身命。不使众生受谤法罪。惟愿大士加被焉。久之其木复处浮图心如常时。而雷霆昏雾之变。无异于昨。或见四神人。身与浮图齐。而扶掖其木者。岂非忠所感邪。忠竟示灭于寺。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惟忠。
少孺为僧励精自行。
在乎群等莫不宗焉。
出家法定寺。
本是后汉永平中佛法始流中国。
便有置德净伽蓝。
神光屡现。
至宋释惠持。
自庐阜辞远公法兄誓化岷蜀。
属谯纵不道。
令数辈操刃欲屠持。
持乃弹指其众惊奔僵仆。
隋开皇四年改名法定焉。
寺有弥勒圣像。
唐武德中忽有枯查沿江而至。
夜发光明。
因雕作像首。
贞观中窦轨为长吏剑门。
佛首光见引达于府。
窦公令人迎取。
数百人亦不能胜。
乃令祝之任欲何往遂言。
可就法定否。
乃一人能举。
窦遂造佛身。
长史高士廉盖殿以安之。
后有僧汎爱树其浮图。
而获一巨蟹。
身足二尺馀。
是塔颇多灵异。
人或将酒肉乘醉诣圣佛前。
立见灾祸矣。
忠于天宝中于寺愈加精苦。
无何塔为霆震拔其塔心柱出外。
忽有小木承代之意。
众咸怪之。
罔测厥由。
忠乃叩搕于圣弥勒像。
告诉天龙合加畏重。
何辄震击夺塔心柱邪。
是知庶女叫而雷击景公台。
诚有所感。
一日迅雷烈风。
还同前震。
覆睹之乃龙神送旧柱安置如故。
当其易柱阴云四合。
有四神人以身扶翼。
立与塔齐。
忠之感物也若此。
会昌坼寺之前。
舍利七粒出相轮上。
白光满空向西飞去蜀。
皆所自睹。
将倒之时。
赤光见于半天焉。
又此寺有大枣树。
将毁寺之年其树枯瘁。
及大中再置其枣重乐也。
忠后终寺。
系曰。
教法兴替得非数乎。
数算已定晷刻弗移。
如其会昌之前舍利预飞枣树先瘁。
是。
知。
当替数之彊。
兴数必弱。
兴不胜其替矣大中之兴。
替不胜其兴矣。
若不为四相之迁。
非系兴替之数也。
教法是有为之法。
讵免迁流者乎。
吁。
释善伏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 【介绍】: 法名或作等照。唐僧。常州义兴人,俗姓蒋。生即白首。五岁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太宗贞观三年,刺史追充州学,乃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后周游诸方,历参名师,归住润州桑梓山行慈悲观。寻被除名,复往常州。高宗永徽二年,被括还家,乃入山修苦节。后卒于衡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一名等照。
姓蒋。
常州义兴人。
生而皓首。
五岁从兄才法师。
于安国寺出家。
贞观三年。
刺史窦公闻其才学。
召补州校庠职。
阅佛书不已。
博士责之。
对曰。
欲以博观也。
问之无所滞。
于是馆中诸生。
莫不敬服。
俄听四经三论于苏之流水寺璧法师所。
又依越之敏法师。
然后见天台超禅师。
而获西方净土观旨。
乃南游交桂广循。
北上荆襄。
见信禅师于蕲。
瞻拜庐山远公净土观堂。
归里受无生观于润之岩禅师。
后偕晖才二师。
行慈悲观。
且授鬼神戒。
巫有杀以祭者。
暴卒而苏曰。
吾于伏阇梨处受戒。
誓不食肉矣。
如何为吾杀。
悯尔愚痴。
聊贷尔命。
后或犯决不恕。
自是诸祀腥荤并绝。
尝有婺州二人。
同贩麻枲。
一以蔬祭江神。
一杀生祭。
及抵岸。
而杀祭者尽湿。
蔬祭者独燥。
虽同一舟。
而燥湿异。
则戒之验。
如此甚至。
求鱼肉市肄不易得。
官司为减经赋。
义兴令。
或叵信。
惧其惑众。
将加之法。
其族氏昆季行赂乃免。
未几。
而令家有蛇狗登床蜇人之怪。
筮曰。
罪由渎贤圣。
祸不可原。
竟获谴除名为民。
永徽二年。
伏亦为有司所括。
反初服。
然操守益厉。
众复聚求法要。
其所说所行。
大约准十五观四明论云。
既久居伏牛山。
显庆五年。
避讥谤。
习静于衡岳。
徒众复聚。
方谈述微妙。
忽曰。
一切无常。
气息难保。
夜深各散。
缘尽当离。
时皆莫之测。
则坚拒户寂然。
是夕凡衡之钟磬笙管。
有声之器。
自能鸣唱。
彻晓不已。
及破关见伏端坐而逝。
遽以奏闻。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善伏。一名等照。姓蒋。常州义兴人。生即白首。性知远离。五岁于安国寺兄才法师边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贞观三年。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因尔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对曰。岂不闻乎。行有馀力所以博观。如不见信请问前闻。乃试之一无所滞。重为联类佛教两用疏通。于是学馆倾首。何斯人之若斯也。后逃隐出家。志乐佛法。欲罢不能。忽逢山水。淹留忘返。斯因宿习非近学也。至苏州流水寺璧法师所。听四经三论。又往越州敏法师所。周流经教颇涉幽求。至天台超禅师所。示以西方净土观行。因尔广行交桂广循诸州。遇综会诸名僧。咨疑请决。又上荆襄蕲部。见信禅师。示以入道方便。又往庐山见远公净土观堂。还到润州岩禅师所。示以无生观。后共晖才二师。入桑梓山行慈悲观。又为鬼神受戒莫啖肉。神又降巫者。令召伏受戒。巫者杀生祀神。神打之次死。降语曰。吾已于伏阇梨受戒。誓不食肉。如何为吾杀生。悯尔愚痴且恕汝命。后更尔者必加至死。自后诸祀永绝膻腥。常婺州二人。同载绩麻为货至江神所。一以蔬祭。一欲杀生。而未行。其麻并湿。前蔬祭麻并乾燥。于是行人忌惮无敢肉祭。故其授戒功验。人神敬仰。有陵犯者立见祸害。江淮间屠贩鱼肉。鹅鸭鸡猪之属。受法开放。市无行肆。官人怪之。有义兴令。素不信。嫌伏动众将加私度之罪。伏昆季赂之。其人忽即狗登绳床众蛇恼患不久除名往常州。筮之。卦云。由犯贤圣罪不可救。其人得急就伏求免。永徽二年。被括还家。然志好出俗见家如狱。复往山居。苦节翘勤人不堪其忧也。众又屯聚。因为说法赞令行慈。不杀者佛教之都门也。不能行之。若讲礼而为倨傲耳。又劝行六道供。以先祖诸亡者无越此途。又曰。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常在伏牛山以虎豹为同侣。食蚊虻为私行。视前六尺未曾顾眄。经中要偈口无辍音。大约十五观四明论以为崖准。显庆五年。行至衡岳。意欲求静返更屯结。说法既久忽告曰。一切无常气息难保。夜深各散缘尽当离。时不测其言也。便返闭而坐。尔夜衡州诸寺钟及笙管鸣声彻晓。道俗咸怪。至房关掩。乃破而开之。见伏端坐久终。便以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