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权璩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公讳南仲。字某。吴兴武康人。姚墟妫水。根柢峻茂。后汉青州刺史恢。始违难东徙。周华州刺史北绛郡公僧坦。以行义道术闻。生二才子。曰察曰最。最仕隋为蜀王友。六叶至公曾王父绩。仕绛州曲沃县令。王父元。宋州宋城县令。烈考发。天宝中举秀才。十上不合。慨然自奋。从西平王哥舒翰于陇上。积功劳至右领军卫将军。他日以公之勤。赠国子祭酒。公抗行厉操。清方谦俭。以规为瑱。以礼为舆。以多文为富。以不贪为宝。洁如大圭。铿若黄钟。宏毅以任重。温良而能断。自射策筮仕。至于绥吉禄。启手足。繇是道也。其初应制。条对理道。授太子校书内史。吏部表其才能。凡三结黄绶。至万年尉。前后考课为府中最。擢拜右拾遗。久次历右补阙。发文石。封皂囊。讽议十年。弥缝百度。大历中。中宫悯册既卜寿原。陈古义以上达。疏近郊之非便。即日诏可。下其章于宰司。特超五阶。被以命服。执事内诏以上贺。近臣修职而竞劝。服荐绅者诵之。执记者书之。寻以本官充理匦使。今皇帝嗣位之初。虑化不下究。以通邑长人。导利之源。出为苏州海盐县令。韩晋公滉时总方任。延于幕庭。改殿中侍御史。兴元岁。大辂省方。深烛理本。柬求俊乂。徵诣行所。洎清宫旋跸。拜左司员外郎。纪纲品式。练达明备。转兵部员外郎。时武师告成。祲沴肃清。四征偫帅。条上功级。材官勇爵。差次赏典。受命颛达。畴庸式叙。迁本司郎中。凶旱之后。被边艰食。近关蒲晋十馀城之地。因其徵令。悦以平籴。乃董使车。赢粮息人。拜御史中丞。岁中换给事中。正色匪躬。清公不苛。大朝以肃。右曹亦理。明年授同州刺史。三载考绩。复以御史中丞领陜府长史陜虢观察使。居五年。就加右散骑常侍。左辅有离宫公田之剧焉。陜服居函关砥柱之冲焉。于二千石元侯之选。斯近而重。赋政廉平。馨香流闻。以修班制。以厚风俗。上以灵昌居两河之郊。郑为支郡。是皆要害。且今劲兵处也。自丞相魏国公政成入弼。厥后守臣再物故。而魏公之泽寖远。思得宽明忠智之长以辑柔之。进公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为滑州刺史郑滑节度使。于是握兵符。乘单车。惠然易。入布条职。恤鳏寡用仁。制强禦用明。居常以柔克。临事以贞胜。士吏悦劝。夫家宽息。阜俗成师。纳忠闲邪。众情皆𢥠。而公益厉。十六年。介圭来朝。牢让师帅。繇是诏魏公以左仆射居相府。命公为右仆射。公既得请。命其军司马卢偫以代焉。为仁由已。是称方国之表。知臣者君。乃膺师长之任。诏奉常具仪法以莅中台。礼官赞引。宰政为客。诸曹罗拜于堂下。郎吏捧牍于阶序。礼成渥缛。秉直者荣之。虔奉朝请。恪居官次。慥慥然守业修职。未尝以耆硕尊礼自处。山甫之匪懈。考甫之益恭。古人与稽。华发弥固。十九年秋七月乙亥。感疾薨于宣平里第。享年七十五。天子废朝悼叹。俾中贵人吊祠。追命为太子太保。恩之所加。可胜言哉。惟公粹和而能贞厉。恬淡而有仪矩。履方持重。坦坦光大。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言乐易而不违于道也。又曰。靖恭尔位。好是正直。言遭明君。其道行也。斯二者。君子谓公得之。夫人河南县君元氏。魏景穆帝之裔。宣州录事参军光宗之息女也。和易淑柔。以肥家道。先公而殁。十八年矣。嗣子太仆寺主簿衮。洁清好古。诚信得礼。与其弟亮。茹荼问卜。以闰十月己酉。奉公之丧与夫人之殡。合祔于少陵原黄渠里。以俭襄事。率循家法。虽宗姻四布。皆泣而辞之。且曰理命也。犹惧先人懿实。寝而不章。刻兹穹石。以永终古。铭曰。
黄目郁器,礼神所贵。
佩玉金龟,君子是卫。
秩秩姚公,其心秉彝。
抱义戴仁,造次无违。
公之所履,中立不倚。
廉车淑旂,所向风靡。
政无吐茹,道若砥矢。
事君爱人,斯谓至矣。
中台崇崇,端右宗公。
皇明嘉奖,陟是师长。
卓尔道行,渺然化往。
少陵鲜原,美槚新阡。
龟筮告繇,涂刍俨然。
白骥萧萧,黄渠潺潺。
姚公之德兮,楬此贞坚。
炯乎太阳之精。
玉有真质。
冰则贞清。
我君子象诸。
温如皎如。
正其色兮。
非真不克。
峻其节兮。
非贞不居。
尔其制盘盂。
访结绿。
瞻白虹之气。
咏生刍之束。
乃赋于他山。
攻此良玉。
剡之成器。
错以成壶。
信以旁达。
忠不掩瑜。
以虚而受。
用当其无。
及乎严律闭。
阴气升。
氛雾结。
河海凝。
沙惊雁塞。
雪满崤陵。
于是天景初夕。
玉壶始冰。
临象筵而孤映。
对金镜而相澄。
尔其淋漓未泮。
温润而瑳。
纤光不隐。
毫末不过。
岂尔瑕之可匿。
玷之可磨。
不然。
珉之众矣。
贵玉者何。
心之洁矣。
饮冰则那。
庄氏寓论。
宣父式谈。
夜光夺魄。
明月怀惭。
岂比夫立槩生操。
激清励贪。
伊至人之比德。
同贞士之司南。
夫以物象所鉴。
精明所蓄。
霜华晨清。
月影寒宿。
故览之者魂竦。
凭之者虑惕。
迨北风之已壮。
幸西陆之未觌。
客有抚而叹曰。
猗欤猗欤。
吾无是易。
且漏卮无当兮叹诸古。
大圭不瑑兮闻诸昔。
曷若兹器之可佳。
谅君子之宏益。
然后宣其烈。
赞其意。
抽毫命简。
赋冰壶之盛事。
引用典故:三日烧玉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雄雄天之中,峻极闻维嵩。
作镇盛标格,出云为雨风。
瑞时物不疠,顺泽年多丰。
加高冠四方,视秩居三公。
明朝虔昭报,颁祀岁严恭。
署祝纡御札,诏贤导宸衷。
皇皇三川守,馨德清明躬。
肃徒奉兰沐,竟夕玉华东。
星汉耿斋户,松泉寒寿宫。
具修谅蠲吉,曙色犹葱曚
端仪大圭立,兴俛声玲珑。
挹瓒椒桂馥,奏金岩壑空。
灵歆若有荅,彷佛传祝工。
卒事不遑偃,胜奇纷四丛。
朝霞破灵嶂,错落间苍红。
动息形似蚁,玄黄气如笼。
奔倾千万状,群岳安比崇。
日月襟袖捧,人天道路通。
冥搜必殚竭,跻览忘崎穹。
踏翠遍诸刹,趣绵步难终。
浮丘仙袂接,谢公屐齿穷。
龙潭应下瞰,九曲当骇容
龙门计东豁,三台有何踪
金象语奚应,玉人光想融
瑶浆与石髓,清骨宜遭逢
况是降神处,迹惟申甫同。
周翰已洽论,伊衡亦期功。
诚富东山兴,须陟中台庸。
勉促旋騑軨,未可恋云松。
散材事即异,期为卜一峰。
⑴ 白武通云:“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
⑵ 又有九龙潭在寺侧,崇崖对耸,壁立千仞,九曲分蓄,𧯃黑不测
⑶ 《杂道书》云:“自岳庙东二十里至一山,名曰东龙门,其东有三台山,昔汉武东巡过此山,睹三学仙女,遂以为名焉。”
⑷ 《仙经》云:“嵩高大岩下,有佛图音妙,有大金象在中,来语寺僧密公。密公时在嵩高寺,寺在嵩脚下,闻之,欣然披林求索。时白雾,昏迷失路,一往看之,即入山水。维睹一麝香,去人三四步,侧足双跳,步步若有所引,良久,回顾去。十步中,忽有燄青色,就视之,得自然天池。”
⑸ 卢元明《嵩山记》:“岳庙画为神像,有一玉人长五寸,玉色甚光润,制作亦佳,莫如早晚所造,盖岳神之像,相传谓明公。山中人悉云:‘尝失之,经旬乃睹。’”
⑹ 世说嵩山北有大穴,中睹二人围棋,有一杯白饮与堕者饮,气力十倍。棋者问:“愿停否?”堕者云:“不愿。”棋者曰:“从此西行,天井中多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得出,若饥,取井物食之。”堕者如言,可半年,乃出蜀中。问张华,华曰:“此仙馆丈夫,所饮者玉浆,所食者龙穴石髓。”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812年3月) 中唐 · 李贺
七言绝句
引用典故:剑飞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上嗣位明年。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后八岁。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尝参径山。得其心要。自兴善宽敬示灭之后。四方从道之人。将质疑传妙。罔不诣崇敬者。尝谓伸曰。吾道之明于药山。犹尔教之阐于洙泗。智炬虽灭。法雷犹响。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没哉。惟大师生南康信丰县。自为儿童时。未尝处偫子戏弄之中。往往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大历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释礼矩仪。动如宿习。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静。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照乘之珍。难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无。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偫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禘航。无久滞此。由是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既披榛结庵。才庇趺坐。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馔。奔走而往。师曰。吾无德于人。吾何以劳人乎哉。并谢而不受。乡人跪曰。愿闻日费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数本佐食。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经。昼夜若一。始终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至于沃烦正覆。导源成流。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谓其徒曰。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诣矣。吾将有以息矣。灵源自清。混之者相。能灭诸相。是无二色。穷本绝外。尔其悉之。语毕。隐几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后二十日。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遵本教也。始师尝以大练布为衣。以竹器为蹻。自薙其发。自具其食。虽门人百数。童侍甚广。未尝易其力。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贵贱迭来。顶谒床下。未尝易其礼。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援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未有及其门阃者。故不列之于篇。铭曰。
一物在中,触境而摇。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实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济,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是谓至精。
出没在我,谁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岩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① 原校:一本作谢张续李常寄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
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
大圭虽不假雕瑑(一作镌),但未磨砻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携文编谓新作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一作前)屏却。
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
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一作日)星明错落
辞严意正质非俚(一作高且简)古味虽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一作老佛)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
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一作特言)坚由志确。
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
大烹养贤有列(一作味别)鼎,岂久师门共藜藿
(一作我)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⑴ 曾本校:苏本作如剖珉石 原校:一作如剖众石
⑵ 原校:一本有先生在鲁鲁皆化,苟用于朝其利博两句,又一本在作居,朝作时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
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切瑳有则,取应用于圆方。
披大礼之遗言,洞先儒之所录。
以谓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贵;
人不因学,道无由而内勖。
故我诱之于人,谕之以玉。
内含其美,虽禀质而可嘉;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
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礼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则非。
禀尔天真,包十德而成质;
制由工巧,参六瑞以凝辉。
然则攻自他山,列乎良璞。
虽曰宝也,不能效于自用;
虽曰坚也,末有成于不琢。
美在中矣,徒内抱于英华;
砻而错诸,始外成于圭角。
岂不以玉者华于国而可重,器者用于人而克安。
规矩殊形于圭璧,短长具制于躬桓。
亦犹在镕者金,必资乎锻砺之设;
从绳者木,遂分乎曲直之端。
且夫人务其师,玉贵其德。
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
质虽至美,不琢则弗成其饰。
稽匪刻匪雕之说,理实异斯;
嘉如切如磋之言,义诚有得。
大圭贵乎尚质,鸣佩取乎扬声,虽效珍而并用,在设谕以非精。
曷若彰教诲而有渐,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东圭,舍规模而安创;
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难明。
向若追琢不加,刻画非备,虽缜密以含彩,在文华而曷视?
故扬子以谓玉不雕,则璠玙不作器。
器由礼制,饰贵文为。
嘉宝圭之致用,资璅藉以成仪。
绚组交陈,妙极彰施之度;
缕綦错布,光含温润之姿。
圣典遐稽,邦仪顺考。
谓玉器之攸重,欲朝家之永保。
必有藉,以承其瑰异;
必有饰,以加其文藻。
英华挺制,诚资设色之工;
广袤中仪,式蕴非常之宝。
炳作良具,裁成茂规。
诏王人而慎守,饬典瑞以勤司。
莫不昭其文也。
礼以行之,备三采五采之容;
中含瑞信,分一就再就之式。
内掩瑰奇,其或朝有多仪,国陈大事。
君臣分上下之等,圭璧显尊卑之挚。
非璅无以成其饰,非藉不能成其瑞。
木为内干,蔽瑜瑾以光昭;
韦作外衣,焕朱苍而色异。
盖夫国有至宝,时称大圭,倘非加于慎重,诚有患于颠隮。
故我制藻率以为用,表礼文而可稽。
有方有圆,式荐诸侯之瑞;
授宾授介,终高十袭之缇。
若然,则昭备礼容,钦承玉德。
周陈藻缋之制,密蔽孚尹之色。
炳然发彩,侔水草以成章;
焕乎有文,异锦琮而著饰。
故得规模焕备,等数咸分。
蕴六玉而中度,昭大彩以成文。
彼武有鞬櫜,但取包戈之用;
使持英荡,徒彰辅节之勋。
曾未若保兹希代之珍,重尔连城之价。
欲节度以无越,设璅文而是藉。
宜乎自天子达于诸侯,致等威而相亚。
蓝田良玉古称珍,品属琼瑶异珷珉。
纯有英华为国宝,贵无雕琢是天真。
连城享价千金重,垂缫承光五采新。
群后在廷皆执瑞,大圭终得奉严宸。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