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无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陈,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9岁出家。后嗣华州草庵法义。归住泉州龟洋山。武宗时被迫还俗。约卒于宣宗大中间。《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慧忠。
泉州人。
生陈氏。
幼依龟洋山得度。
游方至华州。
谒草庵法义道人。
留十馀年。
南还旧山。
痛自韬晦。
会昌初。
诏天下废释氏教。
及宣宗即位。
诏重兴之。
而忠笑曰。
仙去者未必受箓。
成佛者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三十年。
以三偈自见。
曰雪后始知松柏操。
云收方见济淮分。
不因世主令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自腾腾。
虽著伽梨未是僧。
今日归来酬本志。
不妨留发候然灯。
形容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谓门弟子曰。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耳。
悟道易。
明道难。
问如何得明道去。
忠曰。
但脱情见。
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为言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咒力药力。
以蛇绾弄。
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咒药等力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
不得用者。
是未见自心者也。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
后数年塔忽自坼裂。
连阶丈馀。
寺将发僧视之。
是夜宴寂中。
无了禅师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无了生沈氏。
见马祖云。
赞曰。
近世以身徇法。
如此数老者鲜矣。
予观其言。
皆约而明。
校其履践。
诚而不杂。
故能于死生之际。
明验昭著。
然初不闻俨临万众。
四事供养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龟洋禅师。
慧忠。
泉之仙游陈氏子也。
九岁出家。
具戒后。
杖锡观方。
谒草庵。
问。
何方来。
师曰。
六眸峰。
庵曰。
还见六眸否。
师曰。
患非重瞳。
庵然之。
留草庵十年。
旋回故山。
属唐武宗废教。
及宣宗诏兴之。
师曰。
仙去者。
未必受箓。
佛去者。
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
三十馀年。
述三偈以自见曰。
雪后始知松柏操。
云收方见济河分。
不因世主教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谩腾腾。
虽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
满头留发候然灯。
形仪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常谓门弟子。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尔。
悟道易。
明道难。
夫明之为言。
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药咒力。
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不得用。
是未见自心也。
一日。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隅二百步。
目为东塔。
后数年。
塔忽坼裂。
主塔者。
将发视之。
夜寂中见无了
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无了姓。
见马祖。
释一空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一空,字朗然。
姓郭氏,莆阳人也。
幼失怙恃,依叔氏,居恒持斋素。
年十九,叔为谋婚娶,强使肉食,因走入壶山石泉寺,从閒公大德剃染。
勤苦精能,靡间朝昏。
闻閒公所举机缘,怀疑不决,常提父母未生前语。
一日归山,掷石敲门有省,乃发志参方。
首造鼓山,叩雪关,染指法昧。
返莆,寻天壶旧址,縳茅而居,率徒力作,樵薪种荼,以给餔啜,昕夕焚修,不堕厥规。
复参黄檗隐元,为典库钥,倾心恤众,道誉籍甚。
会时学开法漳之广严,卷裓相从,酬酢投契,水乳相合,承其属累。
时移天寿福庐,皆竭力辅赞,法化大行。
莆(田)龟洋禅寺,唐无了、慧忠二禅师故刹,久历劫火,荒残殊甚。
空受众请,率徒躬耕,不惮劬辛,每以向上相提撕。
不数载,百废俱振,祖道重光。
晚岁移住仙溪城峰院,兵燹之后,山门寥落,营求缔构,焕然一新,纳子麇至,望风恐后。
甲辰三月方值诞辰,即告众曰:“吾今六十有一,腊四十馀。
生平向钁头边,成办个事,实非草草,今且休矣。
”不数日,遂示寂,康熙甲辰四月七日也。
空虽尚贞朴,汰除浮薄,潜鞭密练,不愧古人。
居龟洋时,旦坐方丈,有虎跑伏阶前,空为说三皈依,竟摄尾去。
又一日,经行客寮,有巨蛇长丈馀,当道,侍者欲击之,空止之曰:“彼以毒来,我以慈受。
”亦为授三皈依,蛇逡巡退,众皆异之。
平昔拈颂机缘,言皆见谛,吟咏篇什,亦多天真流畅,知其所得深矣。
塔于天壶东冈,释超弘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