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文益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6 首
五代 · 文益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任情落前溪。
果熟猿兼重,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卐续藏经》本《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又见《林间录》卷下。)
⑴ 《林间录》作「运」
⑵ 《林间录》作「兼猿」
清凉大法眼禅师真赞(1098年) 北宋 · 释德洪
余元符初,至临川承天寺。寺基宏壮,可集万指,而食堂萧然,残僧三四辈而已。因读旧碑,乃知为大法眼禅师开法之故基,影堂壁间,画像存焉。神宇静深,眉目渊然,而英特之气不没。岂荷负大法,提挈四生者,其表故如是耶?稽首为之赞曰:
非风幡动,非风铃语。
见闻起灭,了无处所。
何以明之,俱寂静故。
此光明藏,平等显露。
由本无明,爱欲悭妒。
如隔日疟,痛自遮护。
有能了者,即同本悟。
索尔虚闲,随缘静住。
一切仍旧,自无染污。
为物作则,崄崖之句。
不可犯干,如大火聚。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难难难是遣情难,情尽圆明一颗寒。
大法眼,不相谩。
面前不破案山碍,直下无津识浪乾。
倪云林秋林山色图(乾隆丁卯) 清 · 弘历
元称四大家,逸品推倪迂。
师承自北苑,笔与造化俱。
小景夙所见,秋林位置殊。
一扫了了习,不失太古初。
峣峰既隐轸,雄霓时卷舒。
疑有风吹林,已见波绉湖。
不宁供游历,此中乃可居。
画禅大法眼,岂伊邪许徒(图有董其昌跋甚详)
因忆乔林乔,未识渔庄渔(见董跋)
得陇而望蜀,知足其谁乎。
呵冻志长言,聊以适三馀。
明叶偈以鲍谢声口。渲流瑜。伽莲花颜色。盖文字中禅悦语也。有人作五凤楼。瓦砖木石。由平地起。八窗玲珑。七宝庄严是渐也。十指掌中。忽见缥缈楼阁。自在于光明宝塔之畔。甍桷墄戺。无不毕具者顿也。我自有一重公案。风动幡动。竟是心动。由心而论其炯然不灭者。恒存于方寸之间。灵警幻化之机。迭来照应。万象纷披。皆吾兄光明宝藏副本也。又何必是月是烛是叶哉。韦史学人呈怡堂古德先生法鉴。
怡翁明叶句,但拈月与烛。
当其无光时,闇然叶自绿。
适玆来相宣,烂如勃律玉。
此语近禅理,尚未超缚束。
我闻大法眼,不以视官局。
开眼限形质,闭眼激蔽曲。
有影无影际,万象纷续续。
免教物所障,安养绝嗜欲。
见人所不见,终缘有抵触。
请君坐漆室,暗中具所瞩。
叶非明臭味,明岂眼眷属。
按:坡公六祖坛经纶。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见性不缘眼有。是谓法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是谓报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俱是妙用。是谓化身。(韦史)
四月朔日夜访净慈寺(2009-05)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绝句
南屏倦坐晚钟沈,隔岸歌云漾水心。
法眼尘迷圆慧绝,欲持宗镜照禅林。
注:法眼宗大师延寿曾居此寺,其《宗镜录》卷四十三云:“近代相承,不看古教,唯专己见,不合圆诠。”又卷六十一云:“今时学者,全寡见闻,恃我解而不近明师,执己见而罔披宝藏,故兹遍录,以示后贤,莫踵前非,免有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