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文偃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泉州南安人。俗姓曾。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恒照大师。后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懿宗咸通中归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12岁出家,17岁落发。宣宗大中间,北游吴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懿宗咸通六年(865)归住福州芙蓉山。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称雪峰和尚。僖宗时赐号真觉大师。四方禅侣从学者,常年有1500人,历40年而不衰。唐末五代间,其门人遍布闽粤江浙一带,开云门、法眼二宗。《祖堂集》卷七、《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续藏经》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录其谈禅之语,并录诗偈4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存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存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谒芙蓉山恒照大师。
属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之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并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入闽。
据有其地。
而存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其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存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存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存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存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存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存举拂子。
僧云。
又道者个为中下。
存以拂子蓦口打。
存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时大原孚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存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存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则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义存。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存生而鼻逆荤血。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其容必动。以是别垂爱于膝下。九岁请出家。怒而未允。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有律师庆玄持行高洁。遽拜之曰。我师也。遂留为童侍焉。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恒照大师。见而奇之。故止其所。至宣宗中兴释氏。其道也涅而不缁。其身也袖然而出。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讫巡名山扣诸禅宗。突兀飘飖云翔鸟逝。爰及武陵一面德山。止于珍重而出。其徒数百咸莫测之。德山曰。斯无阶也吾得之矣。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存拒而久之。则有行实者。始以存同而议曰。我之道魏魏乎。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峭拔万仞。崷崒以支圆碧。培楼以𤫽群青。怪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山之巅先冬而雪盛夏而寒。其树皆别垂藤萝。䒠茸而以为之衣。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诚有待于我也。祈以偕行去。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将及之。存曰。真吾居也。其夕山之神果效灵。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云庵既立月构旋隆。繇是柅法轮于无为。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斯则庚寅逮于乙未。存以山而道任。山以存而名出。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趋之若召。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交使驰恳。存为之入府从人愿也。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其侪之拔俗悟空者。请蜕浮华而来脱屣。僖宗皇帝闻之。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存受之如不受。衣之如不衣。居累夏。辛亥岁朔遽然杖屦。其徒启而不答。云以随之。东浮于丹丘四明。明年属王侍中之始据闽越。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及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为之增宇设像。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仅乎一纪勤勤恳恳。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戊辰年春三月示疾。闽王走医。医至粒药以授存曰。吾非疾也。不可罔子之工。卒不饵之。其后札偈以遗法子。函翰以别王庭。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俗寿八十有七。僧腊五十有九。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巷无居人。闽王涟如出涕。且曰。师其舍予一何遽乎。遣子延禀躬祭奠之。复斋僧焉。存之行化四十馀年。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徒之环足其趋也。驰而愈离。辩而愈惑。其庶几者。一曰师备。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拥徒于越州洞岩。次曰智孚。拥徒于信州鹅湖。其四曰惠棱。拥徒于泉州招庆。其五曰神晏。住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皆膺圣奖赐紫袈裟。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玄沙乘楞严而入道。识见天殊。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尝在明经。故有过师之说。一则雪峰自述塔铭。已尽其致也。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极成洞过欤。今江表多尚斯学。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知乘急也。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知戒急也。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则可乎。
丰禅师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
五代时禅僧。
云门文偃
后住兴元府普通院,迁潭州谷山。
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并录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
云门文偃
后住朗州沧溪。
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并收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敬脱。
五代时禅僧。
云门文偃
后住郢州临溪。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卷二九收诗偈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
云门文偃
后历住南岳般若寺、荆南延寿寺、京兆广教院。
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
云门文偃
后住朗州德山,赐号圆明大师。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录其诗偈11首,皆颂云门禅旨之作。
天圣广灯录》卷二一收为其门人鼎州普安山道禅师所作,《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九
释缘密,号圆明。
韶州云门释文偃法嗣,为青原下七世。
后住鼎州德山。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诗十二首。
释竟钦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竟钦。
益州人。
生郑氏。
少为大僧。
于峨眉溪山黑水寺。
出蜀南抵韶石云门。
得心法。
即就双峰之下。
创精舍以居。
号兴福。
开堂之日。
匡真禅师躬临證明。
僧问。
宾头卢应供四天下。
还遍也无。
钦曰如月入水。
又问。
如何是用而不杂。
钦曰明月堂前垂玉露。
水精殿里撒真珠。
于是𭅕真以谓。
类己加敬焉。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
谓门弟子曰。
吾不久去。
汝矣可砌个卵塔。
五月二十三日工毕。
钦曰。
后日子时行矣。
及期适云门爽禅师。
温门舜峰诸老夜话。
侍者报三更。
钦索香焚之。
合掌而化。
阅世六十有八。
坐四十有八夏。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师名守初。
出于傅氏。
凤翔良原人也。
儿时。
闻钟梵声。
辄不食危坐终日。
母吕试之。
不喂亦不索。
年十六跪白求出家。
吕许之。
依渭州崆峒沙门志谂剃发。
诣泾州舍利。
律师净圆受具足戒。
始游律肆。
执卷坐睡。
弃去历咸秦。
自襄汉南。
至长沙坐夏。
夏休诣云门偃禅师
问近离何处。
对曰查渡。
又问夏在何处。
对曰湖南报慈。
又问几时离。
对曰八月二十五。
曰。
放汝三顿棒。
初罔然良久。
又申问曰。
适来祗对。
不见有过。
乃蒙赐棒。
实所不晓。
呵曰。
饭袋子。
江西湖南。
便尔商略。
初默悟其旨曰。
他日正当。
于无人烟处。
不畜粒米。
饭十方僧。
即日辞去。
北抵襄汉伪汉。
乾祐元年。
众请住洞山。
禅其律居。
谓学者曰。
语中有语。
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
名为活句。
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
不具啐啄同时用。
到此实难得人。
但爱不动一尘。
不拨一境。
见事便道。
若此辈东西南北。
不知其数。
要得脱略窠。
臼活人眼目。
不道都无。
但可言少。
皆坐不达根原。
落在阴界。
妄以为安下。
知陷在死水。
弄个无尾胡孙。
腊月三十日。
鼓已打破。
胡孙走却。
手脚忙乱。
悔无所及。
若是衲僧。
冻杀饥杀。
终不著渠鹘臭布衫 本朝大平兴国六年。
尚书石公襄帅赵公。
交章奏初有道行。
化于此邦。
补助圣化。
有旨赐徽号。
紫伽梨。
旌异之。
住山四十年。
道遍天下。
淳化元年秋七月。
无疾跏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一。
坐六十有五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6 【介绍】: 宋僧。苏州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年十三投破山兴福寺出家。后唐明宗长兴中住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后汉初,从钱塘慈光院志因法师学,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尝以天台宗经义残缺,因寻绎十妙之始终,研核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余周,使法华大旨复传。有《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錍论科》总三十五帖。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晤恩。
字修己。
姑苏常熟人也。
姓路。
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
及稚孺见沙门相必起迎迟。
年十三闻诵弥陀经。
遂求出家。
亲党饶爱再三沮之。
乃投破山兴福寺受训。
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
登往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
晋天福初从槜李皓端师听习经论。
悬解之性天然。
时辈辄难抗敌。
后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
冥符意解。
汉开运中造钱唐慈光院志因师。
讲贯弥年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
咸洞玄微。
寻施覆述。
出弟子相次角立。
雍熙三年八月朔日。
恩于中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
谓门人曰。
吾报龄极于此矣。
乃绝粒禁言一心念佛。
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
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
汝当去矣。
梦觉呼弟子至。
犹闻异香。
至二十五日为弟子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
辰时端坐面西而化。
享年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
其夜院僧有兴文偃等。
皆闻空中丝竹嘹亮。
而无鼗鼓且多铃铎。
渐久渐远依稀西去。
迨九月九日依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
圆粒无算。
恩平时谨重一食。
不离衣钵不畜财宝。
卧必右胁坐必加趺。
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
立制严峻日别亲视。
明相方许净人施粥。
曾有晚饮薯蓣汤者。
即时摈出黉堂。
每一布萨。
则潸洒不止。
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耳。
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
受教得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
凡与人言不问贤不肖。
悉示以一乘圆意。
或怪不逗机者。
乃曰。
与作毒鼓之缘耳。
不喜杂交游。
不好言世俗事。
虽大人豪族。
未尝辄问名居。
况迂趋其门乎。
先是天台宗教会昌毁废文义残缺。
谈妙之辞没名不显。
恩寻绎十妙之始终。
研覈五重之旨趣。
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馀周。
解行兼明目足双运。
使法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
恩之力也。
又慊昔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
因著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
见行于世。
吁河汉中有鱼溯流而上者何。
潜泳有所取故。
恩公不宽乘戒。
而出弟子十有七人。
求解而行行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南汉时禅僧。
云门文偃,后住韶州披云寺。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九
释智寂,韶州披云寺僧。
为青原下七世,云门文偃禅师法嗣。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二、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偈一首。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