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祝融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篯铿。传说中远古时人。陆终氏之子。相传尧时举用,历夏至殷末,约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封于彭城,故称彭祖。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彭祖姓彭名剪,一云名篯铿,一云姓篯名铿,陆终第三子,祝融之孙,颛顼之玄孙。
历事唐虞夏,至商为守藏史,年七百馀岁,一云八百岁。
有《养性经》一卷。
(《淮南子。
说林训》:「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
」高诱注:「一说彭祖盖黄帝时学仙者。
」葛洪《神仙传》:「彭祖讳铿,帝颛顼之玄孙。
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寿终也。
」谨案经传无神仙之说。
论语》「窃比于我老彭。
」包曰:「老彭,殷贤大夫。
」《释文》引郑曰:「老,老聃。
彭,彭祖。
」皇侃《疏》曰:「老彭,彭祖也。
年八百岁,故曰老彭也。
老彭亦有德无位。
」皇习见神仙家言,故以八百岁释「老」,非经意也。
《郑语》史伯曰:「祝融后八姓,大彭、豕韦为商伯,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商灭之。
」韦昭曰:「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
」又曰:「彭祖,大彭也。
」《史记。
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一曰昆吾,三曰彭祖。
」《集解》引虞翻曰:「名剪,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
」《索隐》引《世本》:「三曰篯铿,是为彭祖。
」《周书。
尝麦解》:「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竹书纪年》:「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
」合而断之,知彭祖国名即大彭,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虞封国,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此其实事也。
论语》之老彭,未知何人。
即如郑说,或是彭祖国之支族,入仕商,因以国名名之,后世传会,乃谓彭祖以房中术寿八百岁,此不经之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
帝喾火正重黎之弟。
重黎诛共工氏乱未尽,为帝所杀。
帝乃命吴回继黎之后,居火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夏代人。
传说为陶唐氏之后裔。
从豢龙氏学驯龙,以事夏后孔甲,赐氏曰御龙,以代祝融后裔豕韦之后。
一雌龙死,刘累潜以龙肉给夏后食,食而味美,使再求之。
刘累不能致龙,惧迁鲁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周代楚国先祖。季连之苗裔。为周文王师。其曾孙熊绎在周成王时封于楚,姓芈氏,居丹阳。后人托名撰有《鬻子》。
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鬻熊姓芈,名熊,祝融之后,陆终第六子季连之裔。
年九十见文王,文王以为师,至武王、成王、皆师事之。
成王大封异姓,会先卒,子熊丽,孙熊狂亦卒,因封其曾孙熊绎于楚,子孙皆以熊为氏。
传三十一世四十三君。
有《鬻子》一卷。
案《史记。
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蚤卒。
熊通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蚤终。
」」而《鬻子》书言年九十见文王,而有武王问、成王问,及康叔封卫事,计其年宜过百一二十,则蚤卒蚤终,谓不及受封先卒耳非不寿之谓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名休父。
重黎之裔。
周时诸侯,封于程。
宣王尝命为大司马,率师伐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65 【介绍】: 春秋末越国国君。其父允常为吴王阖闾所败。句践元年与吴战,败吴师于槜李,吴王阖闾受伤,旋死。吴王夫差报仇,败越于夫椒。句践以余部五千屯会稽,使文种因吴太宰伯嚭求和。后二年,使文种守国,与范蠡入臣于吴。返国后,苦身焦思,卧薪尝胆,用范蠡、文种等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转弱为强。句践十五年,乘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与晋争霸,攻入吴都,迫吴求和。后终灭吴。继又北渡淮,会诸侯于徐州,贡于周,受方伯之命,成霸主。在位三十二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勾践,祝融之后,姓芈,(《郑语》又《吴语》注,允常子,一云夏少康庶子之后。
《史记。
越世家》《吴越春秋》。
)在位三十二年,号为霸王。
释全玼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馀杭人。
时法济大师。
行化径山。
玼即求以剃落。
后于衡岳结草庵进道。
木食涧饮。
无所待于人。
耐寒暑。
以槲叶自蔽。
更伏腊未尝易。
客有赠玼诗者曰。
巢居过后更何人。
传得如来法印真。
昨日祝融上下见。
草衣便是雪山身。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全玼。本馀杭人也。入径山礼法济大师求剃染。禀质强渥且耐饥寒。诸所参寻略得周遍。乃隐衡岳中立草庵木食涧饮。结软草为衣。伏腊不易。有赠玼诗云。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孙渥旧相南迁有作。事详南岳高僧传云。 系曰。草衣在南岳炎方壮年。即可未知。衰老徙居幽朔。耐否。如能则上上根胜士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字巨徵。俗姓徐。住洪州开元寺。僖宗广明中避乱入隐庐山折桂峰。工诗。后唐天成中卒。有《桂峰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巨徵。
姓徐氏。
佩觿之岁。
辞父母入道。
具戒已。
还勤于习律。
后得心要于归宗。
然风雅之情。
出于天性。
广明中。
避巢寇于庐山。
花朝月夕。
未尝不见之吟咏。
其嘉联妙句。
往往脍灸湖海齿颊。
与贯休处默脩睦游。
若沈颜曹松张凝陈昌符。
又其次也。
及寇平。
放旷荆楚。
每陟祝融
为留恋不能去。
光化三年。
南抵番禺。
受知放太尉徐彦若。
同光二年。
邂逅钜鹿魏仲甫于洪井。
遂缔文字交。
天成中卒。
诗之精粹者。
计百馀首。
号桂峰集而丐序于仲甫。
弟子应之寔记纲焉。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栖隐。
字巨徵。
姓徐氏。
少而端厉神解天然。
佩觿之岁酷好出尘。
父母不可坏其意。
削䰂之后纳法已还。
其间服勤于学深入毗尼壸奥焉。
又于风雅之情非彫刻而得成自天姿。
广明中避巢寇入庐山折桂峰。
实嘉遁也。
然多于华朝月夕晚照高秋练句成联。
合篇为集。
往往酋健浏亮散在人口。
身拥零破麻纳。
不识者谓之山叟野人殊无能者。
得归宗禅旨。
与同举扬。
且无吝法。
平常与贯休处默脩睦为诗道之游。
沈颜曹松张凝陈昌符皆处士也。
为唱詶之友。
隐为群士响臻淡然若水。
后寇盗稍平。
入荆楚登祝融踪迹啸傲。
光化三年游番禺。
受知于太尉徐彦若。
同光二年于洪井钜鹿魏仲甫邂逅。
以文道相善。
后唐天成中卒。
诗弟子应之携隐之诗计百许首。
投仲甫为集序。
今所行者号桂峰集是也。
次嘉禾灵光寺释宝安。
俗姓夏。
姑苏常熟人也。
风神爽拔性行淑均。
壮年家务所婴。
誓思脱屣。
及进具之后。
专习定门洞达真诀。
而不衣丝缕惟专分卫。
寝则刍靺。
安昔游五台嗟南人之不识。
遂率道俗同模筑五台之制于灵光寺。
今且存焉。
事毕无疾而终。
受生一百有十八岁。
法腊七十八。
由身不坏。
门徒布漆之别院供养。
至会昌毁寺遂焚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果(一○七九~一一五二),俗姓余,信州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人。依七宝元浃下发。晚住潭州大沩。称月庵善果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开福宁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卒,年七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十一首。
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禅师讳善果。
信州铅山余氏子。
依七宝院元浃。
得度具戒。
梵相奇古。
广颡隆准。
少慕祖道。
初至鹅湖。
宴坐禅堂。
闻二童子戏争蒲团。
其一举起云。
你道不见遮个。
是什么。
师恍然有省。
及游云居。
偶禅者自黄龙来。
因问死心老。
每以何等语接人。
禅者曰。
常举云门问僧光明寂照遍河沙。
岂不是张拙秀才语。
僧云。
是。
门云。
话堕也。
何者是话堕处。
师闻之豁然大悟。
即趋黄龙。
门可属死心。
谢事。
指见开福宁道者。
师至开福。
师资契会。
宁深奇之。
延入藏于时开福衲子五千指。
宁垂入灭。
独以麈尾授师。
语在宁传。
师膺最后付托。
隐迹道林。
会圜悟禅师来主席。
颇闻师名。
一夕分半座俾说法。
师举乾峰法身话。
剖判绝出意表。
圜悟嗟赏久之。
自是道价益著。
宣和初。
潭师曾孝序命出世上封。
开宁公法要。
时龙牙才禅师法席颇盛。
每答话多称苏噜。
一日同诸老会于府帅曾公之席。
公曰。
龙牙答话。
每称苏噜。
意旨如何。
诸老相视。
莫有对者。
师越席而前曰。
某适有语。
公叩之。
师曰。
龙牙答话。
只苏噜为问。
诸人会也无。
昨夜虚空开口笑祝融
吞却洞庭湖。
曾公大悦。
一座尽倾。
迁道林道吾。
福严宗风鼎盛。
法席常冠诸方。
室中妙于接人。
每举云门张拙秀才话。
勘验学者。
临机与夺。
莫测端倪。
天下共高之。
自号月庵湘中士大夫多从之问道。
绍兴九年。
枢密张公德远抚七闽。
请住鼓山。
未至。
改黄檗。
迁东西二禅。
阅十年。
颇厌闽俗。
雅意江外。
多衲子会。
台之万年。
婺之双林。
潭之大沩。
皆虚席。
三郡争致请。
而长沙尤力。
师曰。
潭吾旧游也。
吾乐之。
遂赴命大沩。
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出衣盂。
卑执事者。
制五百应真像。
明日沐浴更衣。
集众告别。
手书伽陀曰。
要行便行。
要去便去。
撞破天关。
掀翻地轴。
停笔而化。
阅世七十四。
坐五十一夏。
塔全身于沩源之西峰。
师性刚直。
处己简约。
律众严明。
凡迁巨刹。
皆当世贤公卿。
屈礼致请。
丛林服其得人之盛。
赞曰。
草堂得死心作用而不忘晦堂。
月庵闻死心语发明。
而造宁公之室。
死心宗胤遂不续。
惜哉。
然草堂初出龙山。
迁白云。
遭世多艰。
未有成绩。
及晚居泐潭。
道大盛而去世。
遂振宗风于天下。
则晦堂弘道之嘱验矣。
月庵出世。
逾三十年。
八迁巨刹。
未尝一日退居。
搥拂之下。
围绕常数千指。
则开福麈尾之授。
何其效欤。
易曰。
视履考祥。
予于二老父子授受之际。
得之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鹏初,本名羽侯,号湘山,湖南华容人,晚明文学家。
鹏初少就读于家塾,十五岁至县城儒学门读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焦竑榜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礼、兵二科给事中,万历二十三年冬,明神宗因“兵部考选军政,中有副千户者不宜擅署四品职”,被贬逐。
后里居著书,曾提议修《儒藏》。
汤显祖称:“公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
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
李(梦阳)、何(景明)七子之间,有以处公矣。
”著有《遂初堂集》十卷。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