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704 【介绍】: 唐僧。潞州铜鞮人。俗姓姜。师事神秀。住蓝田化感寺二十余年,未尝出字外。后隶京城慈恩寺。玄宗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途经蒲、虢二州,刺史及官吏士女,皆赉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卒谥号大智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俗姓姜。潞州铜鞮人。出家从神秀禅师。得心法。始居蓝田之广化寺。凡二十年。徒京师慈恩寺。道望日以隆重。开元十一年。驾幸东都。诏扈从。所过官吏士女。具华幡迎导。充塞道路。蒲虢二州尤甚。盖秀公出自黄梅。而化行关洛。虽为帝后王公所敬。礼然其所在。殊未尝提唱宗旨。以开发徒众。故福亦如之。一日升堂演说。若太尉房琯兵部侍郎张均礼部侍郎韦陟。群公咸在。因曰。日吴吾与汝辈诀别矣。既退而张窃语房。某以早岁饵金丹。深忌临丧。今大师如此。某不敢留。遂去。人莫知者。福徐与房曰。吾与张游有年矣。而宿业之来。其不可免如此。苟能小忍。以终吾会。则犹庶几。且就执房手曰勉之。必为中兴名臣。后张果陷贼。而房有翼戴功。
释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也。幼慕空门黍累世务。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馀年未尝出房宇之外。后隶京师慈恩寺。道望高峙倾动物心。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经蒲虢二州。刺史及官吏士女。皆赍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拜礼纷纷瞻望无厌。以二十年卒。有制谥号曰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躬行丧服。若弟子焉。又撰碑文。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而未尝聚徒开法也。洎乎普寂始于都城。传教二十馀载。人皆仰之。初福往东洛。召其徒戒其终期。兵部侍。郎张均太尉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信重。是日皆预造焉。福乃升堂为门人演说。且曰。吾没日昃当为此决别耳。久之张谓房曰。某夙岁饵金丹未尝临丧。言讫张遂潜去。福忽谓房曰。与张公游有年矣。张公将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此法会足以免祸。惜哉。乃提房手曰。必为中兴名臣。其勉之。言讫而终。后张均陷贼庭也受其伪官。而房翼戴两朝毕立大节。皆终福之言矣。又释行思。姓刘氏。庐陵人也。濡润厥躬贞谅其性。出尘之后纳戒已还。破觚求圆斲雕为朴。厥志天然也。往韶阳见大鉴禅师。一言蔽断犹击蒙焉。既了本心。地祇迭告还复吉州阐化。四方禅客繁拥其堂。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入灭于本生地。敕。谥大师号。曰洪济。塔曰归真。其塔会昌中例从堙毁后法嗣者重崇树之。神僧传·卷第七
僧义福者。上党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洁。搢绅士庶翕然归依。尝从驾往东都。所历郡县人皆倾向。檀施巨万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其学徒。告以将终。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涉。常所礼谒。是日亦同相造焉。义福乃升座为门徒演法。乃曰。吾殁于是日当以决别耳。久之张谓房曰。某宿岁饵金丹。尔来未尝临丧。言讫张遂潜去。义福谓房曰。某与张公游有年数矣张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法会足以免难惜哉。乃携房之手曰。必为中兴名臣。公其勉之。言讫而终。及禄山之乱。张均陷贼庭授伪署。房琯翊赞两朝竟立大节真表。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人。喜黄老,隐颍阳石堂山,作《颍阳书》。据传善知人夭寿善恶。玄宗开元中奉诏推算张果生死,懵然莫知其甲子。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生卒】:753—830 【介绍】: 唐道士。河南缑氏人。家世奉道。幼辞亲修道,历事河内张通玄、中岳邢归一,后栖居王屋山,修习十二年。应诏入京,敬宗躬执弟子礼,赐号升元先生。文宗初东归。
人物简介
【生卒】:847—924 【介绍】: 五代时僧。郑州新郑人,俗姓张。年十四,投汴州相国寺出家。年十八升论座。于嵩山受戒后,住封禅寺,学新章律疏。年二十三,策名讲授,时人称奇。唐昭宗大顺二年,相国寺遭火焚,寺众坚请贞峻归为本寺上座。数年后,重建寺宇,被请为新章宗主,复开律讲。后梁时,临坛秉法,度僧尼三千余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郑州新郑张氏子。年十四。依相国寺归正律师出家。诵习净名仁王等经。不久即能暗忆不忘。后既缁薙。听俱舍论。年十八。升座弘演。冠岁纳戒于。嵩山会善寺。因挂锡封禅寺。盖今之开宝院也。新章律疏。探索玄微。而讲授之。勤未尝小怠。时年甫二十三尔。大顺二年。相国寺灾。涤地皆尽。耆宿以为非大福德力。莫可以再成就。或曰峻其庶几。于是相率以请峻。则无所辞让。归以上座职自任。未一纪而檀越旁午。寺之堂气廊庑一新。众推为新章宗王。僧尼弟子。百五十馀人。操行高洁。诚有足以动物者。故能坐致功业如此。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终。春秋七十八。法腊五十八。葬祔慧云禅师之塔。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贞峻。姓张氏。郑州新郑人也。唐张果先生之裔孙。今荣阳有张果里。其坟楸槚存焉。峻风度宽裕髫龄不弄。年十四忽超然离俗。人莫我知。虽二亲褰衣昆弟截路。终弗能沮之。乃投相国寺归正律师出家。神机骏发乍观可惊。虽背碑覆棋彼不足多也。未几讽彻净名仁王诸经。计数万言。时同侪戏之曰。汝是有脚经笥也。峻辞让斯题恭逊而已。及削染为僧形。即听俱舍论。随讲诵颂八品计六百行。至十八升论座。年满于嵩山会善寺戒坛院纳法。因栖封禅寺。今号开宝律院。学新章律疏。二十三策名讲授。长宿积奇。当大顺二年灾相国寺。重楼三门七宝佛殿。排云宝阁文殊殿里廊。计四百馀间都为煨烬。时寺众惶惶莫知投迹。或曰。如请得峻归寺寺可成矣。乃相率往今开宝。坚请峻归充本寺上座。前后数年重新廊庑。殿宇增华。又请为新章宗主。复开律讲僧尼弟子日有五十馀人。执疏听采。峻之律行冰雪相高。署无裸意寒止袷衣。食惟知量清约太过。乾化元年临坛秉法。及梁朝革命。所度僧尼计三千馀人。以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终。春秋七十八。法腊五十八。葬于寺庄。袝慧云禅师塔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