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彪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7 首
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759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张芝 孟邻 倚门 获麟 寻山屐 耕岩 姜被 结草河滨 漉酒巾 囊药未陈 卫叔卿 赏从 席上儒 修高庙 肘后符
独卧蒿阳(一作云)客,三违颍水春。
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
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一作好),先生艺绝伦。
草书何太(一作应甚)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
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一作情)托所亲。
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
索居犹(一作尤)寂寞,相遇益悲(一作酸,一作愁)辛。
流转(一作转徙)依边徼,逢迎念席珍。
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
商山犹入楚,源(一作湍)水不离(一作知,一作流)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
耕岩非谷口,结草(一作欲)河滨。
肘后应验,囊中药未陈。
(一作放)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
此邦今(一作全)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一作倚)月轮。
官场(一作壕)罗镇(一作锦)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一作功)地,苍茫斗将辰。
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一作岂)获麟
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一作湘)筠。
若耶壮士七尺身,生死为梁不为陈。
虽然不及陈兴国,亦是当时雄杰人。
万骑翻城多部曲,潜身独上山巅宿。
夜半火来争斫头,黄苍惊叫青蛾哭。
一哭田横命何短,再哭人心不如犬。
闺情 其九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也复可怜人,青归柳叶新。
今春看又过,良觌渺无因。
莫怪啼痕数,难知消息真。
半扉开烛影,灭烛翠眉颦。
注:也复(雨过苏端)青归(奉酬李都督早春作)今春(绝句)良觌(寄张十二山人彪)莫怪(过南岳入洞庭湖)难知(伤春)半扉(暝)灭烛(江月)
倒押前韵 清 · 黄之隽
五言排律
越艳谁家女,风光动四邻。
鸟喧金谷树,花伴玉楼人。
粉汗红绡拭,朱唇素指匀。
必投潘岳果,休献楚王珍。
惆怅桃源路,徘徊杨柳津。
雨台谁属楚,湍水不流秦。
倚树疑无力,开帘似有春。
递香风细细,逐溜影鳞鳞。
试出褰罗幌,无令掩桂轮。
寸心宁有负,双黛俨如颦。
能助千金笑,方知一玉真。
月华偏共映,花态并相亲。
翠羽虽成梦,金鸡忽报晨。
游蜂与蝴蝶,飞作马蹄尘。
注:越艳(屈同仙乌江女)风光(卢照邻元日述怀)鸟喧(朱放秣陵送客入京)花伴(孟浩然长安早起)粉汗(元稹寄吴士矩端公)朱唇(白居易和微之梦游春)必投(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休献(杜牧梁秀才见赠二十韵走笔依韵)惆怅(韩偓欲去)徘徊(张乔怀旧游)雨台(吴融和韩侍郎无题倒次元韵)湍水(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倚树(刘希夷采桑)开帘(卢纶题苗员外竹间亭)递香(郑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逐溜(陈羽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试出(郑愔春怨)无令(于季子咏云)寸心(刘长卿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双黛(崔涂巫山庙)能助(吉中孚妻张氏拾得韦氏花钿以诗寄赠)方知(李白系浔阳上崔相涣)月华(杜元颖赋得玉水记方流)花态(孟郊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翠羽(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金鸡(武元衡昭德皇后挽歌)游蜂(裴说牡丹)飞作(温庭筠故城曲)
嵩阳隐居(戊辰) 清 · 阮元
五言律诗
嵩阳多隐居巢由卢鸿一张彪种放之伦皆称接趾司马温公居洛亦曾买地于叠石溪为别馆同邵尧夫常来游居盖阳城北背轘辕南限颍汝伊古以来山深林密处也
嵩阳多隐士,千古见清辉。
颍水洗尘去,箕山放犊归。
夜来萝月满,晓起松云飞。
言念卢鸿宅,深深在翠微。
① 男命准补注。准按明史。周定王名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洪武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封橚王吴。后改王周。○益王名祐槟。宪宗纯皇宗皇子。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七月。封子五人为王。封祐槟为益王。○永乐。成祖文皇帝年号。○万历。神宗显皇帝年号。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四十二人。修稧于会稽之兰亭。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谓有神助。后连日再书数十百纸。终不能及。羲之自珍爱之。秘藏于家。七传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为僧。居越之永欣寺。以能书名。其兰亭序跋。授弟子辨才。辨才宝爱此帖。藏之室中梁上。置匣贮之。人所罕见。唐太宗深好右军书。收真迹几三千六百纸。惟未得兰亭。寻访此帖。知在辨才处。乃敕追师入内庭。场供养恩赉。因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日侍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帝谓侍臣曰。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梦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取之必获。房玄龄乃荐监察御史萧翼可充此使。太宗遂召见。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至彼。须得二王杂帖三四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衣黄衫宽长。潦到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问曰。何处檀越。翼答以北人。寒暄既毕。语意投合。延入。围棋抚琴。情甚相得。每恨相知之晚。晓乃去。约以再会。绸缪踰月。因谈论翰墨。翼曰。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自幼耽玩。亦有数本自随。辨才欣然约以明日携至。如期而往。熟视数过曰。是则是矣。非得意时书。贫僧有一真迹。翼曰何帖。答以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料真迹岂在。辨才曰。先师宝惜此帖。临终亲付于吾。付授有绪。明朝来看。翼至。辨才自梁上匣内出之。翼故指瑕摘类。分竞不定。自示翼之后。不更置梁上。并翼二王帖。皆留几间。辨才时年六十。尚日临数过。老而弥笃。翼往还既密。无他猜疑。辨才偶出严迁家斋。翼来谓守房弟子曰。忘净巾在内。乃为撤关。取兰亭并二王书。亟出于永安驿。呼驿长凌愬告之曰。我是御史。奉墨敕在此。可报尔都督。齐善行驰至则宣示墨敕。促召辨才。时犹在严迁家。闻命不知所以。见所谓御史者。乃翼也。闻取帖已。惊倒仆地。久始苏。翼遂奉帖驰驿以进。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丝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玛瑙碗一。始怒老僧悭吝。数日后。仍赐物三千缎,谷三千石。辨才不敢自私有。施于寺。建塔三级。帝既得帖。命供奉赵模等。各榻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而时能书者如欧虞褚诸公。皆临榻相尚。后以真迹从葬昭陵。世无从见矣。右见何延之兰亭记,尚书故宲并唐野史。载原帖。后周王书也。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稧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字。皆搆别体。就中之字最多。
薛氏兰亭称定武,大小肥瘦纷无数
永乐藩王大小临,小者尤赫驰书谱
邸第绿阴百花过,兰雪轩中闰夏五
小砚新铭割紫云,磨墨试腕工临古
真迹何必崇三点,瘦者已知其法乳
宋人之书狂渐讹,王之所欲严绳矩
然且已非永乐旧,后二百年重抚取
潢南道人一兰雪,雅好翰墨名迹聚
端冕不倦听古乐,王之所嗜卓有树
髣髴周邸有益邸(准楚辞。存髣髴而不见。),何幸贞珉延一缕
莫云面目各殊异(准史记项羽本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楞严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献之书谓之古肥。张旭书谓之今瘠。古今殊异。肥瘠颇反。续书谱。数画并施。其形各异。),子孙血脉传初祖
何时此帖东渡海,又二百年喧书圃
遂与冯家砚背本(21),针眼蟹爪争媚妩(22)
安知右军千载魂(23),不哂刻舟掌屡拊(24)
我亦有感于斯文(准用本序。),养砚舫阁虹光吐(25)
⑴ 准何子楚跋语。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诵自榻之本夺真。勒石留之内府。他本付之于外。一时贵尚。争相打拓。内府石本。人不可得。石独完善。石晋不纲。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以北。至杀胡林德光死。永康立国。乃交兵。弃石而归。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韩忠献婿也。始以墨本示公。公索石观。李瘗之地中。后其子出石。始售于人。本必千钱。由是好事者稍得之。所谓定武本也。大观中。诏取此石。后于薛氏家。其子嗣昌进上御府。徽宗龛置宣和殿。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定州博陵郡。皇朝为定武节度。元和郡县志。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与六国并称王。地方五百里。汉分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魏道武改定州。准按蔡方炳增订广舆记。常山顺德府中山。属真定府。陆应扬广舆记。真定府定州。汉中山。隋博陵。唐定州。续通鉴长编。元祐八年六月。苏轼知定州。准按苏文忠集。有雪浪石斋铭及诗。此是定武故宲也。又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适见恩纶临定武。又惠州上元夜诗。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曾宏父稧帖审定诀。书家一词称定本。审定由来有要领。
⑵ 准宋姜尧章续书谱。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兰亭。何翅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同。而肥瘦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超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唐窦泉字格。龟临洞穴。没而有馀日肥。鹤立乔松。长而不短曰瘦。黄文节曰。兰亭真迹。今竟失之。书家晚得定武石本。髣髴存古人笔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战国策。吕不韦谓其父曰。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定云耳。
⑶ 准文献通考封建考。陈置九等郡。有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沐食侯,乡亭侯,关内侯。○临摹也。古人谓摹书为临书。
⑷ 准益王跋云。兰雪亭图本大小各异。而小者尤精。米海岳宝章待访录。王右军有书家谱。在山阴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涣之以书抵某。具言有此书。又孙过庭有书谱。姜尧章亦有续书谱。
⑸ 准前汉文帝纪。至邸而议之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翁覃溪题萧翼赚兰亭图诗自注云。昔之为是图者。皆作萧与辨才对坐之状。予出意作萧得展帖。阅百花放尽。又诗云。花开岁在贞观四。直接永和三月三。当有据而今失考。
⑹ 自注。兰雪周王轩名。王自跋云。永乐十五年闰五月九日。书于东书堂。
⑺ 公自注。王有小砚铭云。割紫云之片石兮。漾璧水之元光。兰雪凡十五字。见翁文达集中。
⑻ 准苏文忠答舒教诗。非人磨墨墨磨人。王十朋注云。公尝曰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不近愚耶。石昌言蓄廷圭墨。不许人磨。或曰子不磨墨。墨当磨子。今石昌墓木拱矣。墨故无𧏮。元郑杓衍极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陶隐居真诰。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范至能跋米元章临献之帖。元章少时书法。盖自沈传师后。始入大令之室。结体超轶。一用其笔意。此帖元章所作。临池用工如此。
⑼ 公自注。是帖崇字。不从三点。准欧阳文忠集古录。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神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钟,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摸刻以赐群臣。宝章待访录。王右军兰亭燕集序。唐粉蜡纸双钩摹在苏激处。精神笔力。毫发毕备。下真迹一等。此几冯承素辈拓赐大臣者。翁覃溪苏米斋兰亭考。崇字则定武本三点俱见者。最上之。旧本又载崇字。山下三小点全者。如赵文敏所得独孤本。赵子固落水本。越州石氏本。天目山房本是也。准按我国新罗鍪藏寺碑。中国赏鉴家俱称其深得右军之髓者。而内崇字山下三点。亦皆全云耳。
⑽ 准周王自跋云。定武有肥瘦本。而瘦者尤好。达摩大师观心论。佛成道时。由食此清净法乳。方證佛果。又微妙法乳。乳养一切。求解脱者我。
⑾ 公自注。王自跋云宋人之书不肥则狂。殊乏气韵。准孟子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苏文忠韩康公绛挽词。旧学严诗律。续书谱。泯规矩之方圆绳钩之曲直。
⑿ 准益王跋云自永乐十五年。讫今万历。世祀历逾二百。不无漫漶。余每病之。大者已刻之邸中矣。复出小本。命吴下精工。再摹一通。以还旧观。准按永乐十五年丁酉。至万历三十年壬寅。恰为一百八十六年耳。吴郡沈幼文章。田摹勒。
⒀ 公自注。益王号也。
⒁ 准玉篇。雅素也。史记张耳陈馀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僧文莹玉壶清语。唐彦猷询与弟彦范诏。俱标一时才雅之誉。彦猷知书好古。彦范文章气格。高简不群。尤精翰墨。遣一小札。亦必华笺。米海岳书史。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查慎行云。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于翰墨之外。翰墨字。又见集古录。
⒂ 准益王跋云。端冕听古乐而不倦。古人以为难。自谓此胜田腊驰骋。不几多乎。学记疏。武王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师尚父亦端冕。陈应麟云。按大戴礼无此文。苏文忠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汝独观不倦。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⒃ 准柳柳州答崔黯书云。凡人好词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陷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杜文贞诗。树立甚宏达。
⒄ 公自注。益王跋云。余虽不能书如先王。而翰墨之好。雅亦髣髴。准珉石之美者。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省骑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⒅ 准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其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其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传灯录。梁武帝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宏忍为五祖。慧能为六祖。自中华五祖之下。曹溪六祖为南宗。神秀大师为北宗。又达摩西来为禅宗初祖。递传至宏忍为五祖。自北而下。分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为六祖。北宗以神秀为六祖。
⒆ 准此帖宗见何延之兰亭记及范至能跋米帖。
⒇ 准按自万历三十年壬寅。讫今甲午。恰为二百三十三年。
(21) 公自注。余前所获葫芦砚。冯承素缩本兰亭。已有诗。准按葫芦式砚。环刻兰亭缩临足本。背镌大唐开元十三年。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摹凡十九字。又有乾隆宸翰云。米记韩冯惜未见。今看承素砚存真。虽欣无翼联珍羽。艰致却惭似褚人。壬辰小春御题凡三十四字。尾有印二方文曰乾隆法书。苑王右军兰亭稧序帖真本。以茧纸书。唐太宗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冯临兰亭。又见宝章待访录中。
(22) 准姜尧章稧帖偏傍考。仰字如针眼蟹爪。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翁覃溪自题缩临兰亭诗。针眼蟹爪间。妙入豪黍分。上林赋。青琴宓妃之徒。妩媚纤弱。旧唐书。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字格。意在形外曰媚。陶隐居真诰。拘则乏势。放又小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则浮涩。多笨钝。
(23) 准按逸少官右将军。苏文忠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阳冰。
(24) 准吕氏春秋。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右军传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陆云传。张华抚手大笑。苏文忠答李邦直诗。抚掌笑颐。
(25) 准庚寅春。孝明世子洒翰作养砚山房四大字。以赐公铭室。欧阳文忠次禹玉诗。昔年叨入武成宫。曾见挥毫气吐虹。黄文节戏赠米元章诗。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准用此意。
我衰易悲伤(《甘林》),忆昔少壮日(《垂老别》)
脱略小时辈(《壮游》),人寰可超越(《画鹘行》)
惆怅年半百(《立秋》),平生心已折(《地隅》)
愁寂意不惬(《李公光弼》),赖有怀中物(《巴西驿亭》)
但遇新少年(《上水》),老矣逢迎拙(《赠卢大琚》)
通家惟沈氏(《沈八丈》),早通交契密(《寄张彪》)
同姓古所敦(《示从孙济》),嗣宗诸子侄(《示侄佐》)
痛饮情相亲(《寄薛郎中》),入门高兴发(《与李白寻范十》)
招邀屡有期(《陪李司马》),交会未断绝(《喜雨》)
今夏草木长(《述怀》),甘酸齐结实(《北征》)
四月熟黄梅(《梅雨》),熏风行应律(《暮春江陵》)
云溪花淡淡(《次盐亭驿》),霁潭鳣发发(《题张隐居》)
景从陪群公(《往在》),差池上舟楫(《白沙渡》)
滩浅正相依(《陪王汉州》),一邱藏曲折(《早起》)
随喜给孤园(《望兜律寺》),野寺江天豁(《游西寺》)
楼角凌风迥(《东楼》),仰穿龙蛇窟(《登慈恩寺塔》)
筑居仙缥缈(《赠陈谏议》),得非元圃裂(《奉行刘少府》)
泽国绕回旋(《秋日夔府》),原野转萧瑟(《留花门》)
恣意同远步(《西枝村》),力稀经树歇(《九月一日》)
进舟泛回溪(《泛溪》),水深波浪阔(《梦李白》)
展席俯长流(《李公见访》),斑白居上列(《后出塞二》)
敕厨倍常羞(《郑典设》),嘉蔬既不一(《暇日》)
香芹碧涧羹(《陪郑广文》),经齿冷于雪(《槐叶冷淘》)
嗜酒益疏放(《故郑公虔》),剧谈怜野逸(《寄李白》)
斜晖转树腰(《绝句》),凉风起天末(《怀李白》)
馀酣漱晚汀(《军中饮酒》),飘萧觉素发(《义鹘行》)
时复问京华(《溪上》),轩冕罗天阙(《赠奉常张卿》)
南宫吾故人(《别唐诫》),时来知宦达(《寄高詹事》)
文章实致身(《赠鲜于京兆》),声华当健笔(《故李公邕》)
嗟余竟轗轲(《咏怀》),江湖漂短褐(《寄韦丈》)
云泥相望悬(《送韦书记》),不才甘朽质(《宴王定》)
歌长击樽破(《屏迹》),回首肝肺热(《铁堂峡》)
慷慨有馀悲(《水槛》),欢乐曾倏忽(《七月》)
此会共能几(《送严侍御》),旧游易磨灭(《赠汝阳王》)
同人惜解携(《水宿》),临歧意颇切(《送李校书》)
迟迟归路赊(《入乔口》),江城带素月(《听杨氏歌》)
按:○集杜成古诗,前人未开此体,随题段落屈折迤逦,几如无缝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