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晟

相关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侯氏。
景城人。
幼年于州之开元寺。
依智体师披染。
刈薪汲水。
习行头陀。
受具已。
入嵩少普寂禅会。
日有省解。
居龙门山。
问津者交集。
声名益以隆显。
属留守尚书王公铎保𨤲是邦。
闻而慕重。
召居广爱寺以便供养。
其教人未尝有倦色。
而陶冶之妙。
良器出焉。
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
忽告门人。
以桑榆末照。
诚难挽留。
再三嘱累而终。
年八十八。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洛京广爱寺释真亮。姓侯氏。景城人也。家训儒雅辞彩粲然洁素持操与群少年有异。忽以樊笼为厌。且曰。去情除馑是所愿也。遂于本州开元寺智休师下披染服。然其刈薪汲水率先于人。习行头陀行。受具已游嵩少。遇普寂奖训顿开蒙昧。入龙门山居而禅默。问津者交集声望日隆。属留守尚书王公铎保釐。闻而钦奉。召入广爱寺别住居焉。示人禅观匪倦教诏。得道者亦多矣。以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忽告门人。以桑榆末照诚难久留。嘱累而终。年八十八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唐陇右临洮人。
李晟子。
少谦谨。
领夏绥银宥节度使,政简而严。
节度凤翔,近声色而政荒。
徙宣武,坐事贬随州刺史。
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复拜河中、晋、绛等节度使。
军政愈弛,几乱。
卒赠司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代宗至宪宗间诗人。
令狐楚编《御览诗》收其诗2首,《全唐诗》据以收入。
其时名李愿者有3人:一为名将李晟之子李愿(?—825),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
因父功入仕。
宪宗、穆宗间历任夏绥、武宁、凤翔、宣武、河中诸镇节度使。
全唐诗》小传谓即此人。
但此为武人,史籍中未云能诗。
二为韩愈友人,隐于孟州济源盘谷,自号盘谷子。
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韩愈作《送李愿归盘谷序》,推重其德行。
宪宗元和六年(811),卢汀作诗二章送之,韩愈有诗奉和。
事迹见《韩昌黎集》。
三为金部郎中李思谅之孙,李敬臣之子,出赵郡东祖房,事迹不详,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3人之中,当以隐士李愿之可能性为大。
又《全唐诗外编》补李愿诗2首亦难以断其归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95 【介绍】: 唐汝州郏城人,字洵美。
马炫弟。
少学兵书战策,沉勇多算。
安禄山反,燧劝范阳留守贾循归唐,循犹豫不决被杀,燧脱逃。
代宗宝应中,累迁郑、怀、陇、商等州刺史。
大历中,屡破李灵耀、田悦,迁河东节度使。
入迁检校兵部尚书,封豳国公,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
复以平李怀光功,迁光禄大夫,兼侍中,德宗赐《宸扆》、《台衡》二铭,言君臣相成之美。
后以击吐蕃,误信与盟,致被袭击。
遂罢节度使,解兵权,拜司徒,兼侍中。
卒谥庄武。
时以燧与李晟、浑瑊为“三大将”。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大历中为河阳三城使。汴将李灵曜反。燧击破之。迁河东节度使。又以破田悦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使。兴元元年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讨平李怀光。迁光禄大夫兼侍中。与吐蕃盟平凉。为蕃军所劫。夺兵柄。守司徒。贞元五年图形凌烟阁。十一年薨。年七十。赠太尉。谥庄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98 【介绍】: 唐瀛州乐寿人。
少以战功历果毅折冲郎将,充平卢兵马使。
代宗时,累封河间郡公。
德宗幸奉天,君牙辅李晟赴难,收复宫阙,加御史大夫、检校常侍。
入朝,君牙代为凤翔尹、凤翔陇州都防御观察使,寻迁右神策行营节度、加检校工部尚书。
吐蕃连年犯边,君牙以耕战为守备,戎不能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93 【介绍】: 唐时安息人。
本姓安,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遂冒姓骆,名元光。
勇敢多计。
少从军,备宿卫,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奏为副使,使领州事。
朱泚叛唐,元谅守潼关抗叛军,因功,迁镇国军节度使。
李晟同复京师,让功于,加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贞元间吐蕃劫盟于平凉,元谅备而无患。
德宗因赐其姓名,节度陇右,泾、陇以安。
卒谥庄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0 【介绍】: 唐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
本名日进。
浑释之子。
年十一,随父入朔方军。
安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
又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
后又数破吐番军,以功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乱,瑊护德宗坚守奉天。
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平朱泚;又与马燧平李怀光。
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宁郡王,终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
卒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盩厔人。
玄宗天宝末为骑卒。
尝于战阵中救王思礼,问其姓名,不告而退。
后思礼为河东节度使,偏将辛云京屡为将校谮毁,时光晟隶其麾下,遂为之谒思礼。
思礼擢光晟为兵马使。
及云京为节度使,又奏为代州刺史。
代宗大历末迁单于都护。
德宗建中初坐事降太仆卿。
朱泚叛,任为伪节度使兼宰相。
后降李晟,被杀。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光晟。京兆盩厔人。起于行间。有旧恩于王思礼。思礼为河东节度使。擢为兵马使。建中元年拜右金吾将军。改太仆卿。朱泚僭逆。污伪命为节度使兼宰相。泚败伏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11 【介绍】: 唐卫州人,字公楚。
代宗宝应初擢进士第,又登茂才异行科。
累擢咸阳尉。
郭子仪镇朔方,辟为掌书记,以事贬猗氏丞。
李怀光镇邠宁,奏为从事。
怀光反,郢固止之,不听。
及怀光被诛,李晟表其忠,马燧辟为掌书记,后历主客员外郎、刑部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德宗贞元十九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罢知政事,出镇华州。
宪宗元和初转兵部尚书。
以尚书右仆射致仕。
卒谥贞。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郢字公楚。卫州人。宝应初进士。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累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拜太常卿。贞元十九年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立。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元和初以右仆射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
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领节度使。
七年,将士杀希彩,推泚为留后,俄领节度使。
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为留后,旋代为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因滔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
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泚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
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
李晟复京师,泚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泚。
幽州昌平人。
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
大历七年拜卢龙节度使。
封怀宁郡王。
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迁检校司空陇右节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
德宗立。
改镇凤翔。
加中书令。
进拜太尉。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
过阙下。
兵叛。
迎泚入宣政殿。
僭位改号。
既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斩之。
年四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5 【介绍】: 唐朝皇帝。
代宗长子。
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
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
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
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
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
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奉节郡王。代宗宝应元年(762)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广德二年(764)封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庙号德宗。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善属文,尤工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国史补》卷中)胡震亨评曰:“德宗诗尚雅正。”(《唐音癸签》卷五)《全唐诗》存诗15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全唐文·卷五十
帝讳适。代宗长子。天宝元年生。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出镇陕州。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建中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