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崇庆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674 【介绍】: 唐僧。蕲州黄梅人,一说浔阳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初住黄梅双峰山东山寺,人谓其法为东山法门。为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卒谥大满禅师。
全唐诗续补遗
蕲州黄梅县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寿二年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礼四祖为师。唐太宗贞观八年,受信大师衣法,为第五祖。阐化于破额山及黄梅县之东禅寺。以便养母濯港废斋,后名佛母堂,今东禅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县之东北三十里冯茂山结庵,上元三年乙亥岁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寿七十四。建塔于东山即冯茂山。唐代宗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周氏。
蕲之黄梅人。
生而秀异。
识者以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种。
法当荷负宗乘。
绍隆统寄。
初东山有苦行僧。
以栽松自业。
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
老且死。
寻扣方丈决别。
信禅师则迎笑曰。
汝去耶。
吾以祖位待汝。
汝其再来也。
道者许诺。
俄而周氏女子未嫁。
而产一男。
周氏之居近浊港。
即遣婢远弃所产水中。
再弃再弗溺。
顾呱呱溯浮抵岸下。
不得已而收举以归。
父兄怒。
必诘其所从来。
女子则曰。
昨儿偶出游。
见衲衣蓬首者。
挹儿求托宿。
儿愧敢莫应。
其人忽隐去。
不可踪迹。
久之觉身重。
馀不敢有他也。
父兄终不信而讳之。
竟箠逐女子。
遂与所产俱逃匿。
然所产亦易育。
甫七岁。
𢹂以行丐。
遇信禅师于道。
而问其姓。
答曰。
姓则有。
非常姓也。
曰何姓。
曰姓空。
禅师于是以宿缘。
而从其母乞为弟子。
既薙落进具。
仍受璨大师衣盔之传。
而转授慧能。
且说偈。
以正统绪。
其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地亦无生。
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终于东山双峰寺。
寿七十四。
瘗全身。
而塔其上。
代宗朝追谥大满。
塔号法雨。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浔阳。一云黄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贲于丘园。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终夕若昼。其生也灼烁如初异香袭人。举家欣骇。迨能言辞气与邻儿弗类。既成童丱绝其游弄。厥父偏爱因令诵书。无记应阻其宿熏。真心早萌其成现。一旦出明徙倚间如有所待。时东山信禅师邂逅至焉。问之曰。何姓名乎。对问朗畅区别有归。理逐言分。声随响答。信师熟视之。叹曰。此非凡童也。具体占之。止阙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胜任荷寄。乃遣人随其归舍。具告所亲喻之出家。父母欣然乃曰。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騃那堪击训。若垂虚受因无留吝。时年七岁也。至双峰习乎僧业不逭艰辛。夜则歛容而坐。恬澹自居。洎受形俱戒检精厉。信每以顿渐之旨日省月试之。忍闻言察理触事忘情。哑正受尘渴方饮水如也。信知其可教。悉以其道授之。复命建浮图。功毕密付法衣以为质要。将知龁雪山之肥腻构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刚栖倾巨树。拥纳之侣麇至蝉联。商人不入于化城。贫女大开于宝藏。入其趣者号东山法门欤。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灭。报龄七十有四。是日氛雾冥暗山石崩圮。门弟子神秀等奉瘗全身于东山之冈也。初忍于咸亨初。命二三禅子各言其志。神秀先出偈。惠能和焉。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阳。神秀传法荆门洛下。南北之宗自兹始矣。又信禅师尝于九江遥望双峰。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开六岐。信谓忍曰。汝知之乎。曰师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头山。贻厥孙谋至于慧忠。凡六人号牛头六祖。此则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则庶孽耳。安可匹嫡乎。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碑焉。代宗敕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也。蕲春自唐季割属偏霸。暨开宝乙亥岁王师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堕泪如血珠焉。僧徒不测。乃李氏国亡之应也。今每岁孟冬州人邻邑奔集作忌斋。犹成繁盛矣。其讳日将近。必雨雾阴惨。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则晴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6—727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孔。曾祖、祖父均仕南朝陈为高官。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传说曾刺血写经六百卷,为数千人授戒。武周长安四年,奉敕往歧州无忧王寺迎舍利。中宗景龙二年,延入内道场讲经,又于乾陵宫为内尼授戒,讲四分律。后睿宗请为菩萨戒师。弟子有道岸等五十余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会稽孔氏子也。
曾祖范。
陈都官尚书。
祖祀。
祠部侍即考顶生贞观间。
拜尚乘直长。
纲方孕。
母却荤杂有头陀行。
婆罗门僧谓曰。
佗日生男。
终当绍隆三宝矣。
自尔每闻空中香气乐音。
及娩白鹤鸡集。
襁褓过午不求乳哺。
十二出家冠年受具。
寻诣道成律师。
禀毗尼藏年二十五。
为众弘阐。
年三十。
登坛受戒。
而四分之学。
于是益振。
久视中。
天作淫雨。
人有忧色。
纲悯之。
乃端坐思惟。
却倚屋壁。
于少时间豁然而悟。
自尔踪迹莫窥。
幽明潜感。
兆于集事。
应乎遣言。
左右怪之。
纲曰夫真实无相。
色尘本空。
正觉圆常。
大悲湛定。
又何所疑哉。
未几诏与翻译。
长安四年。
诏往岐州无忧王寺。
等奉迎舍利。
景龙二年。
入内道场。
行道送舍利还寺。
入塔。
是年于乾陵宫。
授内尼戒。
仍坐夏宫中。
开四分。
律。
上悦为度弟子。
赐什物䌽帛等。
因奏道场灵感事。
六月七日。
御书灵感寺额。
遂以其地为寺。
辟诸寺硕德隶焉。
先天间。
睿宗皇帝。
从受菩萨戒。
所得布施。
悉付常住。
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卒。
寿九十二。
是年九月十四日。
建塔而窆于寺侧。
北海李邕铭其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文纲。姓孔氏。会稽人也。曾祖范陈都官尚书。祖祀祠部侍郎。考顶坐逃海避隋。择木归舜。贞观始拜尚乘直长。咸光复儒业旁通释教。是故纲也植宿根从习气。慈母怀孕杂食弃捐。有婆罗门僧头陀。语其母曰。若此男终绍三宝。自尔每闻空中多异香杂仙乐。及诞育之日。白鹤翔集若临视焉。比襁褓中午后不受乳哺。犹坚持斋者。重龀随师访道。十二出家。冠年受具。精虑苦行专念息心。藜羹糗粮麻衣草荐。操有彝检口无溢言。寻诣京兆沙门道成律师禀毗尼藏。二十五讲律。三十登坛。每勤修深思凝视反听。净如止水嶷若断山。或风雨宴居。或昼夜独得。故能吉祥在手不舍其瓶。威德迎风不绝于气。出笼瘠雁坐致虚空。起屋下层自然成就。唯甘露之渧口喻利剑之伤人。慎之重之。广矣至矣。由是八方来学四分永流。请益者举袂云临。赞叹者发声雷骇。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纲悯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奄至中夕。欻尔半倾唯馀背间。嶷然山立。识者以为得神通因定力。故日月灵迹幽明潜感。兆于集事应乎遣言。左右怪之。纲曰。夫真实无相尘色本空。正觉圆常大悲湛定。不可取也。是以一时法主四朝帝师。同迦叶之入城。遇匿王之说戒。竹园门外别有沙弥。毕树枝间广闻鵽鸟。所以受润者博。入见者深。万病已痊获欢喜之药。一心不染解烦恼之绳。又恭承丝纶京都翻译。追论惠用远契如因。翘诚满朝檀施敌国。但依布萨尽用庄严。累历伽蓝二十馀所。凡是塔庙各已华丰。犹且刺血书经向六百卷。登坛受具仅数千人。至苦至勤纳无我之海。不寝不食种无生之田。长安四年奉敕往岐州无忧王寺迎舍利。景龙二载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内道场行道。送真身舍利往无忧王寺入塔。其年于乾陵宫为内尼受戒。复于宫中坐夏。为二圣内尼讲四分律一遍。中宗嘉尚为度弟子。赐什物䌽帛三千匹。因奏道场灵感之事。六月七日御札题榜为灵感寺是也。诸寺辟硕德以隶焉。夫其左籞宿右上林。南台终山北池渭水。千门宫阙化出云霄。万乘旌旗天回原隰。先天载睿宗圣真皇帝。又于别殿请为菩萨戒师。妃主环阶侍从罗拜。兜率天上亲听法言。王舍城中普闻净戒。恩旨赐绢三千馀匹。纲悉付常住随事修营。或金地缭垣用增上价。或宝坊飞阁克壮全模。或讲堂经楼舍利净土。或轩廊器物厨库园林。皆信施法财周给僧宝。方将示迷津引觉路。濯热火宅拯溺毒流。而乃奄忽神迁。斯须薪尽。虽有应化何其速欤。以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怡然长往。时春秋九十有二。其年九月四日塔于寺侧焉。闻哀奔丧执绋会葬。香华幢盖。缁素华夷。填城塞川。彗云翳景。盖数万人。有若法侣京兆怀素满意承礼襄阳崇拔扶风凤林江陵恒景淄川名恪等。百馀人。咸曰智河舟迁法宇栋桡而已哉。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积岐陇慧顗京兆神慧思义绍觉律藏恒暹崇业等。五十馀人。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金棺不追灰骨罔答。乃请滑台太守李邕为碑。邕象彼马迁法其班氏。以二人而同传。必百行以齐肩。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后。李北海题品不其韪乎。有淄州名恪律师者。精执律范切勤求解。尝厕宣师法筵。躬问钞序义。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名于经。末又附丽文纲之门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书祯,字静观,姓王氏,禄丰人也。
父曰之麟,母高氏。
家世儒素,少习帖括,颇赡文思。
忽绝尘想,欲求出世法,遂从翠峰西林寺心田祝发。
晨钟暮鼓,梵呗灵文,无寒暑间,内典既彻,志在参学。
滇俗士子多之圣水三潮,若见金蟾,便喜形于色,以为科甲之兆,灵应不爽。
祯亦往观,曾不移晷,蟾即浮出,三足跃跃,金色有光。
因自忖曰:“吾志禅那,今睹此,岂非法门有望。
”遂南循黔楚,道汉黄豫章而之金陵。
时明崇祯甲申,祯年二十六,三昧寂光方开坛于长干报恩寺,祯与戒焉。
长干旧有浮图,耸拔霄汉。
祯尝经其下,复睹顶上,紫燄飞腾,光映云霞,心窃异之。
因问一僧,僧曰:“奇哉,希有!
此世尊舍利最胜顶光也,人所罕觏,子今睹此,得非精诚感格乎?
”即约同戒五百馀人共礼之。
已而䌛白下诣中峰,历抵讲肄,兼叩禅宗。
虽一时禅教诸匠许为法器,而阐精穷年,终以律学为归。
及三昧灭度,忽焉三周,思法乳之恩,申扫塔之念。
飞锡虞山,托钵钱门,岂知搆异隙于防弁,中奇殃于宿对,然处之坦如。
日持《普门品》、《大悲咒》,而罗网涣释,由是异迹著于一邑,声闻播于三吴。
说此横逆,依止宝华,严净毗尼,纂修律部。
见月弘戒,每届临坛,或任教授,或司羯摩,左之右之,辅翼有年,而僧伽黎之付,盖有自矣。
后卓锡楚州湖心寺,求戒者接踵,因慨然曰:“曲成后学,实乃绍隆佛种,何郤为?
”于是首传戒于雎宁普济,继说戒于淮阴准提。
复弘戒于山阳大悲院。
无何,见月书迎还山淮郡净土禅林本祯,创为律堂。
丁巳冬,迓主丈席,遂弘法化。
时大中丞帅公佩服高风,深心爱护,麾下军民莫不尊亲,依若慈母。
戊午春,京口诸山请说戒于避风馆。
后因见月示寂,归山省视。
蒲坐未暖,复有真州荐绅迎主五台。
春冬传戒,夏则安居,学者从之,如水赴壑,得戒者千馀。
复建五楹大殿,鸟革翚飞,新立三圣法像,圆满庄严。
由是道风丕播,遐迩均瞻,王公卿相聘自都门,太守邑令亲为促驾,人所羡忻。
祯反郤之,视名利网,虚空粉碎矣。
虽年登古稀,而闳阐法海,衣被后来,终不辞劳。
著有《随机羯摩疏钞》六卷,《毗尼甘露择要》十卷,《律学日云要本》、《教钵轨式》、《历代律祖略传》各一卷,方纂辑《羯摩疏钞》将成日,梦礼宣祖塔,以为积诚感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