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荆州昭丘人。年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安贫苦节。尤务持诵大品法华二经。初智者。尝得异石一片于涧水中。悬而考之。音响清越。至今以代钟磬。而悦每托之。以想见先德时发其声。则意趣冷然。脩习之诚。祥感之致。宜哉。悦旧病腹胀。地无良医。惟日阅般若求加被。忽腹如裂。即登厕骤下。病良已。朱粲之乱。寺僧逃避无存者。独悦居守不肯去。贼就求饷。悦减所给予之。贼炊莫能熟。因相戒不敢取。他贼未之信。将驱出加害。悦坚坐曰。吾欲与此寺俱尽。遂怜而释之。使前导。行数步。复坐曰。吾沙门岂导人者。形骸浮幻耳。死奚畏。贼奇之。送之归寺。汉阳王闻名敬慕。请受戒品。供施壹拒绝。乃奉以大布三衣。且问不御缯帛之故。答曰蚕衣多损。乖忍辱之名。布服易成。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孔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所也。山居五十馀年。逮终则寿七十二矣。永徽中。或于青溪。见僧擎锡跣足者。自称般若师。议者以为悦无恙时。常诵般若。故云尔。
释道悦。姓张。荆州昭丘人。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受戒。安贫苦节。尤能持念大品法华。常诵为业。随有经戒日诵一卷。人并异之。初智者入于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所获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悦于此寺每诵卷通。扣磬一下。闻者肃然。且其诵声如清流激韵。听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屡有祥感。一时患水腹胀如鼓。更无馀求。唯念般若。一夜正诵经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试手寻洪肿顿消。病忽失所。斯所谓转障轻受者也。昔朱粲贼扰。唯悦守山。盗来求减以惠给馀。更重取煮而不熟。惭而返之。他日又来将加害命。悦坐地不动曰。害吾止此。吾欲自见寺舍取尽。遂放令引路。行数步又坐曰。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贼奇其高尚也。送还本寺。悦一生不衣蚕衣。唯服麻布。汉阳王至山。睹悦风仪秀眉蕴服。请受戒品。又遗厚供一无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袭以奉之。因问何不著缯帛耶。答曰。蚕衣损命。乖忍辱之名。布服俭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夫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然也。悦步影而食。少差虚嗽。食留一分。以资飞走沈泳之属。故慈善所熏。或飞来肩上。或浮泊手中。虽衣弊服而绝无蚤虱。时又巡村乞虱养之。诫勿令杀。悦居山五十馀年。春秋七十二矣。终于岩所。永徽中。有人于青溪见一僧。擎锡跣足。自云般若师。言已不见。然生存常诵般若。故人咸号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并州文水人,名照。武士彟女。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卷九十五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简介
【生卒】:640—718 【介绍】: 唐虢州阌乡人,字温。汉太尉杨震十八世孙。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武则天载初中,为安南副都护。后五迁州刺史,咸有政绩。张柬之执政,引为右羽林将军,与李多祚等定计斩张易之兄弟。睿宗立,迁为刑部尚书,封魏国公。玄宗开元初,以太子宾客致仕。卒谥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49—673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叔謇。张柬之弟。十四岁时,中书舍人王德本闻其才名,命其赋诗,立就,遂荐其应天下奇佚科,因年幼而未第。后以门荫补成均生,获高第,授将作郎。常与诸兄研读经史,以述作为务。卒时仅廿五岁。
全唐诗续补遗【生卒】:649—673 字叔謇,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柬之之弟。14岁时,中书舍人王德本命赋诗,并荐其应天下奇佚科,因年幼而未第。后以门荫补成均生,获高第,授将仕郎。常与诸兄研读经史,以述作为务。卒时仅25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〇收其墓志,墓志中引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敬之,字叔謇,襄阳人。柬之弟。以门荫补成均生,高第,授将仕郎。后以述作为务。咸亨四年卒,年二十五。诗一首。(《全唐诗》无张敬之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50—721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崇参计议。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崇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崇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卒谥文献。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高宗时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入为司刑丞。武后天授中,历夏官员外郎、郎中、侍郎。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改司仆卿,犹凤阁鸾台三品。出充灵武道大总管。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出为申州刺史,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玄宗先天二年(713),复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封梁国公。开元四年(716),以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两《唐书》本传曰文献)。十七年重赠太子少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崇三居相位,为唐代名相之一。工诗善文,《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唐诗汇评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其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硖石(今陕西陕县),后家于洛阳。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出为灵武道大总管,亳、宋、常、越、许等州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复出为申、徐诸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崇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有《姚崇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六首。全唐文·卷二百六
崇字元之。陜州硖石人。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超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迁凤阁侍郎。为张易之所谮。改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出充灵武道大总管。神龙元年。预谋诛张易之兄弟。以功封梁县侯。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先天二年改紫微令。进封梁国公。授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开元九年薨。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重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生卒】:653—706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字士则。以荫调右翊卫,累迁御史中丞。武周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屡疏请昭雪冤案。神龙元年,参与张柬之等谋逼武则天退位,率禁兵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拥中宗复位。拜侍中,封谯郡公。未几为武三思所谗,罢政,加特进,封扶阳郡王。寻出为濠州刺史。三思复诬其谋反,谪徙岭外,杖杀途中。
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累转司刑少卿。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改侍中。用武三思谮进封扶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又因三思诬搆贬泷州司马。长流瀼州。三思令周利贞矫制杖杀之。年五十四。睿宗立。追复官爵。谥曰忠烈。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十六【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复位后,皇后韦后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毒死。谥孝和皇帝。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显庆元年生。二年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废帝为庐陵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复辟。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立二年被废。复位四年。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由太平公主引荐入侍禁中,颇为则天所宠信。宫中呼为六郎。累官春官侍郎,封邺国公。曾奉命与李峤、张说等二十六人撰《三教珠英》。则天晚年,与兄易之专权,败坏政事。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与易之俱为张柬之等所杀。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排行六,号六郎。武后神功元年(697)为太平公主所荐,与其兄易之皆傅朱粉,衣纨锦,谄侍武后。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银青光禄大夫、右(一作左)散骑常侍。圣历二年(699)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封邺国公,俄改春官侍郎。昌宗兄弟专权乱政,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崔玄炜等人所杀。昌宗粗能属文,其应诏诸诗,为宋之问、阎朝隐代作。曾领衔引文学之士李峤、张说、宋之问诸人撰集《三教珠英》。生平见新、旧《唐书·张行成传》附。《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晓音律歌词,由弟张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颇受宠信,宫中呼为五郎。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中宗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易之。左仆射行成族子。幼以门荫累迁尚乘奉御。武后临朝。为司卫少卿。圣历二年置控鹤府。以易之为监。寻加麟台监。封恒国公。武后卧疾长生院。易之引支党谋为不轨。左台御史中丞宋璟请按摄当斩。后不许。神龙元年。张柬之崔元炜率羽林兵入迎仙院诛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