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铁道人

相关人物:共 201 位
共 20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杨揆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杨揆(?
——一一六○),字子才,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渡居临安府仁和(今浙江杭州),遂为仁和人
绍兴初为江淮荆浙都督府干办公事。
三年,迁直秘阁、知楚州、兼主管沿淮安抚司公事。
以事为秦桧所憾,屏居台州二十年。
绍兴二十六年初,秦桧死后,乃复左朝散大夫、直秘阁,寻知全州,未行,除大理正,同年迁大理少卿。
二十八年,权刑部侍郎,寻充敷文阁待制、知镇江府。
二十九年,移知湖州。
三十年正月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九、六三、七五、一六九、一七一、一七五、一七九、一八○、一八二、一八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仁和人,字晞郤。
理宗绍定五年进士。
工诗。
尝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
有《渔溪诗稿》。
全宋诗
俞桂,字晞郤,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年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有《渔溪诗藁》二卷、《渔溪乙稿》一卷。 俞桂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处林,字平山,姓王氏,仁和人也。
母黄氏,方诞之,旦有异僧过其家,持木刻梵僧像长尺许,遗其父曰:此即汝所生儿也。
言讫不知所往,其家人始异之。
年十二,即欲出家学佛,父母以其有夙因,弗夺也。
礼邑之广严寺僧广脩为薙度师。
年十七受戒具。
溯涛江,上金华山,谒及庵信于西峰。
一见器之,命居侍席。
一夕,及庵燃纸沁膏以代烛,举示林曰:“龙息吹灭,作何观念?
”因之有省。
会及庵迁主湖之道场,携林与偕,遂典藏钥,分座说法。
冬至之夕,秉拂跻席,新学毕萃,发百馀问,随叩随应,响如钟鸣,辩同瓶泻,众皆叹服。
已而及庵化去,若失所依,闻虚谷陵在仰山,时门庭孤峻,莫有当其机者,因之江西求印焉。
初在众中,未有知者,一日为茶瓢僧作颂,虚谷读之不胜惊喜,曰:“宗门有人。
”乃处以副座,主宾之间,相与激扬。
此事犹灵树之待云门也。
久之去,游江汉湖湘间,遍礼祖塔而还。
皇庆癸丑,始出世于大慈山定慧禅院,瓣香所归,为及庵嗣。
延祐戊午,嘉兴之当湖张氏新建兰若曰福源,请林开山,乃为创立制度,重规垒矩,纤悉备具,昭示来者,有所遵守。
至元庚辰,迁中天竺。
三年,高公纳麟由枢密使掌行宣政院事,知林有道行,贯通宗教,谓“净慈虚席,非有德望不容倖进”,遂迎林主之。
学徒云集,动至万指,檀施泉涌,不期而至,因以馀力造建庭宇,观音罗汉诸殿,华饰备臻,近而祖堂,远而三塔,凡所宜有,皆一新之。
然林自奉则甚薄,二时粥饭,必首众赴堂,不厌粗粝,寒暑布衲而已。
至于勘辩学者,随机策励,皆得其归趣。
或滞于文字,必从容诱导,曰:“当知佛祖心传,不碍教相,乃成妙觉。
”居净慈十八年,始终如一日。
时灵隐方燬于火,丞相达识帖睦尔起林移住灵隐,将事脩复,已庀材具,会天下多故。
泰州张氏自苏入杭,明太祖以兵讨之未下,灵隐宿兵,殿材焚焉。
未几,兵事亦解,忽谓左右曰:“吾缘殆尽。
”遂入城别丞相与素所往还者,至净慈取纸笔作《辞世颂》,泊然而化。
元至正辛丑五月一日也。
寿八十有三,腊六十有六。
所著有《净居吟》二百馀首,虞文靖公集读之大喜,因为作记,叙其前代住持传次,赖之不坠。
高丽国王遣僧赉币迎阐宗旨,林辞以老,其使乞林所撰《四会法语》录之而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翀,仁和人
元至正中乡荐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有柘轩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僧。浙江钱塘人,字麟洲,号止庵。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列朝诗集·闰一
德祥字麟州,钱塘人。持戒律。书宗晋人,擅名一时。诗刻苦,高逼郊、岛,有诗曰《桐屿集》。洪武初,住持径山,临终倚座曰:「一队緌糟汉,我争如尔何!」谈笑而逝。姚少师《祥老草书歌》云:「祥师只今为巨擘,上与闲素争蠙巑岏。钱塘山水甲天下,秀气毓子为楩楠。十年不出笔成冢,中山老兔愁难安。晴轩小试乌玉玦,双龙随手掀波澜。昨将一纸远寄我,天孙机锦千花攒。愿师勿置铁门限,从它须索来千官。搢绅相与叹莫及,便欲夺去加巾冠。厥声已播不知息,箱箧盛贮光烂烂。」其为一时推重如此。吴之鲸《武林梵刹志》云:「祥公与梦观仁公同参,相与肆力于诗。仁公以南粤进翡翠,作诗寓讽云:『见说炎洲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飞。』太祖怒曰:『汝谓我法网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园诗》忤上,几不免。」《西园诗》今载集中,不知所谓忤上者何语,野史流传,不足信也。祥公有题倪云林、周履道书画云:「东海东吴两故人,别来二十四番春。」又有《为王驸马赋清真轩》诗,则知公生元季,至永乐中尚在也。有《和御制赐赤脚僧》诗。又《句容道中》诗云「十年三度上京华」,则洪武中应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时为僧,入元属念旧国,有《风雨》、《望月》诸诗。」汝成志称详博,其疏谬如此。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麟洲,钱塘人。洪武中住持径山,有《桐屿诗集》。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守仁。
字一初。
富春妙智寺阇黎也。
诗文友德祥。
字止庵。
仁和人
二公当元末。
有志于行道。
因时危乱。
郁郁不自得。
遂肆力于诗。
并有声于时。
一初尝云。
我辈从事文墨。
非以废道沽名。
盖有不得已也。
止庵云。
诗岂吾事耶。
资黼黻焉耳。
观此。
可知二公之心矣。
一初诗。
清简有远致。
杨廉夫。
极称赏之。
又善书。
笔法遒劲。
入我朝被徵。
为僧录右善世。
时南粤贡翡翠。
一初题诗云。
见说炎州进翠衣。
网罗一日遍东西。
羽毛亦足为身累。
那得秋林静处飞。
太祖见之怒曰。
汝不欲仕我。
谓我法网密耶。
止庵。
住径山唱道。
为禅者所宗。
风化翕然。
亦以西园诗忤上。
二公皆以诗贾祸。
几于不免。
然止庵。
律己甚严。
临众有法。
气象巍然。
一初日暮无聊。
颇涉不羁。
不得蒙法门矣。
从是见二公之优劣。
故止庵得稍酬初志。
而一初则终于不振。
至止庵就化。
倚座示众。
若无经意于死生。
脱然无系。
景光尤可想而见也。
明河曰。
非庄老不行六朝教也。
非诗文不大宋元禅也。
去古渐远。
馀波末流。
自应至是。
然道之真伪。
与夫说之是非。
吾犹得即其言而观之。
至于今则大不然。
椎鲁不文之人。
冒棒喝为禅。
以指经问字为讳。
何暇于诗文。
轻浮躁进之士。
执门户为教。
方入室操戈。
是图何有于庄老。
愈趣而愈下。
觉六朝宋元间。
法道虽变古。
犹为可观。
因记二师数语。
感时之叹。
莫如今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同时,止庵德祥,洪武初亦主净慈,与仁均以悟宗阐教为事。未几,被徵为僧录右善世,后迁径山主席,二十五年甲戌十月十三日,倚座而寂,寿六十三,所著有《桐屿集》,为诗刻苦,逼近郊岛,尤善书法,时人重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富阳人,字一初,号梦观。发迹于四川延宁寺。后住持灵隐寺。洪武十五年被征,授僧录司右讲经,升任右普世。能诗。有《梦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一初,富阳人。四明延庆寺僧住持灵隐洪武中徵授僧录司右讲经升右善世主天禧寺有梦观集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守仁。
字一初。
富春妙智寺阇黎也。
诗文友德祥。
字止庵。
仁和人
二公当元末。
有志于行道。
因时危乱。
郁郁不自得。
遂肆力于诗。
并有声于时。
一初尝云。
我辈从事文墨。
非以废道沽名。
盖有不得已也。
止庵云。
诗岂吾事耶。
资黼黻焉耳。
观此。
可知二公之心矣。
一初诗。
清简有远致。
杨廉夫。
极称赏之。
又善书。
笔法遒劲。
入我朝被徵。
为僧录右善世。
时南粤贡翡翠。
一初题诗云。
见说炎州进翠衣。
网罗一日遍东西。
羽毛亦足为身累。
那得秋林静处飞。
太祖见之怒曰。
汝不欲仕我。
谓我法网密耶。
止庵。
住径山唱道。
为禅者所宗。
风化翕然。
亦以西园诗忤上。
二公皆以诗贾祸。
几于不免。
然止庵。
律己甚严。
临众有法。
气象巍然。
一初日暮无聊。
颇涉不羁。
不得蒙法门矣。
从是见二公之优劣。
故止庵得稍酬初志。
而一初则终于不振。
至止庵就化。
倚座示众。
若无经意于死生。
脱然无系。
景光尤可想而见也。
明河曰。
非庄老不行六朝教也。
非诗文不大宋元禅也。
去古渐远。
馀波末流。
自应至是。
然道之真伪。
与夫说之是非。
吾犹得即其言而观之。
至于今则大不然。
椎鲁不文之人。
冒棒喝为禅。
以指经问字为讳。
何暇于诗文。
轻浮躁进之士。
执门户为教。
方入室操戈。
是图何有于庄老。
愈趣而愈下。
觉六朝宋元间。
法道虽变古。
犹为可观。
因记二师数语。
感时之叹。
莫如今也。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经字仲谊,维扬海陵(今泰州)人,元末进士。有《玩斋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
经字仲谊。
仁和人
元进士,洪武初以事徙滇,有《玩斋稿》。
(《列朝诗集》:王原吉《谢邾仲义进士》诗云:「释褐王生友。
郎官辟屡辞。
」诗见《沧海遗珠》,其后曾入滇也。
田按:沐景颙录仲谊等二十一人之诗为《沧海遗珠》。
譬诸谪仙夜郎之什,东坡儋耳之篇。
六诏迁客,琅琅振玉。
当时转徒西南一隅者。
人才如此。
可想见初词客之盛矣。)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陈氏名德懿,仁和人,都御史李昂之妻,道州守士魁之母,父敏政,南康守。
……

人物简介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五
仁和人,都御史李公昂妻,南康守陈敏政其父也。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媚清,仁和人
汝亨女。
共 20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