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田单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貂勃 朝代:战国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
本为处士,尝恶安平君田单,谓为小人。
田单召问故。
勃以盗蹠之犬吠圣尧为喻,非贵蹠而贱尧,吠非其主也。
荐之于齐王。
王宠幸臣进谗言,欲害
勃使楚返齐,盛称有功于王,王乃杀幸臣而益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79 【介绍】: 战国时燕国人。
燕将。
乐毅伐齐,下齐七十余城。
齐将田单纵反间于燕,燕惠王乃以骑劫代毅为将。
田单乃设计懈燕军斗志,大败燕军,杀骑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72 【介绍】: 战国末燕国国君。
昭王子。
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
即位后使骑劫代毅为将。
齐田单击败燕军,骑劫死,所得齐地尽失。
在位七年,为其相公孙操所杀。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失其名,昭王子,召公之四十世孙。在位七年,为其相成安君公孙操所弑。谥曰惠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65 【介绍】: 战国时齐国国君。
田氏,名法章。
滑王子。
滑王败走莒被杀后,法章变名更姓为莒太史敫家佣,敫女常窃予衣食。
后被莒人立为襄王,即以太史敫之女为后。
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入临淄,齐故地始尽收复。
在位十九年。
谥襄。

人物简介

简介
燕武成王,名欢,中国战国时期的燕国君主,继位原因成谜,燕惠王被弑后即位。
武成王七年(前265年),齐国田单征伐燕国,攻佔中阳。
武成王十四年(前258年),武成王去世,燕孝王即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鲁连。
战国时齐国人。
高节不仕,喜排难解纷。
赵孝成王七年,游赵,适秦围邯郸急。
魏使新垣衍请尊秦昭王为帝,仲连与之辩析利害,坚不帝秦,会魏援军至,秦军退。
其后,齐将田单复齐地攻聊城不克。
仲连为燕守将陈说利害,不战而下之。
言于齐王,欲赏以爵,仲连逃隐海上以终。
有《鲁仲连子》,已佚,今存辑本。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仲连,齐人。
邯郸围解,赵胜田单欲封之,皆不受,逃隐海上,莫知所终。
有《鲁连子》五卷。
(案《汉志》儒家《鲁仲连子》十四篇,《隋志》《意林》《旧唐志》皆五,卷《新唐志》一卷,《宋志》五卷,已后不著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50 【介绍】: 宋僧。武信人,俗姓荀,号痴绝。应进士举不第,遂入梓州妙应院落发。后游吴楚,参曹源道生于妙果。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为开山第一代。理宗又命主杭州双径。临终,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至夜分与众论道,蜕然而逝。
全宋诗
释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俗姓荀,武信长江(今四川遂宁西北)人。科举失意,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落发。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出峡,谒松源岳,闻密庵之道。于云居曹源生处出世,遍历诸老宿逾二十年。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一见以为法器,知密庵之传必由其复兴。其后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与分座。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径山入住嘉兴报恩光孝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移住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雪峰崇圣寺。三年,住庆元府天童景德寺,兼领育王。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移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九年,至平江府觉城山法华寺开山。同年十月,住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寺。十年卒,年八十二。有《痴绝和尚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赵若琚撰《行状》。 道冲诗,以辑自《语录》和他书的偈颂及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遂宁府长江(今四川蓬溪西南)人,荀氏子。举进士不中,出家于梓州妙应院。绍熙中出峡,师曹源道生,历诸老之门。住光孝、蒋山、鼓山、太白、育王,移灵隐,寻住法华、双径诸寺。名重海内外,士大夫多乐从之游。淳祐十年卒,年八十二。其徒集有《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传世。见自撰《龛铭》,赵若琚《行状》(《道冲痴绝禅师语录》附),《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和尚大悟玄旨。出世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无何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师为开山第一代。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洲双径。师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慵然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当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本山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冲。自号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母郭氏。尝梦经山木瓜树下。其实累累。取而食之。占者谓。当产奇士。已而师生。丰上短下。资禀过人。长应进士举不利。受释氏举于梓州妙应院。落发游成都。习经论有声。绍熙壬子。出峡回旋荆楚间。时松源倡道于饶之荐福。径造其庐。适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公。以云居首座。出世妙果。许师入室。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贷。至是平生知见。绝无影响。然终以未见松源为阙然。及松源迁灵隐。师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至杭。松源门庭高峻。八阅月不得入。每嗫嚅欲自言。屡呵斥不容近。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已八宇打开。自是他当面蹉过。师闻此语。口耳俱丧。始知侍曹源时。嘻戏怒骂。无非善呵方便。既而曹源顺寂。遍历诸老之门。踰二十年。出世秀州之光孝。金陵之蒋山。福州之鼓山雪峰。嘉熙戊戌。有旨住太白名山。两育王住持未得人。因师之至。又强之兼领。师往来两山间。四方学者。从之如归。教闻京师。诏下移灵隐。追念密庵松源旧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风。而魔事出于意料所不及。难以口舌争。遽动归老故山之志。伐鼓亟去。虽京兆尹节斋赵公。致书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升师。虚斋赵公以蒋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戊申春。育王散席。诸大老落落如晨星。惟师为丛林尊宿。众举于朝。日夜俟师之出。亦固辞乃已。又有欲挽之为法华开山。恳祈再三不得请。而敕牒住径山之命继至。师谓先诺固不可违君命。岂应引避。乃以九月至法华。踰月登双径。人神响应。欢声如雷。师说法。简直明爽。不落窠臼。尝云。尽乾坤大地。无丝毫许大。汝诸人。横担拄杖。绕四天下。行脚道。我无处不到。无事不知。且道。西天那烂陀寺戒贤论师。今日说甚么法。又云。有一人一念顿證。堕在佛数。有一人累劫阐提。不愿成佛。且道。那个合受人天供养。良久云。蝶穿芳径双眉湿。蜂掠残花两股肥。词旨高诣之如此。俄染疾。自冬涉春。形体虽羸。升堂提唱。精明如平时。忽手书龛记。并遗书十数封。且曰。无准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得办香修供矣。侍僧骇其言。亟以遗偈请。师笑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寂然移顷而逝。寿八十二。师能诚无伪。表里如一。待人恕而立己严。应世圆而领众肃。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平居简淡沉嘿。若不能言。及坐筹室。勘验衲子。机锋一触。犹雷奔电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凑泊。誓不轻以词色假人重误来学。晚年无他好。多留意字法。于小楷最得三昧。往往端严凝重类其人。僧俗归敬。求法语偈赞无虚日。虽祁寒盛暑。挥染不倦。士大夫多乐从之游。而尤为名公钜卿所推重。以至教名宣传海外。有具书礼。犯鲸波而来问法者。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于此。方在天童育王时。被旨开堂灵隐。束担将戒行。而邻峰疾之者。教言欲嗾群不逞。梗于中道。左右闻之奉以告。师曰。吾平日以诚实接人。将何以加我。略不为之动。彼亦终于无所施而止。双径。冷泉。太白。雪峰。为海内甲刹。萌欲速之念者。挟奥援矜。智巧历阶而上。力可以通神。师则不然。短褐布衣终其身。不为势利所动。故其进。不由介绍。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门之梁栋。后学之标准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禅师名道冲。
字痴绝。
出武信荀氏。
少为书生。
精通六艺。
有声。
然数困棘围。
冲自解曰。
无忧也。
非当成我出尘之志乎。
竟剃落于梓州妙音院。
具戒。
出蜀放浪。
于吴楚间。
藐诸宗匠。
而不愿见也。
当此之时。
曹源生禅师唱密庵之道于妙果。
冲几拟进谒。
复中止。
流连讲肆。
惟见禅者接足往来妙果。
且颂妙果之机用。
冲心计生公。
若无长处。
何得人心若是耶。
乃奋起往见。
与生酬对数语。
深畏之。
求侍左右。
不去者一年。
生公宗乘玄旨。
冲俱领会。
但于拳棒交驰。
似有所滞。
且屡呈伎俩。
生屡拂之。
冲恨辞去曰。
尚馀一双穷相手。
要向诸方痒处爬竟去。
历诸保社。
信宿即行。
又见灵隐岳。
岳又不诺。
冲又拟去。
乍遇故友挽之。
住经八馀月。
或告岳曰。
冲君才华非易得也。
不以方便接之。
其失士乎。
岳曰。
我已八字打开。
渠当面错过。
却怪阿谁。
冲闻之。
口耳俱丧。
彻见生公妙用。
乃北面妙果。
而拜之曰。
几负吾师。
几负吾师。
住后嗣法曹源。
生初江湖衲子观望不归。
及其开堂。
接纳星飞电捲。
老师宿德称善。
于是众归如云。
上堂。
有僧问。
心佛及众生。
是三无差别如何是过去。
心曰。
放待冷来看。
如何是现在。
心曰。
你问我答如何是未来。
心曰。
后次上堂向你道。
如何是过去差别智。
冲以拂子击禅床左。
如何是现在差别智。
冲击禅床右。
如何是未来差别智。
冲向中间一点。
僧乃礼拜曰。
心佛众生无向背。
十方刹海一毫收。
冲曰。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三心既不可得。
唤甚么作差别智。
若人见得彻去。
三世诸佛无一时。
不在诸人顶𩕳上。
转大法轮。
更来者里挨肩。
并足讨甚么碗。
以拄杖一时赶散。
冲初住嘉禾光孝。
次迁蒋山。
蒋山濒江。
多恶岁。
艰于行乞。
一众有菜色。
冲振起谓之曰。
我佛祖门风处违常顺。
且饥寒冻馁。
独非佛事乎。
况法喜之食。
食无穷也。
即自携布袋。
日走街坊。
不以风雨自间。
每回必命鼓集众。
提持不倦。
如此一十三载。
如一日。
丛林不窘。
有诏移居天童。
会育王又虚其席。
以为冲善荷大众。
请冲摄理之。
乃小参曰。
天童用底来。
育王用不著。
育王用底来。
天童用不著。
用不著处。
用有馀一箭。
双雕随手落。
晚迁径山。
一日上堂曰。
世尊生平用尽伎俩。
及其摩胸。
告众。
求生不得生。
求死不得死。
山僧则不然。
要行便行。
要去便去。
八臂那吒拦不住。
移时坐寂焉。
冲善书。
暮年尤好之。
然所书者。
皆先觉古德警策偈颂。
无杂言也。
有学士求书。
欲冲自撰诗文。
冲诺。
即命引纸。
乃大书摩诃般若波罗蜜七字。
学士笑曰。
仍是旧底。
冲以手婆娑曰。
我不敢轻慢你等。
你等皆当作佛。
赞曰。
田单持不二心以守节。
即墨不逾年。
下七十馀城。
还之于齐。
可谓壮矣。
冲公以妙年持不二心入道。
蹶然绍生公一脉。
于将绝未绝之际。
且处违常顺奠。
蒋山一众。
于风雨飘摇中。
俾曹源生公之道。
复振于时。
不亦伟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蜂,无何,移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冲开山,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州双径,冲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先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当住灵隐时,朝命改灵隐菜圃为阎妃香火院,冲不肯署文字,后命养老虎邱。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时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冲尝游鼓山,题诗大顶峰,诗曰:“野径斜连石涧傍,草根呢呢语寒螀。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风捲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菊绽黄。”识云:“淳祐辛酉立秋后三日。”刻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