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义存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无为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大无为禅师。
雪峰存禅师法嗣。
僧文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福州人。
少依杭州大慈寰中受业,曾随岩头全豁、雪峰义存游方,然未契机缘。
后嗣洞山良价。
年二十七,住澧州钦山,开堂授徒,曾与诸僧道辩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 【介绍】: 即石霜。唐僧。庐陵新淦人,俗姓陈。年十三出家,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就东洛学律。避世混俗于长沙,至石霜山,人莫能识。后与禅侣入深山无人之境,结茅宴坐。游学者寻见之,号哭扣击,交请不出。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亦长坐不卧,屹若椔杌,时人谓之石霜枯木众。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庆诸。
庐陵新淦陈氏子也。
生而神俊。
标致闲暇。
年十三。
独游南昌。
爱西山。
往游览忘返。
沙门绍銮与语奇之。
谓人曰。
此儿自奋如此。
他日未易量也。
容纳之。
诸事之。
十年如一日。
乃剃发。
诣嵩岳受具。
时洛下毗尼之学盛。
诸睨视讲席。
良久而去。
有劝之者。
诸不答。
闻湘中有南宗法道。
往造大沩。
时祐禅师。
席下万指。
诸愿籍名役作。
勤劳杵臼间甚久。
祐见之簸处曰。
檀信物不可抛撒。
曰不敢。
祐俯拾得一粒曰。
此非抛撒者耶。
诸拟对之。
祐曰。
勿轻此一粒。
百千粒从此粒生。
曰即如是。
此粒从何生乎。
祐为大笑。
明日升座曰。
大众米里有虫。
然诸疑终不决。
至道吾智禅师所依止。
问曰。
和尚百年后。
有人问极则事。
如何向伊道。
智唤沙弥。
沙弥至。
智曰添净瓶水著。
却问诸曰。
汝适何所问。
诸理前语。
智即起去。
诸于是悟其旨。
时方为二夏僧。
去隐于浏阳之陶家坊。
人无知者。
有僧自洞山来。
诸问。
价公比有何言句。
曰洞山曰。
初秋夏末。
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然对之者。
多不契。
诸曰。
何不道。
出门便是草。
洞山旋闻其语。
惊曰。
浏阳乃有古佛耶。
自是僧多往依之。
乃住成法席。
号霜华山。
山去道吾密迩。
智公将化。
以诸为正传。
弃其众从诸。
诸迎居正寝。
智行必掖。
坐必侍。
智殁时。
众已辐凑如云。
谓众曰。
一代时教。
整理时人手脚。
凡有其由。
皆落在今时。
直至法身非身。
名为极致。
而我辈沙门。
全无肯路。
若分即差。
不分即坐著泥水。
但由心意。
妄说见闻。
僧问。
如何是西来意。
曰空中一片石。
僧礼拜。
曰会么。
曰不会。
诸曰。
赖汝不会。
汝若会打破汝头。
诸坐室中。
僧窗外问。
咫尺之间。
为什么不见师颜。
诸曰。
我道遍界不曾藏。
僧至雪峰。
举似存禅师而曰。
石霜意旨如何。
存公曰。
什么处不是石霜。
后传此语至诸。
诸笑曰。
老汉有什么死急。
诸不出霜华二十年。
学者刻意。
师慕至堂中。
有不卧。
屹然枯株者。
天下谓之枯木众。
唐僖宗闻其名。
遣使赍赐紫伽梨。
诸不受。
光启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己亥。
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
坐五十有九夏。
葬全身于寺之西北隅。
谥普会。
塔曰无相。
有得法上首两人。
龙湖闻禅师。
九峰乾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庐陵新涂玉笥乡之陈氏。祖考皆有隐德。诸年十三。礼绍銮禅师于豫章西山剃落。年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习毗尼。既而抵大沩山。作米头。以究心学。一日诸在寮内筛米次。沩山云。施主物莫抛撒。诸云。不抛撒。沩于地上拾得一粒。举起云。又道不抛撒。诸云。一粒子不多。沩云。须知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诸云。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未审者一粒。从什么处生。沩山笑归方丈。至晚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 后参道吾问云。如何是触目菩提。吾唤沙弥。沙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著。吾却问诸。汝适来问什么。诸欲举前问。吾便起去。诸有省。 后出世石霜。上堂云。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极则。祖师门下。全无肯路。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尽落今时窠臼。汝等诸人还委悉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诸云。空中一片石。僧礼拜。诸云会么。僧云不会。诸云。赖汝不会。汝若会。即打破汝头。道吾以诸见处深类己。乃躬至石霜就养。会洞山示寂。四方学者无所归宿。而卒于诸是赖。如是二十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 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乙亥。示疾终。享龄八十二。受腊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号法相。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庆诸。俗姓陈。庐陵新淦玉笥乡人也。乃祖厥考咸不为吏。清言放荡焉。诸始十三礼绍銮禅翁为师。于洪井西山剃䰂。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东洛学毗柰耶。既知听制。终谓渐宗。回抵南岳入大沩山。次届云岩遇道吾。垂问知意方为二夏之僧。得石霜山便议终焉之志。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执侍往还问答。语在别录。诸貌古气真世无能识。时洞山新灭。俄为远方禅侣围绕。因入深山无人之境。结茅宴坐。时众追寻。倏有见者皆号哭交请出为吾曹。诸将安往。由是晨夕被游学者扣击。可无希声以应之乎。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为四方清则者无出其右。以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己亥示疾终于山院。享龄八十二。僧腊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许步。门弟子等结坟塔作螺髻形。夏四月一日广化寺释子处讷。追慕往德恐遗美声。命南岳玄泰纂录言行。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敕谥普会大师。塔曰法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僧。泉州人,俗姓柯。初游长安,后居鄂州岩头院。僖宗光启间天下纷乱,全豁为地方武装所剽掠,责其供馈,不能,遂杀之。后僖宗赐谥清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7—886或887 俗姓柯,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出家于泉州灵泉寺。于长安西明寺受戒后,居保寿寺习《涅槃经》。南归住余杭大慈山,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于鄂州唐年山(一作唐宁山)创岩头院而居,世称岩头和尚。后遇盗而被害。谥清严大师。《祖堂集》卷七、《宋高僧传》卷二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祖堂集》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出泉州柯氏。
少挺特。
器度宏伟。
依清源谊公薙落。
趋长安西明寺照公。
受具戒。
即往保寿寺习经律。
顷之偕雪峰存公
钦山邃公。
北造临济。
属临济归寂。
乃谒仰山。
才入门。
提起坐具云。
和尚。
山欲举起拂子。
豁云不妨好手。
继参德山。
提坐具上法堂。
徘徊瞻顾。
德山云作么。
豁咄之。
山云。
老僧过在什么处。
豁云。
两重公案。
遂下参堂。
山云。
者个阿师。
稍似个行脚人。
至来日上方丈问讯。
山云。
阇梨是昨日新到么。
豁云是。
山云。
什么处学得者虚头来。
豁云。
某甲终不自谩。
山云。
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一日豁入方丈。
侧身立问云。
是凡是圣。
山喝。
豁礼拜。
后有人举似洞山。
山云。
若不是豁上座。
大难承当。
豁闻之乃曰。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错下名言。
我当时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饭头。
一日饭迟。
德山拓钵至法堂。
峰因晒炊巾。
见之云。
者老汉。
钟未鸣。
鼓未响。
拓钵向什么处去。
德山便归方丈。
峰举似豁。
豁云。
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
山闻即呼至问云。
汝不肯老僧那。
豁密启其意。
山至来日上堂。
豁于僧堂前。
抚掌大笑云。
且喜老汉会末后句。
直是天下人无柰他何。
虽然如此。
也只得三年。
豁与雪峰钦山聚话次。
雪峰忽指一碗水。
钦山云。
水清月现。
雪峰云。
水清月不现。
豁踢翻水碗而去。
豁与雪峰同辞德山。
山问甚么处去。
豁云。
暂辞和尚下山去。
山云。
子他后作么生。
豁云。
不敢孤负和尚。
山云。
子凭何见。
有此说。
豁云。
智过于师。
方堪传授。
智与师齐。
减师半德。
山云。
如是如是当善护持。
豁反庵于洞庭之卧龙山。
僧问。
无师之人还有出身处也无。
豁云。
声前古毳烂。
云堂堂来时如何。
豁云刺破眼。
问如何是祖师意。
豁云。
移取庐山来向汝道。
上堂。
谓诸徒云。
吾尝寻究涅槃经。
三两段文。
似衲僧说话时。
有僧礼拜请举。
豁云。
第一段义道。
吾教意如伊字三点。
东方一点。
点开诸菩萨眼。
西方一点。
点断诸菩萨命根。
上方一点。
点著诸菩萨顶。
第二段义道。
吾教意如摩醯首罗。
擘开面门。
竖亚一只眼。
第三段义道。
吾教意。
如涂毒鼓。
击一声。
远近闻者皆丧。
时小严上座出问云。
如何是涂毒鼓。
豁以两手按膝。
举身横亚云。
韩信临朝底。
光启初。
徙唐年山。
凿岩置院。
号岩头。
值天下大乱。
豁每语人曰。
我死要当大叫一声。
三年四月八日。
贼群聚院中。
索供馈。
知事辈皆遁匿。
独豁坐堂上。
贼挥突。
不为动。
乃剚刃其腹。
豁果大叫。
声闻数十里。
竟卒。
阇维获舍利以葬。
僖庙赐谥清严。
塔号出尘。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全豁。俗姓柯氏。泉州人也。少而挺秀。器度宏远而疏略。礼清源谊公为师。往长安造西明寺照公。与受满足法。即于左街保寿寺。听寻经律决择纲宗。垂成讲导。振锡南指。诣武陵德山。药病相应更无疑滞。后居所邻洞庭。地曰卧龙。乃筑室而投憩焉。徒侣影随。又居唐年山。山有石岩巉崒。立院号岩头欤。凡所施用皆削繁总兀然而坐任众围绕。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实于逆顺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豁值光启已来中原多事诸侯角立狂贼来剽掠。众皆回避。豁惟晏如。贼责弗供馈。忿怒俾挥刃之。曾无惧色。当光启丁未岁夏四月八日。门人权葬。葬后收焚之。获舍利七七粒。僖宗赐谥曰清严。塔号出尘。葬事檀越田咏兄弟率财营构。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提唱斗峻。时号岩头法道。难其领会焉。 系曰。休豁二师何临难无苟免乎。通曰。凡夫之难是菩萨之易。经生累舍。此乌悕哉。昔安世高累累偿债。去若拂尘业累才轻。苦依身尽换坚固之体耳。神仙或从刃殒者。谓之剑解。况其正修證果之人。观待道理不以不令终为耻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闽人,俗姓谢。少憨黠好钓。唐懿宗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后居福州玄沙院。王审知始有闽土,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后梁太祖开平间示寂。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908 俗姓谢,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早年常垂钓于南台江。
懿宗咸通初投芙蓉山出家,后至豫章开元寺受戒。
初与雪峰义存为同学,后以为师。
住福州玄沙院,世称玄沙和尚。
王审知奄有闽土后,赐号宗一大师。
从其受业者有700余人,其再传弟子文益,开创法眼宗。
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8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四
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于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雪峰呼为头陀。每见之曰。再来人也。何不遍参去。对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峰然之。备结屋玄沙。众相寻而至。遂成丛林。说法与契经冥合。诸方有未明要义。皆从决之。备曰。佛道闲旷。无有涂程。无门为解脱之门。无见作道人之见。不在三际。岂有升沉。建立乖真。不属造作。动即涉尘劳之境。静则沉昏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即漫汗佛性。必须对其尘境。如枯木寒灰。但临时应用。不失其宜。如镜照像。不乱光辉。如鸟飞空。不杂空色。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相。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交参。句句无前后。如壮士展臂。不借他力。如师子游行。岂求伴侣。九霄绝翳。何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这里。体寂寂。常皎皎。赤赫𦦨。无边表。圆觉空中。不动摇。吞烁乾坤。迥然照出世者。元无出入。盖名相无体。道本如如。法尔天真。不因修證。只要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若纤毫不尽。即落魔界。且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所以云。一句当机。八万法门。生死路绝。直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箭既离弦。无反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迥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步步登玄。不属邪正。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动便失宗。觉即迷旨。二乘胆战。十地魂惊。语路处绝。心行处灭。直得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视听而雨花。与么。现行无疑。此外更疑何事。勿栖泊处。离去来今。限约不得。寻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清净。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少欠。时人不悟。妄自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纷。名相不实。更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寞寞。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我这里则不然也。更不隈门旁户。分明句句现前。不属商量。不涉文字。权名出家儿。毕竟无踪迹。真如凡圣。地狱天堂。皆是疗狂子之方。都无实事。虚空尚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沉。悟则纵横不离本际。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汝。学人若向外驰求。又属魔王眷属。如如不动。没可安排。恰似𦦨炉。不藏蚊蚋。本来平坦。何用刬除动转。施为是真解脱。纤毫不受。措意便差。借使千圣出头来。也安排他。一字不得。又曰。仁者如今事不获已。教我抑下多少威光。苦口相劝。百千方便道。如此如彼。共相知闻。尽成颠倒知见。将此喉咽唇吻。祇成得个野狐精业。谩汝我。还肯么。只如今有过无过。唯我自知。汝又争得会。若是恁么人出头来。甘伏呵责。夫为人师匠。大不容易。须是善知识始得。我如今恁么道。方便助汝。犹尚不能觏得。可中浑举宗乘。是汝向什么处措手。还会么。四十九年是方便。祇如灵山会上。有百千众。唯有迦叶一人亲闻。馀皆不闻。汝道。闻底事作么生。不可道。如来无说说。迦叶不闻闻。便当得否。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庄严底事。知么。且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我道犹如话月。曹溪竖拂。还同指月。所以道。大唐国内宗乘。未有一人举唱。设有一人举唱。尽大地人失却性命。无孔铁锤相似。一时亡锋结舌去。汝诸人赖我不惜身命。共汝颠倒知见。随汝狂意。方有申问处。我若不共汝与么知闻去。汝向什么处得见我。会么。大难大难。备疾大法难举。罕遇上根。学者依语生解。随照失宗。乃示纲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当。现成具足。尽十方世界。更无他故。祇是仁者。更教谁见谁闻。都来是汝心王所为。全成不动智。只欠自承当。涣作开方便门。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然此句。只成平等法。何以故。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耳。且于宗旨。犹是明前。不明后。号为一味平实。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未有自由分。若知出格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转换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堕平怀之见。是谓第一句纲宗也。第二句。迥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方便唤作转位投机。生杀自在。纵夺随宜。出生入死。广利一切。迥脱色欲。爱见之境。方便唤作顿超三界之佛性。此名二理双明。二义齐照。不被二边之所动。妙用现前。是谓第二句纲宗也。第三句。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过量之见。明阴洞阳。廓周沙界。一真体性。大用现前。应化无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唤作慈定之门。是谓第三句纲宗也。因见亡僧。谓众曰。亡僧面前。正是触目菩提。万里神光顶后相。学者多溟涬其语。梁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阅世七十有四。坐四十四夏。备状短小。然精神可掬。与闽帅王审知。为内外护。审知尽礼。延至安国禅院。众盈七百。石头之宗。至是遂中兴之。有得法上首罗汉琛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生闽之谢氏。
少随其父。
渔南台江中。
得鱼辄纵之。
父虽怒不恤也。
咸通初。
出家芙蓉山。
即往豫章开元寺受具。
归执役隶业院。
辛苦无所惮。
布纳芒鞋。
日中一食。
常坐不卧。
丛林以备头陀称之。
雪峰存禅师
其同学兄也。
尝谓之曰。
备头陀何不遍参去。
备曰。
达磨不来东土。
二祖不往西天。
深以为然。
出世玄沙。
毳士之相从者。
常七百许人。
备一日上堂。
默坐良久。
大众将谓不说法。
一时散去。
备咄云。
看者一队汉。
略无一个有智慧者。
但见我开者两片皮。
尽来簇著。
觅言觅语。
是我真实为他。
却总不会。
若恁么大难大难。
备有时垂语曰。
诸方老宿尽道。
接物利生。
且问汝三种病人来。
汝作么生接。
若拈椎竖拂。
盲者不见。
提唱古今。
聋者不闻。
待他对答。
哑者无言。
若接不得。
佛法无灵验。
有僧。
出云。
三种病人。
和尚还许人商量否。
备云。
汝作么生商量。
其僧便珍重而出。
备云。
不是不是。
罗汉云。
桂深现有眼见。
有耳听。
又有口说话。
和尚作么生接。
中塔云。
三种病人。
即今在什么处。
备见僧来礼拜。
乃云。
因我得礼汝。
备问长生。
维摩观佛。
前际不去。
后际不来。
见在不住。
汝作么生观。
长生云。
放皎然过。
有个商量。
备云。
放汝过。
作么生商量。
长生良久。
备云。
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
僧问云。
是什么得恁么难见。
备云。
只为太近。
又问。
学人为什么道不得。
备云。
畐塞汝口。
争解道得。
当是时。
审知王氏。
以侍中据有闽土。
为奏赐紫伽梨。
师号宗一。
开平二年。
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终。
寿七十四。
腊四十四。
忠懿王为树塔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师备。
俗姓谢。
闽人也。
少而憨黠酷好垂钓。
往往泛小艇南台江自娱。
其舟若虚。
同类不我测也。
一日忽发出尘意。
投钓弃舟。
上芙蓉山出家。
咸通初年也。
后于豫章开元寺具戒还归故里。
山门力役无不率先。
布衲添麻芒鞋续草。
减食而食语默有常。
人咸畏之。
汪汪大度虽研桑巧计不能量也。
备同学法兄则雪峰存师也。
一再相逢。
多许与故目之为备头陀焉。
有日谑之曰。
头陀何不遍参去备对曰。
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深器重之。
先开荒雪峰。
备多率力。
王氏始有闽土。
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
以开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终。
春秋七十四。
僧腊四十四。
闽越忠懿王王氏树塔。
备三十年演化。
禅侣七百许人。
得其法者众推桂琛为神足矣。
至今浙之左右山门盛传此宗法嗣繁衍矣。
其于建立透过大乘初门。
江表学人无不乘风偃草欤。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闽中禅僧。
与雪峰义存同时。
祖堂集》卷七录其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收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历参雪峰义存、石霜庆诸而悟禅法,后又住鍪州云幽寺。
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同时录重恽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
杭州盐官人,俗姓孙。
十三岁于苏州出家。
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
留住雪峰历三十年。
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
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
卒谥超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
13岁于苏州出家。
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
留住雪峰山30年。
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
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
卒谥超觉大师。
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
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姑苏人,俗姓司马,字不用,号逍遥子。年弱冠出家,后隐会稽四明山。钱镠召而不出。涉猎孔、老,博通玄学。工诗,善草隶。卒年五十六。有《六时礼佛文注》及诗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苏州(今属江苏)人。
幼出家。
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学。
从学于雪峰义存,得其禅旨。
昭宗时,居洪州10年。
后居会稽四明山,与孙合等为林下之游。
吴越王钱镠礼请之,乃托病归山。
后梁太祖开平中卒,年56。
宋高僧传》卷三〇有传。
全唐诗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
父宛丘县尉。
母戴。
方妊时。
梦异沙门称姓徐。
住持流水寺。
苦从求寄宿。
父亦梦。
于盘中书字。
殊得意。
欲献之天子。
旦则各诧所梦。
母因自指其腹。
谓父曰。
果生男。
其必归之流水寺乎。
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
及生岐嶷可爱。
性介洁。
恶荤膻物。
四岁教之诵习。
能强识。
父滋喜其类己也。
且将图婚。
以待其成。
母不可。
竟出家。
如前志。
年满受具戒。
讲通经论。
俄弃去。
后入闽。
雪峰存公
得禅要。
未几。
卢陵檀越。
挽居三顾山之云亭院。
豫章之南平院。
皆固辞。
时钟氏据洪井。
作客十年。
终莫晤会。
卒游会稽。
考槃四明山中。
吴越钱氏。
闻其名。
遣使召之。
略上谒遽别。
仍以诗谢曰。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山。
乐安孙合。
方逸老奉化。
素慢缁侣。
诣作则谈笑终日。
进士扬弇亦倾盖。
开平中示灭。
春秋五十六。
作平生不入尼寺。
不谒公门。
不脩名刺。
不趋时利。
有草隶字式。
诸经礼忏文。
注道安六时礼佛文。
并所述诗歌行世。
自号逍遥子。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作。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也。
父陈宛丘县尉。
母戴氏。
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
言讫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
自言可以进上天子。
至明各说所梦。
母曰。
意其腹中必沙门也。
矢之曰。
如生儿放于流水寺出家。
及生果岐嶷可爱。
且恶荤膻之气。
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
利金易砺记忆无遗。
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
渐见风范和润。
且恒有出尘之意。
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美容仪。
酷欲取之。
母切忌之。
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宽汝所取。
父乃许之。
送入流水寺中。
才及月馀姚民仳离。
时谓此女是善知识。
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
年二十受具足法。
相次讲通删补律钞。
法华上生等经百法论。
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
孔老书篇无不猎涉。
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
深入堂奥。
至庐陵三顾山。
檀越造云亭院。
豫章创南平院请作住持。
皆拂衣而去。
前进士唐禀。
作藏经碑。
述作公避请之由。
居洪井十载。
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
乃游会稽四明。
因有终焉之志。
吴越武肃王钱氏。
仰重召略出四明。
因便归山。
盖谢病也。
有诗杼意呈王。
王亦不留。
诗云。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山。
时奉化乐安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
唯接作交谈终日。
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
以梁开平中卒于四明。
春秋五十六。
初作善草隶笔迹酋健。
人多摹写成法。
述诸色礼忏文数十本。
注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
并行于代。
作不入尼寺不谒公门。
不修名刺不趋时利。
自号逍遥子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南汉高僧。姑苏嘉兴人,俗姓张。居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49 俗姓张,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唐末五代禅宗僧人,云门宗之创始者。
初参黄檗希运法嗣睦州道踪,后谒雪峰义存
遍访禅宗名山,晚年驻锡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创云门宗,因称云门文偃。
文偃说法主张一字一语含藏无限旨趣,其禅风被后嗣概括为云门三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对宋代严羽之以禅喻诗颇有影响。
宋代僧人守坚集其语录为《云门匡真禅师广录》,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一五、《传法正宗记》卷八有传。
诸书及《焦氏类林其诗偈3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九
释文偃(八六四 — 九四九),俗姓张,原籍苏州嘉兴。
年十七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
往参雪峰,为青原下六世,福州雪峰寺义存禅师法嗣。
后出岭,住韶州云门山光奉院,创云门宗。
南汉乾和七年卒,年八十六。
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南唐释静释筠撰《祖堂集》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今据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拾》卷五○录其诗三十一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文偃,姓张氏,嘉兴人。出家兜率院,参睦州得悟,嗣法雪峰,唱道云门灵树,凡三十载,契悟广大,箭锋所到,往往出于游戏。其作偈句,尤不能测。尝曰: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塞却咽喉,何处出气。天下学者望风而至。汉乾祐二年坐化。后乾德三年,雄武节度阮绍庄梦偃以拂子招之曰: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吾久蔽塔中,宜令暂出。李以奏闻,有旨令诣云门,开塔,见偃如生,髭发皆长。李复上其事,广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庭供养,逾月送归,赐谥大慈云门真弘明大师,世称云门宗。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
禅师名文偃。
姑苏嘉兴人也。
少依兜率院得度。
性豪爽。
骨面丰颊。
精锐绝伦。
目纤长。
瞳子如点漆。
眉秀近睫。
视物凝远。
博通大小乘。
弃之游方。
初至睦州。
闻有老宿饱参。
古寺掩门。
织蒲屦养母。
往谒之。
方扣门。
老宿揕之曰。
道道。
偃惊不暇答。
乃推出曰。
秦时𨍏轹钻。
随掩其扉。
损偃右足。
老宿名道踪。
嗣黄檗断际禅师。
住高安米山寺。
以母老东归。
丛林号陈尊宿。
偃得旨辞去。
雪峰存
存方堆桅坐。
为众说法。
偃犯众出。
熟视曰。
项上三百斤铁枷。
何不脱却。
曰因甚到与么。
偃以手自拭其目趋去。
存心异之。
明日升座曰。
南山有鳖鼻蛇。
诸人出入好看。
偃以拄杖撺出。
又自惊慄。
自是辈流改观。
又访乾峰。
峰示众曰。
法身有三种病。
二种光。
须是一一透得。
更有照用同时。
向上一窍。
偃乃出众曰。
庵内人为什么不见庵外事。
于是乾峰大笑曰。
犹是学人疑处在。
乾峰曰。
子是什么心行。
曰也要和尚相委。
乾峰曰。
直须恁么。
始得稳坐。
偃应喏喏。
又访曹山章公问。
如何是沙门行。
章曰。
吃常住苗稼者。
曰便与么去时如何。
章曰汝还畜得么。
曰学人畜得。
章曰汝作么畜。
曰著衣吃饭。
有什么难。
章曰何不道。
披毛戴角。
偃即礼谢。
又访疏山仁。
仁问。
得力处道将一句来。
曰请高声问。
仁即高声问。
偃笑曰。
今早吃粥么。
仁曰吃粥。
曰乱叫唤作么。
仁公骇之。
又过九江。
有陈尚书。
饭偃而问曰。
儒书即不问。
三乘十二分教。
自有讲师。
如何是衲僧行脚事。
曰曾问几人来。
曰即今问上座。
偃曰即今且置。
作么生是教意。
曰黄卷赤轴。
偃曰此是文字语言。
作么生是教意。
曰口欲谈而辞丧。
心欲缘而虑忘。
偃曰。
口欲谈而辞丧。
为对有言。
心欲缘而虑忘。
为对妄想。
作么生是教意。
尚书无以詶之。
偃曰。
闻公常看法华经。
是否。
曰不敢。
曰经曰。
治生产业。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且道非非想天。
有几人退位。
又无以詶之。
偃呵讥之而去。
造曹溪礼塔。
访灵树敏公。
为第一座。
先是敏不请第一座。
有劝请者。
敏曰。
吾首座已出家久之。
又请。
敏曰。
吾首座已行脚。
悟道久之。
又请。
敏曰。
吾首座已度岭矣。
姑待之。
少日偃至。
敏迎笑曰。
奉迟甚久。
何来暮耶。
即命之。
偃不辞而就职。
俄广王刘王。
将兴兵。
就敏决可否。
敏前知之。
手封奁子。
语侍者曰。
王来。
出以似之。
于是怡然坐而殁。
王果至。
闻敏已化。
大惊问。
何时有疾。
而遽亡如是耶。
侍者乃出奁子。
如敏所诫呈之。
王发奁得简曰。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刘王命州牧何承范。
请偃继其法席。
又迎至府开法。
俄迁止云门光泰寺。
天下学者。
望风而至。
示众曰。
江西即说君臣父子。
湖南即说他不与么。
我此间即不如此。
良久曰。
汝还见壁么。
又曰。
后上来且是个什么事。
如今抑不得已。
且向诸人道。
尽大地有什么物。
与汝为缘为对。
若有针锋许。
与汝为隔为碍。
与我拈将来。
唤什么作佛。
唤什么作祖。
唤什么作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将什么为四大五蕴。
我与么道。
唤作三家村里老婆说话。
忽然遇著本色行脚汉。
闻与么道。
把脚拽向阶下。
有什么罪过。
虽然如是。
据个什么道理。
便与么。
莫趁口快。
向这里乱道。
须是个汉始得。
忽然被老汉脚跟下寻著。
没去处。
打脚折。
有什么罪过。
即与么。
如今还有问宗乘中话者么。
待老汉答一转了。
东行西行。
又曰。
尽乾坤一时将来。
著汝眼睫上。
汝诸人闻恁么道。
不敢望汝出来。
性燥把老僧打一掴。
且缓缓。
子细看。
是有是无。
是个什么道理。
直饶汝向这里明得。
若遇衲僧门下。
好槌脚折。
又曰。
三乘十二分教。
横说竖说。
天下老和尚。
纵横十字说。
与我拈针锋许。
说底道理来看。
与么道。
早是作死马医。
虽然如此。
且有几个到此境界。
不敢望汝言中有响。
句里藏锋。
瞬目千差。
风恬浪静。
又曰。
我事不获已。
向汝道。
直下无事。
早是相埋没也。
更欲踏步向前。
寻言逐句。
求觅解会。
千差万别。
广设问难。
嬴得一场口滑。
去道转远。
有什么歇时。
此个事。
若在言语上。
三乘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
因什么道。
教外别传。
若从学解机智得。
只如十地圣人。
说法如云如雨。
犹被佛呵。
谓见性如隔罗縠。
以此故知。
一切有心。
天地悬殊。
虽然如是。
若是得底人。
道火何曾烧口。
终日说事。
何曾挂著牙齿。
何曾道著一字。
终日著衣吃饭。
何曾触一粒米。
挂一缕丝。
然犹是门庭之说。
须是实得与么。
始得。
若约衲僧门下。
句里呈机。
徒劳伫思。
直饶一句下。
承当得。
犹是瞌睡汉。
偃以足跛。
尝把拄杖行见众。
方普请举拄杖曰。
看看北郁单越人。
见汝般柴不易。
在中庭里。
相扑供养汝。
更为汝念般若经曰。
一切智智清净。
无二无二分。
无别无断故。
众环拥之。
久不散。
乃曰。
汝诸人。
无端走来。
这里觅什么。
老僧只管吃饭屙屎。
别解作什么。
汝诸方行脚。
参禅问道。
我且问汝。
诸方参得底事。
作么生。
试举看。
于是不得已。
自诵三平偈曰。
即此见闻非见闻。
回视僧曰。
唤什么作见闻。
又曰。
无馀声色可呈君。
谓僧曰。
有什么口头声色。
又曰。
个中若了全无事。
谓僧曰。
有什么事。
又曰。
体用无妨分不分。
乃曰。
语是体。
体是语。
举拄杖曰。
拄杖是体。
灯笼是用。
是分不分。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又至僧堂中。
僧争起迎。
偃立而语曰。
石头道。
回互不回互。
僧便问。
作么生是不回互。
偃以手指曰。
这个是板头。
又问作么生是回互。
曰汝唤什么作板头。
永嘉云。
如我身空法亦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汝立不见立。
行不见行。
四大五蕴。
不可得。
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
是汝每日把钵盂噇饭。
唤什么作饭。
何处更有粒米来。
僧问。
生法师曰。
敲空作响。
击木无声如何。
偃以拄杖空中敲曰。
阿耶阿耶。
又击板头曰。
作声么。
僧曰。
作声。
曰这俗汉。
又击板头曰。
唤什么作声。
偃以乾祐元年七月十五日。
赴广主诏。
至府留止供养。
九月甲子。
乃还山。
谓众曰。
我离山得六十七日。
且问汝。
六十七日事作么生。
众莫能对。
偃曰。
何不道。
和尚京中吃面多。
闻击斋鼓曰。
鼓声咬破我七条。
乃指僧曰。
抱取猫儿来。
良久曰。
且道鼓因甚置得。
众无对者。
乃曰。
因皮置得。
我寻常道。
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尽大地是个法身。
枉作个佛法知见。
如今拄杖。
但唤作拄杖。
见屋但唤作屋。
又曰。
诸法不异者。
不可续凫截鹤。
夷岳盈壑。
然后为无异者哉。
但长者长法身。
短者短法身。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举拄杖曰。
拄杖子不是常住。
忽起立。
以拄杖系绳床曰。
适来许多葛藤。
贬向什么处去也。
灵利底见。
不灵利底著我热谩。
偃契悟广大。
其游戏三昧。
乃如此。
而作为偈句。
尤不能测。
如其纲宗偈曰。
康氏圆形滞不明。
魔深虚丧击寒冰。
凤羽展时超碧汉。
晋锋八博拟何凭。
又曰。
是机是对对机迷。
辟机尘远远尘栖。
久日日中谁有挂。
因底底事隔尘迷。
又曰。
丧时光。
藤林荒。
徒人意。
滞肌尪。
又曰。
咄咄咄。
力㘞希。
禅子讶。
中眉垂。
又曰。
上不见天。
下不见地。
塞却咽喉。
何处出气。
笑我者多。
哂我者少。
每顾见僧即曰。
鉴咦。
而录之者。
曰顾鉴咦。
德山密禅师。
删去顾字。
但曰鉴咦。
丛林目以为抽顾颂。
北塔祚禅师作偈曰。
云门顾鉴笑嘻嘻。
拟议遭渠顾鉴咦。
任是张良多智巧。
到头于是也难施。
偃以南汉乾和七年四月十日。
坐化而示。
即大汉乾祐二年也。
以全体葬之 本朝太祖乾德元年。
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
梦偃以拂子招曰。
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
我在塔久。
可开塔乎。
托时奉使韶州。
监修营诸寺院。
因得绍庄之语。
奏闻奉圣旨。
同韶州牧梁延鄂至云门山。
启塔见偃颜貌如昔。
髭发犹生。
具表以闻。
有 旨李托迎至京师。
供养月馀。
送还山。
仍改为大觉禅寺。
谥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
赞曰。
余读云门语句。
惊其辩慧涡旋波险。
如河汉之无极也。
想见其人。
奇伟杰茂。
如慈恩大达辈。
及见其像。
颓然伛坐胡床。
广颡平顶。
类宣律师。
奇智盛德。
果不可以相貌得耶。
公之全机大用。
如月临众水。
波波顿见。
而月不分。
如春行万国。
处处同至。
而春无迹。
盖其妙处。
不可得而名状。
所可知而言者。
春容月影耳。
呜呼。
岂所谓命世亚圣大人者乎。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攞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𨍏轹钻。遂掩门。损师一足。师从此悟入。州指见雪峰。师到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祇是不得道是别人语。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雪峰见这僧与么道。便下座。拦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次日上雪峰。峰才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宗印授焉。师出岭。遍谒诸方。覈穷殊轨。锋辩险绝。世所盛闻。后抵灵树。冥符知圣禅师接首座之说。初知圣住灵树二十年。不请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也。我首座行脚也。一日令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出迓。师果至。直请入首座寮解包。后广主命师出世灵树。开堂日主亲临曰。弟子请益。师曰。目前无异路。因问诸人从上来。有甚事欠少甚么。向你道无事。已是相埋没也。虽然如是。也须到这田地始得。亦莫趁口快乱问。自己心里黑漫漫地。明朝后日。大有事在。拟心即差。况复有言有句。莫是不拟心是么。莫错会好。更有甚么。汝等诸人。见人道著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汝且唤甚么作佛。唤甚么作祖。且说超佛越祖底道理看。问个出三界。汝把将三界来看。有甚么见闻觉知。隔碍著汝。有甚么声尘色法。与汝可了。了个甚么。古圣不奈何。横身为物。道个举体全真。物物觌体。不可得。我向汝道。直下有甚么事。早是相埋没了也。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师唱道灵树云门。凡三十载。以乾和七年。己酉四月十日顺寂。塔全身于方丈后。十七载。示梦阮绍庄。奏请开塔。奉救迎请内庭供养。逾月方还。因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