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温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为检校都官郎中,历岭南节度行军司马。与杜甫友善,其出牧韶州,甫有诗送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韦建弟。
韦夏卿父。
曾任员外郎,大历四年(769)出任韶州刺史,杜甫在潭州赠诗送迢赴任。
后以检校都官郎中,充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
事迹散见《旧唐书·韦夏卿传》、吕温《韦府君(夏卿)神道碑》、《唐诗纪事》卷二四。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06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云客。韦迢子。代宗大历二年与弟韦正卿俱应制举,同时策入高第。授奉天令,课最第一。拜给事中,出为常州刺史。夏卿深于儒术,所至招礼通经之士。德宗贞元末,授徐泗濠节度使。寻征为吏部侍郎,转京兆尹、检校工部尚书。夏卿为政务通适,不喜改作。倾心辟士,颇得才彦,其后多至卿相,世谓之知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806 字云客,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释褐太子正字。
代宗大历二年(767)中茂才异行科,授高陵主簿,累迁给事中。
德宗贞元八年(792)贬常州刺史,十二年改苏州。
十六年征为吏部侍郎,十七年改京兆尹,十八年改太子宾客,十九年授东都留守。
顺宗永贞元年(805)罢为太子少保,宪宗元和元年(806)三月卒,谥献。
生平见吕温《故太子少保京兆韦府君神道碑》,《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夏卿字云客。京兆万年人。大历中贤良方正高等。累迁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太子宾客检校工部尚书东都留守。辞疾改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幼年出家。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后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
诗僧。
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
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
尤善诗文。
初从严维学诗。
自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
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
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
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
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
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
约于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
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
元和四年(809)住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
旋东归湖州。
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
元和十一年(816)卒。
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
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
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
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
二集今皆不存。
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
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于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后遇赦归越。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禀赋纯粹。笃学善属文尤工诗章居越溪之云门寺。成立之岁。即声誉远播以毗尼讲训。从之游者。如趋阛阓。秘书监严维隋州刺史刘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岂徒谐黄绢色丝 辞。亦且悟翠竹黄华之指。过吴兴杼山。时皎然如昼。方获重名。一见遂定林下交。尽予包佶中丞书。推致殊甚。及彻见佶。礼貌非常人所得。后权德舆。又移书问彻于昼。昼答之。如前书。其为侪辈所许如此。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
苕溪渔隐丛话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唐才子传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14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丹列。窦牟弟。擢进士第,以处士客隐毗陵。德宗擢为左拾遗。与王叔文不合。宪宗即位,出为唐州刺史。李吉甫与群善,召为吏部郎中。及用人论不合,乃怨吉甫。坐事将诛,赖吉甫救得免。出为黔中观察使。迁容管经略使。召还道卒。与兄窦常、窦牟、弟窦庠、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丹列,排行三,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郡望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父叔向,有诗名。群隐居常州,从啖助门人卢庇习《春秋》。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征为左拾遗,迁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元年(806)出为唐州刺史,改山南东道节度副使。二年召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三年出为黔中观察使,六年贬开州刺史,八年移容管经略使。九年召还朝,卒于路。生平事迹见褚藏言《窦群传》,新、旧《唐书》本传。今存《窦氏联珠集》5卷,收群及兄常、牟,弟庠、巩诗各1卷。《全唐诗》收入。
唐诗汇评
窦群(760-814),字丹列,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
初,隐居毗陵。
贞元十年,诏征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郡守韦夏卿表荐之,不报。
十八年,夏卿为京兆尹,复荐之,授左拾遗,迁侍御史知杂。
永贞中,自驾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
元和初,入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
三年,与吕温、羊士谔摭拾宰相李吉甫阴事告之,辞多不实,贬黔中观察使。
坐十洞蛮反,贬开州刺史,移容管经略使。
诏还朝,道卒。
大中中,褚藏言编群兄弟五人诗为《窦氏联珠集》,今存。
全唐诗》存诗二十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偫字丹列。京兆金城人。贞元中以荐为左拾遗。宪宗朝累迁御史中丞。出为湖南观察使。元和九年卒于容管经略使。年五十五。赠左散骑常侍。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群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韵语阳秋
唐窦常、牟、群、庠、巩兄弟五人,四人擢进士,独群客隐毗陵,因韦夏卿屡荐始入仕,皆诗人也。……兄弟中独群诗稍低,又不得举进士,而位反居上。巩诗有《放鱼诗》云“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岂非为群而言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3—819后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谏卿。德宗贞元元年进士。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工诗,以典重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2? 字谏卿,排行二十七。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德宗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授义兴县尉,迁义兴主簿。顺宗朝因公言王叔文政治革新之非,贬汀州宁化县尉。宪宗元和元年(806)入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三年贬巴州刺史。历资、洋、睦等州刺史,皆有政绩。十四年入朝为户部郎中。生平散见孟简《建南镇碣记》、韩愈《顺宗实录》卷四、《唐才子传》卷五。辛文房谓其诗“造妙良选,作皆典重”。《全唐诗》录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羊士谔(约762-约820),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授常州义兴尉。
九年,以右威卫兵曹参军佐浙东皇甫政幕。
贞元末,充宣歙巡官。
永贞元年至长安,因言王叔文之非,贬汀州临化尉。
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奏为大理评事。
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内供奉。
三年,坐与窦群、吕温倾陷李吉甫,贬资州刺史,未行,再贬巴州刺史。
历资、洋、睦三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卒。
有《羊士谔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十三
士谔。泰山人。贞元元年进士。元和初官监察御史。擢户部郎中。出为资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枯、节士谔、元稹。
唐才子传
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
吴礼部诗话
文章尚论其世,……羊士谔刺王、韦远贬,亦有气节。《十贤集》,士谔亦在其中。
《唐诗品》
士谔诗气格昂然,不落卑调,然例之能品,亦萧然微尔。予谓谔诗如素障子,虽无烂目之华,欲摘其瑕,亦无处下手。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有美不胜收,品居中下者;亦有无一言可举,不得不称为胜流者,以风度论也。知此可以定羊资州诗矣。贞元后,集中有佳诗易,无恶诗难。羊士谔诗虽不甚佳,却求一字之恶不可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排行九,澧州安乡(今湖南安乡)人。
一生未登科第,为人刚峭寡合,不事产业。
喜纵横书。
以法家言干御史大夫何士干,将用之,会士干死。
以兵家言干襄阳节度使于頔,亦无成。
50岁仍未获禄位。
与李景俭、吕温、刘禹锡、柳宗元友善。
宪宗元和九年(814)南谒容管经略使窦群,途经桂州。
刺史崔咏不为礼,愤而病卒。
生平详见柳宗元《处士段弘古墓志并序》、《唐诗纪事》卷四三、《万姓统谱》卷一〇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7 【介绍】: 唐韶州人。德宗贞元进士,补秘书省正字,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宪宗时,贬遂州司马,迁河东少尹。敬宗时,召为右谏议大夫。太和三年,入为太子宾客。文宗开成初,累官秘书监。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弟九皋之曾孙。
少朗美,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累官仓部员外郎。
吕温党补金州刺史。
又因议李吉甫谥,贬遂州司马。
进河南少尹、郑州刺史。
敬宗立,迁谏议大夫。
文宗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
召为左散骑常侍。
甘露事变后出为华州刺史。
后召入授秘书监。
卒年72岁,谥成。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2。
全粤诗·卷一一
张仲方(七六六 — 八三七),字靖之。韶州曲江人。张九龄侄孙,张九皋之孙。 唐德宗贞元中,擢进士、宏辞,初授集贤校理,丁母忧,丧除,补秘书省正字。调咸阳尉,出为邠州从事。辟判官,寻授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仓部员外郎 、金州刺史、度支郎中。以驳李吉甫谥议,出为遂州司马,迁刺史。改曹州刺史、河南少尹、郑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唐文宗大和初(八二七),出为福建观察使兼御史中丞。三年,征还,为太子宾客。五年,转左散骑常侍。九年,授京兆尹;方月馀,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开成元年(八三六)入为秘书监。勋至上柱国,阶至银青光禄大夫,封至曲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唐文宗开成二年四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成”。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旧唐书》卷九九、又卷一二一、《新唐书》卷一二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有传。诗二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仲方。韶州始兴人。贞元中擢进士。登宏词。补秘书省正字。调咸阳尉。为邠州从事。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文宗朝官至秘书监。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曲江县伯。开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一作何玄之。
宪宗元和四年(809)居道州,向刺史吕温投献诗作,求吕温“一示云霄路”。
其时吕温正值谪宦,无能为力,故答诗有“期君自致青云上”(《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之句。
未几赴容州。
不知所终。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三。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0 【介绍】: 唐贝州清河人。排行十二。德宗贞元二年,登进士第,以侍御史为华州上佐。贞元末,东都留守韦夏卿辟为僚佐。宪宗元和元年,官礼部员外郎。历户部郎中,迁尚书左丞。穆宗长庆元年,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官左散骑常侍。寻以兵部尚书致仕。能诗,与刘禹锡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0 排行十二。
清河(今属河北)人。
德宗贞元二年(786)登进士第,后以侍御史为华州上佐。
贞元末,韦夏卿留守东都,辟为僚佐。
宪宗元和元年(806)官礼部员外郎,历户部员外郎、郎中,迁尚书左丞。
穆宗长庆元年(821)为兵部侍郎。
文宗大和元年(827),官左散骑常侍,以兵部尚书致仕,四年卒。
早年与刘禹锡友善,有诗赠答。
生平事迹散见吕温《韦夏卿神道碑》、褚藏言《窦牟传》、张贾《国子祭酒致仕包府君墓志铭》(见《千唐志斋藏志》)、《旧唐书·文宗纪》及《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卷一二、卷二〇。
全唐诗》存诗2首,残句2。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贾。蒲州人。宪宗朝官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次年锜谋反,绅不从命,被囚,锜诛乃免。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锜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锜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
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
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