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唐求
相关人物:
共 5 位
。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
唐 ·
贞素
七言绝句
起馀者谓之应公矣。公作而习之,随师至浮桑,小而大之,介立见乎缁林。馀之(一作「亦」。)身期降物,负笈来宗霸叶。(望按:数句意难全解,姑作如此句读。)元和八年,穷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论之以心素,至于周恤小子,非其可乎。居诸未几,早向鸰原,鹡鸰之至,足痛乃心。(望疑前句有讹字。)此仙大师是我应公之师父也。妙理允(《群书类从》本作「先」。)契,示于元元。长庆二年,入宗五台。每以身厌青痴之器,不将心听白猿之啼。长庆五年,日本大王远赐百金,达至长安。小子转领金书,送到铁勤。仙大师领金讫,将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造敕五通等属附小子,请到日本答谢国恩。小子便许。一诺之言,奚(一作「岂」。)惮万里重波,得遂钟元,(一作「旡」。)外缘期乎远大。临回之日,又谢(一作「附」。)百金。以大和二年四月七日,却到灵境寺求访,仙大师己(疑为亡字)来日久。位(疑为「泣」字)我之血,崩我之痛。便泛四重溟渤,视死若归,连五同行李。(望疑此句有脱字。)如食之顷(原作「项」,误。)者。则应公之原交所致焉。吾信始而复终,愿灵凡兮表悉(或疑作志。)空留涧水,呜咽千秋之声,仍以云松,惆怅万里之行。四月蓂落,如一首途望京之耳。(望疑此处必有脱讹。不可断句。)
不体
⑴
尘心泪
⑵
自涓
(望按:「此句原脱一字。」)
,情因法眼奄幽泉。
明朝傥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
(见《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入
唐求
法巡礼行记》三。)
。
⑴ 《类从》本作「航」。又《日本佛教全书》本作「那」。
⑵ 《类从》本作「渡」。
会昌中长安人语
唐 ·
佚名
今年长安人吃人
(《入
唐求
法巡礼行记》卷四。)
。
赠
唐山人
唐末 ·
李洞
五言律诗
垂须长似发,七十色如黳。
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
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
(一作房烘离海日,舟陷落潮泥)
。
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
(一作自)
携。
梅花集句
其三十二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洞天谁道却归难,浩思蓝山玉彩寒。
常是腊前欺雪色,等闲莫遣俗人看
(
唐求
、薛涛、梅圣俞、李汉老)
。
赠费道士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强梳蓬鬓整斜冠,夜听步虚山月寒。
缩地往来无定所,洞天谁道却归难
(陆龟蒙、顾况、护国、
唐求
)
。
浪淘沙令 题许由掷瓢手卷
宋末元初 ·
张炎
拂袖入山阿。
深隐松萝。
掬流洗耳厌尘多。
石上一般清意味,不羡渔蓑。
日月静中过。
俗□消磨。
风瓢分付与清波。
却笑
唐求
因底事,无奈诗何。
山中访
唐隐居
三首
其一
元 ·
吴景奎
七言律诗
雨后春山宜散策,藤梢石角路低回。
云为苍狗随风去,水作青龙绕涧来。
短屐有时成独往,幽花无数为谁开。
老翁烧竹烹新茗,不饮何烦荐酒杯。
山中访
唐隐居
三首
其二
元 ·
吴景奎
七言律诗
我爱春山多胜事,与君竟日不能回。
云生叠嶂层层见,风送飞花冉冉来。
灌木时闻幽鸟转,柴门多为故人开。
蕨拳笋角供清酌,石上洼尊不用杯。
山中访
唐隐居
三首
其三
元 ·
吴景奎
七言律诗
竹屿先生吟啸处,长松绕屋水萦回。
山人采药烟中语,仙客吹箫月下来。
琪树碧桃窗户静,琼枝翠壁画图开。
分明似入天台路,安得胡麻饭一杯。
造
唐山人
居
元 ·
廖大圭
行行野田尽,荒蹊入秋水。
何人有新屋,郁郁松林里。
欣然造其门,晤言得君子。
解衣坐微凉,超遥适閒美。
日澹疏雨晴,山色散窗几。
石上闻鸟鸣,林端见云起。
平生事外心,即此胡不喜。
少暇同饮泉,幽期自今始。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