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思明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1—755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
裴漼从祖弟。
举拔萃科。
信佛,工骑射、弹棋、投壶,尤善画。
历迁太常博士、刑部员外郎、户部侍郎。
出为蒲州刺史,徙河南尹,不屈附权贵,河南大治。
玄宗天宝初,授范阳节度使,为政清简,人爱之。
三载,入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以事累贬安陆别驾,稍迁东海太守,徙冯翊,入为礼部尚书。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宽。绛州闻喜人。以文词进。景云中举拔萃科。累官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元宗朝为礼部尚书。天宝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6—760 【介绍】: 唐僧。襄阳人。俗姓高。初投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后至韶州曹溪参慧能,受“顿悟”说。玄宗开元八年,住南阳龙兴寺。后于洛阳传慧能学说。与北宗禅师论辩于滑台大云寺。安史乱起,设坛度僧收“香水钱”以供官军。肃宗为造荷泽寺于洛京,故又名“荷泽大师”。卒谥真宗大师。有《显宗记》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神会俗姓高氏。襄阳人。幼投本郡国昌寺。依颢元禅师出家。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天宝二年敕住荆州开元寺。肃宗朝敕入内供养。又敕住西京河泽寺。上元元年卒。年九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高。
襄阳人。
资性惇明。
年方幼学。
即事郡之国昌寺显元法师出家。
受经具戒特异群类。
时能禅师。
弘唱心法于岭表。
会闻而乐之。
竟往无复沮。
及见。
问会曰。
从何所来。
曰无所从来。
曰如是则汝且归去。
曰亦无所归。
曰太茫茫生。
曰身现在路。
曰犹未到在。
曰曾不滞留。
于是居曹溪者数载。
开元八年。
诏配南阳龙兴寺。
后复开导洛阳。
而南宗之指。
始盛于天下。
先是两京之间。
皆神秀化地也。
而普寂又秀之嗣。
世谓之北宗。
逮会而普寂之门绝人迹。
则南北之宗。
各树党矣。
因而是非相攻。
毁誉交起。
天宝初。
御史卢奕奏。
会聚众图不轨。
诏辨对。
卒无他。
徙均州。
二年。
又徙荆州之开元寺般若院。
十四年。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
举兵内向。
陷两京。
车驾幸蜀。
诏郭子仪。
以天下副帅讨禄山。
时大农空乏。
军兴绝资费。
右仆射裴冕策以为。
凡所在郡府。
宜置戒坛度僧。
而收其施利。
以给国用。
会由是获主洛阳事。
其所输入尤多。
肃宗朝娄入内廷供养。
诏将作大匠。
造禅宇于荷泽。
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
与门人嘱别。
俄避席望空顶礼。
归方丈。
是夕卒。
寿九十三。
建塔葬洛阳之宝应寺。
谥真宗。
塔号般若。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敩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及见能问会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天宝中御史卢弈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往均部。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弈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 系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贵其渐也。会师自南徂北行曹溪之法。洛中弥盛如能不自异。外护已成则可矣。况乎旁无力轮人之多僻。欲无放逐其可得乎。或曰。其过不多何遽是乎。通曰。犯时之忌罪不在大。失其所适过不在深。后之观此急知时事欤。是以佛万劫学化行者。知化行难耳。无令固己而损法。慎之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无仕进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裹足以见。能问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南北二宗。时始判焉。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助军须。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奕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大匠。为造禅师宇于荷泽寺中。
赵含章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郡望天水。
玄宗开元十八年,官兼御史大夫、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
二十年,大破奚、契丹于幽州北山,俘获甚众。
旋坐盗用库物,于朝堂决杖,流瀼州,赐死于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56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昕。
颜春卿弟。
以荫调遂州司法参军。
玄宗开元中,与兄颜春卿、弟颜耀卿并书判超等,杲卿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镇范阳,表为营田判官。
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
适逢禄山叛,杲卿潜谋图之。
应从弟平原太守颜真卿约起兵,设计杀禄山假子李钦凑,擒叛将高邈等械送京师,拜卫尉卿兼御史中丞。
时颜氏兄弟兵大振,河北诸郡皆望风反正。
次年,叛将史思明急攻常山,杲卿未及为守计,粮矢尽,城陷,被执至洛阳,面责禄山,死之。
后追谥忠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张掖人,字德润。
乌承恩族弟。
玄宗开元中为平卢先锋。
屡败奚、契丹。
渤海大武艺引兵至马都山,承玼防堵要路,敌不得入。
曾劝史思明降唐。
思明谋再反,承玼与承恩受命谋杀思明,事泄,承恩被杀,承玼奔李光弼,表为冠军将军,封昌化郡王,为石岭军使。
后移疾还京。
卒年九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781 【介绍】: 唐华州郑县人。
以武举累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玄宗时安禄山乱,为朔方节度使,败史思明于河北。
肃宗即位,官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以功擢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仆固怀恩叛,联回纥、吐蕃攻唐。
子仪驰数十骑说回纥,与唐联兵以拒吐蕃。
德宗立,尊为尚父,罢兵权。
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
卒谥忠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81 字子仪,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约玄宗开元末中武举科,天宝中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诏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肃宗至德元载(756)加兵部尚书,拜相。至德二年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二京,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进中书令,二年失兵柄。代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广德元年(763)吐蕃据京师,诏为关内副元帅,率军逐之。其后累镇河中、邠宁等。德宗即位,召还朝,赐号尚父,进太尉。建中二年(781)卒,谥忠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禄山反。进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以本军东讨。以功加御史大夫。肃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两京平。加司徒。封代国公。上元三年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赐铁券。图形淩烟阁。德宗立。摄冢宰。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赠太师。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万泉人。
薛讷弟。
玄宗开元中,为平卢节度使。
二十年,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
以不称职被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4—777 【介绍】: 唐河西人。本姓安,名重璋。安兴贵后裔。好骑射,沉毅有谋,尤忠谨。初为李光弼偏裨,玄宗以其战功,为改今名。安禄山乱,抱玉复上书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举族以李为氏。屡建勋绩,进至陈、郑、颍、亳节度使。又授司空,兼兵部尚书,武威郡王。徙凉国公,进司徒。代宗朝,抱玉兼三节度、三副元帅,以任位崇重,恳让,上嘉许之。镇凤翔十余年,禁暴安人,颇为当时所称。卒谥昭武。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抱玉。
本安兴贵曾孙。
世居河西。
始名重璋。
乾元初。
李光弼引为裨校。
天宝末。
元宗以战河西有功。
改今名。
至德二载。
上言耻与逆臣共宗。
诏赐姓李。
徙居京兆。
进右羽林大将军。
摄御史中丞陈郑颍亳节度使。
佐李光弼破史思明
功第一。
封栾城县公。
代宗立。
以功授兵部尚书武威郡王。
恳辞王爵。
徙凉国公。
进司徒。
广德中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副元帅。
大历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帅兼节度使。
十二年卒。
赠太保。
谥昭武。
乌知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张掖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幽州裨将。
二十二年,为平卢节度使、营州都督。
时渤海、黑水靺鞨新附,诏委其节度。
安禄山、史思明皆在其麾下。
二十四年,遣禄山讨契丹,败之。
二十六年,与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合攻叛奚,初胜后败。
裴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
裴宽弟。
玄宗时明经及第。
天宝末,为河内太守。
安禄山反,以执父丧,将投阙庭,恐累其母,诣河东节度使诉诚而退。
后丁母忧,又陷史思明,授伪官,密使弟裴朗奉表疏至上京。
代宗朝,官左司郎中、兼侍御史、河东道租庸判官。
共 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