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45—1499 【介绍】: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克勤,休宁人。官礼部侍郎。有篁墩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赐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历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掌院事迁礼部侍郎赠尚书有篁墩正续集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敏政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第二人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以事罢官。寻起复,改太常卿,仍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再进吏部侍郎。赠尚书。有《篁墩集》九十三卷。 (《殿阁词林记》:孝宗时尤重经筵,学土程敏政记其事云:「弘治元年三月十二日,初开经筵,宴它及白金宝镪。十三日,文华后殿早进读《尚书》、《孟子》,及午进读大学衍义》以为常。讲毕赐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四月二十八日以后屡赐桃杏、郁李、莲房、鲜笋、青梅、枇杷、杨梅、雪梨、鲜藕。敏政等具表称谢,且记之以诗,有曰:『黄封尽带乾清字,朱实平分上苑香。』七月二十日文华后殿讲,上顾中官赐讲臣冠带靴袍。敏政预赐织金云雁绯袍一副、金带一,及乌纱帽、皂靴,面谢讫。上顾谓曰:『先生辛苦。』咸对曰:『此皆职分当为。』顿首而退。有诗纪之云:『日映罘罳晓殿清,湛恩稠叠驾亲临。裒衣红濯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渐惭华发点朝簪。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查慎行《人海记》:刘文靖以程篁墩短其不能诗,衔之,酿成廷鞫之狱。李文达之嗛叶文庄,亦以疵其诗文之故。二公贤相也,其器量狭小乃尔。 田按:克勤勘少慧,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命赐食。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翰林。大学土李贤妻以女。弱冠成进士,学问该博,为一时冠,数遭齮龁,末竟其用。《篁墩集》存诗甚夥,撷其精华,不愧一时作者。特以芜蔓不剪,为世訾议,亦可为存诗太多之诫云。)维基
程敏政(1445年—1499年),字克勤,号篁墩,又号留暖道人,北直隶河间人,生于京师(今北京市),祖籍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篁墩村(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生于正统十年(1445年)出生。自幼聪慧,十岁随父官四川,时人拟之孔融、李泌,以神童闻名,蒙明英宗召见,奉诏至翰林院读书。天顺六年(1462年)举壬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书经》经魁)。成化二年(1466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大明一统志》、《洪武正韵》等。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续通鉴纲目》书成,因有纂修之功,次年四月升左春坊左谕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即位,十一月,程敏政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元年十月,遭弹劾,被迫致仕归里。弘治五年(1492年),获昭雪,翌年返京,“牵复故官,再入讲筵”。累官至礼部右侍郎。时有“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之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敏政总裁会试,他对唐寅的文章大为赏识,但有传闻与唐寅一同赴考的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童,得试题。户科给事中华昶遂弹劾程敏政有事先泄题之嫌。最后程敏政与徐经、唐寅、华昶等一同下狱。工科给事中林廷玉曾为同考官,上疏历陈程敏政在出题、阅卷、取人等方面存在六处疑点,要求释放华昶。李东阳复阅后发现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镇抚司认为华昶和徐经在狱中的供词前后反覆,真假难状。最后程敏政革职归乡,数日后发痈卒。史界认为此事件实乃礼部左侍郎傅瀚为了打倒程敏政,便指使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卒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高文达(1455年—?),字思德,福建福州府闽县人,匠籍。福建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二百一十一名,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进士。授户部主事,请告家居。久之复起,历员外、郎中,乞休归。吏部上其贤,有旨擢浙江副使致仕。文达自先世起,家富于财,积而能散,乡人德之。归乡后,每次戴斗笠自己浇水灌园,有客人造访其家,不识文达,以为是仆人,问高副使安在,须臾乃束带出见,即灌园者,其狷介如此。正德十三年戊寅,福州士卒因军粮构乱,布政使伍符被捉,文达与前都宪林廷玉两人谕抚之而定。嘉靖末,诏立祠,与廷玉并祀。
人物简介
释超格,字梦庵,姓丁氏,芜湖人。生性颖异,九岁能吟咏,长攻帖括,有声庠序閒,然非其志也。独好内典,喜趺坐,初谒梅生,闻万法归一语有省。欲出家,以亲在不果。年二十八,始投金陵清凉寺剑门落发,秉戒于宝华山见月。历诸名胜,偶登庐山五老峰,豁然悟彻,有“踏破虚空作两边”之语。时天笠主禹门,往参次,便言:破夏远来,请师一接。笠云:“未入门时吃棒了也。”遂作礼,云:“谢师指示。”笠一击云:“知恩者少。”格遂一喝,拂袖便出。笠门风孤峻,学者惮之,格横机不让,一众侧目,甫三月遂受属,笠示有“微笑争看第一枝”之偈。后笠往南涧夹山东禅,格充首座,四方来者服其机用之敏,咸亲依之,推之开化。历主嘉善东禅与慈云,及武林南涧清波,最后主京都柏林,类能以道示人,所化殊广。戊子春,感微疾,然参请酬应如常,时虽中夜危坐,犹屹然不动。六月二日,忽索浴更衣,众知不可留,因求偈,格瞪目叱之。请不已,乃曰:“南来北往也寻常,竿木随身作戏场。今日风前舒一笑,满轮明月湛清光。”说毕瞑目,时康熙戊子六月二日也。寿七十,腊四十有二。得法弟子十人,迦陵音、调梅鼎皆别有传。格应世以诚,称性说法,眼藏甚高而辨论精当,著有《五会录》、《宝伦集》,诸方莫不推重,塔于灵岩左麓。雍正九年,明鼎主柏林时,始乞和硕庄亲王为之铭,立石山陲,馀芬未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