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一行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一作龙)星,虹(音降)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噏笡(残谢反)波海(一作海波),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圜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
柔软依身著(一作看)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一作惑乱)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一作如)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一作好)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纬书》曰:“僧一行尝奏明皇曰:‘陛下行幸万里,圣祚无疆。’故天宝中,岁幸洛阳,冀充盈数。及上幸蜀,至万里桥,乃叹谓左右曰:‘一行之奏其是乎?’”)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君不见。无心之大慧
廓廓落落无边际。无碍虚融离有无。
微妙疏通含一切。一切疏通忘彼此。
如如平等论非是。非是是是号空空。
空空亦空乃法尔。法尔空空无他自。
慧眼明照恒不二。不二无知无不知。
无知不知称大智。大智非明非不明。
不明非明无明明。无明之照不照照。
不照之照乃无生。行路难。
行路难。无心甚清泰。
涅盘生死不关怀。荡荡如空无挂碍。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四(○七○一)
僧一行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两戒山河剖析明,历分十二议尤精。
况逢燕国为删润,可信千年说尚行。
广陵玉笛夜何如,明日宫中看佛书。
两界山河当指似,卢龙塞上有龙猪。
骊江江上始逢师,碧眼双棱骨相奇。
肘后岂无三昧诀,胸中自有五总龟。
江山到处青乌在,瓶锡游时白鹤随。
我问君家龙虎法,笑而不答心可知。
古有一行今后身,谈天说地口生津。
雌黄眼具广长舌,坚白心如清净身。
煨芋山中雪霜夜,观梅枝上天地春。
始知技幻浮屠事,我欲颠冠师莫嗔。
此志平生遂则宜,回看颓魄与倾羲。
几诗秋砌佳花领,一雨春盘早韭知。
江水无鱼曾入釜,昆丘有凤未归岐。
青松夹路龙潭雪,独抚交柯屈铁时。
公山除日夜生寒,倦听比丘梵呗声。
从我冠童皆睡着,独随禅衲守天明。
岁暮行旅稀,官河断舟楫。
朔风吹狐裘,征旆向空揭。
念我同乡彦,孤怀耿冰雪。
南宫既联镳,北门亦并辙。
清词与妙句,脱口人竞说。
方需丽泽资,胡尔当远别。
男儿四方志,岂不在京阙。
顾彼西山景,幽衷日千结。
一行遂素心,万里若踰闑。
因君感予怀,揽辔剧中热。
行尘望欲尽,归意更骚屑。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