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顾燕诒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6 首
安彦(庆昌)(庚申) 明 · 李珥
七言绝句
雪月鏖春发汉阳,头流应湿涧花香。
胸中一点尘埃绝,南北东西总故乡。
壬辰。余扈驾义州。七月。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五千兵来援。余先出安州调兵食。承训进攻平壤不利而还。余因留安州。十二月。始受体察使之命。明年正月八日。天兵收复平壤。余又先出黄海,京畿等地。催运粮饷。既而天将李提督如松合三营兵进驻坡州。先锋遇贼于碧蹄南。为贼所败。三营悉退屯开城府。又自开城退平壤。余独与天将查总兵大受,毋游击承宣等。留临津北岸者凡数月。四月。贼投书乞和。李提督自平壤复至开城府。日遣辩士沈惟敬等诱贼出城。二十日。贼始离汉城南归。是日。余随天兵入京城。力劝李提督追贼。不从。二十三日。余病卧。至六月中始起。时贼屯据海边。不肯渡海。闻将复犯晋州。余力疾南下。至星州安彦驿。闻晋州已陷。是夕。余宿高灵县。贼已入草溪。去高灵三十里。余将收召将士。欲保右道一半。而刘总兵綎,吴游击惟忠皆率兵来会陜川。余亦随至陜川。数日。召赴行在。道安东。省大夫人。踰竹岭至原州新林院。又有旨姑留本道。约束诸将。遂自新林还抵清风。登寒碧楼。感事兴怀。情见于辞。时车驾驻海州。
落月微微下远村,寒鸦飞尽秋江碧。
楼中宿客不成眠,一夜霜风闻落木。
二年飘泊干戈际,万计悠悠头雪白。
衰泪无端数行下,起向危栏瞻北极。
岁乙亥秋八月。余与仲弟天一李君惟諴。奉家君赴乡贡。时试所左大丘。右善山。家君左焉。余兄弟右焉。至高灵分路。凡道途所见邑居山川风俗人物美恶之状。咸寓于辞而咏叹之。一以述感兴之怀。一以忘鞍马之勤。昔班叔皮赋北征。曹大家赋东征。潘安仁赋西征。其后人又有南征赋。皆叙游历。寓感怀。铿鍧炳耀。照映方来。由今观之。身若游其地。目若睹其事。余尝读而爱之。聊复应焉。文虽不任厕技于彼列。其为纪行之作则巧拙一矣。斥鴳岂以鹏抟而废其飞哉。善山于舍居东也。故命之曰东征。
惟万历之有三,属时节于仲秋。
将往观乎笔战,奉家君而东游。
联孙柳之二公,暨余季而同行。
朝发轫于晋阳,将就食于江之城。
凭蝴蝶之危栏,仰南冥之手泽。
字若干其尚新,宛遗迹之如昨。
实我东之儒宗,倡道学于既丧。
恨余生之稚愚,衣未抠于函丈。
思悠悠兮何及,惄余叹兮徒长。
航新安之空明,憩双槐以徜徉。
淡平野之蔼蔼,黍稷或其离离。
或既秀而不实,或草盛而豆稀。
地虽殊其瘠饶,亦人事之力惰。
譬做功之浅深,学随之以高下。
诚物理之分明,孰理会而反顾。
五小溪之载渡,言就宿乎嘉树。
岂路次之徒然,亦婚姻之故也。
催余仆而夕发,天欲曙而登路。
经佳会之上巷,盛闾阎之扑地。
疾余马之载驰,饭梨亭之幽茂。
午余过乎净襟,抚一堂之风景。
木饶岸以周布,水循除以澄净。
望阇崛之嵯峨,镇凤城之一境。
息马足于道傍,越阿头之崇岭。
履江阳之邑乡,感父子之有渊。
孝日月之争光,名至今其犹传。
致当时之叹赏,重来者之钦慕。
厉南亭之深津,跻涵碧以暂觏。
景翳翳而将入,止郡仓以假宿。
由金阳之驿路,蹑重阻之幽谷。
忽吾饭此山麓,仰知来之高岳。
策余马于自卑,勿彷徨而言陟。
夫孰云高不可攀,苟力行则能及。
山有菊兮熳烂,浥晨露而芳菲。
微风徐其吹度,香霏霏其袭衣。
世皆好夫牧丹,爱孤芳者有孰。
鲜有闻于陶后,实古人之我获。
入高阳之邑境,济涌潭之清流。
鸡鸣狗吠之相闻,人居庶而盛稠。
至江头而分路,或左之而右之。
远于将乎家君,心迟迟而有违。
别同来之诸友,亦抱忧于索离。
酌杯酒以赠言,愿心事之各成。
遂相离而分手,增余怀之茕茕。
步余上乎岩头,访李氏之精舍。
临浩浩之长流,俯茫茫之旷野。
吾不详其主人,实藏修之所也。
缘日暮而道远,聊顷刻而滞也。
戾里头而经夜,曰星山之界也。
鸡喔喔而既鸣,仆夫告余以启行。
微月坠乎西岭,东方昧以未明。
明河斜而欲落,斗柄低而复昂。
感北极之居所,环众星之侍旁。
要人心之如此,当反躬以艮背。
晓吾行此安彦,霭云雾之暧暧。
山川暗其微茫,乾坤漠其昏黑。
顾余身之方寸,正类此之蔽塞。
安得睹夫青天,灏日光之生白。
到长坂而坐息,纷载饮而载食。
平原远以莽荡,山水浩以极目。
眷田野之多芜,叹天时之不若。
然厥咎之非天,本固原于人为。
苟燮理之得道,其雨旸之不时。
乃亦秋之罔有,哀小民之失依。
遵洛东之下濆,过平沙之长洲。
人既极而马倦,就水草而乃休。
忽驰骛而追逐,总余辔乎若木。
遇群朋于空馆,聊于焉而共处。
戒行李于昧爽,指一善而驱去。
恨晨光之憙微,浑沙水之不详。
风拂面而萧萧,露零衣而瀼瀼。
众我先而策马,来吾道夫前路。
肩相骈而迹累,人马纷其挟道。
彼何人兮乘肥,乃放辔而自逸。
心不操于恐坠,马忽陨于深谷。
盖天下之万事,信一揆于此也。
夫孰有谨而不成,孰有忽而不败。
由谨忽之异宜,判成败之昭然。
余亦惧夫若是,念弥敦于临渊。
驱余马之不急,执余辔之惟坚。
当旭日之始朝,炊发溪之平陆。
历金乌之山下,式冶隐之旌闾。
首阳薇蕨殷遗草,栗里田园晋旧墟。
咏斯诗而圭复,忠可摩乎秋空。
嘉后人之立碑,道屋之以钦崇。
彼二心之过此,发应竖于高风。
未数步而班马,懿赵妇之贞烈。
石虽没于荒草,节尚光于白日。
涉一善之前川,求所主于城中。
纵厦屋之渠渠,众皆入而为容。
来违弃而改求,得城西之茆茨。
惟名利之都府,固众人之所驰。
纷自南而自北,举靡然而争趍。
士杂沓而盈宇,马腾骄而塞衢。
或能文之才子,或小技之彫虫。
冀登名于一科,咸竞巧而趋工。
自科业之一设,叹世道之浇薄。
学已绝而教乖,止时文而镌刻。
但骋好夫文辞,岂知昏其神鉴。
弃天爵而不修,日人心之坏陷。
风已成于忌才,乱相寻于争名。
行是学于天下,世何升夫隆平。
用是人于庙堂,民不得以聊生。
余亦昧夫前训,坐枝叶之繁茂。
图寸功于万一,且从众而驰骛。
然余心之所存,岂维事夫名利。
考古人之所佩,钦景仰之不已。
惟夫子之善诱,有博约之格言。
孟氏挈夫裘领,重指掌于操存。
宁力不足以死兮,或庶几乎斯语。
嗟此志之告谁,聊凭辞以自叙。
粤稽中宗仁宗两大王继陟。壬人窃国柄。迄明庙末年。士不踣于桁杨接摺。则亦荆棘魑魅尔。当其时名完人者。或长往远逝。以成其完。或时踬时起。仅得其完。若履顺居正。望实兼隆。享用五福。考终于位。不期完而自完者。唯我外王父参赞公其人哉。钦获罪于天。早失怙恃。外王考妣提而鞠之。承训于庭者盖十祀矣。公殁四十三年。而丽牲之石始具。公之诸子姓谓钦齿宅相之列。而曾忝太史。庶几为不朽图。钦谨标公行业。纪之神道。其系牒官历曰。公姓宋氏。讳麒寿。字台叟。号秋坡。其先肇于恩津。有讳明谊。官司宪执端。二世而愉有隐德。号双清堂。高祖曰继祀。司宪府持平。曾祖曰顺年。礼曹正郎。赠弘文馆副提学。祖曰汝谐。安东府使。赠礼曹参判。考曰世忠。加平郡守。赠吏曹判书。皆公推恩也。判书公为权贵所齮龀。宦不达。妣曰李氏。璿派也。朱溪君深源女。朱溪敦学饬行。为燕山所害。李氏亦有士操。胚胎前光。启庆于公。公以正德丁卯生。中辛卯司马。甲午文科。入艺文馆检阅,待教,奉教,赐暇读书。自是践扬馆阁。若侍讲院之司书,文学,弼善,辅德司宪府之掌令,执义,大司宪。议政府之检详,舍人,左右参赞。弘文馆之修撰,校理,应教,典翰,直提学。司谏院之大司谏,吏曹之佐郎,正郎,判书。皆其历也。若承旨则自同副至都承旨。若刑,户,工,礼则为参判判书。若西枢则为同知知事。若京兆则判尹。若经筵春秋成均义禁则皆兼绾。而或一再。或累经。若外藩则为京畿,江原两道观察使。乙巳。以承旨例参卫社勋。丁丑。见镌降秩。俄复之。万历辛巳。终于正寝。正月初三日也。春秋七十有五。讣闻。上辍朝。赐吊祭。官庀襄事。越三月某甲。厝于怀德食藏山坤坐之原。公配平康蔡氏。高丽太师松年之后。大司宪忱之女。有型阃之范。有肥家之德。孝慈而勤俭。贞静而塞渊。媲美于公。并受丕祉。当夫人之世。数闺媛之贤者。必归于夫人。夫人生于正德庚午。殁于万历癸未。得寿七十有四。葬与公同原。育三男四女。男曰应溉。文科司谏院大司谏。娶士人沈镜女无后。曰应泂。文科黄州牧使。先娶郡守李宗孝女。生三男二女。再娶宗室成川守女。生一男。曰应洵。文科弘文馆副提学。娶府使安彦铢女。生四男二女。女长适韩克昌,宗亲府典簿。生五男三女。次适申承绪。开城都事。生二男二女。次适金瞻。文科弘文馆校理。生二男二女。次适俞大脩。文科安东府使。生二男四女。直长兴祚,县监敬祚,郡守荣祚,郡守裕祚,士人李𦭎。牧使之出也。一女夭。敬祚出后大司谏。护军硕祚,别坐孝祚,进士显祚,郡守赵景禛,县监朴就章。副提学之出也。监察楫,博士戭,学生戬,翊赞𢧳,学生𦐂。大司宪尹寿民,郡守姜紞,县监李瑱。典簿之出也。议政府右议政钦,刑曹参判鉴,生员任庆基,坡原都正应福。都事之出也。正字诚立,察访正立,参赞李庆全,士人朴焞。校理之出也。进士景曾,寺正学曾,判决事李愖,参判李尚信,察访金善馀,士人洪卓。府使之出也。内外曾高孙男女至累百人。不可殚记。其制行履迹曰。公弱不好弄。嗜学如不及。乐与先生长者游。旁通诸子百家。有志圣贤之学。与成东洲悌元友。非礼不履。时己卯祸惨。以学为讳。公探索益力。遂为通儒。暨释褐。名论日起。权奸金安老欲兜搅公。饵公以名香龙墨。公以宵人之遗。受以置墙壁间。安老已瞯之矣。嗛其不附已。以事斥免之。安老伏辜。始得用。仁庙养德春官。僚属妙选一世。论者以公为第一。乙巳。仁庙大渐。夜召大臣。宣末命。传位于明庙。明庙践阼。冲幼不及政。文定王后垂帘视事。尹元衡,李芑构尹任起大狱。士林赤矣。公以母夫人年老。不得不趋列。而实与时冰炭。出按京圻。丁岁大侵。又值国恤。诏使相望。赖公施措。民忘其役。公忧愤成疾。疽发于背。阅岁愈剧。丁未。堂兄圭庵公遘祸。临殁贻公书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子女托之。公见而痛伤之。疽乃溃裂。绝而复苏。犹以送终恤孤为念。力疾经纪襄葬无憾焉芑党至欲窜公母夫人废寝食忧之。公引范滂子母事为解。明庙于己未年间。厌元衡所为。擢士流中人置台阁。公其一也。斥永川守沈义俭怙势之状。直邑子受诬者。辛酉。明庙御禁苑设科。典选者取倖臣子及王子君之婿。公抗章罢之。李梁败。公秉宪论。其党长第科罪。士论快之。明庙违豫。公力赞李相浚庆定国本。元衡黜死。公乃当铨。一时名胜。悉加收用。朝野想望。以为太平可期。明庙疾革。宣祖大王将缵大统。诸卿杂议入承仪节。公曰。传云入自端门。万姓咸睹。嗣君当以乌帽白袍。小舆入光化门西侠。群议乃定。退溪李公滉。公所契许。宣祖初载。经筵讲学。多咨于公。三司请复柳灌等爵。削乙巳勋。公亦力陈之。湔枉伸诬。此为之兆也。公姿容玉雪。大耳耸峙。望之如神仙中人。清标拔俗。趣好高洁。早从师友。践履笃实。而深自韬晦。以近名为耻。不为厓异边幅。芬华趋竞。居第服食。一循俭素。事亲尽其爱敬而著于愉色婉容。追远竭其虔诚而形于革恑悒嗳。虽居名宦。恒有超举物外之想。遇山水会心处。辄悠然忘返。仕罢却扫。不憧憧世故。晚以美疢即闲。而忧喜以国。教子弟必以忠孝为先。长姊孀居。事之如母。每痛圭庵无嗣孙。力劝立之。俾不绝世。郭司谏珣。公之石交也。死于乙巳。尸在旅邸。公收而殓之。平生手不释卷。家无媵嬖之私。见子婿登显仕。诸孙满前曰。吾靡德以堪。忌溢戒得。此吾所佩也。取欹器鼎铭。为图自警。书出师表,归去来辞,四箴。朝夕寓目。不以桑榆自画也。公之交游。先辈则有若郑文翼光弼,金慕斋安国。朝著则有若李相国浚庆,金大谏鸾祥。问学则有若李退溪滉,成东洲悌元,郑北窗𥖝,赵龙门昱左右之。东洲曰。天性纯粹者其惟某乎。慕斋曰。端重贞亮者此人也。文翼曰。非但远到。必为福人云。公历事四朝。终始一节。富贵寿考。其卒也上自公卿下逮走卒。莫不嗟悼。岂非全德君子令闻令望。天锡纯嘏者耶。钦当稚昧。睹公坐堂上。鼎茵甚盛。晨昏唱喏。进退日数十人。而皆子姓也。佳辰令节。侍陪欢宴。簪笏拱揖。烂然盈庭。幼妇童孙。袨衣舞䌽。指不胜屈。观者艳叹。咸以为汾阳万石。复见于千载下。盍睹夫水之源于河委于海。山之峙于昆峛于岳乎。有德者有祚。其有自也而然乎。若不肖孙钦之窃禄于朝。以有今日者。亦藉垂荫之馀。铭曰。
种不必穫,成不必全。
公则有之,实得之天。
秩秩而积,用之也裕。
渊渊而淳,发之也度。
享嘏于已,垂祚于后。
身名俱泰,盖壤同久。
惟神其爽,不与魄藏。
铭此贞珉,以垂无疆。
西征纪行 明末清初 · 河溍
庚辰四月二十五,出宿松岩利城宅。
歇马三岐朴君家,路过江阳古祠侧。
江阳太守旧相识,欲访还为阍者却。
间关村舍倚孤枕,伫待鸡鸣逾岭北。
高阳山后眼中人,昔日交游李惟硕。
荒扉掩处阻一慰,他日相逢心正恧。
频频回顾行迈迟,昏黑始投安彦驿。
开宁龙所李从梅,自道今年年八十。
金泉馆前晓雾捲,回首扶桑红日色。
凤溪之西秋风南,水拥山回径转窄。
柳公长卿宰黄涧,握手含杯旧义笃。
三间草舍一小童,邑居萧条僧寺若。
县南山水冷泉胜,指点绕容数里隔。
趁暮催登陟岸上,宋君此焉新基辟。
宋君莲榜壮元郎,姓名屡被公府辟。
一架书室静无尘,易卦河图挂四壁。
晓饭永同黑丹里,老翁抱孙出门泣。
却说二男去年死,一男赴阵无消息。
行行缘涧六里许,望里青山烟树绿。
农民争说我明府,廉简慈祥今世独。
东轩留话一昼夜,誉声方知不虚得。
路傍就见宋掌令,依旧京中前面目。
远近枣林森似束,不问知为报恩邑。
清州境上板桥东,闻有同年金景瀷。
行人遥指碧山下,曙色熹微无处觅。
挥鞭驰上粉岘高,千里湖西一望瞩。
清安镇川咫尺间,石滩停骖日未落。
文君得与入夜梦,可想两地长相忆。
逶迤长岭一舍馀,晚食忠原杀汗谷。
山城休道竹州好,坚守无闻杀一贼。
院名太平亦虚语,篱落人稀荒草合。
伤心欲问乱离事,石佛顽然无语立。
清眉升普阳智地,院号桥名记历历。
凌晨行过县前村,碧柳鞦韆垂百尺。
女娘缭乱竞追逐,客里犹能慰索寞。
龙仁道中访主人,主人太半非宿昔。
末回溪上战阵处,野鸟无声山寂寂。
川原尚带杀伐痕,髣髴如闻魂鬼哭。
三军勇怯在指挥,深恨当年将乏策。
金井之丞李公辅,联榻芹宫相许夙。
虏箭如雨鼓声死,可惜精灵底处托。
崎危突兀南汉城,形势周遭壮千堞。
仍思往在丙子冬,塞云压城天日黑。
龙颜亲冒矢石间,庶冀天心助仁德。
和亲只赌屈膝耻,如此奇谋始谁画。
神疲体倦马不前,暝色依依板桥夕。
蘧蘧栩栩惝恍间,枕上南柯真一噱。
悬云岭下暂踟蹰,零落残氓气萧索。
煌煌功业太宗陵,萧瑟悲风旧松柏。
风光不改人事变,汉水中流痛填臆。
山河莫誇国之宝,北军飞渡如平陆。
亭台馆舍总无主,一抹疏烟锁铜雀。
长安城中几万户,一二仅存无十百。
广通桥西龙男家,甲戌年间此宿食。
见我兵革七载后,未及寒暄泪相续。
因言明圣我主上,宵旰忘疲不安席。
生成至泽遍区宇,居者粗安散者集。
前星仁孝格上穹,万里艰关还故国。
二圣重对仁政殿,脉脉无言悲喜极。
都民不识时势异,永拟共享龙楼乐。
渡河行色太悤忙,屈指逢离二十六。
在宫尚有其疾忧,况乃远送豺狼域。
君臣相顾尽沾衣,草木增愁日色薄。
我闻此语心骨悲,步出西城重叹息。
慕华之馆延诏门,上国衣冠曾络绎。
天涵地育二百年,一日宁忘皇帝泽。
西归无路好音怀,缥缈鲸波与天接。
安得张骞贯月槎,尺疏排云诉衷曲。
归来旅馆日苦迟,仆夫困卧囱前石。
亲朋惟有岭外人,访我时时慰寥阒。
成均典籍俞会甫,户部郎官都永叔。
含杯觅句或争局,崔吕金张与李郭。
学海汝源梁汝绩,乃是同乡旧同榻。
相逢京洛喜何如,联枕还忘身在客。
遨游城郭一旬馀,某丘烟霞归梦促。
名缰忽絷未归身,艰苦随行六品职。
箧中重理旧衣冠,圣庙焚香六月朔。
明伦堂上礼数毕,满庭青襟三四十。
分差东学直宿暇,相对诸生劝讲读。
是时三夏亢阳甚,南亩西畴尽龟坼。
辰岩岩上祭天处,奠祀官仍兼大祝。
焚柴中夜望碧虚,万里无云但寥廓。
或言下民抱冤多,或言官员用刑酷。
或言宰相昧燮理,或言忠臣摈南服。
或言中原信不通,或言胡酋气甚逆。
灾生定知有其由,天意茫茫杳难测。
炎凉时序客中换,斗杓初回白商节。
梧桐一叶落金井,在堂惊闻鸣蟋蟀。
时维七夕后九日,凤林大君回双阙。
胡城风土战场苦,稽首龙墀和泪说。
关西兵使林庆业,往者远涉沧波阔。
提兵五千向伊州,狼狈军容异回纥。
天兵百万截海口,其奈螳螂类车辙。
临机审敌古所难,李浣中军真勇决。
还师先渡鸭绿水,点检军伍无遗失。
齐民争喜得其人,庙堂方谋出以律。
元孙诞生丙子年,天降英姿果明哲。
今春扶辇渡沙漠,不瑕狞风伤玉质。
神灵所护好样还,正是仲秋初四日。
新门之西沙岘东,百官郊迎俨成列。
嶷然眉宇真天人,赫业可占绵瓜瓞。
丰基郡人朴之荣,怪诞荒虚何物出。
自言似梦非梦间,三祖精灵降临曰。
黄池芦洞白杨中,先墓久为人所掘。
于今五十一春秋,一抔荒原有灵骨。
移还傥得葬旧地,国乱自平胡自灭。
案前传令掌记人,山海前名李方泌。
妖书谁达九重深,语言慌迷非所语。
苍生不问问鬼神,小臣中宵愤所切。
清閒礼部员外郎,口閒身忙无暂歇。
驱驰长作马上人,宦味酸辛难尽述。
忽念集贤山下村,前有溪鱼后薇蕨。
春花烂漫秋月好,取之无禁用不渴。
胡为来作锦城客,役役泥途费岁月。
传闻乡杜酒正熟,拂袖明朝谢簪笏。
安彦(晚升)(癸丑) 清 · 蔡之洪
七言排律
公生南服继前人,棘棘不为时辈邻。
美质风前临玉树,贞心夜里识金银。
皮藏季野春秋义,脚蹑颜回陋巷仁。
万里云衢鹏未化,十年泥道蠖求伸。
华阳历访曾何岁,瑞石从游拟后辰。
自愧尘容长局束,谁知世事苦邅屯。
云山渺邈离怀苦,夜梦依俙别意辛。
才可普施终下士,理宜遐寿仅中身。
寄来遗牍提撕切,说去先儒旨诀真。
迸泪幽吟人可想,存心直养道靡贫。
从今白雪谁和曲,可惜青萍竟瘗尘。
湖海茫茫挽不得,悲歌独立暮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