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尚勋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9 首
① 五首○顺之。即安处顺。时为亲乞养。补求礼。
聚散无端事,分离可堪情。
怅朴周期远,况有大载行。
南欢同母子,北乐讲延英。
忠孝难全保,随居各倾诚。
湖人问洛息,君传圣志贞。
按:仆性不能诗。又莫好之。虽有素者。只以口言而不敢诗也。顺之来宿侬斋。固素(二素皆当作索)数章之诗。顺之之意。岂非一别而久隔大期。朋友相规。迥渺无得。以此而欲作慰想之一事。警懈之一助耶。不较拙也。书其宿夜之话。以拟顺之后日箴戒云。静庵养老。
题杨御史画像 明 · 李好闵
七言律诗
钦差经理东征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公镐以言去。东人德而冤之思之。遂依石丞相狄梁公故事。立生祠堂。而亦患瞻肃之无所。欲为写影。如乖崖,涑水之为。而以别离之久而绘事之拙也。无以副一发不似之戒。乃从贡使。购求于燕韨而得之。安之堂中。东人始欣欣然皆投诗若文。以为祝颂之地。噫。公之德之功。可以言尽耶。直叙其留像颠末可乎。
公去无从慰所思,购真燕韨万金微。
丹青自有传神妙,形韵看同跋马时。
香火只堪昭涧芼,风雷犹恐化龙飞。
汉城南畔杉松里,千古长瞻御史祠。
某尝闻之。古人曰。天下自无事。庸人扰之耳。某知悦其言。而不深知所以扰之之故。及读孟子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始知扰之本在凿也。至读周濂溪拙赋曰。天下拙。刑政彻。又始知拙为不凿不扰之本。而刑政之所由彻也。吾友申君叔正名湜。性简静。不喜作为。于物少捞攘。于事少铺张。吾侪尝疑其为固滞也。我宣考大王尝称之曰。湜也拙。噫。知臣莫如君。人但知疑其为固滞。而不知所以疑其为固滞者实由于拙也。我宣考灼见之明。先深得之也。噫。凿与扰。叔正其知免夫。而为好消息之端矣。湜遂大感激。以拙名斋而服膺也。其友延安李某作此诗以相勖云。
天者理之至,至巧藏诸物。
物各自为用,顺之无夭阏。
圣人无所为,后天奉天时。
是为天下拙,刑政所由彻。
至哉我宣考,以拙命臣湜。
非谓已能造,因性利疏导。
湜乃奉周旋,名斋服无斁。
其友作此诗,持以交相勖。
赠写字官李海龙(庚寅八月) 明 · 金诚一
万历十八年春。日本蛮酋。还俘献馘。惟信使是请。圣上以其恭也。特俯循夷情。命臣黄允吉暨臣诚一充正副使。授节以遣之。凡系使事之重者。靡不裁自渊衷。指授成算。虽在千万里外。如立玉陛下。亲承明命而行事也。陛辞之日。圣教若曰。闻倭僧颇识字。琉球使者亦常往来云。尔等若与之相值。有唱酬等事。则书法亦不宜示拙也。尔等其留念乎。臣等俱以庸陋。素乏文墨之技。而临事茫然。虑不及此。闻命震惧。相与求所以应命者。以写字官李海龙为请。上可之。命下即行。曾无宿昔之舂。此实人情之所难。而海龙犹不以为意。不亦可嘉也哉。在马岛也。玄苏请寺额。即书与之。苏宝之。愿刻珉以传之。比入倭都。求者云集。馆门如市。一行亦苦之。或闭关以拒之。则攀树登(草本腾)墙。犹恐或后。如是者积数月不止。海龙今行所书者。未知凡几纸也。当初海龙之行也。国人皆以家鸡视之。岂料其见贵异邦。至于此耶。圣神智周万变。动中机会。故虽事之至细至微者。无不泛应曲当如此。况有大于此者乎。如海龙者。虽谓之华国。可也。何可以小技忽之哉。余与车君。目睹其事。不可无一言以记之。故各赋一诗以与之。又为之序。以冠篇首云。
怜汝性气良,休休无甲鳞。
趋事致勤谨,秉心何真醇。
手持毛锥子,为艺亦妙臻。
朝家无弃才,名隶写字人。
职书事大书,洪武笔势新。
细字入秋毫,大字如钩银。
岂但惊华人,应亦动皇宸。
惟庚寅之春,余行旸谷滨。
圣主念华国,命汝随使臣。
朝承命夕发,涉万里海津。
此实人所难,汝独眉不颦。
追余及中原,相从今几旬。
蛮人虽鄙野,亦知墨妙珍。
奔波乞其书,重之万金缗。
蒲葵题已遍,扁额照城闉。
夷都纸价高,名字雷众唇。
见者必加额,叉手谢谆谆。
属汝有小痾,数日卧床茵。
僧官送药饵,酒食争来陈。
问者日相续,存慰如其亲。
始知爱才心,乃与华夏均。
我虽愧韩君,汝实阿买伦。
圣人虑事周,细大皆入神。
无曰是小技,亦可动蛮邻。
我诗不直钱,揄扬竟无因。
秋窗和虫吟,聊以记时辰。
休复兄以甲寅四月晦日卒于京邸即欲挽之于时心痛不能抽思间一念至辄伤悼不成章今年五月柩归迎之于道稍次之为八什当哭之歌不可与论工拙也
嗟予鲜兄弟,踽踽叹孤踪。
自获金石交,道义塞心胸。
南山同豹隐,各各擅雕龙。
何图相弃捐,中道不能从。
荡花板诗 清 · 李玄锡
七言律诗
东方之俗。年少女儿以岁时有跃板之戏。厝软藁于地。高几尺许。置板其上。板腰当藁。南北相倾。有似冶者之按鼓风板。然板长可四五尺许。两头各立一少娥。明妆艳服。彼此对跃。迭上迭下。飘飘乎舞蝶争高。闪闪然风朵互扬。殊可观也。若流传歌咏。当不下秋千。而偏邦俗戏。莫繇见称于中华。东国词什。又未尝一道焉。亦我人之拙也。余创制一律以誇传之。仍命名曰荡花板戏云。
钗燕腾空杂佩鸣,纤腰两两斗轻盈。
随风赵袖飞还住,堕马孙鬟整复倾。
隐见竞誇墙外面,低昂互踏板头声。
几多醉客停鞭玩,恼杀香街日暮情。
泛波殊汗漫,幽事在池塘。
小屿移丛石,遥山对众香。
莲衰犹拥槛,菊绽始浮觞。
独愧于诗懒,东编未半箱。
里儒张某,所居破屋三间。值大风雨,禽虫皆飞噪入室,室人讶异,出屋觇之,而室已颓矣。盖禽虫先知,预以告,故得免也。为赋此篇。
巢禽依巢,穴虫依穴。
人有室家,亦念家室。
风飘飘,堕鹊巢。
雨淅淅,湿虫穴。
禽声嘐嘐虫响切,夜半飞鸣入君室,与君妻孥一何昵。
三间老屋夜忽颓,月午灶上穿惊雷。
厨荒无粮突无炭,君与禽虫皆在难。
屋之成毁盖有时,微虫不知鹊已知,救此覆压宁非奇。
君不见人智莫如儒,禽智莫如鹊。
岁岁营巢免缯缴,班鸠鹁鸪来就学(里谚云「班鸠教鹁鸪」,言二鸟之拙也,鹊则不然。)
玉醉香温。
正红罗宴罢,梦绕朝暾。
年光渐移东阁,已换芳春。
绀雪嵰山飞遍,料沧海、都是红尘。
天人会华首,色界金迷,香国花薰。

岁寒三友健,便巡檐索笑,乍展朱唇。
江城何处,笛声吹裂娇云。
倘念山空人远,剩猿鹤、相守黄昏。
从来好颜色,一例倾城,一样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