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达摩笈多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阇那崛多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犍陀罗国人,姓金步氏,译名德志。父为国之宰辅。崛多髫龀之年立愿出家。随本师历游诸国。北周明帝武成时初至长安。武帝时为造四天王寺居住。寻西还,至突厥,为所留。入隋,文帝开皇中再入京师。召居大兴善寺翻译佛经。所译有《佛本行经》、《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一百七十六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德志。
北贤豆揵陀罗国人。
髫龀出家于其国之大林寺。
既登戒品之三夏。
年方二十有七。
即与其落发师胜名。
得戒师志贤。
游方弘法。
路由迦臂施国踰大雪山。
备尝崄岨。
至鄯州。
则西魏后元年也。
以周明帝武成初。
驻锡长安之草堂寺。
未几誉彻上听。
诏偕胜名智贤二师。
后园论法。
且为造四天王寺。
传度梵文。
则十一面观音。
金仙所问经是也。
会谯王宇文俭镇蜀。
邀俱往。
止龙渊寺。
建德废教。
逼从禄仕。
以死辞。
诏放归。
北陷突厥。
连丁二师丧。
初沙门宝暹。
道邃。
僧昙等。
以齐武平间西访经法。
获梵本二百六十部。
以东。
至是亦宿留突厥。
以避周祸。
相得欢甚。
会隋受禅。
而暹等先以所获经来。
上诏访宿德传译。
开皇五年。
崛多偕使者。
谒文帝于洛阳。
即诏就职于大兴善寺。
时耶舍已亡。
久旷元匠。
更诏婆罗门僧达磨笈多
居士高天奴。
高和仁。
兄弟。
同传梵语。
置十大德。
沙门僧休。
法粲。
法经。
慧藏。
洪尊。
慧远。
法纂。
僧晖。
明穆。
昙迁。
等。
监掌翻事。
铨定宗旨。
明穆彦琮重对梵本。
详审文义。
开皇二十年崛多唱灭。
春秋七十又八。
始终出经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六卷。
则佛本行集。
法炬。
威德。
护念。
贤护。
等是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二
阇那崛多。隋言德志北贤豆。贤豆。本音因陀罗婆陀那。此云主处。谓天帝所护故也。贤豆之音。彼国之讹略耳。身毒天竺。此方之讹称也。而彼国人。总言贤豆而已。乃之以为五方也。 揵陀啰国人也。隋言香行国焉。居富留沙富罗城。云丈夫宫也。刹帝利种。姓金(俱凡反)步。此云项也。谓如孔雀之项。彼国以为贵姓。父名跋阇逻婆啰。此云金刚坚也。少怀远量长乘清范。位居宰辅燮理国政。崛多昆季五人。身居最小。宿殖德本早发道心。适在髫髫便愿出家。二亲深识其度。不违其请。本国有寺名曰大林。遂往归投。因蒙度脱。其郁波弟耶。此云常近受持者。今所谓和上。此乃于阗之讹略也。名曰嗜那耶舍。此云胜名。专修宴坐妙穷定业。其阿遮利耶。此云传授。或云正行。即所谓阿阇梨也。亦近国之讹略耳。名曰阇若那跋达啰。此云智贤。遍通三学偏明律藏。崛多自出家后。孝敬专诚。教诲积年。指归通观。然以贤豆圣境灵迹尚存。便随本师具得瞻奉。时年二十有七。受戒三夏。师徒结志游方弘法。初有十人。同契出境。路由迦臂施国。淹留岁序。国王敦请其师。奉为法主。益利颇周。将事巡历。便踰大雪山西足。固是天险之峻极也。至厌怛国。既初至止。野旷民希。所须食饮无人营造。崛多遂舍具戒。竭力供待。数经时艰。冥灵所祐。幸免灾横。又经渴啰槃陀及于阗等国。屡遭夏雨寒雪。暂时停住。既无弘演。栖寓非久。又达吐谷浑国。便至鄯州。于时即西魏大统元年也。虽历艰危心逾猛励。发踪跋涉三载于兹。十人之中过半亡没。所馀四人仅存至此。以周明帝武成年。初届长安。止草堂寺。师徒游化已果来心。更登净坛再受具足。精诚从道尤甚由来。稍参京辇渐通华语。寻从本师胜名。被明帝诏延入后园。共论佛法。殊礼别供充诸禁中。思欲通法无由自展。具情上启。即蒙别敕。为造四天王寺。听在居住。自兹已后乃翻新经。既非弘泰。羁縻而已。所以接先阙本。传度梵文。即十一面观音。金仙问经等是也。会谯王宇文俭镇蜀。复请同行于彼三年。恒任益州僧主。住龙渊寺。又翻观音偈佛语经。建德隳运像教不弘。五众一期同斯俗服。武帝下敕追入京辇。重加爵禄逼从儒礼。秉操铿然守死无惧。帝悯其贞亮。哀而放归。路出甘州北由突厥。阇梨智贤还西灭度。崛多及以和上。乃为突厥所留。未久之间和上迁化。只影孤寄莫知所安。赖以北狄君民颇弘福利。因斯飘寓。随方利物。有齐僧宝暹道邃僧昙等十人。以武平六年。相结同行采经西域。往返七载将事东归。凡获梵本二百六十部。行至突厥。俄属齐亡。亦投彼国。因与同处讲道相娱。所赍新经请翻名题。勘旧录目转觉巧便。有异前人。无虚行苦同誓焚香共契宣布。大隋受禅佛法即兴。暹等赍经先来应运。开皇元年季冬届止京邑。敕付所司访人令译。二年仲春便就传述。夏中诏曰。殷之五迁恐民尽死。是则居吉凶之土。制短长之命。谋新去故如农望秋。龙首之山。川原秀丽卉木滋阜。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兹可域。城曰大兴城。殿曰大兴殿。门曰大兴门。县曰大兴县。园花池沼其号并同。寺曰大兴善也。于此寺中传度法本。时崛多仍住北狄。至开皇五年。大兴善寺沙门昙延等三十馀人。以躬当翻译音义乖越。承崛多在北。乃奏请还。帝乃别敕追延。崛多西归已绝。流滞十年。深思明世重遇三宝。忽蒙远访欣愿交并。即与使乎同来入国。于时文帝巡幸洛阳。于彼奉谒。天子大悦赐问频仍。未还京阙寻敕敷译。新至梵本众部弥多。或经或书。且内且外。诸有翻传必以崛多为主。佥以崛多言识异方字晓殊俗。故得宣辩自运。不劳传度。理会义门句圆词体。文意粗定铨本便成。笔受之徒不费其力。试比先达抑亦继之。尔时耶舍已亡。专当元匠。于大兴善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并敕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传梵语。又置十大德沙门僧休法粲法经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铨定宗旨。沙门明穆彦琮。重对梵本再审覆勘整理文义。昔支昙罗什等所出大集。卷轴多以三十成部。及耶舍高齐之世出月藏经一十二卷。隋初后出日藏分一十五卷。既是大集广本。而前后译分。遂便支离。部帙羁散。开皇六年。有招提寺沙门僧就。合之为六十卷。就少出家专宝坊学。虽加宣导恨。文相未融。乃例括相从。附入大部。至于词旨惬当未善精穷。比有大兴善寺沙门洪庆者。识度明达。为国监写藏经。更釐改就所合者。名题前后甚得理致。且今见翻诸经。有多是大集馀品。略而会之应满百卷。若依梵本。此经凡十万偈。据以隋文可三百卷。崛多曾传。于阗东南二千馀里有遮拘迦国。彼王纯信敬重大乘。宫中自有摩诃般若大集华严三部。王躬受持亲执锁钥。转读则开香华供养。或以诸饼果诱引小王令其礼拜。此国东南可二十馀里。山甚岩险有深净窟。置大集华严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花聚二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经等凡十二部。减十万偈。国法相传防卫守护。又有入灭定罗汉三人。窟中禅寂。每至月半。诸僧就山为其净发。此则人法住持。有生之所凭赖。崛多道性纯厚神志刚正。爱德无厌求法不懈。博闻三藏远究真宗。遍学五明兼闲世论。经行得道场之趣。总持通神咒之理。三衣一食终固其诚。仁济弘诱非关劝请。勤诵佛经老而弥笃。强识先古久而逾诣。士庶钦重道俗崇敬。隋滕王遵仰戒范。奉以为师。因事尘染流摈东越。又在瓯闽道声载路身心两救为益极多。至开皇二十年。便从物故。春秋七十有八。自从西服来至东华。循历翻译合三十七部。一百七十六卷。即佛本行集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是也。并详括陶冶理教圆通。文明义结具流于世。见费长房三宝录。初隋高祖又敕崛多。共西域沙门若那竭多开府高恭恭息都督天奴和仁及婆罗门毗舍达等。于内史内省。翻梵古书及乾文。至开皇十二年。书度翻讫。合二百馀卷。奏闻进内。见唐贞观内典录。时又有优婆塞。姓瞿昙氏。名达磨般若。隋言法智。父名般若流支。备详馀传。智本中天国人。流滞东川遂向华俗。而门世相传祖习传译。高齐之季为昭玄都。齐国既平佛法同毁。智因僧职转任俗官。再授洋州洋川郡守。隋氏受禅。梵牒即来。有敕召还使掌翻译。法智妙善方言。执本自传。不劳度语。译业报差别经等。成都沙门释智铉。笔受文词铨序义体。日严寺沙门彦琮制序。见隋代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