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经邦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乔承诏(1564年—1630年),字杨明,号献荩,山西汾州府介休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山西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九名贡士,同年殿试登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授直隶真定府冀州南宫县知县。
四十四年行取,暂拟刑部主事,四十六年考选,选授广西道御史。
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复除原职,三年(1623年)二月巡按福建。
五年三月任满,以错举解经邦,降三级调外任。
后任南京礼科给事中。
崇祯元年(1628年),任浙江道御史、太仆寺少卿,十二月,清兵入犯,奉旨督齐化门。
明年,催饷陕西。
忧劳得疾,卒于行署。
著有《纲鉴汇编》、《策学要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明初,号岵云。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万历末由江西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进督河道。天启二年,以兵部侍郎署部事。同年迁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告归。崇祯元年,官至兵部尚书。坐事削籍。有《岵云集》、《三朝辽事实录》、《越镌》。
维基
王在晋(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
明朝官员。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
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
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
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
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
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
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
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朝廷发帑金20万两。
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
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
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
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
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
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
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
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
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
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人物简介

维基
解胤樾,字用拙,号拙存,又称拙史,陕西韩城人,明代书法家、崇祯戊辰科进士。
解经邦之子。
天启丁卯(1627年)经魁。
崇祯戊辰科(1628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三年六月甲戌,授编修,父亲逝世后患病家居,李自成入关后打算自杀,但念及母亲年老放弃,隐居大华龙门。
褚德培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褚德培(17世纪—1637年),字嵩华,山东兖州府峄县人。
褚德培是诸生褚化鳌之子,年少聪慧,十岁能写下文章,知县解经邦一见惊异,说:「这孩子是大器啊。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出使四川时正值军警告急,他把幼子寄住在白沟河店舍,自己单骑北上,抵达城门沿绳索入城;崇祯五年(1632年)升陕西道监察御史,奏章都关乎国家大事,曾四次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巡按陕西能捍卫地方,督师洪承畴奏留马匹征讨,他只带上拓碑帖数百本。
之后褚德培三次请求退休未得允,崇祯九年(1636年)巡察禁军,十年(1637年)奉命巡视两浙盐政,但未行已逝世。
他个性孝友,服丧时悲伤得几乎丧命,任官则顾念人民,为地方题呈《濒河冲地堪怜》一疏,又曾为陈郝难民冤案辩白,救活不少人民,著有《纪蠹谏草奏草》、《杞言问蜀》、《嘤生入》等疏稿,入祀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