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政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740年冬) 盛唐 · 李白
猎客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一作浩)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夫君所以为天下重者。以其宝位。
鼎所以为天下贵者。以其神器。
则君得鼎以祚长。鼎应君以时昌。
故黄帝徵大匠。稽旧章。
异国贡物。远人来王。
铲铜于雷首之下。合冶于荆山之傍。
声沓沓以海沸。气瞳瞳而电光。
乾坤于是震动。日月于是昭彰。
歘然烟收而烬灭。卓尔成功而效祥。
焕以雕文。错虬龙之鳞介。
腾乎瑞色。杂天地之元黄。
盖圣人所以享帝养贤。烹饪荐祉。
重以安国。利以出否。
纳之不以其道。则君失其人。
听之不以其聪。则雉鸣于耳。
是以囊括众汇。恢模崇深。
苞木火于六爻之象。镂山川于九牧之金。
于是总百灵之异。见万国之心。
然美其影射金晶。光飞玉铉。
论者徒议其小大。观者宁识其深浅。
故道归天命。无劳楚子之言。
德自休明。实赖王孙之辨。
尔其法刚柔之节。顺行藏之志。
乃有道则见生于汾水之阴。无道则隐没于彭城之地。
可以斥奸慝。可以禦魑魅。
应时而动。吉无不利。
故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何明圣之至神。契阴阳之至精。
德表先知。火不然而自沸。
量含光大。水不汲而自盈。
既去故以元吉。终取新而利贞。
则知执虚以待物者正乎位。体柔而进已者宜乎亨。
故能应皇家之至德。垂不朽之鸿名。
我皇以合天为德。
神化为勋。
鄙铭功于彝器。
思播德于乐文。
由是播大章大夏。
表克长克君。
美韶者舜。
惭濩惟殷。
未足方其至美。
而且让其乐云。
于是俗泰时康。
近服远信。
声谐六律。
事从百顺。
乐府爰辟。
宫悬始震。
树干羽而骈罗。
列镛鼓而充牣。
八佾之疾徐无失。
九成之洪杀克慎。
惉懘不生。
子谅咸进。
洋洋元化。
流于筦磬之中。
泱泱大风。
发于丝竹之韵。
观夫崇德之祭也。
郊上帝。
祀方祗。
配祖列位。
崇坛奉牺。
六代明备。
千官肃祇。
殷荐咸若。
嘉肴孔时。
声音上闻。
同韶之尽美。
戬谷下降。
知神之格思。
于时曙色初分。
祥风微扇。
肃肃严配。
阴阴嘉荐。
声明动于皇天。
文物惊于赤县。
至矣哉。
德不崇无以表金石之娱。
乐不作无以表天地之符。
乐作而万方草偃。
德表而八裔风趋。
昔先王之荐也。
或中和罔纪。
铿锵罔假。
徒载考而载击。
非大者而远者。
孰若奋至圣之光。
荐明德之香。
陋咸池于尧帝。
笑舞象于周王。
秦穆之钧天远设。
轩皇之广乐空张。
圣上犹兢自持。
非礼勿动。
郑卫斯斥。
溺音是恐。
客有闻至德之音。
知我皇之所以垂拱。
南山之阳。
何珍不藏。
昭皇家之至德。
发紫玉之祯祥。
荧荧兮千岩动色。
炯炯兮万壑生光。
映于林谓偫凤之集上。
据于石辨众珉之居旁。
固已闻于往牒。
遂荐臻于我皇。
稽夫所自。
无胫而至。
每隐曜而不欺。
曷招携之可致。
所以瑞于有道。
将委质而式孚。
出非其时。
则韬光而自弃。
南眺穹崇。
玉见于中。
贞姿岂琢。
劲质非砻。
远而望焉。
与彩云而摇曳。
即而察也。
杂嘉气之葱茏。
对白璧而即异。
配元圭而攸同。
故瑞无应而不至。
事有感而遂通。
通人莫测。
孰知其色。
由是王者凭之而致理。
君子观之而比德。
明琬玉之在兹。
岂瑕瑜之有匿。
原乎玉之处幽。
俭德是修。
德表玉而应瑞
玉用德而降休。
盖真宰之潜运。
知神功之所由。
不然。
安得挹至宝于潜谷。
阐皇风于大猷而已哉。
若乃外彻中朗。
泠然如响。
佩服之处。
虽贵乎山元。
抵鹊之时。
罔怀于土壤。
大矣哉。
瑞无常居。
因化所如。
惟德是依。
彼自彰于符契。
不贪为宝。
我何待而沽诸。
故客有观光而歌曰。
归太素兮远蛮屏。
有瑞玉兮见霄岭。
浮紫色于云际。
混清辉于水影。
庶南山之不骞。
期我皇之惟永。
天赋 北宋 · 吴淑
太初之始,玄黄混并。
及一气之肇判,生有形于无形。
于是地居下而阴浊,天在上而轻清。
斯盖群阳之精,积气而成。
澒洞苍莽,不可为象,溟涬濛鸿,莫知其终。
其气皓𤽂,其体穹隆。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定辰极于保斗,验日星于磨蚁。
其运也,转如车毂;
其速也,流如弩矢。
半覆地上,半居地下。
或似卵以含黄,或若奁而抑水。
方既见于王充,安亦闻于虞喜。
落下准之于地中,耿询测之于室里。
悠哉博厚,倬彼昭回,榆称历历,网说恢恢。
雪霜降而风雨施,无非教也;
四时行而万物茂,复何言哉!
懿彼秉阳,本乎亲上。
著不息而行健,列三光而成象。
抑高见张弓之道,临下识覆盆之状。
若夫玄景映璧,繁星贯珠,究宣夜之说,习《周髀》之书。
申须言之而尽妙,裨灶论之而有馀。
亦闻九野为称,十端是纪,为万物之祖,用四时作吏。
惊郑国之再旦,悟齐公之仰视。
苌弘违之而支坏,穆子梦之于压己。
至若黄帝盖象,颛顼浑仪,可以表测,谁能管窥。
道悠久而闻《礼》,步艰难而见《诗》。
既居高而治下,亦常正而无私。
尝论冒笠之象,宁知倚杵之期。
仁已喻于放勋,高仍同于仲尼。
授之人时,正以璿玑。
唐尧羲和之命,高辛重黎之司。
故王者被衮以象矣,燔柴而祭之。
南郊就阳之位,圆丘父事之仪。
以灾异而垂谴,岂玄远而难知?
故其德表清明,道称柔克,瞻浩浩之元气,仰苍苍之正色。
亏以东南,奥以西北,街指毕昴,宫称营室。
难谌而靡常,无亲而辅德。
常亏盈而益谦,每无为而成物。
邹衍曾谈,保章是职。
雨粟既见于神农,降种亦闻于后稷。
共工触山而折柱,女娲补阙而鍊石。
秦密尝陈于辩对,裴楷亦昭于敏识。
若夫域中为大,得一而清,立圆仪之八尺,识《太玄》之九名。
制既闻于陶景,妙或说于张衡。
旋转识弹丸之状,覆焘见欹盖之形。
尔其运以六气,承之八柱,既警晋而启魏,亦与唐而授楚。
故当钦若,岂宜戏豫。
传虞炳之妙识,伏姚信之精虑。
至若巫咸叫阍,陶公击门,《诗》称云汉,柱识昆崙。
闻汤王之仰舐,传邓后之曾扪。
推耿、落于扬子,一浑、盖于灵恩。
既识左旋,亦云周复。
尝闻不足而裂,每为盖高而跼。
思真之论精微,道养之言委曲。
或云历于两地,或云通于飞谷,斯皆臆度之谓,岂见闻于耳目也!
按:《事类赋》卷一,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
元化陶钧外,中枢斗极边。
济时俱陟降,均逸暂蕃宣。
近辅城连十,东方骑累千。
亲欢主于适,时论老而传。
养志古何有,承颜能浩然。
君羹鼎味在,䌽服衮衣联。
德表真希世,天伦略比肩。
名今万石最,学肯一经专。
相戒南陔养,赓歌棠树篇。
埙篪盛迭奏,金玉烂相鲜。
锡类迂深眷,怀归私自怜。
一闻诗礼意,特悟昔人贤
⑴ 自注:景帝曰,石君四子俱二千石,于是举集其门号万石。
⑵ 自注:陈亢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某违亲外补,自以不足,读仲卿之篇,闻一得三矣。
复用叔康送篇韵和答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岸柳参差影画桥,云横日薄旆旌高。
赠言有宠荣褒衮,制锦无功愧释刀。
苒苒征途行渐远,拳拳德表望空劳。
仰衔顾遇知何似,负戴丘山过巨鳌。
竹外溪边沙石幽,欲招诗客赋临流。
万竿深锁藏书屋,百丈(四库本作尺)清潭绕橘州。
千里水烟渔唱晚,一堂风月暮云收。
何当挽取六君子,占此佳名作胜游。
⑴ 原作晚,据四库本、傅校改
崔豹称明君,如月有规轮。
戴皓论副德,桂满自长春(自注:梁戴皓《月重轮》云:皇基属明两,副德表重轮。重轮非是晕,桂满自长春。)
况乃秋夜永,万里无纤尘。
愿歌重轮句,照耀率土滨。
缣素巧貌溪山姿,宝藏肯笑虎头痴。
何人夜半胠箧去,信为羽化无疑迟。
魏明不惜万夫力,凿山累土誇神奇。
景阳突起芳林苑,谷城文石光参差。
叶公好龙广射虎,大方安能不笑之。
至人于物特寓目,远象过眼心弗随。
我公看山正如此,肯趁儿童脚力疲。
胸中五岳镇地轴,眼底三辰昭旂旗。
擢由汉庭宠分钺,来抚蜀土初褰帷。
巫山一览窥妙处,写入长歌赓竹枝。
坐令十二峰增重,已觉气压嵩华低。
太室少室敢辈行,小孤大孤何儿嬉。
岱宗日观峻徒尔,昆崙天柱高安为。
出云作雨均有是,泥金镂玉彼一时。
所谓造化一尤物,不在九华真在兹。
中山前言恐遂废,公之妙论已四驰。
半语犹存大公正,蟠胸经济看设施。
要令利济均四海,无间山崖与水湄。
只今苍生方属望,休戚在公颦伸眉。
愿公更为天下重,所养自养观诸颐。
量陂谁复能澄挠,德表居然无磷缁。
岩石巍巍具瞻在,孰不叹仰声噫嘻。
又何必东望瀛,南望嶷,北有天后之峻岭,西有云表之峨嵋。
与公高名并不朽,配以今日巫山诗(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九)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