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李芳先
共 9 首
外祖妣李氏墓志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李氏。龙仁望族也。有讳有若。位三水郡守。生讳益达。位全罗道兵马虞候。生讳思温。以生员不仕。娶崔参判讳应贤之女。参判贤有家法。崔氏闺范修整。以成化庚子正月二十四日生李氏。禀性和柔。操心纯静。幼读三纲行实。能晓大义。既笄。适于申氏。即进士府君讳命和也。申乃平山大姓。进士曾祖考。议政府左议政讳槩。祖考。成均馆大司成讳自绳。考。宁越郡守讳叔权。妣。南阳洪氏。进士饬躬有守。不为非义。燕山朝短丧之令甚严。进士执亲丧。哀毁三年。不以法挠。己卯年閒。有欲荐以贤良者。进士力辞竟已。进士是介士。李氏为贤妇。两美相合。礼敬备至。正德辛巳。进士遘疠疾滨死。李氏祷天断指。誓以俱死。进士忽梦神人报以当瘳。次女侍侧。亦梦天降灵药。是日阴云晦暝。雷雨大作。进士疾遂瘳。乡人异其诚。事闻于朝。中宗大王命旌门复户。明年壬午。进士终于京城。初葬于砥平。后迁于江陵助山之原。李氏仍居于江陵。寔崔氏之乡也。隆庆己巳冬十月二十二日。以疾终。享年九十。其年十二月八日。葬于助山。进士墓在前。李氏无男有五女。长适张仁友。次适
李主簿讳元秀
。次适生员洪浩。次适习读权和。次适李冑男。诸孙二十馀人。主簿即珥先君也。俾珥主外祖考妣之祀。铭曰。
有美闺秀,窈窕柔仪。
庭闱承训,室家孔宜。
谓天有报,昼哭无儿。
谓天无报,寿到期颐。
郁郁助山,合兆于斯。
猗欤流芳,百岁无隳。
重摹北海书云麾
李元秀
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搆古墨斋贮之赋诗以纪五首
其一
(己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籀鼓兰亭结墨缘,帝京妙迹更谁先。
得寻李荫剜苔处,却忆良乡野草边。
真面重开欣宛在,往时堕劫笑徒然。
天教北海跻周史,臼础量来一例圆
⑴
。
⑴ 石鼓作「臼」,与此碑作「础」正可相对成故实也。
重摹北海书云麾
李元秀
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搆古墨斋贮之赋诗以纪五首
其二
(己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宝气含芒二百年,迟迟难合乃神全
(用欧阳公语。)
。
镌工似倩黄仙鹤,题额何殊郭卓然
(原刻逸人太原郭卓然题额。)
。
贤令高秋摩绢素,古苔昨夜动星躔。
教忠坊对琴堂壁,曹霸花骢几上传
⑴
。
⑴ 予得借摹宋拓残本,今与府学二础适相映合。
重摹北海书云麾
李元秀
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搆古墨斋贮之赋诗以纪五首
其三
(己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西安北地两云麾,行押同闻郑枃疑。
集字怀仁如可例,残砖保母转多师。
灵岩颁泐存无几,岳麓铭阴秘孰窥。
北海年来深贶我,焚香何以副精思
⑴
。
⑴ 去年于岳麓碑阴得北海细书三百馀字。
重摹北海书云麾
李元秀
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搆古墨斋贮之赋诗以纪五首
其四
(己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褚法相参隶与行,高悬钟律振咸英。
九皋鹤俨长风伫,万丈虹犹逸气横。
恽格一襟遗话在
⑴
,大梁四础托谁盟。
我扪北斗杓垣后
⑵
,甫慰登登拓壁声。
⑴ 相传恽南田得此碑旧本,缝入棉衣中以防失坠。
⑵ 乙酉春,于七星岩访剔北海《端州石室记》。
重摹北海书云麾
李元秀
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搆古墨斋贮之赋诗以纪五首
其五
(己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代石经年愿未申,放光岳麓夜连晨
⑴
。
杜移紫凤虽重补,董戏群鸿太失真。
偃曲古藤添气势,擘窠斋扁更精神。
寄声钱子全碑勒,傥附东林米老邻
⑵
。
⑴ 北海书《岳麓寺碑》,寺中夜光烛天。
⑵ 庐山东林寺北海碑有米海岳题、方纲附题一行于寺中者,亦重刻也。
陆包山画
(嘉靖癸巳春,
元秀
楼写意,万历乙亥重题。)
(甲子)
清 ·
翁方纲
并州剪刀剪吴淞,三万顷波峰几重。
陆郎何感杜老句,包山一幅支青篷。
想见陆郎盛年笔,小楼破晓春初浓。
太湖一碧沐鬟黛,东西洞庭水映空。
春浓正在澄澹处,宿霭净捲无微风。
近山尚霏雪梅白,远渚已点夭桃红。
帆光隐漾入天际,目瞩迤到凭窗中。
是日新岚袭衣袂,嫩寒隔浦驰诗筒。
四十三年恍如梦,七辰八丙怜匆匆
⑴
。
花信催人茶事近,似否鸿渐疑龟蒙。
重披绢端浅绛素,意访秘简灵威宫。
云深墨点望不到,烟蓑钓笠青濛濛。
老年楷仍文氏派,石湖旧雨同支筇。
对床傥是二承辈,再稿更拟移诸峰。
⑴ 七辰、八丙,陆叔平自题画语,正在乙亥春也。
重摹北海书云麾将军
李元秀
碑旧本残字
(乙丑)
清 ·
翁方纲
我借杨君旧残拓,适从钱子钞全碑。
此碑全者已中断,想见缺月循圆规。
昔闻六础仅存二,其四梁宋踪莫知。
前秋我作县斋记,徒发董刻鸿堂嗤。
董藏宋贉双秘笈,莫云卿跋森鼎彝。
我见摹本色飞动,何至董家扪籥为。
北海平生烜赫迹,灵岩岳麓差近之。
陕石云麾格已逊,太原摹手神傥追。
今观篆题逸人笔,尚难令问阳冰期。
熊熊烛天剑芒拭,耿耿贯月长虹披。
灵昌一泄万古气
(灵昌郡太守李邕文并书。)
,范阳谁并八体奇。
日下远稽籀史鼓,天然一例臼础支。
础从良乡辇京邑,谁信孙顾虚词欺
⑴
。
王京兆携四础去,何独留二滋然疑。
今见上横又础半,四础之说谁访咨。
唐拓中间本泐损,亦若欧楷摹邕师。
我今作图正如此,二邕扁换三邕宜
⑵
。
琳琅金薤䍐著录,苔花镜面交陆离。
镌成陷壁配府学,凛若宥坐圆非欹。
胡子助我伐山石,选工补缺穷豪釐。
钱子江南又开璞,拟作巨幅兼完亏。
慎取鸿堂前辙鉴,他日会合双𧣴持。
千川印轮真影在,九皋听唳神来驰。
要乞瓯香写照手,貇出衣带横江时
⑶
。
⑴ 孙退谷、顾宁人皆未考黎瑶石《古墨斋记》,而以为宛平令掘地得之者,误也。
⑵ 昔与钱梅溪考订蔡中郎石经,因绘汉讲堂壁丈尺为图。而予为《化度寺碑》作图,以「二邕」名斋,今又为北海此碑作图,故云「三邕」也。
⑶ 相传恽南田以此碑旧本缝入绵衣,以防失坠。
题李北海书大照禅师碑
(丙申)
清 ·
申纬
始得破础云麾碑,继以大照全文拓。
苏斋摹勒尚寒乞,懋勤殿本尤烜赫
(北海书
李元秀
碑。旧拓残额。一横一圆。础工又半础。一凡五石三百四十七字。嘉庆乙丑夏。北平翁方纲手摹。毗陵胡逊校勒。此本得自徐竹垞进士。又北海书大照禅碑。康熙乙亥。懋勤殿摹勒上石。古东尚书所藏。)
。
苏米赵董出北海,丸煤寸楮堪珍惜。
稽行锡名曰大照,达摩七业传普寂
(唐释普寂号大照禅师。)
。
岂伊邕也纾宿心,大唐天子纡悼衋
(岂伊翁也四字。碑本文也。)
。
此碑磊落照寰宇,不知何故阙石墨。
乃有硬黄落海东,似待黄翁幕府檄
⑴
。
青萍结绿遇孟尝,一字拟换明珠百
⑵
。
右军绝交亦硬黄,与此纸墨同一色。
华亭所见确有据,北海吐气年代隔
⑶
。
首失五行但可恨,造物见妒无完璧
(陈惟寅跋。此碑首失五行。)
。
今年北海墨缘合,大照云麾集络绎。
似欹反正山阴法,二碑一意如同石。
米董不足赵苏馀,未敢轩轾分支嫡。
卷中又有北海书,牧丹十诗贞珉碧。
并碑与础合三本,十诗瘦弱非剧迹。
合摹亦岂无所以,康熙盛时人文辟。
吾知虎贲亦中郎,嗜古何妨更瘦弱。
但喜硬黄再渡鸭,模卷欲唤辽阳鹤。
⑴ 董跋。永嘉黄翁尝奉幕府檄。渡辽海入乐浪。为日本朝鲜讲和。归时购得硬黄本李北海大照禅师碑。人间石本不传也。
⑵ 董跋。黄翁以此碑买山而隐。须一字一金。
⑶ 董跋。余所见唐人硬黄只三本。嘉禾之万岁通天帖。安福之右军绝交书。与此而三。其纸素笔墨如一。真可宝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