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胡文定公曰。孟子没。世无专心之学。西方之杰。窥见间隙以为无人。遂入中国。
⑶ 释迦入雪山。见星月悟道。此谓瑞岩僧传释迦心法。
⑷ 朱子谓传道之人。真正大英雄。此言佛氏略挟其心地工夫。乘中国无人而入之也。
⑹ 止水明镜皆喻心。本出庄子。儒佛皆用之。纤尘不着。是惺惺气象。万象森罗。言万理咸备也。
⑺ 山河大地。本佛语也。今借用之。浑天风月。儒家多以是言心法。此言天地万物。其理具于吾心。而心之所照。无不呈露昭晰也。
⑻ 朱子诗曰。若识无中涵有象。言无形之中。有至实之理。即所谓降衷之性也。儒者之见心性实。故唤醒此心。要照管万理。佛氏之见心性空。故唤醒只在此。更无用处矣。儒佛之辨只在此。
⑼ 伏羲以下所引诸圣。言圣人心法。皆有实用。不但唤醒在此而已也。
⑽ 佛氏之意。本欲将此精神知觉。超越生死。故自谓天地万物。虽坏灭幻化。吾之觉性。常住不灭也。
⑾ 三界。言过去见在方来三世界也。诸法。即三纲五常等法也。佛氏以世间诸法。皆为幻妄。而比之空中之华。三界诸法空华等语。本皆佛语也。
⑿ 此言佛氏只见心性影子依俙处。而不见心性之实体也。以月喻之。本借佛氏语。以攻其说也。
⒀ 生灭既灭寂灭又灭。佛氏语也。此乃佛氏究竟法也。绛宫心也。
⒁ 先儒曰。佛氏放定静之极。略见心性影子。又曰。此是石火电光底消息也。
⒂ 东坡见程门人捧敬曰。何时打破这敬字。晚年又参禅佛者。许以悟道。收入于传灯录。传灯录。如儒家之道学渊源录。故云公家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