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士彦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
一作师襄子。
善弹琴、击磬。
传孔子曾从之学琴。
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人皆去,师襄入居于海。
澓中翁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东海人。
宣帝微时,曾从之学《》。
许子威 朝代:西汉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末庐江人。
为中大夫。
刘秀少时,曾从之学《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东海人,字太玄。
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
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
后自称遇仙人阴君,授其道诀。
葛洪、许迈皆曾从之学。
女为洪妻。
百余岁卒。
道教奉以为仙。
祖暅之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范阳遒人,字景烁。
祖冲之之子。
少传家业,精历算。
修订其父所造《大明历》,于梁武帝天监九年颁行。
曾发现北极星与北天极不动处相差约一度。
并最早计算出球体积公式。
官至太舟卿。
梁武帝天监六年,在徐州为北魏所俘,后还南朝。
河间人信都芳曾从之学。
有《天文录》,已佚
全梁文·卷六十三
暅一作暅之,字景烁,范阳蓟人。齐长水校尉冲之子,天监初为员外散骑侍郎,后迁至太府卿。
李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79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公颖。
苏味道外孙。
早游江湖间,以朋酒自娱。
肃宗时,张镐荐为上饶令,有能名。
刘晏以状闻,迁晋陵令。
入佐陈少游宣歙幕府。
随府迁越州。
代宗永泰末,平三衢之乱,时人称之。
寻拜比部郎中,兼越州长史。
寻退归无锡私第,淡然自居,梁肃曾从之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宪宗元和中居庐山归宗寺,善谈禅要。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素重智常,曾与刺史李渤往访之。卒谥至真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不详。初唐时禅僧。幼出家,后师六祖慧能。《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中唐时禅僧。
嗣马祖道一。
宪宗元和中住庐山归宗禅院,世称归宗和尚或赤眼归宗和尚。
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贬江州司马时,曾从之游。
穆宗长庆间,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问禅。
卒谥至真禅师。
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
祖堂集》存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江西大寂弟子也。元和中。驻锡庐山之归宗院。参访之徒群拥。乐天白公。以司马贬江州。获往来咨决心要。其钦慕之至见辄坐之南面。而致拜焉。后李渤自虔州。以刺史迁。尤加悦服。一日问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固其理也。又谓芥子纳须弥。亦岂理乎。常曰。人言博士读万卷书。是否。渤曰。忝得此名。常曰。摩顶放踵。身不过若干尺尔。万卷书向何处著。渤俛首。顷之。因叹赏不能已。 上堂云。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它高尚之志。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从前只是依它知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你。亦无汝用心处。珍重。僧问如何是玄旨。常曰。无人能会。问曰。向者如何。常曰。有向即乖。僧曰。不向者如何。常曰。去无汝用心处。僧曰。岂无方便。常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常敲鼎盖三下云。还闻否。僧曰闻。常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常打趁。常与南泉行脚。一日煎茶相别次。南泉问曰。从前与师兄。商量此事。彼此已知。去后或有人问。毕竟作么生祗对。常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作么生祇对。常乃翻却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常曰。作者个语话。滴水也消不得。僧问。此事如何用心。常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常因俗官来。乃拈起帽带曰。还会么。官曰。不会。常曰。莫怪老僧头风。不卸帽子。常入园取菜次。画圆相围菜一株。谓众曰。辄不得动著者个。众不敢动。少顷常来。见菜犹在。便以棒打趁众僧曰。者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底。常刬草次。有一僧来参。忽蛇过其前。当钁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觕行沙门。常曰。座主归吃茶去。常目重瞳。然恐其为己祸福也。曰熏摩。以求灭去。而目为之赤。世号赤眼归宗。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宗禅师善谈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彊劝游二林。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再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区分甚闻诣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磨错不觉目眦红。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人。
工诗,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
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赏识。
后尝至京洛,竟无所成。
归故乡,优游而终,人呼为徐山人。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睦州(今浙江建德)人。
与施肩吾精研吟咏,无进取意。
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
后游于长安,竟不成名,(一说“官至侍郎”,见《唐诗纪事》引宋潘若冲《郡阁雅谈》)遂归隐故乡,优游而终。
与韩愈、白居易有交往。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
凝诗风朴实,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徐凝为及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与施肩吾同里友善。长庆中,白居易刺杭,凝与张祜同往取解,凝得解元,后竟无成。元稹观察浙东,凝尝投谒。大和中,白居易为河南尹,复至洛,与唱和,后归江南,竟以布衣终身。凝工诗,受知于元、白,方干亦曾师事之。有《徐凝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凝之操履不见于史,然方干学诗于凝,赠之诗曰:“吟得新诗草里论”,戏反其辞,谓“村里老”也。方下,也所谓简古者,且能讥凝,则凝之朴略稚鲁,从可知矣。乐天方以实行求才,荐凝而抑祜,其在当时,理其然也。
唐才子传
(凝)始游长安,不忍自炫鬻,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吏部曰:“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知者怜之。
《石园诗话》
徐侍郎(凝)《奉陪相公看花宴会》二绝,胜于《杭州开元寺牡丹》诗,白香山赏之,以其末句见誉耳。……洪容斋以为诸绝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今观侍郎诸诗,固皆以情致胜者也。或较之于(张)祜,则实不如。白之抑祜,或出于退轻薄而进朴略之心。而元稹谓“祜雕虫小技,或奖励之,恐变风教”,则实怀妒才之心矣。世不咎元而但咎白,何也?
《唐人绝句精华》
盛唐雄浑宏阔气象,一变而为韩愈之奇险,再变而成为白居易之刻露。奇险之极,则有卢仝之怪僻;刻露之极,则有徐凝之粗率。其间复有浮艳与冗漫之作,而唐诗遂衰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巨,字微之,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庆历、嘉祐间苏轼兄弟及家勤国曾从之游。
事见《宋史》卷三九○《家愿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 【介绍】: 宋南剑州剑浦人,字国华。吴辅子。笃志强学,博取六经百代之书,尤深于《》、《》,皆有成说。晚玩心于象数音律之学,自为一家。淡于荣利,超然自适。徽宗崇宁五年,诏求遗逸,敦迫就道,授将仕郎大晟府审验音律。时称审律先生。罗从彦曾师事之。有文集。
全宋文·卷二三四一
吴仪(?
——一一○七),字国华,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自少笃志强学,以穷经学古为务,不事科举。
于书无所不究,尤深于《》、《》。
晚益玩心于象数、音律之学,自成一家。
杨时、罗从彦等皆曾从之学。
崇宁五年诏求天下遗逸,授将仕郎、大晟府审验音律,学者因称「审律先生」。
大观元年卒。
见杨时《龟山集》卷三○《吴国华墓志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