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契维贤

共 5 首
常谓高才属晚成,如何栖屑送平生。
七年泽畔行吟梦,二载淮阳卧治声。
离合几回俱短发,悲欢无限又长程。
孤踪岁暮伶俜甚,更羡人间五马荣。
嘉隆万历之间。有严重笃厚之臣。历事四朝。终始一节。年七十三。以议政府左赞成。卒于第。姓朴。讳大立。字守伯。朴系出新罗国姓。籍于咸阳。丽朝赠枢密院使讳信清。是其远祖。历礼部尚书讳允贞。知门下省讳臣蕤。至讳仁桂。讳元廉。讳德祥。三代为尚书。入国朝。有讳习。判兵曹。寔公五代祖也。高祖讳义孙。文科监察。曾祖讳信童。赠吏曹参判。祖讳中俭。生员赠吏曹判书。考讳世荣。敦宁府正赠左赞成。己卯名人也。妣金氏。司正汉佑之女。以正德壬申生公。公生而骨相异凡。幼时游戏于路。有相者过见之。下马揖曰。大宰相也。既就傅。常退默不语。不与人嘲戏。家贫常服敝缊袍而不耻。赞成公通判全州。州本雄。府俗纷华。公独处一室。端坐读书。屏去花酒不许近。厌官舍出寓山寺。自九月至明年三月。一坐不出寺门。既下山。桃李烂开。坐溪边呼僧取酒。轰饮十馀钵而不乱。人始知公食酒无量。嘉靖庚子。登第。槐院有不悦公者。摈不许。补成均馆。同列多不平。公笑曰。进退岂关人。致君泽民。顾不由此进耶。翰院当荐公。不悦者又挤之。公曰。某诚知我不可故也。出为扬州教授。放情山水。尝骑字牝载酒以行。好事者图画传之。移太常参奉。乙巳。名臣郭询坐士祸死。时李公弘干为太常正。以郭曾历寺官当赙。公赞曰。朝廷虽罪之。本寺当以旧官待之。坐中皆惧莫敢言。一官曰。吾司首尾相应。盖李公弘干之字与公名同。故因而为戏。而实为他日免祸地云。升刑曹佐郎。有讼掣于势。数十年滞。公一按得状。判曹难之。公抗辨即决。闻者快之。转兵曹兼春秋馆记事官。移户曹出为忠清都事。还户曹正郎。又为骑曹。首相沈连源以公不从其所要。坐朝堂召公庭诘之。至令郎舍罚觥。公竟不挠。沈相赏公可大用。遂屡荐之。拜持平。时崇佛教。公入对争之。日中乃出。遥闻帘内曰。戆矣某也。逾年。复兵曹正郎、宗簿寺佥正。丁内艰。服阕。拜司成、掌令、军器寺正、检详、舍人、太仆正、执义。庚申。特升兵曹参知。转承旨。丁母忧。服除。又入银台。出按黄海。区画得宜。一路大治。还自参知充贺至使。海西之民。加额于路曰。善政监司。使旋拜刑曹参议、副提学、判决事、承旨、大司谏、兵曹参议。庚午。岭南饥。用大臣荐。升授监司。瓜满。拜同枢。俄又出按畿节。秩满。历工刑参判。拜咸镜监司。修城械严黜陟。遇藩胡以诚信。丰其犒赏。其后入贡之胡。遇公于京。罗拜谢之。拜大司宪、同知经筵事。出为开城留守。入为大司宪者再。持论平执法严。台纲肃然。己卯。由吏曹参判。特升资宪刑曹判书。论囚未阅月。多所疏决。公病。逾时不受禄。贫不供药饵。大臣特启给之。庚辰。拜吏曹判书。先是。朝廷惩权奸判铨专擅之习。堂下清论。听郎僚预焉。后稍重公曰。矫枉之过也。就加调裁。不为诡随。郎僚又选参下荫官十数人。升叙六品职。称为才行卓异。公以为考绩课能。自见可用之实。何必办此新样科条。不肯从。年少辈至于启推而不少沮。只拔其尤数人。人称其确。郑相芝衍时为亚卿。言于人曰。某公志操。足以倚如柱石。后郑入相曰。吾先某公得耶。辛巳。历知枢、右参赞、户、刑曹判书。进议政府右赞成。亦特恩也。壬午。兼判义禁。公年已七十一。语所亲曰。尸禄吾所耻。墓下有屋数椽。买牛鬻薪。足以终吾年矣。上章乞致仕。宣庙答曰。卿以老成处于政府。以辅寡昧。三辞不许。历判敦宁。复为左右赞成。甲申六月。以疾终于正寝。其年九月。葬杨州神穴里亥坐原。先兆也。公器局庄重。志虑沈确。家庭之间。笃行孝友。父母之前。必冠带乃见。出入必告。禄俸尽入亲庭。未有私财。躬奉脂瀡。时月设供具。要乡党亲戚。欢乐终日。殆无虚月。其事亡也。哀戚备至。前后居庐。一不到家。内子病剧。一来问疾。犹不就室。抵暮还庐。路逢虎堇免。考妣之祭。未尝轮行。别搆一堂。率子弟斋宿。虽祁寒必浴。四时必上墓。不以寒暑风雨废。叔父位通显。公犹分进俸入。有疾视汤鎗。一日严寒。倚壁达曙。须发衬壁而冻。常与两弟居处。器用略不区别。亡姊寡嫂。友睦异常。悉携幼稚。教养嫁娶。一如己出。六遭国丧。皆行素五月。期丧三月。友丧七日。至老不废。常曰五伦之外。无行可修。得罪于斯。则大节已亏。虽才如游、夏。亦奚用也。故少时见奴有不顺于其母者。即杖杀之。恒务笃行。深恶虚文。居家严整。夫妇相敬如宾。堂从诸公。年位虽轧。敬畏不弛。子弟不能仰视面。权贵尹元衡要致公甚勤。陈复昌屡至公第。而公皆辞焉。或瞰其亡而一造其家。陈甚恨而亦不敢加祸于公。公雅尚俭素。食不兼味。敝袍破笠。绝无营产计。不喜声色。不接玩好。谢绝招要。门无车马。戚故至。待之以诚。谈笑无倦色。抚恤尽其意。夫人黄氏。翼成公喜四代孙也。贤有懿行。克配公德。助成家教。宗戚称之。无子。以公之弟参判希立第三子为后。即富平府使知述也。府使娶别坐赵天祥女。生一男由恭。荫仕内赡直长。娶知事权憘女。生一男一女。男斗亨生一男。幼。知述参平难原从功。例赠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带如式。妣贞敬夫人。噫。公居家敦伦。立朝持法。不事声章以立名。不喜更变以起事。肺腑之相。至贵倨也。既折其私要。终不濡迹。此皆公之大。岂所谓呼之不来。麾之不去者非耶。遂为铭曰。
公生德门,袭训家庭。
馀力学文,起自明经。
混于下僚,匪皎匪赫。
不愠不知,中以自俶。
唯其有泥,是用大彰。
若决河堤,沛然谁防。
置之台阁,朝纲以肃。
试之藩臬,边氓颂德。
乃擢冢宰,群能励翼。
乃升贰公,俨然柱石。
凡公制行,皆本伦彝。
国刑于家,忠乃孝移。
不言而躬,公真长者。
安得起公,树之风化。
宣祖大王即位之十七年。体远就贤。思致鸿豫庬硕之化。时则有寒冈郑先生出膺聘命。中外倾向。盖不啻㬌星庆云之瑞世也。顾先生不常仕。多在丘园。未能究其用。而逮废朝初载。夷灭同气。谋废慈殿。奸臣李尔瞻,郑造等纵臾之。举一世沦于禽兽之域。先生进封事。先后相继。言虽未售。而天彝人纪之已绝而复续者。实赖焉。未几而先生卒。越四年癸亥。惟我主上殿下应天顺人。拨乱世而反之正。首揭旷典。命礼官致祀。太师议赠。太常议谥。赠吏曹判书谥文穆公。崇儒重道之义。长第俱称。而先生之邃学敦行。见于言为。发于事业者。于是乎大彰明较著矣。先生之门人李学士润雨氏。持旅轩张公状。徼钦以神道之文。钦读而曰。是惇史也。是足以侔高状明矣。不佞如钦。虽未获齿于函丈之列。而景仰轨躅非一日之积也。则又安敢以短于觚墨。辞而不为之阐扬乎。按先生名逑。字道可。寒冈其号也。郑氏自出清州为大姓。有讳顗。事丽著勋烈。官至大将军。先生十二世祖也。代有闻人。曾祖曰胤曾。铁山郡守。赠吏曹判书。祖曰应祥。司宪府监察。赠承政院左承旨。承旨公学于寒暄金先生。金先生爱其志行。归以女。承旨公遵寒暄型范。克树庭训。乃穮乃蓘。考曰思中。赠吏曹判书。妣曰李氏。赠贞夫人。星州望阀也。痞胎前光。贮开休祥。嘉靖癸卯。生先生于星之沙月里。判书公善星历。筮曰当为名贤。果有异质。英睿秀拔。见者称以神童。七八岁。受大学,论语。通大义。九岁。遭判书公忧。哀毁如成人。既孤而服判书公遗训益笃。委己于学。手摹宣尼画像于壁。日必瞻拜。以寓依归之意。稍长。执贽于吴德溪健。受易乾坤二卦。以类而通。无异夙惯。尝选乡解。不赴会举。遂弃科业。以古圣贤自期待。晨兴夜寐。讲读不辍。见世之礼教坏夷。冠婚丧祭。率不如式。慨然有复古之志。博考经传。抄定四仪。且稽深衣襕衫野服。笾豆篚爵古制。用之于家。乡闾从化。远近取法。往寻退陶,南冥,大谷三先生之门。问业焉。三先生俱心许之。戊辰。丁外艰。执制踰礼。几危而起。移判书公宅兆。与李夫人同窆。创用小方床之规。取便丘陵。及营窀穸。诚慎毕至。会者悦服。服阕。恒处溪上精舍。为藏修地。学日进。万历癸酉。荐拜礼宾寺参奉健元陵参奉。不就。戊寅。铨曹请叙六品。连授司圃署司圃宗簿寺主簿,三嘉,义兴,知礼县监。皆辞。庚辰。拜昌宁县监。始赴召。宣庙亲见。问曰。尔师李滉,曹植乎。且问二人气象学问。先生对曰。李滉德器宏厚。践履笃实。曹植器局峻整。才气豪迈。因论大学工程。进言曰。三纲八条。无非修己治人之方。而天德王道在谨独。宣庙嘉纳之。下车。以正业兴学。仿家塾之制。四境设书斋置训长。日课教读。每以朔望行望阙礼。就乡校谒圣。坐明伦堂。引诸生。讨论春秋释奠。以至社稷城隍厉祭。无不躬莅。黉舍坛壝。哙然一新。行乡饮乡社养老礼。一邑风砺。吏畏民怀。治理流闻。观察使报政最。辛巳。以持平徵。昌人立生祀俎豆之。以为去后思。冬。拜宗亲府典簿仪宾府都事,社稷署令。皆辞。壬午春。拜军资监判官。移疾而去。癸未。卜筑于桧渊。莳梅竹。号百梅园。聚乡友门徒。为月朔讲会之禊。有约有仪。条列为帖。仍著文以启发之。皆读书修行之要。激劝奖进。成就者多。拜忠清,江原两道都事。刑,工,户三曹正郎。皆辞。甲申。宣庙特授同福县监。咨以治道。敦谕遣之。其所施设如昌山。乙酉。宣庙萃儒臣。勘校经传。名曰校正厅。先生与焉。拜工曹正郎,掌乐院佥正。旋拜工曹。先生再上章请解职归家。撰定上之。政院请留之。秋。竟解归。拜军资监佥正,古阜郡守,庆尚都事。皆辞。丙戌。拜咸安郡守。立教化而纲纪之。修往哲贞孝墓闾。视以效法。凡遇水旱必躬祷。靡不验应。昌宁有父子疑讼。推官货狱。不决者久。观察使移先生治之。讼者严先生首服。父子乃定。戊子秋。即闲于百梅园。讲学自适者数年。辛卯冬。拜通川郡守。壬辰。倭寇犯京师。大驾西狩。先生仗义讨贼。传檄列郡。召集精锐。堵截贼路。关北土兵附倭煽乱。宣庙母兄河陵君阨于穷山中缢死。先生闻而痛之。设机捕贼。寻河陵尸。手自殓之。闻于行在所。宣庙深加伤感。命升通政。进拜江陵府使。造器械。广屯田。严训鍊。赈饥乏。虽丁抢攘。众务毕举。甲午。入为同副承旨。侍经筵。宣庙方讲易传。问朱晦庵遇遁焚稿曰侂胄擅权。赵汝愚被谪。朱子不能自默。乃具封事。此疏若入。宋其庶几。而反遇遁卦。占筮之道不可谓天下之至神。而朱子之必决于卜筮何也。先生对曰。若使宋宁。一见封事。便黜侂胄。则其筮必不遇遁。此占筮之所以至神也。宣庙复问程传本义何先。先生对曰。易之道。明乎消息盈虚之理。进退语默之机。不失乎时中也。占候。易之末也。程传宜先。历判决事承旨。丙申。拜江原道观察使。筑鸰原山城。为关东保障。冬。递拜护军。转承旨刑曹参议,五卫将判决事。丁酉夏。拜成川府使。秋。倭寇再逞。诸宫嫔王子咸聚于成。先生致敬尽礼。供接各有其道。戊寅冬。特升嘉善。庚子瓜满。拜护军。秋。懿仁王后薨。先生奔赴。除副总管。上疏论山陵事。拜刑曹参判观象监提调。递拜司直。宁越郡守。未赴郡。留为校正厅官。俄拜忠州牧使。又被召于校正。除护军。先生仲氏西川公病𠫷。先生不离侧。亲剂药饵。及卒。自初终至卒哭。庶事必自经纪。不使少有亏憾。癸卯。退还故里。除海州,光州,洪州牧使。工曹参判。皆辞。与乡中子弟训诲切磨。从学者渐进。丙午冬。拜安东府使。引国典六十五岁不得为守令之法辞之。宣庙不许。至府。有一寺奴托权相家横恣。先生鞫治不挠。一境称贺。冬递。戊申春。宣庙升遐。光海践阼。闻先生名。特拜司宪府大司宪兼世子辅养官。先是宣庙寝疾经年。奸孽酿乱。倡俑飞钳。郑仁弘封疏继入。以临海君为注。大行在殡。逮捕株连。三司请置临海于法。先生连章救之。缕缕数百言。略曰。先王末命。耿耿在耳。殿下同气之中与之同胎者。秪有临海。先嫔早世。兄弟二人零丁同长。殿下至怀有所不忍。狱不必尽究。人不必尽问。罪不必尽核。法不必尽施。宁有不经之失。而临海蒙不死之贷。则文帝之尺布斗粟。无复谣于今日矣。乞免者四。乃递礼部。以国丧仪节来问。先生以朱子定论答之。夏。拜刑曹参判。会哭国葬。时人目先生为护逆。累辞乞罢。癸丑夏。朴竖应犀承奸臣风旨。上变起大狱。辞连永昌大君。上延慈殿。先生封疏极陈。举周㬌王时佞夫事。据春秋三传證之。以救大君。又曰。父子大恩。与天无极。母子至情。所当自尽。深思古圣人烝烝之义。谓天下无不是底。而无变于前日之所以事之者焉。何必异宫别处。有若不能无间者哉。言甚切直。疏将上。先生之子樟在都下。恐先生获罪。从中止之。先生闻之。更为封事。并进前疏。暨戊午。朝廷决废慈殿之议。先生复草疏。会闻光海有郑某首倡全恩。掠取美名之言。不果进。庚申正月寝疾。终于泗上之持敬斋。享年七十八。其前岁伽倻山崩。卒之朝。泗上木稼。人谓之徵。四月戊申。葬于星之南苍平山艮坐之原。先茔之东也。会葬者四百六十馀人。秋。州之士子请于观察使闻于朝。从祀川谷书院。川谷乃退溪所定享程朱者。而先生曾为院长。修白鹿洞规。与诸生讲诵所也。先生配曰光州李氏。考讳树。训鍊奉事。娶议政府舍人佑之女。生夫人。温惠淑慎。克内相。先先生十一年卒。生一男三女。男曰樟。文科。全罗都事。先先生殁。女长校理姜麟。次奉事卢胜。次府使洪澯。都事娶都事曹光益女。生三男一女。长惟熙。性孝。代执先生丧。过哀夭。次惟熟,惟焘。女适卢埈。姜有一男。曰有徵。生员。卢有一男曰亨遇。洪有一女。先生家世之传。出于寒暄。而早登退陶之门。闻渊源之学。且游于南冥,大谷间。淬砺其志气。知俗学之汩人才性。而必欲致极乎高明广大之域。制心律己。居家守官。事君临民。以晦庵,退溪为模范。尝谓天叙天秩。在乎礼仪威仪之中古。人制行。俱存于方策。可考而行也。不然。何以有所立而持循乎哉。故教人必以礼为主。酷好心经。裒聚先儒之语。增益发挥。沈潜玩索。开导后进。亦必以是书。少丧所怙。事母夫人养志为孝。伯氏早卒。仲氏出继。权摄宗事。虔诚不怠。奉寡嫂于家。以事亲之礼事之。内外侄甥。无间己出。睦姻任恤。尽其情义。远方宾朋。乡闾党属。咸得其欢。皆出自然。不假勉强。当其盛年。抱负甚大。宇宙间事。无不以为己责。旁通曲畅。淹贯殆遍。算数兵阵。医药风水。俱晓源委。及乎晚年。一意讲述。为文章亦宗晦庵。不事浮华藻丽为也。雅好山水。遇会心处。有风雩咏归之兴。倘佯不去。或不时命驾。地主门徒之向往先生者。构舍以迎之。有康节行窝之风。郑仁弘初与先生同师南冥先生。其老也。诋訾先贤。反道败德。先生绝之。其门人乘其机。造不测语。谋陷先生而不得。乃后仁弘与尔瞻同恶坐法诛。时人方服先生之见。先生蕴畜既宏。充养又深。庶几乎成已成物。挽回世道。而庶职州县。揭得以大施哉。戊申以后。晦塞极矣。免于辜幸矣。黄道重明。白日宣朗。至于今日。皆知先生之一疏。扶树纲常于千百载下。延国脉于无疆。若先生者。其亦关世运之盛衰者非耶。世之所谓儒者。高者偏于一节。下者沦于卑近。其克用力于全体大用。真知实践。能有卫道之功者。唯先生而已。后之人欲知退陶之学。其观于先生所就哉。先生所著。有心经发挥,冠仪婚仪葬仪禊仪。五先生礼说,羹墙录,圣贤风范,古今忠谟,洙泗言仁录,五服沿革图,深衣制度,武夷志,谷山洞庵志,卧龙志,历代纪年,古文会粹,㬌贤续录。藏于家。铭曰。
惟帝降衷,民受其中。
性无不善,圣凡攸同。
繄彼夸毗,欲昏利梏。
曰惟先生,挺生南服。
寒暄家世,退陶渊源。
明我明德,肥遁山樊。
旌帛厚招,异数便蕃。
延登前席,讨论天人。
出宰百里,化洽阳春。
卷而怀之,深潜理窟。
以礼为教,天叙天秩。
大带深衣,回琴点瑟。
浮云万变,其乐嚣嚣。
晚际时屯,尽言危朝。
岳立千仞,卓哉峣峣。
扶持人纪,日星冥途。
木稼山崩,吾道其孤。
圣作物睹,节惠崇终。
文不坠地,孰蹑高踪。
有来式之,若堂之封。
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岁岁必躬亲,春祈所为民。
礼应上戊日,虔值望霖辰
钟鼓克谐奏,豆笾亦具陈。
方坛宣祝史,绎思(去声)致惭频(左传季梁对随侯云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今祝文虽不用其语而为民祈佑之意则同昨岁河南被水较重安徽毗连处亦漫溢及之河北甘肃江苏偏灾均所不免虽赈恤优施冀民得所然忆左传民和年丰之文不能不滋惭耳)
⑴ 自去冬望雪昨二月朔日雨才二寸切冀沾霈甘霖
人生底事,有离合悲欢,此因谁造。
新知最乐,疏放相怜一笑。
怎禁愁心幽渺。
论如许年华正早。
豪情狂态难除,肯负光阴草草。

休恼。
春风乍到。
问寻梦池塘,唱酬多少。
旧学商量,却失霜红遗老(尊兄佑之为余旧识,娟净曾和此词,今则逝矣。)
世事任如过鸟。
数汉腊风流未杳。
俊游且趁花朝,日向花间千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