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时学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同祖(一四九七—一五五一),字绳武,号前锋,明昆山名贤王曰敏之孙。
正德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国子司业。
学问宏博,于经史之外,阴阳、律历、山经、地志,诸家杂流均有涉猎。
为官正直敢言,通籍三十年,立朝仅五载,未竟阙施。
殁后入祀乡贤祠和名宦祠。
有《五龙山人集》《载笔录》等,修《昆山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绳武,昆山人。正德辛巳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国子司业有五龙山人集
维基
王同祖(1497年—1551年),字绳武,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0年),登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任国子监司业。嘉靖二十一年,上疏进言因忤逆皇上,被贬罢官。嘉靖三十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2—1538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业,祥符人。嘉靖癸未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吏部郎中出为山西参政终湖广按察使有苏门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二
叔嗣字子业,祥符人。
嘉靖未进士,授工部主事。
改吏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山西参政,迁湖广按察使。
有《苏门集》八卷。
(《四库总目》:叔嗣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情性,乃迥与梦阳异调。
陈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风,尽削凡调。
嘉靖改元,更为初唐之体。
苏门高子业束发就傅,受知北郡李生。
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见欢服,既雅见推重,益自贵珍,谢绝品流,因心师古。
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
会晋馀润,契唐本宗。
每有屡缀,伫兴而就,宁复罢阁,不为浅易之谈。
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有应物之冲淡,兼曲江之沈雅;体王、孟之清适,具岑、高之悲壮。
词质而腴,兴近而远。
洋洋乎斯可谓之诗也。
《中麓间居集》:何、李虽成大家,去唐却远;苏门虽云小就,去唐却近。
蔡白石、王岩潭以苏门为我朝第一,其言虽过,要之不可厚非也。
《艺苑卮言》:高子业诗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
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宛笃,令人心折。
子业少负渊敏,生支干兴伪汉友谅同。
既迁楚臬,恒邑不自得,发病卒。
宾友谅彭湖之岁也。
其诗如「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为客难称意,逢人未敢言」,「失路还为客,他乡独送君」,「众女竞中闺,独退反成怒」,「寒星出户少,秋露坠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当轩留驷马,出户倚双童」,「里中夷门监,墙外酒家胡」,「为农信可欢,世自薄耕稼」,「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骑马问春星,残雨夕阳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吴国伦《甔甀洞槁》: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业虽参驾,第缓辔后至耳。
《国雅》:子业负奇气,博雅其诗。
磊磊乔松,淩风迥秀,响振虚谷。
诗薮》:高子业视李、何后出,而其五言古律之工,不欲作今人一字。
在唐不减张曲江、韦苏州。
梁园风雅》:子业负渊敏之才,有抗系之性。
为诗多胸臆语,吐言成章,不假缘饰。
诵之落落直致,而中自丰腴。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业沈婉焦永,多独至之言。
读之如食谏果,味不骤得。
」又:「词存清旷,意成凄楚」。
池北偶谈》:明诗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国、高苏门、杨萝山、华鸿山辈。
自王、李专言格调,清音中绝。
同时王奉常小美作《艺圃撷馀》有数条兴其兄及济南异者,予特拈出,云: 「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
」又云:「计有必不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
如孟浩然洮洮易尽,祗以五言售永,千载并种王、孟。
有明则徐昌国、高子业二君,诗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有蝉蜕轩举之风,高有秋闺愁妇之态。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
」此真高识迥论,令于鳞、大美早闻此语,当不开后人抨弹矣。
田按:子业襟抱既超,故吐屡蕴藉,有魏、晋人标致,次亦不失为孟襄阳、韦苏州。
自叙云:「李空同方盛,邑子之厉出其门,撰为文辞,模于古人,私心不能无慨慕,时时穹撰一二篇。
夫本非所长,而强力慕之,度必取册于众。
」可以明其宗旨矣。
陈束之《苏门集序》出,一时名流,捧手欢绝,可谓玄赏。)
维基
高叔嗣(1501年—1537年),字子业,号苏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高叔嗣是嘉靖五年进士高仲嗣之弟,二人并称「大梁二俊」,年十六岁就写下著《申情赋》几万言,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河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二甲十七名进士,获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改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和薛蕙等人齐名;外戚蒋荣乞封,他坚持不可,因此忤逆当政者而谢病回乡,在城西建设读书圃隐居。三年后高叔嗣起补原官,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外任山西左参政,十五年(1536年)升湖广按察使,在任内去世,年三十七岁,所有著作《苏门集》流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修敏,字定峰,一字耐庵。
姓任氏,丹徒人也。
方九龄,祝发于自然庵,礼玉衡平心为师。
地擅江山之胜,游客登临,日不暇给。
积累既钜,几无可支。
及敏继席,清检旧逋,亏金三千。
遂一意撙节,卒偿所负,更以馀赀,重新宇舍。
临江右岸建观音阁,为文人燕息之所。
又以定慧殿栋,年久荒残,金像露坐,慨然以中兴为己任。
道光庚戌夏,南州彭都转玉雯避地养疴,假居寺寮。
敏偶从谭论,得申其请。
两江制府陆公立夫,输三千金,踰月而轮奂蔚然,更廓旧式。
咸丰庚申,英吉利至天津议和,开五口商岸。
于镇江设领事税务。
时润城犹因发寇戒严,不得设关建署,乃移焦山。
税务司者,已踞松寥阁,麾其主僧出。
领事至自然庵,麾敏曰:“去、去。
”敏若不闻也者。
因复语之曰:“尔不解邪?
”敏曰:“解则解矣,属有所思耳。
吾意中西虽别,国礼无异。
今日可夺吾庵者,他日亦为人夺。
何必自君始邪?
”领事默然,后欲去佛像,亦为敏所折服。
领事知不可夺,立约租为宾主焉。
然西人性乐山水,尤喜高旷。
自海门溯江而上,焦山屹立中流,形若砥柱。
南屏象阜,北带沙州,波谲云诡,旦夕数变。
屡欲购地筑室,以为游息,终以敏一言而寝其事。
故西人虽久寓山中,不得置一椽者,敏之力也。
平昔虔心焚修,寺规整肃,中外钦之。
以同治甲子四月二十七日示寂,塔于城东万寿寺云山。
隙任赐为之传,杨葆光并记其与英人问答,详具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