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仙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9 首
神尼凿一塔,杳在碧云端。
舍利夜光现,君须正眼观。
声声慢 欧阳公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 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涸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之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而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前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 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鸟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宋 · 林正大
暮春天气,争看长安,水边多丽人人。
意远态浓,肌理骨肉轻匀。
绣罗衣裳照映,尽蹙金、孔雀麒麟。
夸荣贵,是椒房云幕,恩宠无伦。

簇簇紫驼翠釜,间水精盘里,缕鲙纷纶。
御送珍羞,夹道箫鼓横陈。
后来宾从杂遝,认青鸾、飞舞红巾。
扶下马,似杨花、翻入锦茵。
① 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雁塔高千尺,东南远建标。
江山留过客,日月记前朝。
铎受天风震,梯经劫火烧。
四贤谁复继,千古意寥寥。
去年秋雨声萧飒,面壁轩中寄禅榻。
晓起推窗失四山,白云正滃神尼塔。
信策转东麓,数峰青模糊。
琤琮耳鸣玉,湿翠沾裳襦。
裴回无根藤,灵鸟时一呼。
法堂龛古佛,钟离书有无。
苔坡络樵径,一线蟠萦纡。
嵌空阅岩洞,光泽如女肤。
庚庚縠纹细,瓣瓣莲华敷。
甘露濡其萼,醴泉流其趺。
窍穴罕寸土,群木攒根株。
千年倍灵异,秀色难形摹。
秋深茅苇盛,腾身入荒芜。
神尼塔面立,中洞惟空模。
延首眺北高,云气遮双矑。
仄径益难取,力争猿猱趋。
山花落巾屦,香雾承眉须。
北下渐平坦,乱涧凌雕菰。
西峰稍澄霁,夕霭纷枉涂。
精舍三四间,深小同艖䒀。
杯茗坐饷客,甘美胜醍醐。
老僧颜状古,身与飞来孤。
明当挈子游,导我登浮图。
题法镜寺(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三天竺以斯称古,塔矗神尼峰护莲神尼塔莲花峰皆寺后佳景)
成佛梦谁灵运后,翻经咏忆乐天前(梦谢亭翻经台皆寺中古迹)
寻奇恰值暮春节,题额犹思壬午年
点缀微嫌增昔丽,庄严本意岂其然。
⑴ 寺旧名下天竺壬午南巡寺僧请赐额因易今名
⑵ 地方大吏以其地为至上天竺所必经略加修葺因成事不说亦姑听之
法镜寺(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路回天竺此重经(此寺旧名下天竺为上天竺所必经),庚子新修备憩停。
赐额无过允僧请,应声因以愧身型。
镜悬佛智大圆白,塔矗神尼不断青。
静室茗馀思往事,岂缘求悦失明刑
⑴ 壬午南巡时寺僧乞额因赐名法镜寺庚子岁疆吏遂重加修葺以供停憩可见人主一言一动迎合者多即此知为君之难也
⑵ 前巡时西湖添设点缀皆王亶望任用王燧所为其意将因以求悦而不知悦不以道欲益反损未几究以贪黩营私抵法朕于诸臣刑赏一秉大公岂因求悦曲贷乎
神光夜起般若寺,阿师识儿风骨异。
五柱入顶鳞角生,苦桃駴走儿坠地。
焦梨齧索数欲终,晚得天下文轨同。
此公讵止作柱国,佛法所佑非人功。
仁寿初元颁舍利,各造浮图石函瘗。
河朔清流解贡谀,普为诸州纪符瑞。
妙善菩萨入涅槃,睍地伐大渐放癫。
阿𡡉侍疾数无礼,区区佞佛良可叹。
慈悲之教自天竺,沈猜峻法祚宜促。
可惜神尼付嘱言,不劝君王少诛戮。
恒河沙劫阅废兴,断塔犹以神尼称。
人言佛光夜常见,照彻十方无尽镫。
是何楚楚,看绰约凌空,藐姑仙子。
圣湖见底,宛新妆对镜,铅华都洗。
雨态云容,化作阑干泪水。
暮烟紫。
算描就翠娥,眉妩娇细。

红袖天外倚。
问上界高寒,可能禁此。
伶仃钿珥。
压人间万种,等闲罗绮。
独立空山,剩有神尼唤姊。
肯容易,嫁东风、石尤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