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规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圣理济夷夏,边陲重镇绥。
藩臣分节出,佐政辟文帷。
君拔千人杰,民瞻一郡师。
汾河遗泽在,滕阁逸才推。
子佩锵经席,王章肃奠仪。
堂鳣嘉瑞兆,阃鹗荐书驰。
简量称三语,清名慕四知。
济时行贾策,论事迈萧规
烽燧犹南国,风云渺北墀。
登楼粲空赋,入幕超能诗。
退食欣多暇,忘机慰所思。
凉薰榕下榻,长日竹间棋。
细藻流清泮,香蕖泛绿池。
应劳书牍尾,未许撤皋比。
江左陈琳檄,淮西韩愈碑。
文章长叙论,赞画足匡裨。
已喜才堪试,何惭位尚卑。
骅骝霄汉步,松柏栋梁姿。
天地心如铁,风尘鬓未丝。
弹冠差可庆,结袜讵云痴。
云树连同野,家山近武夷。
蕉书频日报,兰棹及秋移。
椿绿霜中干,槐青雨后枝。
韦编课儿诵,䌽袖奉亲嬉。
至乐皆人愿,微名祇自縻。
朋簪资丽泽,客袂忍分岐。
荔熟丹砂颗,醪香碧玉卮。
离忧从马上,言赠且江湄。
瑞世凤麟睹,清班鹓鹭期。
行哉须努力,千古志皋夔。
湘人萧规少游吴中值乱不能归遂家于彼今年踰八十有怀故乡扁所居曰湘山樵寓闻予为乡人扶杖来谒因求诗遂为赋此
扁舟当夏来姑苏,寥寥萍水交游疏。
有翁老大相过访,桃花染颜霜染须。
谓是非熊叟,不钓磻溪鱼。
谓是空桑子,不把莘野锄。
煮茶延坐问所以,乃云我是幽潜徒。
本来生长湘江侧,诗礼传家有遗则。
早年酷厌流俗群,遂入湘山作樵客。
清泉白石学砺斤,残樗朽栎聊充薪。
风时一笛弄寒月,日暮片席眠晴云。
会稽太守了弗羡,少室山人尤所贱。
此身只与溪山亲,养素含贞毕初愿。
柰何陵谷忽变迁,弱蓬不为狂飙怜。
东飘西泊失故所,栖栖留滞吴城边。
吴城嵯峨烟雾塞,一住多年归未得。
回观往日樵游林,桑梓迢迢天宇隔。
天宇隔,情瞿瞿,海筹满屋头毛枯。
望云长羡飞鸟逝,临流深念游鱼徂。
闻君亦是湘中士,故尔相从话行止。
君能为我写幽情,庶免他年愧乡里。
吁嗟翁兮胡尔言,人生出处非偶然。
吴湘万里虽异地,吴湘一日还同天。
翁不见古豪杰,掉臂常嫌穹壤窄。
倦来到处即为家,那问青齐与吴越。
况翁旧作湘山樵,心閒志逸身逍遥。
如今终老东吴地,清风亹亹谁能高。
愿翁永诵考槃什,飞鸟游鱼毋念及。
唐虞在上时雍熙,会见褒书下州邑。
李根九泉枝叶萎,五季闰位迭兴衰。
戈鋋相寻危易危,后唐承统绪乃微。
何烦祝天天已知,夹马营空王气奇。
赵家生子龙凤姿,平阳后胤孱弱资。
木札兆先人不疑,陈桥仓卒胡尔为。
举世群雄竞追随,明良相逢同一时。
会合正遇风云期,乘閒且复相娱嬉。
军中之乐谅亦宜,青巾白袍大耳儿。
历年三百开洪基,紫衣穆穆善容仪。
荧煌烛影难逃讥,黑帽绿衫燕尾眉。
翩然对蹴手揽衣,相业曹随继萧规
昭辅大面兼丰颐,侧身注目从旁窥。
太尉粗俗纷鬓丝,平生羔酒香凝卮。
衣色淡黄巾色缁,石郎并肩立不移。
是中年老茁白髭,姓名未识知为谁。
君臣汗竹声光垂,当时邂逅忘等夷。
岂意后世图书之,龙香兔颖含馀悲。
煜煜东井奎壁煇,八荒四海咸雍熙。
自从感慨歌五噫,故都茫茫黍离离。
嗟哉往事不可追,目送飞鸿起遐思。
忽忽浮生已向衰,悠悠拙宦竟何裨。
碧山笑我红尘久,青镜输谁白发迟。
治水可能寻禹迹,转漕亦复托萧规
梦游不觉长安远,应被春风昨夜吹。
元老扶三圣,台衡领百司。
山川钟秀气,宇宙际昌期。
率土瞻神观,中朝肃令仪。
文章呈黼黻,藻鉴炳蓍龟。
任栋材偏称,为圭玉不疵。
匡时心独赤,忧国鬓成丝。
一代经纶著,千年德业垂。
九重资说砺,百辟守萧规
地望方隆重,松楸切孝私。
恳陈披悃愫,归去荷恩慈。
诰锡明廷命,黄焚秘阁辞。
光荣覃梓里,传颂遍耄倪。
谢事应多暇,怀高谅未宜。
乾坤双眼阔,出处寸心知。
霖雨苍生望,盐梅圣主思。
商山与洛水,莫久滞旌麾。
来往鱼椷问合离,翻从得代负心期。
谁能纳节仍留滞,尔为攀辕合到迟。
开府转应饶杜癖,腐儒那敢诧萧规
马头南去如钩月,唯许襄江岘首知。
艺苑提衡日,台垣宅揆时。
朝端瞻玉立,物议望萧规
迹与浮云逝,名随太史垂。
夜台千古地,无复对风仪。
哭张相持国 明末清初 · 朴㳽
五言排律
大斗辞垣日,岩廊折栋时。
陶匀真爽德,造化足呼儿。
惨淡山河暮,荒凉世代卑。
人寰遽脩夜,俗议更多歧。
云雨看偏惯,开先测可知。
门阑中土贵,丧乱外邦移。
间出饶髦誉,丕承盛绂緌。
骚坛舍人句,桂籍壮元词。
听履声初辍,遗经意寔弥。
降来烦孔释,指去认无之。
虔奉三迁训,甘餐数米炊。
中宵景纯笔,永昼仲舒帷。
体验危微境,分开克罔逵。
冥观洞洙泗,下学溯濂洢。
先执逢皆赏,良朋远亦追。
九苞威凤彩,一角瑞麟姿。
科早犹嫌屈,官清竞讶迟。
文成高纸价,论定作师资。
东序钟镛在,西厢瑚琏宜。
起居称举职,衮钺服无私。
籍籍声逾甚,谦谦志益持。
罗穿期凿窍,游泳恣沿涯。
八万瞿昙旨,五千柱史辞。
俱收归领略,细订别醇疵。
子寿愁鹰隼,蒙庄慕鷾鸸。
重名多忌妒,烈火忽纷披。
归去陶园好,中央羿彀危。
羊求纵江渭,伯季迭埙篪。
夙岁穷探地,千秋不朽基。
乘閒将继述,闭户独吾伊。
矩矱从前正,功夫视昔深。
安排恒兀兀,注措实孜孜。
轨躅先秦语,模楷正始诗。
书无殷浩咄,歌匪伯鸾噫。
凛凛戈回鸟,陈陈庾胜坻。
千层𡺚崒岭,万顷渺㳽陂。
搜括浑挑抉,纵横互险夷。
遐而究穹壤,细或析毫釐。
马勃牛溲药,蛇文鸟篆碑。
谈犹发汲藏,动辄践萧规
否运潜回泰,清朝倏再熙。
龙云本不隔,鱼水镇相随。
草教班谟诰,铭勋列鼎彝。
都俞输益稷,数计俨蓍龟。
缓步花砖上,覃恩鲽域陲。
大庭吟退食,奇画罄深惟。
启事山涛富,昌言帝舜咨。
铨衡畀诸子,文柄属之谁。
杂进妍兼杰,尤工綍与丝。
士争瞻表准,公固让皋比。
讵谓医三折,翻教阮一麾。
文翁蜀郡化,黄霸颖川治。
借寇民望切,徵萧圣诏驰。
相如善疾病,玄晏奈清羸。
炉鼎居然具,轩歧取次窥。
身尝久枢筦,室仅免茅茨。
示俭非平仲,灰心等子綦。
俄惊楚氛恶,那得蜀鸡支。
骨肉驰驱异,君亲比较痴。
雷奔腾敌骑,月晕老王师。
寂寞襄城驾,萧条大将旗。
望云迷岛屿,执靮强癃疲。
乌哺肠无寸,鹃啼血迸縻。
悠悠任颊舌,断断信襟期。
国活家还破,形单迹则羁。
呼齐殷不害,慎仿鲁宣尼。
爰立情虽夺,牢辞礼靡亏。
九原才戚易,二竖又支离。
神必思扶相,天胡不慭遗。
百身诚莫赎,后死果奚为。
复魄怔仍颤,帷堂信却疑。
何方诅东岳,直欲骂三尸。
蜍志厌厌死,琨谌赫赫垂。
颜回竟短折,盗蹠乃期颐。
淫善畴能诘,沧桑奄若玆。
百年嗟已矣,万事重悽其。
孑孑男依影,遥遥女作楣。
羲之孙太弱,穆伯妇全衰。
甥侄俱悬磬,田园乏立锥。
王乔棺已下,李贺记应摛。
亡鉴纡宸悼,崇终备恤仪。
唐元恸杨绾,晋岂薄之推。
钜量传涵覆,周才閟设施。
斯文且坠地,污习自趋漓。
海劫空缠恨,山颓叵耐悲。
芝焚叹兰蕙,虎逝号狐狸。
佩上金鱼黯,阶前黄菊萎。
虚留书缥帙,忍抚几乌皮。
卢相苍头老,王通故宅欹。
所忠安托藁,韩愈谩磨肌。
治命牛眠穴,虚堂象设卮。
丹旌动寒月,素幄起凄飔。
忆昨同闾里,寻常共戏嬉。
阿兄均气谊,令弟未参差。
剥枣西邻狎,过墙浊酒酾。
惟谙步咫尺,莫论马騧骊。
谬许叨三损,深推拟一夔。
蓬生麻似矢,葭倚玉如脂。
心会倾肝腑,神融失体肢。
行休宁舍此,忧乐即于斯。
野猎胹鸣麌,郊游炙伏雌。
临川鱼入馔,出郭稻翻匙。
连榻眠湖畔,凭舷泛汉湄。
春原花锦绣,夏寺簟琉璃。
跃马堪抛鞚,挑灯为斗棋。
走街凌醉尉,欺友越高篱。
文事沾沾喜,狂心耿耿奇。
撞钟试莛莞,弄斧向般倕。
脚掎嬴秦鹿,拳攘石勒池。
占联角豪健,分韵洒淋漓。
扬扢都忘倦,于喁肯道饥。
浮生孰长算,短咎易颓曦。
所痛今亡质,长怀旧撚髭。
人人宝康瓠,顿顿食蒸梨。
嘿嘿从喑口,茫茫但皱眉。
彼哉方吕钜,此物转标枝。
新感离群雁,曾惭卫足葵。
倩谁容点窜,无复定妍媸。
彷像怜凭梦,低徊恧服缌。
平生广陵散,付与涕涟洏。
周家侈诵毕公烈,海岱毕公尤卓越。
武库蟠胸六宇雄,文章经世中原绝。
持平法署禀萧规,治狱无冠定国埒。
仁恕公明兼擅之,长才洁守谁颃颉。
参藩晋秩表群寮,八面威名何凛冽。
韩范奇猷星斗寒,匈奴罗拜胆皆裂。
金城方略动枫宸,借箸瀛津主眷切。
百万军储待转输,叩阍费尽几心血。
肠金赐爵酬肤功,握计周详刘宴策。
半壁东南倚借殷,功成身退不烦决。
洛社香山何陶陶,放食高歌随迭迭。
不睹商山黄绮公,于今千载仰高节。
圣明羽翼应思公,震履旋者曳帝阙。
行身贵有本,立言务其原。
原本既已得,自尔殊卑喧。
巍峨御史台,豸冠何轩轩。
上殿一轮对,次且无肤臀。
惩羹并吹齑,舌腭钳勿反。
遂令乌府柏,荏染同杨园。
细故工指摘,猬比牛毛繁。
不以效献替,谏草胥可焚。
傅侯近入院,浩气云霞奔。
上以洪主德,下以矜黎元。
皇皇三千牍,陈辞排九阍。
严气绝娿媕,言人所不言。
丹衷贯黼座,宏诤殷(去声。)路门。
众官谓不然,独得帝念存。
陪京王业基,贰尹官阶尊。
帝曰往汝谐,为余襄东藩。
王命日三锡,画轮朱两轓。
伍伯黑介帻,烝徒櫜左鞬。
酒车腾康觚,割鲜萃炰燔。
车粼马萧萧,旟旐纷缤翻。
送君莅关辅,天宠阳春温。
惟此辽海区,广莫无崖垠。
土高风力厚,冰凌㾕拳跟。
外通北道贡,控制百务烦。
雄州当罴卧,劲旅恒蜂屯。
三种裕艰食(《周礼·职方》疏:幽州宜稻。),五流息游魂。
耐刑输徒作,渐以长子孙。
险塞峙联互,奸宄能藏蹲。
急之束薪湿,纵之猛噬吞。
旬宣良独难,要在沛帝恩。
觥觥吴大尹,清节餐鱼飧。
治理尚儒术,澄叙先清源。
上书条事宜,不顾赀郎怨。
君今往副簉,匪以求攀援。
两美信必合,叶律吹篪埙。
颜阖善御马,卜式知牧羱。
萧规有曹随,谷怀弥渊骞。
习俗尚区霿,皎如映朝暾。
丞惟大宗师,学海尤澜翻。
裕以诗书理,沃此仁义根。
士气既宏达,民风渐庞敦。
玺书下褒赏,锡马定庶蕃。
吾生抱惷愚,有舌不肯扪。
契君方雅性,载德拟厚坤。
四载官同朝,握手犹弟昆。
行者尚祖軷,欲酌无匏樽。
作诵以增美,譊譊粗具论。
⑴ 崔灵恩解「以赠申伯」云:「以增益申伯之美。」见《经典释文》。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