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首
忆在齐州日,同联宪府镳。
郡居推健羡,孤系更迢遥。
此去虽殊域,规为祗旧条。
将身能道护,所至尽风标。
枇杷园。
有翠禽飞出,消息递前轩。
柳外飘灯,花阴笼月,归后略带微醺。
刚博得、横波回盼,喜嫩约、不负去时言。
来便重来,抛人容易,休似初番。
为我回身几遍,道护他穷绔,终自怜君。
高烛融银,沉烟续篆,且与并坐黄昏。
也莫管、漏声长短,拚一度、相对一消魂。
明日倩谁,相伴水上湔裙。
道护碑摹俨辈行,六朝法乳未遗亡。
章家片段残圭邸,藻藉雍容了不忙。
何公正书势,兼有虞褚欧。
堂堂二大楷,意并平原收。
揭之楣檐间,凛若正士谋。
想像道护丁,匹伍仲宝刘。
山海寄崇深,孤岛青一沤。
坐卧索靖碑,浩荡宗炳游。
咄哉见已浅,岂惟艺焉求。
结习邕师帖,日伫石墨楼。
我求欧褚法,意到齐隋间。
文深与孝逸,手拓胸回环。
每从樊员外,借作仲宝观。
启法拓者稀,何髯再三叹。
何椟遗之顾,世竟无重刊。
顾姆悬千金,宝若球琅玕。
窗光为我摹,陆君盟未寒。
忆摹常山寺,隋石书齐官。
已导褚先路,肯同晋迹攀。
渐开径坦迤,未若峰巑岏。
回首羊薄上,始信津筏难。
丁觇尔何人,君谟姑少安。
北海印尚存,庚子录非删。
更访范家阁,觊逢旧馆坛。
鉴书如论诗,坦迤亦一弊。
纵横出雄奇,神在天人际。
文家据上游,甫到冲和诣。
画家论山川,平衍岂得势。
开阖正变兼,参差见格制。
畅委到欧虞,探原即篆隶。
吾于道护书,幸举彝斋例。
右方直下处,阴阳盼明丽。
低昂彀率间,妙算匠天契。
化度与离堆,下上穷根柢。
离堆我未见,大楷脉攸系。
岂若学颜书,圆腴为活计。
方矩斯圆神,依仁乃游艺。
彝斋品道护,所以识兰亭。
米老亦有云,褚临聊借盟。
大令洛神法,良字等书名。
北斋樊逊隶,由字楷则营。
隶者楷之式,得假为谳平。
六朝坏法甚,偏傍尽乖经。
此碑亦沿陋,馆狐紊形声。
即以架搆论,亦仅圆熟评。
惟其运笔诀,足以结体程。
审此结体秘,以定诚悬衡。
渐且晋唐贯,进与造化争。
所恶宋后人,圆机堕柔倾。
力扶筑基始,回斡元气撑。
六朝溯汉魏,跬步图粮赢。
问津由此碑,笔髓即道耕。
勿侈吴客谈,悬市千金惊。
隋书罕署名,道护碑传二。
开皇仁寿年,兴国启法寺。
后来信居上,书老笔亦恣。
六一得其精,胡乃杨本嗜。
一夔殊已足,观乐他且置。
骨体肖龙藏,倍溢妍华致。
化度虽后尘,右方阐缄秘。
悦生堂不录,销夏篇不记。
两家印篆留,近入义门笥。
气压集古千,源导贞观四。
其文颂金像,颇说佛灵异。
我闻菩提法,妙具千手臂。
法法皆圆通,始了第一义。
丁真合同参,谁问楞伽字。
羽陵山馆三百墨,妒君一纸葵花色。
何不赠归羽陵山,置已汉玉秦金侧。
墨池媚独得天游,内美如君更外求。
贪寝羊欣推道护,乞餐子敬让文休。
浪倾白水宜多错,小啜玄云固亦优。
惭愧徙薪徵旧事,未遑濡发己焦头。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