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隆之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江南清明 唐 · 郑准
七言律诗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风挟岩泉急,云分洞雨新。
寺荒经起灭,境静失冤亲。
阶石藤侵座,庭钟鼠拂尘。
楞严收未彻,半落案头巾。
延兴 元 · 李谷
七言律诗
海阔风微望更平,红舷乌榜任斜横。
波声不管鸥眠静,晓色能兼蜃气明。
书剑年来违素志,江湖此去寄馀生。
幸逢圣代东渐化,不用区区变姓名。
隐才抗贞步,达屦存同调。
琴瑟心既开,登扪兴兹掉。
浼浼北湖厉,窈窈南山眺。
双情交远襟,晟论皆清诏。
兰阳佐腾羽,翠阜延兴啸。
灵纪倏攀仰,表刹在瞻造。
金躯俨峨容,宝宇廓层峤。
五药悬采掇,八正期精邵。
虚林琅法鼓,苕木鸣芳翲。
遨衷未云巳,盘徊尽西照。
珥乡长安君景说。谓珥曰。为先考墓具石。而文未具。愿得子笔。先考讳世熙。字子雍。系出竹山。高丽延兴府院君讳汉平后也。赠右议政,行咸吉道都观察黜陟使讳望之之曾孙。司宪府监察讳季聃。是其祖考。礼宾寺参奉讳奉祖。是其考。知中枢府事许公讳亨孙女孺人。是其妣也。以成化辛丑生先考。少业儒名不就。嘉靖甲申。以门荫补禁火司别提。辛卯。升济用监直长。癸巳。升东部主簿。越明年甲午正月。以疾终。享年五十四。越三月。葬于坡州七井里雁飞山之阳。从先兆也。先妣则宜人卢氏。是坡州牧使讳熙淑女也。后先考十八年而终。岁辛亥也。祔葬于墓左。先考平日。事母得子道。荫官非其所乐。为养不能止。遭姊服。过哀致疾。此其天分之笃也。但不克终孝于祖妣。先殁。此不肖之孤所以抱终天之恸也。吾兄弟姊妹凡四人。吾兄生员景尹。娶引仪卢彦福女。生一子。曰名佐。名佐娶汉城参军尹威女。生四男一女。吾娶忠义卫申彦辅女。生一女。适金顺命。吾妾子□人。姊适江东县监李敏得。生四男一女。男长曰迪春。今为延恩殿参奉。次遭春。次回春。次进春。女适县监元景谌。妹适忠义卫李义秀。生三男一女。男曰希善,惟善,明善。女适金缙。世谱行迹。大略如斯。子其笔削之。珥辞不获已。乃叙其言。系以铭曰。
有粹而不克厚,有清而不克完。
游气杂糅,孰司命乎其间。
裕母蛊而愉愉,子职之修也。
泣女媭而婴痾,友爱之深也。
岂弟斯人,蕴美于心。
中年抱关,不曰其潜。
立石发幽,不耀以文。
天道可谌,繄有望于后昆。
西京外戚家,十九钟奇祸。
并因权势赫,膴仕婴琐琐。
延兴世儒宗,清白名不堕。
铨郎廷望重,会推专由我。
媲德归积庆,询访无不可。
超升领府尊,踧踖行不妥。
撝谦敦礼让,迎客频虚左。
眷惠及故旧,孜孜终不惰。
祥梦徵熊虺,剭殃缘此坐。
当时玉几命,分义平不颇。
鼎湖龙去远,坦途成坎坷。
群凶竟媒孽,甚于燎原火。
往事不忍言,长秋榛且锁。
天地气已闭,草木无婀娜。
国步将臲𡰈,吾徒真么么。
昏垫星一周,宗社有负荷。
一戎定内难,朝清颂猗那。
诛凶就菹醢,录贤逮洼椭。
冤魂蒙褒赠,髽妇今垂鬌。
二郎赘寒门,剥尽馀硕果。
顷承慈殿召,修容入青琐。
欲说痛填胸,泪眼频袖裹。
佳城卜东原,祖载催归舵。
来哭江之浒,庶羞杂肴果。
一喜复一悲,暮霭堤柳亸。
老夫起江海,视履借眇跛。
细毡忝讲读,泮宫诲蛉裸。
班行尽济济,于飞翼犹朵。
苦思引年去,那堪侮裎裸。
来往青坡路,忍过黄公埵。
衅积曾疑地,人胜未定天。
刀砧谁独免,玉树最堪怜。
至痛逢今日,新恩涣旧阡。
哀荣前后事,目击更潸然。
猥荷先朝眷,寻常宠渥偏。
御貂香未沫,宫锦色逾鲜。
宴忆延兴第,魂惊癸丑年。
白头犹不死,三哭穆陵阡。
往事搥胸癸丑年,小西门内掖庭前。
至今馀魄惊三木,何况深冤锁九泉。
草宿青山孤絮酒,名联白简愧生全。
十年祸乱将无国,一日彝伦始有天。
哀动慈闱开浅土,恩加常典锡新阡。
丹旌定过王滩水,松柏乔山梦杳然。
吾东方世家名阀载于国乘者。斑斑可谱。然或始盛而终衰。中窒而遂不振。至于世继赫业。弥久而弥昌者。则清之韩为最。其曰兰佐。丽祖统合三韩。位太尉三重大匡。传至讳康。用儒术显。相忠烈王为中赞。谥文惠。曰谢奇。宝文阁提学。曰渥。右政丞上党府院君。谥思肃。曰公义。政堂文学清城君。谥平简。曰脩。右文馆大提学。亦以勋封清城君。谥文敬。曰尚敬。领议政西原府院君。谥文简。曰惠。咸吉道观察使。曰继禧。左赞成西平君。谥文靖。盖九代连为卿相。是后四代。官虽不大显。亦皆闻人。讳士武。汉城府判官赠左参赞。讳承元。旌善郡守赠左赞成。讳汝弼。中枢府经历赠领议政。讳孝胤。以经术礼学重诸公间。卒官镜城判官赠领议政。公其第三子也。讳浚谦。字益之。号柳川。妣平山申氏。太尉壮节公崇谦之后。礼宾正健之女。以嘉靖丁巳。生公于汉城之第。岐嶷夙成。六岁。能属文。出语惊人。甫十二三。所与游皆名胜。间有吟述。人多传诵。己卯。生员壮元。进士第七。其发解也。俱捷三场。而诗疑亦居魁。华誉籍甚。庚辰。遭议政公忧。乙酉。荐授泰陵参奉。丙戌。登第。即选史局为检阅。寻录玉堂南床。宣庙出御题。命儒臣制进。公居首。赐豹皮褥。李公山海亟称之曰。他日秉文衡者。必此人也。又次御制诗以进。赐马妆。俄迁注书。还奉教。己丑。例升典籍。即出补衿川县监。宣庙。询于政厅。知公有老母。乃点下。群议哗然。以用人颠倒劾政官。秋。赐暇书堂。冬。汝立谋逆事觉。公坐荐李震吉。论罢被逮。经月得释。伯氏参议公。亦杖配北塞。人皆为公危之。而公处之怡然。买田原州。移家就农。壬辰。叙拜礼曹正郎、江原都事、侍讲院司书、冬。拜原州牧使。招集流亡。赈抚疲羸。一境赖之。乙未。以持平召。移弼善、正言、弘文馆校理。兼弼善。都体察使柳相成龙辟公从事。出巡两西。柳相器重公。契许如平交。有军国大事。须公参决。廷议方欲不次用公。一日。政拟副修撰。又拟岭南方伯。世所仅见也。俄拜校理。兼辅德。荐拜议政府检详、舍人。历副应教、司谏、辅德、执义。兼承文院参校。掌撰咨揭文书。丁酉八月。自典翰特拜同副承旨。升至左副。时贼迫湖畿。天朝提督麻贵邀上并马渡江。请遣有智计宰臣一人。先往备刍粮。上即命公往。贼败乃还。升右承旨。建请依天朝设摆拨。边书疾传。至今称便。冬。升拜京畿监司。戊戌。辞递。为佥枢。拜大司成。己亥。出为庆尚观察使。时洪汝谆等既构劾柳相。欲并及公。未有以发也。及公按岭南。素恶郑仁弘为人。过其门不入。有所托亦不施。仁弘大憾。嗾其徒文弘道。构捏论罢。庚子。叙拜兵曹参判、同知春秋馆事。辛丑。兼四道都体察副使。壬寅。复自兵曹参判。出拜全罗监司。癸卯。辞递。授礼曹参判。时疆域多虞。上谋元帅于大臣李相德馨曰。韩某职秩虽卑。望实俱优。无踰于此人。遂拜四道都元帅。嘉善、元帅。国朝一人云。仍拜弘文馆副提学。甲辰。移吏曹参判。递授副提学、工曹参判。冬。复拜吏曹参判。兼右宾客。乙巳。视师于湖岭。将行乞解铨。不许。有旨召还。赐内厩马。屡辞得递。拜大司成、副提学。特升户曹判书。值丙午诏使之行。能调度赢诎。接应有裕。历大司宪。兼同知经筵事。出拜平安监司。戊申。丁大夫人忧。制除。拜判尹、大司宪、咸镜道观察使。下车之初。慨然以风化自任。礼高年旌异行。诱掖士子。设为程式。以兴劝刊家礼、小学。冠婚丧祭之制。课以方书。广布闾巷。俾民诵读。天荒之域。一变文教。癸丑。死囚朴应犀与尔瞻谋。从狱中上变。狱翻为逆。遂杀国舅延兴府院君金悌男。囚永昌大君于江华。辞连荐绅。初宣庙疾大渐。虑光海不克保骨肉。乃手书遗教略曰。死生有命。夫复何言。但大君幼稚。未及见长成。以此耿耿耳。我不幸后。人心难测。万有邪说。愿诸公爱护扶持。敢以此托之。外面书公等七人名。封置宫中。诸公莫之知也。至是尔瞻谓遗教为矫诬。献纳柳活等。先论七臣。不即辨明。公亦削仕版。俄有郑浃者受凶徒阴訹。广引名公卿。逮捕四出。公又被收。光海亲鞫问状。即放归田里。公与延兴素不相能。有事可證。临鞫。亲戚劝公供实。公曰。死生命也。急难之际。卖人而图免。吾不忍为。蒙释之日。即出湖庄。与伯氏参议公分山而居。杖屦来往。讨阅经史。诗酒为乐。凶徒欲来访。避之不见。有候问亦不答。其待小人之严如此。尔瞻辈欲遂废母后。追戮延兴。尸陈诸市。丁巳。复论窜七臣。公付处忠原。葺茅为数椽。居谪五年。不出户庭。辛酉。量移骊州。奴贼陷辽广。声言东抢。中外汹汹。将出元帅而难其人。备局会推以为非韩某不可。遂自谪所。叙拜知中枢府事。兼五道都元帅。积祸之馀。黾勉赴召。而时事无可为者矣。公拜疏乞免。光海以大寒索裘为批。冬。贼至林畔。公收拾旧部伍。疾驱而西。开府中和。癸亥。我圣上举义反正。中宫殿下正位坤极。进拜公辅国崇禄大夫领敦宁府事西平府院君。朝议以国舅礼尊。不宜居外。召公还。公承命踧踖。寝食不宁。兼留都都体察使。公以椒亲不当与军国事屡辞。不允。甲子逆适称兵。公扈驾南迁。适诛扈还。兼知春秋。同修光海日记。力辞不拜。又辞递都体察使都总管。丁卯奴贼之变。公以陪卫大将。从王世子分朝南下。至全州为抚军司堂上。调护施设。军民大悦。贼退。奉分朝会行在还京。疾甚。公召子弟书启草。若将有遗表。而已不能言矣。犹使正席迁厅事遂卒。七月十七日也。春秋七十一。讣闻。上震悼。辍朝三日。遣中使庀丧事。王世子即日举哀。比葬临吊。自卿士以至禁旅市民胥吏仆隶。莫不奔走涕泣曰。善人亡矣。国其如何。来吊者哭之皆哀甚。会窆者三百馀人。其年九月壬午。葬原州阴枝村庚向之原。太常议易名之典。赠谥曰文翼公。夫人黄氏。昌原望族。世有衣冠。考讳珹。礼曹左郎赠吏曹参判。娶高原郡守李公皋女。生夫人于辛酉。年十四归公。端庄淑哲。舅姑爱之。治家主馈。咸有法式。公家素贫。朝夕假贷。而蘋蘩酒食之供。未尝见窭色。年三十四。卒于原州牧衙。后赠贞夫人。进封桧山府夫人。举二男四女。男长曰会一。南阳府使。娶判书李诚中女。生二男三女。男以成、以平。女适士人申翊隆、郑何。馀幼。曰昭一。秀而夭。娶领议政柳永庆女。生一女。亦夭。女长适宗簿寺正李幼渊。生一女。适别坐安献规。次适侍讲院辅德吕尔徵。次适大司谏郑百昌。生一男一女。男曰善兴。女幼。次即我中宫殿下。载诞元良。尊居储贰。次曰凤林大君。曰㴭、曰滚。时未出閤。侧室有二女。许通李焕、珍原副守世完。其婿也。以成娶典籍安弘量女。生一男。申翊隆二男一女。郑何二男。安献规三男一女。焕一女。世完一男。皆幼。公貌秀而气完。质厚而材良。宽平而严重。笃实而华雅。望之知为大德君子。平居无疾言遽色。举止凝远。恒若有所筹度。接物浑是一团和气。闻人过辄不乐。事虽可怒。不形于色辞。人或故激之。亦笑而不嗔。其被逮自北来也。金吾郎承贼臣指。窘辱备至。公待之益恭。饬子弟无敢怨言。后有问其名者终不言。嗜儒敦书。尤好礼学。博闻强记。观书数行俱下。一经眼终身不忘。明习国家故事。文献典章。损益沿革。靡不贯穿。以故朝廷凡有事。必就质于公。孝友敦睦。出于至性。早与伯氏参议公受庭训。一家之内。恒有师友讲劘之乐事。大夫人色养无方。虽在患难贫约。必尽脂瀡之供。逮公历镇雄藩。参议公连宰钜邑。迭奉板舆。极繁华娱乐之荣。每寿席。大夫人辄止众乐。使奏感君恩。公演其辞为续曲以进。又与朝中士大夫作寿亲契。时节称觞上寿。宣庙特赐酒乐以荣之。其归觐也。必赐药物。公每恸仲氏早逝。姊妹多没。抚诸孤逾己出。与参议公半世同居。棠棣之乐。至老如一日。重然诺好赈施。戚故之。穷乏者。咸取足焉。设同宗会。以明昭穆之序。清州有太尉旧里。伯氏牧是州。公议于伯氏。筑坛以祭。立石记之。尝筑小斋于松楸下。扁之曰归来。盖其雅志也。为文。平铺赡畅。不事浮靡。诗又遒逸有趣。不喜夸诩。故收录不多。惜矣。噫。公以交章行谊。遇知宣庙。负一时经济之望。入而论思经幄。出而宣力四方。风猷显重。绩庸茂著。此可以观公之业欤。屡遭祸网。不以为戚。起谪所登将坛。不以为泰。卒遇之若素。忽敛之如寂。其可以进退荣辱窥公浅深哉。身都宫府。位绝百僚。而宅不广一架。奴婢之籍。不增一人。恭俭之操。晚而益笃。此亦公之细行也。超然富贵之外。绝口不道时事。扶植士类。遏绝奸倖。使君子有所恃。小人不敢私。致国家和平之福。此可以观公之大欤。余与公文酒游从四十馀年矣。一未见暴慢之色。一未闻忮害之言。公真长者矣。既葬之明年。公之胤南阳公。以大司谏郑公百昌之状。泣而叩余曰。先公雅重子。大夫人幽墟之石。子实铭之。今谨治石以俟。此盖先志也。愿子之终惠也。凡往返三四请益勤。则谨就郑公之状若谱。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中施于后者如是。而公之德业有以光大先烈者又如是也。铭曰。
远矣华胄,太尉业之,既积而播。
惟德与位,世趾其美,至公益大。
我公之才,天实生之,将以厚用。
爰自布衣,期以公辅,走卒皆诵。
如海之涵,如春之和,如凤之仪。
既畀全德,恒持重望,福禄随之。
翊我宣庙,为瑞于朝,润色鸿猷。
为祥于家,笃降妊姒,启无疆休。
惟礼是服,惟才是惜,好善之诚。
经济之手,暂试而窒,十载艰贞。
日月重明,风雷震荡,公屹如山。
释师归朝,将欤相欤,万人环之。
公愈敛退,避权若浼,淡然寒士。
自家而国,坤化丕行,关雎麟趾。
嗟公之业,奚但光前,泽在斯民。
公归于天,我诗于石,不昧精神。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