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郊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史元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
十六岁时家中失火,入火救母,负母行迟,俱焚死。
火熄,母尸犹在负。
时人伤感,立像祀于周孝侯庙。
周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
本姓吴,因鬻于周家,遂姓周。
后其主夜归遇贼,健与贼抱持,主得脱。
贼之同伙续至,健被重创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1487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弼字汝弼,松江华亭人。
成化丙戌进士,授兵部主事。
历员外,出为南安知府。
有《东海集》九卷。
(《东海集》:成化壬寅九月既望,石斋先生白沙陈献章公甫应诏起而之京,道过南安,而大守东海居士华亭张汝弼欲用曹参礼盖公故事,款留于周、程吟风弄月台上数月以受教。
石斋不可,曰:「当不俟驾矣!
今方度岭,又值积雨,装弗亟办,容与数日耳!
」东海不能强。
石斋有诗曰:「玉枕山前逢使君,西风吹破玉台巾。
」巾乃石斋自制,类华阳巾,直方而无襞积者。
东海籧籧龂龂,论议或有戾于其道,而云破此巾也。
遂以一绝激之,曰:白沙村里玉台巾,不耐风吹易染尘。
莫笑乌纱随俗态,宋廷章甫是何人?
」石斋复以《玉枕山》诗曰:「一枕横秋碧玉新,金鳖阁上见嶙岣。
使君得此原无用,卖与江门打睡人。
」跋曰:东海居士咏《玉台巾》,侮我太甚,口占《玉枕山》诗答之。
」东海和答曰:「炎瘴多收一雨新,独看天柱耸嶙峋。
横秋玉枕真无用,自是乾坤不睡人。
」天柱山亦南安之照山也,故自依天柱以玉枕与石斋,顺其意耳!
而又作二绝句云:「客囊羞涩客衣单,欲买南安玉忱山。
纵有枕头那得睡,鸡声催入紫宸班。
」「寄语江门打睡人,而今天地正芳春。
觉来莫管闲花鸟,须扫昆仑顶上尘。
」 《麓堂诗话》:张东海草书名一世,诗亦清健有风致。
《假髻曲》等篇皆为时所传诵。
尝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
又云大字胜小字。
予戏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 李濂《嵩渚集》:笔声张汝弼诗文俱自成家,草书天趣逸发,论者推为一代冠冕。
观其送子弘宜会试诗云:「直道逊词真要诀,权门利路是危机。
」可以见其为人。
《诗谈》:张弼清俊,明珠数颗,举世宝之。
姜南丑《庄日记》:成化间,妖人王臣者,跛一足,人称王瘸子,游食京师,以左道事中贵,得授锦衣千户。
请为上合大丹,以采药为名,与中贵偕出川、广、直隶、两浙等处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巡镇大臣莫敢谁何。
有司官吏颐指气使,奔命不暇。
及回京,为各处巡抚守令交章飞劾,而科道并弹。
于是上大怒,斩臣首,传诣所历地方令,民心大快。
初臣至广东,南安守华亭张东海目睹其骄横,作诗叹曰:「过岭囊箱下濑船,丁夫日夜少安眠。
薄田荡尽犹输税,恶客时来横索钱。
穷发东南皆赤子,举头西北是青天。
不才无计苏民困,食禄乘轩自赧然。
」 《武进县志》:云间张汝弼有盛名。
赴南安郡守,道经毗陵。
时陆詹事简方得告南归,张访之,适展墓不见,乃索纸笔题一绝于陆世经堂,有「始知东阁先生贵,不放南安太守参」之句。
陆归急追之,已行远矣。
震泽集》:张汝弼诗多警句,往往为人传诵。
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狂书醉墨,流落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其迹,世以为颠张复出也。
田按:东海诗有豪气,不受羁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维基
张弼(1425年—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同进士出身。官至福建南安府知府。景泰四年(1453年)癸酉科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兵部主事,累升至员外郎。外迁为南安府知府,在任期间平定盗乱、摧毁淫祠、建立社学。借病辞职归乡。
李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486 【介绍】: 明陕西咸宁人,字在中,号介庵。
受业于周蕙,通程朱理学。
天顺六年举顺天乡试,入国学。
布衣粝食。
以主敬穷理为归,然诺辞受,一切不苟。
成化中选松江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
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
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
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
正德初年,进简讨。
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瑾喻西域,以骞喻附瑾者也。
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公至楚,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
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
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
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
未几竟致仕。
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
历国子祭酒。
南京吏部侍郎。
居父忧。
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
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
帝谢曰:尚未用也。
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
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
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
诸珰为色沮。
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
帝欣然曰:朕意亦然。
时公迁左侍郎,摄太宰。
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
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
遂不往白。
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
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
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
帝数欲相公,都尉崔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
相公谢终不往。
裕、景二王册封,朝议谓秦、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均民力。
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
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
内阁夏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
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
帝闻乃止。
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
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
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
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
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
坊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坊竟不用。
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兼都御史以行。
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
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
帝默然而罢。
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
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
数欲召公入相。
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
帝颇信之。
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
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
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
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
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
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
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
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邦奇字常甫,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赠太子太保,谧文定。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尝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即召为吏部侍郎。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分宜以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庙堂制作,颇称庄雅。《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学者。与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因丁外艰归家。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明世宗欲授张邦奇为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世宗信之,此事作罢。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曹克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为四川游击将军。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骚扰江南、浙西各地,克新为游击,统川兵,援松江,败敌于周浦。
三十八年,倭寇数百艘掠江北,犯通州等地,克新时为参将,从李遂击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