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绍先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26 【介绍】: 明山西代州人,字远宗,号我山。
孙玺兄子。
正德六年进士。
授编修。
孙绍先卒,疏请归葬,子殇妻病,均置不顾,兼程抵家。
教养孤侄如己出。
工书法,为时所尚。
官至右春坊右中允。
维基
孙绍祖(1485年—1526年),字远宗,号我山,振武卫军籍山西代州人。
山西乡试第十六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一百九十四名,登第二甲第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授编修,十一年七月乞给假,并安葬其兄检讨孙绍先
世宗时,充《武宗实录》纂修官,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实录修成,晋升右春坊右中允,次年卒,年四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应奎。土木之变后,发愤学兵书、讲剑术。以无所用,乃更学《》。有《味易诗集》。
甬上耆旧诗·卷五
字应奎。
少有文名。
会感土木之变,复学孙吴书,讲剑术。
既久无所合,乃更杜门学易。
忽意思朗彻,若有神授,遂尽弃世事。
曾一客京师,名动诸公卿间。
大学士万公安将论荐于朝,即日谢归。
先生自读易有得,辄能前知。
尝在杨文懿公所,有中贵使至,先生见一雀自庭树集于地,已还集树,即谓其使曰:顷来得非失马耶?
六日当复。
使大惊。
杨公质之。
先生曰:雀,踊跃物也。
去树而集于地,舍所依也。
还集树,复其所矣。
初集自北而南,水数六,故曰六日当复。
又问马色。
曰,以水色尅火,当黄而近于黑。
语毕,验都御史王公应鹏童子时至先生所,甚奇之。
王适作一庄字。
先生曰:蒙庄书,开卷辄云,鹏翔童子,与名合,不可量也。
以其甥妻之。
客有问妇将产者,伞忽裂,其人失色。
先生曰:伞外裂,则小人见,君喜得子矣。
其前知类如此。
人因以小康节呼之。
学者称味易先生,唯与金太仆、魏云松、先栎轩三先生交最深,翛然人外,高企羲皇。
年八十,生而举殡,拟陶公自祭,杜牧之志墓事,悬像设奠延庆寺,为诗自挽,群公俱属和。
太仆先生别画竹,题一诗相寄曰:先生举殡,吾为写生。
其诗有言:举世称高士,窥天合少微。
先生得之大喜。
其作达如此。
前辈谓先生古诗最工。
七言效初唐,音格流丽,近体不减王右丞。
其味易诗集凡十二卷,不知为何伧所删,仅存律诗二卷。
余往问其家,前集亦不存矣。
因即所选录存二十馀首,复采其佳句。
如秣陵道中曰:路柳官桥晚,山花野店春。
寄金文用曰:萍开鱼弄日,花落蝶愁人。
泊瓜州曰:平林藏宿雾,疏雨带春潮隐居曰:岸风落藤子,晴雪上梅花。
宿山家曰:水清溪近户,枫老叶归林。
閒居怀郑兰谷曰:燕窥花径暖,鹤护草堂清。
病起有怀知已曰:海阔成鸥梦,风高断雁心。
幽居曰:野云当户过,青草闭门閒。
送李公子还乡曰:江风催去棹,戍鼓接行装。
过七里滩曰:白石依樵爨,青山隐钓台。
游崇法寺曰:青山应作主,黄鸟自留人。
游东林庵避暑曰:殿凉云气入,池午藕花开。
屏迹曰:远山随水下,细雨带云流。
早春游虎丘曰:万水浮光去,诸峰积翠来。
游上天竺曰:万竹岩前双鹿卧,百花林外一莺啼。
育王寺曰:天垂紫气笼双塔,路引青松入两廊。
奉寄尹天官曰:阴崖短竹含霜老,幽谷芗兰背日生。
题蜀中山水曰:路绕山川通汉畤,花明楼阁入唐风。
客中书怀曰:萝偃破篱花自老,门生新竹燕还飞。
吊岳坟曰:宋树参天无北向,吴江抱地尽东流。
雨后閒行曰:新水短蒲鱼戏日,暖风新巷蝶寻花。
俱气温词丽,真不亚盛唐也。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光字应奎,鄞人。有《味易诗集》。 (《甬上耄旧诗》:味易先生年八十,生而举殡,拟陶公自祭、杜牧之志墓事,悬像设奠延庆寺,为诗自挽,群公俱属和。金太仆本清别画竹题一诗相寄曰:「先生举殡,吾为写生。」其诗有言「举世称高土,窥天合少微」,先生得之大喜。其作达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4 【介绍】: 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别号对南。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帝颇敬之。十二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在阁中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以继母忧归。及还朝,神宗已深居不出,家屏一年间仅见帝颜两次,乞休,不报。十八年,阁臣因册立太子事,以去就力争,被切责。申时行等皆乞去,独家屏在阁,请速决大计。帝谕二十年春举行,意在搪塞。家屏即宣示外廷,帝意颇恚。次年为首辅。请临朝,请豫教皇储,皆不纳,引疾罢,柄国仅半年。卒于三十一年岁末。有《王文端奏疏》、《王文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忠伯,大同山阴人。
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瑞有复宿山房集
维基
王家屏 (1536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古城人,明朝官员,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谥文端。王家屏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隆庆二年(1568年)的廷试高中二甲第二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权臣高拱之兄高捷时任江都御史,贪赃枉法,民怨沸腾,王家屏不顾老友劝阻,直陈其事。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王家屏担任修撰,充日讲官,升侍讲学士。神宗以其博学多才和端庄气质,誉之为“端人”。王家屏为人正直,还表现在对宰臣张居正的态度上。张居正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十年(1582年),一直担任首辅,深得神宗器重,权倾朝野。谁要想得到高官,必先得居正垂青。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张居正生病时,朝内大臣都去看望,有的还到寺院祈祷,奉迎至极,唯独王家屏未去。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群臣对他一反常态,倒张的浪潮甚嚣尘上,神宗也撤销了他生前的太师头衔,籍没其家产,而王家屏又能够秉公直言,给予张居正公正的评价。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升任礼部右侍郎,一个月后,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理朝政,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万历十七年时,评事雒于仁进四箴谏神宗,神宗大怒并预备把他重重问罪,王家屏上书进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茍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神宗听闻后很不高兴,但还是把雒于仁的上书留中不发,从轻发落,雒于仁故而得以善去。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但后因立储之事与万历帝闹翻。王家屏执阁六月,时间虽短,但给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又“性忠谠,好直谏”,故而颇得朝野赞誉。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给事中李献上疏言国本事,被震怒的神宗罢黜,王家屏不惜封还御批力谏而被责骂,后其为群臣求请的上疏中「若徒犯颜触忌,抗争偾事,被谴罢归,何名之有!」「更使臣弃名不顾,逢迎为悦,阿谀取容,许敬宗、李林甫之奸佞,无不可为,九庙神灵必阴殛臣,岂特得罪于李献可诸臣已哉!」「言涉至亲,不宜有怒。事关典礼,不宜有怒。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尽言效忠而已,岂意激皇上之怒哉?」等言论屡屡激怒神宗,最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葬于山阴县河阳堡桑乾河畔。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仁里,字尊美。
姓王氏,邵阳人也。
生性淳朴,幼失恃怙,早岁祝发青云山。
年二十,受具于岐山恒志。
志宗规严厉,不稍宽假仁乘戒俱,急冤亲等,慈杜多行,成道誉渐著。
光绪初,邵北缁素于白云岩辟创毗卢寺,迎仁主之。
此地林壑幽险,风气浑噩,未几禅侣蒸蒸竟成丛席。
邵城东有点石庵者,自颛愚禅师开化后已,百有馀年,风雨剥落,栋宇将倾。
庵众乞仁主持,再弘悲愿,不数稔殿阁巍巍,照耀山谷。
丁未冬传戒于毗卢,得新学一百九十馀人,诱掖孜孜不倦津梁。
独以寺无大藏,学子虽勤,莫窥秘要。
庚戌夏,诣阙请经,绕道名山,再经霜雪,始达京都。
时寄禅敬安主天童,邀之入山度夏,及其行也。
并勖以诗,多叙其平生懿行,有可采者,略云“多生忍辱运悲深,刀割香涂不动心。
蚤虱纷纷来乞食,舍身为彼立丛林。
”盖仁尝蚤蛩满衣,或为去之。
仁笑谢曰:“我已舍身,为彼立丛林,奈何迁去,违我本愿。
”又,“锡杖绳床手自将,广行方便作津梁。
欲知德被䖵虫细,看取随身漉水囊。
”仁恐水中有虫,先以纱囊漉之,始饮故云。
又,“闻师行脚宿山庵,饥吃拳头味亦甘。
月出窥园犹拔草,令人思念每生惭。
”仁尝行脚至一庵投宿,拒而不纳,棒喝随之。
仁竟怡然顺受,月出犹为之除草。
庵主感悟向之礼谢。
其居点石也,每苦乏绝,而仁四来不拒一粒同餐,禅诵自若,故诗又云:“点石庵中苦异常,平居十日九无粮。
唯将一滴𣍘溪水,散作醍醐上味尝。
”寄禅赠诗十四章,多不备录,录其纪实者。
仁虽专心持念,而禅景清超,亦时动吟兴。
《除夕》云:“清间佳趣在林泉,淡薄风光不世缘。
瓦灶通烧松火煖,砂铛烂煮菜根鲜。
从来处富争浓艳,自古居贫淡爨烟,输我山僧忘岁月,不知明日又新年。
”癸丑腊初,偶有不适静坐,二十日,沐浴更衣,合掌西向,一声佛号,遽辞尘世。
癸丑岁十有二月二十三日巳时也,寿七十有五,腊五十有五,塔于庵左。
仁坚忍精进,形容枯寂,口期期若不能言,而笔下洒洒千言立就,长坐不卧者,五十馀年。
冬夏一衲,不蓄私财。
参父母未生前句得悟后,即翘心净土,四十年不二心力,故说法示众以念佛为指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