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文帝

相关人物:共 58 位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渊。
本姓时。
钜鹿人也。
幼有成人之智五六岁时尝聚沙为塔刻木作像。
烧香拜敬弥日不足。
每闻人言。
辄难尽取其理究。
二十出家。
恋慕膝下。
不食不寝。
饮水持斋。
谏晓不从。
终竟七日。
自尔之后蔬食长斋。
戒忍精苦不由课励。
师友嗟敬远近称誉。
文帝大相钦礼。
四事供养。
信驿重沓。
年七十一。
天监五年卒也。
陈道谭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简介
陈道谭,(?
-548年),又名陈谈先,南梁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人,陈文赞的长子。
陈休先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陈休先,(?-549年),陈景帝陈文赞幼子。
高祖陈霸先母弟。
杜龛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
杜岑子。
少骁勇,善用兵,与诸父同归元帝,封中庐县侯。
从王僧辩、王琳等破侯景,授东扬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
梁贞阳侯天成元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龛据吴兴郡抗命,数败陈茜军。
龛好饮酒,终日恒醉,部将杜泰降陈茜,尚醉不觉,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69 【介绍】: 即拘那罗陀。南朝陈时僧。西天竺优禅尼国人。以通三藏知名,特精世亲法相唯识之学。历游诸国。梁武帝太清二年至建康,帝深加敬礼,将事传译。会侯景乱起,潜行南归,随方传译不辍。法相唯识之学乃传中国。后入南海卒。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华言真谛。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送扶南贡使返国。且使请求名德三藏。彼国乃以谛应诏。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南海。大清二年八月。届京师。帝顶礼于宝云殿。即欲传翻。属寇羯凭陵弗果谛亦漫游东土。檀越富春。令陆元哲。招延。与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昉五卷。太宝三年。侯景徵还供养。元帝启祚。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后随方传译。靡宁厥止。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道俗结誓留之。遂停南越。重覈所翻。文帝天嘉四年。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钦渴新闻。远承芳问。谛感其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旋至梁安。将返西国。而业风飘舶。还广州。刺史穆公頠。延住制旨寺。与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穆公薨。世子纥为檀越。仍事传译。然其神思通幽。非世所测。尝居绝岛。纥往候之。波涛𭰔涌。未即渡。谛望见。因敷坐具水上。跏坐。绝流达岸。而坐具略不沾。湿或折荷叶乘之。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慧恺闻之。辍讲奔赴。刺史稽颡请留。群众遮挽。三日乃已。因是迎致王园寺。议还建邺。会有忌者。沮于上。乃止。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遘疾迁化。年七十有一。所译经论。僧宗法准等。奉还匡山。 谛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随处翻传。亲流疏解。后疏则僧宗所释也。宗恺则穷括教源。诠题义旨。每面扬阐。情理无伏。 谛一日喟然长叹。而谓恺曰。君等实副参传。而遇非其时。则奈何。恺泣数行下。因跪启曰。法被中国。群生垢重。致是扰攘。必何时而可定耶。谛指西北。且曰。此方有大大国。非久当盛弘吾教。但恨君等不及睹耳。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谛自梁武之末。陈宣之初。二十三载。所出经传记。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以魏元象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僧伽吒经三部七卷。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禅。南抵金陵。大同间。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梁武诏那。总监外国诸使。大清二年。遇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华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那从祈请得之。适丁侯景之乱。未暇翻传。陈天嘉乙酉岁。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拘那罗陀。
陈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译云真谛。
并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
景行澄明器宇清肃。
风神爽拔悠然自远。
群藏广部罔不厝怀。
艺术异能偏素谙练。
虽遵融佛理。
而以通道知名。
远涉艰关无惮夷险。
历游诸国。
随机利见。
梁武皇帝。
德加四域盛唱三宝。
大同中。
敕直后张泛等。
送扶南献使返国。
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
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
搜选名匠惠益民品。
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
恭膺帝旨。
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
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
乃停两载。
以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
武皇面申顶礼。
于宝云殿竭诚供养。
谛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
更出新文有逾齐日。
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
法为时崩不果宣述。
乃步入东土。
又往富春令陆元哲。
创奉问津将事传译。
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适得五卷。
而国难未静。
侧附通传。
至天保三年。
为侯景请。
还在台供养。
于斯时也。
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
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
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三年二月。
还返豫章。
又往新吴始兴。
后隋萧太保。
度岭至于南康。
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
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
还返豫章。
又止临川晋安诸郡。
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
更观机壤。
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
道俗虔请结誓留之。
不免物议遂停南越。
便与前梁旧齿。
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
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
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并建业标领。
钦闻新教。
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
谛欣其来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首尾两载覆疏宗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
又汎小舶至梁安郡。
更装大舶欲返西国。
学徒追逐相续留连。
太守王方奢。
述众元情重申邀请。
谛又且修人事。
权止海隅。
伺旅束装未思安堵。
至三年九月。
发自梁安汎舶西引。
业风赋命飘还广州。
十二月中上南海岸。
刺史欧阳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请翻新文。
谛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
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后穆公薨没。
世子纥重为檀越。
开传经论。
时又许焉。
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
尝居别所四绝水洲。
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
谛乃铺舒坐具。
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
浮波达岸。
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
依常敷置。
有时或以荷叶。
拓水乘之而度。
如斯神异其例甚众。
至光太二年六月。
谛厌世浮杂情弊形骸。
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
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
时智恺正讲俱舍。
闻告驰往。
道俗奔赴相继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
躬自稽颡致留三日。
方纡本情。
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
时宗恺诸僧。
欲延还建业。
会杨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
多明无尘唯识。
言乖治术有蔽国风。
不隶诸华可流荒服。
帝然之。
故南海新文有藏陈世。
以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
严正勖示因果。
书传累纸。
其文付弟子智休。
至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
时年七十有一。
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
各赍经论还返匡山。
自谛来东夏。
虽广出众经。
偏宗摄论。
故讨寻教旨者。
通览所译。
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
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
依心胜相。
后疏并是僧宗所陈。
躬对本师重为释旨。
增减或异大义无亏。
宗公别著行状。
广行于世。
且谛之梁时逢丧乱。
感竭运终道津静济。
流离弘化随方卷行。
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
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
故始梁武之末。
至陈宣即位。
凡二十三载。
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微附华饰盛显隋唐。
见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
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
凡有二百四十甲。
若依陈纸翻之。
则列二万馀卷。
今见译讫。
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是知法宝弘博。
定在中天。
识量玼琐。
诚归东夏。
何以明之。
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
用此量情情可知矣。
初谛传度摄论。
宗恺归心。
穷括教源铨题义旨。
游心既久怀敞相承。
谛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
一日气属严冬。
衣服单疏。
忍噤通霄门人侧席。
恺等终夜静立奉侍。
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
恺密以衣被覆之。
谛潜觉知。
便曳之于地。
其节俭知足如此。
恺如先奉侍。
逾久逾亲。
谛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
恺问其故。
答曰。
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
但恨弘法非时。
有阻来意耳。
恺闻之如噎。
良久声泪俱发。
跪而启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
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谛以手指西北曰。
此方有大国。
非近非远。
吾等没后当盛弘之。
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
即验往隔。
今统敷扬有宗。
传者以为神用不同。
妄生异执。
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
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
专学佛经尤精义理。
洞晓音韵兼善方言。
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
以魏元象年中。
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
沙门僧昉笔受。
属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
事流博观。
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
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
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
至太清二年。
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
那因期请乞愿弘通。
嘉其雅操豁然授与。
那得保持用为希遇。
属侯景作乱。
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
至陈天嘉乙酉之岁。
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
沙门智昕笔受陈文
凡六十日。
覆疏陶练勘阅俱了。
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
僧正释惠恭等监掌。
具经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
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
于扬都城内至敬寺。
为陈主译大乘宝云经八卷。
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
少有差耳。
并见隋代三宝录。
熊昙朗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0 【介绍】: 南朝陈豫章南昌人。
世为郡著姓。
有膂力,性狡诈。
侯景之乱,聚众据丰城县为栅。
附梁元帝,为巴山太守。
后以诈绐,使侯瑱、欧阳頠、陈定败溃,收其兵马。
入陈,以抗御王琳有功,授平西将军。
后与周文育攻余孝勘于豫章,昙朗反杀文育以应王琳。
陈文帝命江州刺史周迪等攻王琳,昙朗据新淦顽抗,城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襄阳人。
少亡命在若邪山为盗。
后归临城公大连,为中兵参军。
侯景乱起,不从,几为所害。
景平,王僧辩遇之甚厚。
贞阳侯时,为东扬州刺史,室富于财,昼夜乐声不息。
僧辩为陈霸先所杀,彪起兵围剡令王怀之,陈茜(陈文帝)往救,尽获彪家口。
彪后得与妻、弟还入若邪山中,终为情遣兵围杀。
张彪妻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天水人。
散骑常侍杨皦女。
先为河东裴仁林妻,因乱为彪所纳。
彪被杀,章昭达称陈文帝教迎为家主,杨氏遂请殡彪丧。
事毕,诈称过宅妆饰,以刀割发毁面,誓不更行,文帝许其为尼。
后陈霸先军人求取之,投火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63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国卫。沈峻子。少习父业,治《三礼》、《三传》。梁时,察孝廉,累迁国子助教、五经博士。萧纲(简文帝)在东宫,引为学士,使撮异闻,助撰《长春义记》。侯景乱起,景素闻其名,求之甚急,以自缢拒景,遇救而折左臂。梁末,为国子博士,据父遗稿,制定朝仪。陈文帝天嘉中,官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于东宫讲《孝经》、《论语》。有《经典大义》等。
全陈文·卷十二
文阿、(《通典》作文珂。
)字国卫,吴兴武康人。
梁武帝时,察孝廉,除临川王国侍郎,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选为东宫学士,承圣中除原乡令,监江阴郡。
绍泰初,入为国子博士。
陈受禅,弃官归乡里,寻复为博士。
文帝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仍兼博士。
天嘉四年卒,赠廷尉卿,有《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经典大义》十二卷。
杜棱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72 【介绍】: 南朝陈吴郡钱塘人,字雄盛。
初事梁广州刺史萧映。
映卒,从陈霸先(陈武帝)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
梁敬帝绍泰二年,齐师济江,棱拒守有功,授右卫将军、丹阳尹。
入陈,迁中领军、侍中。
武帝死,棱独典禁兵,秘不发丧,奉迎陈文帝,封永城县侯。
宣帝立,累迁右光禄大夫。
历事三帝,并见恩宠。
晚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