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宗羡

共 2 首
兵部左侍郎李公养久氏。既志其伯父郡守公之圹矣。录其志谓钦曰。子知吾伯父。其贲于墓道者。子勉图之。噫。钦少游南洞。得契于郡守公。仍辱侍郎公之知。盖所谓得交于父子间者也。其敢辞诸。郡守公恒言吾早孤。有一弟。才与行。为士流冠冕。不幸夭殁。吾何恃而为生。钦每闻而怆然。而服其孝悌之钟于天也。一弟即公之先府君也。侍郎公弱冠决科。驰骛中外。方大用于时。以不及事其先府君者。移孝于郡守公。若郡守公。其亦食孝悌之报者非耶。按状公讳大遂。字汝成。鸡林大姓。鼻祖谒平。翊罗祖创业策勋。后有益斋公者讳齐贤。以德业文章。为高丽宗臣。系国安危者迨三十年。卒谥文忠。于公为十代祖。入本朝有讳尹仁。观察使。传至公麟。官县令。寔公高祖也。曾祖鼋。忠臣朴彭年之外孙也。燕山时以礼曹佐郎。被史祸谪死。至中庙临御。特赠都承旨。以雪其冤。祖渤出后叔父鼍。诸昆季罹家难。皆沦落于外。仍居堤川。考憬胤。赠左承旨。能世其德美。配曰原州李氏。秉节校尉垠之女。嘉靖丁未生公。十五。失所恃。就学于从祖潜。学日进。遂著华间。庚午。登上庠。戊寅。丁内艰。公既丧二亲。无意进取。弃举子业。倘佯枌榆间。若将终身者。甲申。荐授荫职造纸署别坐。历司圃署别坐,尚衣院直长。壬辰。倭贼入寇。公在堤县。聚兵为一邑杆蔽。癸巳。除内资寺直长,水运判官。时大臣白才堪守令者待以不次。膺是选。拜砥平县监。砥乃畿辅小邑。新刳于贼。民得公始稣。翌年夏。遭后母丧。服阕。徵以翊卫司司御。移翊赞,刑,工两曹正郎,锦山郡守。癸卯。解绶归。未几病卒。得年五十有七。窆于堤川东北松广原先茔也。朝廷以公曾有起义御倭之绩。录宣武功臣原从勋。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公容仪端秀。禀质温良。由孝而友。俱尽其则。三年守制。毁必踰礼。奉侍后母。色而无违。达识通方。长于办理。当官处事。举恢刃有馀地。娶漆原尹氏。察访信之女。履行端淑。克内相。能以勤俭持家。和宗族。训子女。敬先祀。俱有法可观。与公同年生。后公三年卒。年六十。追封淑夫人。视公秩也。葬同公原。生三男二女。男长时振。死于兵。次时挺,时授。女长金时言。文科佐郎。次权以稷。时振娶尹勉女。无子。时挺娶尹敬性女。生一男二女。男复先。女幼。金时言有子女幼。侍郎公名时发。养久其字也。钦已叙其状。缀以铭曰。
视履则祥,而用之啬。
敛之而归,而天之忒。
所其遗馀,诒后之禄。
忠宣以前王入宿卫于元。值成宗皇帝崩。与皇侄及右丞相答刺䍐等定策。迎立武宗皇帝。王尝封沈。时称沈王。以太尉留燕邸。遂请传国于忠肃。构万卷堂。以李齐贤充府中。招致名儒元明善, 赵孟頫,姚燧,阎复,虞集等。以考究书史自娱。又尝降香江南。齐贤及权汉功从之。王每遇楼台佳致。寄兴遣怀曰。此间不可无李生也。时忠烈淑昌院主金氏。文衍之妹也。忠烈薨。王自元奔丧。到文衍家。与院主相对移时。人颇疑之。仍蒸焉。监察纠正。禹倬白衣持斧。上书极谏。王有惭色。已而进封为淑妃。
芦沟河上万卷堂,谁其主者沈阳王。
充梁插架皆文章,钿金之带承宠光
思巴议祀言尤当,江南九月时菊芳。
奉使归来文思长,尚论轩羲与虞唐。
姚阎元赵皆专场,风流儒雅莫可量。
民之秉彝在伦常,一丁不识庸何伤。
戴星之路何许忙,坐久胡为看淑昌。
中冓之言不可详,万卷虽多何能臧。
⑴ 帝尝赐王金虎符玉带七宝带碧钿金带等物。
⑵ 时鲜卑僧上言帝师八思巴。制蒙古字。以利国家。乞令天下立祠比孔子。王曰。师制字有功于国。祀之自应古典。何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师。其得通祀。以德不以功。闻者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