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永

相关人物:共 58 位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有融。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刑科给事中,以劾副都御史周铨,一度下狱。事白,累进都给事中。于朝廷举措不当,权幸非分乞求等事,均直言无所顾忌。天顺初出为云南参政,改广东,分守惠、潮二府。又改莅南韶,值两广用兵,以劳卒于官。
维基
刘炜,字有融,浙江慈溪县人。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三十八名举人,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进士,授南京刑科给事中。
当时副都御史周铨因私恨挞打监察御史,诸御史范霖、杨永与尚褫等十人共同弹劾周铨,刘炜亦与同官庐祥等复劾。
周铨下诏狱后仍然攻击众人。
当时王振相来讨厌言官,并悉数尽逮下诏狱。
刘炜、庐祥之后留任,其馀人或戍或谪或死于狱中。
刘炜之后晋升为都给事中。
景泰四年(1453年),负责赈灾山东。
天顺年间,出任云南参政,改广东。
后在平定民变中患病去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朱术桂(1618~1683),字天球,别号一元子。
明太祖九世孙,始授辅国将军,福王晋镇国将军,鲁王封长阳王,至隆武始改封宁靖王。
状貌魁伟,美须眉,擅长文学,书法具有瘦劲风格。
明永历十八年(1664)三月东渡台湾,迁居郑经为他在承天府西定坊兴建的王府「一元子园」。
永历卅七年(1683)六月廿六日施琅攻佔澎湖,朱术桂以出身皇族,义不可辱,遂于府邸悬梁自经,媵妾五人同殉。
  朱术桂传世的诗作仅见两首:其一是阙题作品,仅见郑世耀收录,未见他书记载,姑且录之。
其二是〈绝命词〉,连横评价:「王以天潢之贵,躬逢乱世,避地东都,终至国破家亡,毅然抱大节以陨。
明社虽墟,而王之英灵永存天壤矣」、「〈绝命词〉一章,凄凉悲壮,读之泪下……台人闻之,为叹息曰:『王孙与北地争烈矣!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以下主要以高拱乾《台湾府志》为底本,再参酌其他清代方志及后人研究而来。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62 【介绍】: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不久病卒。
全台诗
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
十五岁补南安县博士弟子员,崇祯十七年(1644)师徐孚远、钱谦益,钱氏为他取名「大木」。
次年唐王在福州赐姓朱,改名成功,俗称国姓爷。
清兵南下时,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翁夫人殉难,郑成功慷慨起义。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册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门的监国鲁王及宁靖王,并且礼遇卢若腾、王忠孝、徐孚远、沈佺期等遗臣。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败荷兰,取得台湾。
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南,年三十九岁。
  彭国栋评其诗:「五言雅近选体,七言直写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相娱能几何,胡不自结束诸语,微伤局促,殆为不永年之徵。
」编者辑录郑成功诗作的主要底本为《延平二王遗集》,目前台湾通用的版本则是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的《民族正气丛书》本,由台北市世界书局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钞本问世。
〖参考杨家骆〈《延平二王遗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遗集》。
〗同时再比对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许丙丁《台南市志稿文教志》、陈汉光《台湾诗录》参校,辑录郑氏在台诗作仅一首。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鸿翔(?
~?
),字幼垣。
祖籍福建龙溪。
父黄星华贡生,道光年间移寓台湾朴仔脚(今嘉义?子)。
四子鸿翔光绪年间举于乡。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肆业后,历任《南声日报》主笔、厦门教育会会长、厦门参议会会员、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参考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圣昭,号蓉洲,榜姓郑。康熙十五年进士。初任福建闽清县,二十三年,调诸罗县。时台湾初设府、县,凡百草创,麒光条议详明,创立规制。所作文章,述郑氏后期事颇备。有《蓉洲诗文稿》。
全台诗
季麒光(?
~?
),字昭圣,号蓉洲,江苏无锡人。
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榜姓郑,一云赵,其后复姓季。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八月再由闽清县移知诸罗县事。
时县治初设,人未向学;季氏至,首课儒童,拔尤者而礼之,亲为辨难。
士被其容光者,如坐春风。
在任踰年,以文献未修,久而荒落,乃撰志稿,总其山川、风物、户口、土田、阨塞,未及终篇,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忧去,高拱乾因其稿而编修《台湾县志》。
诸罗县志》:「季文才富艳,首创郡志稿,以发全台之聋聩,奖掖士类。
言者方于常观察之风,伟矣!
」曾经加入沈光文「东吟社」,偕之唱和。
  季麒光著有《台湾郡志稿》六卷、《蓉洲文稿》四卷、《蓉洲诗稿》七卷、《台湾杂记》、《山川考略》、《海外集》、《华阳怀古》、《三国史论》各一卷。
诸罗县志》评其作:「博涉群书,为诗文清丽整赡。
」〖参考周钟瑄《诸罗县志》〈秩官〉,台银本。
〗 彭国栋评〈天妃宫〉:「诗虽不甚工,亦足备海东掌故也。
」季氏诗笔甚健,其文恣肆,记闽中事甚备,尤详于台湾。
以下自高拱乾《台湾府志》、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王礼《台湾县志》、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季氏诗作四首。
杨永智撰)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季骐光,字圣昭,号蓉洲,无锡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诸罗知县。有《蓉洲诗稿》。
维基
季麒光,字昭圣,号蓉洲,江南无锡县人,清朝官员。顺治十七年(1660年)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进士,榜姓郑,一说姓赵,其后复姓季。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闽清县迁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于该年十一月初八(12月13日)到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丁忧去职。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友泉(?
~?
),字筱庵、少庵,自宅题名:云山晓翠楼。
台北市人,日治时期在台北市永乐町三丁目廿四号开设「李保生药行」〖参考(1)林钦赐《瀛洲诗集》,台北:光明社,1933。
(2)黄洪炎《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
编者自《友竹行窝遗稿》、《瀛洲诗集》、《瀛海诗集》收录诗作计七首。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1681 【介绍】: 清福建南安人,一名锦,字玄之,小字锦舍。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子。康熙元年嗣郡王位,以陈永华为辅佐,冯锡范为侍卫,经营台湾,发展经济,屡拒清朝招抚。十三年耿精忠反清,乃乘机率师入福建,克泉、漳、潮、惠、汀诸州。十九年败回台湾,次年病死。
全台诗
郑经(1642~1681),讳锦,字式天,号贤之,又号元之,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永历十六年 (1662)继任为反清复明的新领导者,大幅改变郑成功时代的政制与旧臣。
原先仍驻守在思明(今厦门),因为屡屡遇挫,遂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率众东渡。
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大小政事皆委于陈永华处理。
1666年依陈永华之请,在承天府筹建圣庙(今台南孔庙),普设学校,文物之盛,极于一时。
清廷曾多次派使者来劝降,都遭郑经拒绝。
永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1674)郑经联合三藩反攻,跨海之初,屡获胜绩,后来遭清军逐一击退,闽粤八郡乃至思明、金门两岛都失守,于是在永历三十四年(康熙十九年‧1680)撤返东宁。
从此,心灰意冷,不理朝事,在洲仔尾造园庭(今开元寺),饮酒赋诗,围棋射猎,纵情为长夜之欢,政事悉委交其子郑克臧。
永历三十五年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二十八日病逝于承天府。
  郑经颇擅长于诗,近人彭国栋评云:「语有思致,非仅存六朝形骸者。
闻其嗣位后,颇事吟咏,而集中所收仅如此,知其遗落尚多也。
」过去谈郑经诗多以「玄览堂丛书」《延平二王遗集》中署名为「元之」的十二首诗为主。
朱鸿林于1994年发表〈郑经的诗集和诗歌〉〖编者按:此文刊在《明史研究》第四集,黄山书社,1994年。
〗介绍了新发现的原始资料《东壁楼集》,并据序文内容及所盖的篆印證明此乃郑经于永历二十八年西征初捷时在泉州的首刻本。
此刻本原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今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均有影本。
以下先呈现泉州刻本之《东壁楼集》诗作四百馀首,而后呈现《延平二王集》所收郑经在台诗作。
(施懿琳、杨永智合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7 【介绍】: 清广东海康人,字文焕,号眉山。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历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深研宋儒理学著作。卒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陈瑸,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士,由知县官至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谥清端。有诗集。
全台诗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县人。
清康熙卅三年(1694)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四十一年(1702)调知台湾县事,清操绝俗,慈惠利民。
公暇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
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
闻读书纺绩声,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
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
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
旱则日食脱粟饭以自励。
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亲土石,士民莫不争先趋役。
四十二年(1703)出为四川提学道。
四十九年(1710)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七月奉特旨调任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
民闻其再至,扶老携幼,欢呼载道。
陈瑸以廉静,两岁科试士,矢公矢慎,养育人材,士风丕振。
时,台湾有官庄之制,召民开垦,以其所入,为文武养廉之用。
陈瑸以其有弊,奏请废止,悉入于官。
始建万寿宫,中殿奉龙亭,以便文武朝贺。
五十年(1711)谕令各县设立义学,招集生徒,延师诲课。
隔年夏天集刻《台厦试牍》,爰梓其尤雅者若干篇示诸生,题曰:《海外人文》。
五十一年(1712)捐俸重修台湾府儒学明伦堂,兴建朱子祠及文昌阁。
设立十六斋以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
凡诸创造,亲董其事,终日不倦。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1714)超擢偏沅巡抚,旋入觐,清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是年十二月调福建巡抚。
五十五年(1716)冬兼摄闽浙总督。
五十六年(1717)奉命巡海至台,北及上淡水,往复一千四百馀里,自持糒糗,携小帐房以随,露宿风餐,不入邸舍,不受馈献。
五十七年(1718)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于官,年六十三岁。
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著有《陈清端公文集》。
  陈瑸孙子良、子恭等辑其遗诗三百馀首,附于《陈清端公文集》之后,文详而诗略,同里丁瑶泉续搜遗诗达六百馀首,多至十卷,又编次《年谱》,并付剞劂。
编者所据版本主要援引自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六年(1826)木刻本,丁宗洛编辑《海康陈清端公诗集》〖道光丙戌镌,蒋丹林先生鉴定,板藏泲上东署不负斋。
书前印有徐宗干等人题诗,弁言标明内容系由孙人龙删定,卷首镂「同里后学丁宗洛瑶泉编辑,连州后学张大业立庵参校。
」书末署「同郡后学周烈亚校字,里人后学陈定邵校刊。
」〗,有关台湾诗作见于第七、十卷。
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清端诗集》铅活字本加以编校。
杨永智撰)
维基
陈瑸(1656年7月14日—1718年11月24日),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同进士出身。陈瑸生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登甲戌科进士,候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福建古田县知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转任台湾县知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行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授刑部主事。次年迁本部员外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充会试同考官,即出为四川提督学道。次年任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并重修《台湾府志》,任内废除「官庄」租赁收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为湖南巡抚,次年,福建巡抚开缺,康熙帝曰:「陈瑸操守清廉,是一正人,但无甚才能,江南地方烦剧紧要,非伊所能。福建地方伊尚熟悉,著调福建巡抚,令速赴任。」,遂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调任福建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同年十月初三日,卒于福建巡抚官署,享寿六十三岁。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贤良祠。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恩赐其孙陈子良举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刘良璧(?
~?
),字省斋,湖南衡阳人。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
雍正五年(1727)由连江县转知诸罗县,雍正七年(1729)秩满,雍正九年(1731)调补龙溪县。
有才干,为政勤敏而爱民。
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驻南胜,立义学,政声大著。
权知漳州府事。
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
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台湾道,《湖南通志》云:「良璧状威猛,而清慎强明,能以恩信驭众,在官数载,令行禁止,台人畏而敬之。
」丁艰服阕,乾隆十二年(1747)补兴泉永道。
以老乞归,卒于家,年八十馀岁。
〖参考谢浩〈湘籍「分巡台湾道」刘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献》三卷一期,台北:湖南文献社,1975年。
〗刘氏在台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风土,曾历时八月,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编修《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另著有《台湾风土记》一卷,惜未见刊本传世。
杨永智撰)
维基
刘良璧,字省斋,湖南衡阳人,清朝官员。雍正二年进士,历任连江县知县、诸罗县知县、龙溪县官员、漳州海防同知、台湾知府、代理福建分巡台湾道、分巡台湾道、补兴泉永道。年老致仕,卒于家。刘良璧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雍正五年(1727年)由连江县知县转诸罗县知县,雍正九年(1731年)调龙溪县,乾隆二年(1737年)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暂代理福建分巡台湾道。乾隆五年(1740年)因积极调停处理泉漳械斗颇有功绩,正式任分巡台湾道。乾隆十二年(1747年)补兴泉永道。后以老告归,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何梦篆(1683年—?
年),亦名何篆,字赓墀,一字耕迟,号退夫,清朝康、乾时期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今属江苏南京市)人,祖籍四川省夔州府梁山县(即今重庆市梁平县)。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举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六年(1741年),任广东新安县知县。
乾隆元年(1736年),巡抚杨永彬荐试博学鸿词落选。
加内阁中书衔还任。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与蓝应袭、程延祚共撰《上元县志》。
喜著述。
诗摹昌黎,文则解经者多。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