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阮存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边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人,字伯盛。
张士诚据吴,以礼招致为官,誓死不就。
何从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延安洛川人。
祖父母亡,庐墓侧,素食。
孝养父母尤至。
伯叔祖父母、叔父母,皆无子,比亡,为治葬,祭奠以礼,时人义之。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七
弘祖字彦昌,临川人。
洪武初以明经举,官都税大使。
有《东皋耕叟诗》八卷。
(《青溪暇笔》:太祖高皇帝以至正十五年乙未取安庆及太平、宁国,赵双刀陷池州。
余忠宣公守安庆,使判官莫伦赤市盐浙东;还泊龙湾,时方以兵邀之,莫伦赤自称安窿使者。
太祖闻之,曰: 「馀公元名臣,使当道皆若之,天下岂有乱哉?
」命诸军勿得俘掠,以礼宴劳之,遣还。
且曰:「告馀公,善自为守。
」又曰:「老赵在池州素无仁心,恐汝去不能免也,吾以书与汝,至则以示其左右。
」莫伦赤至池州,果为所扼,以书示之,赵省书曰:「但免汝一死耳,盐货不可得也。
」悉为所掠,而莫伦赤遂得生还。
福按:馀公之守安庆也,赵双刀、陈友谅引群盗四面而攻之,太祖与之接壤,未尝加以一镞,虽曰兵不攻坚,然神谋庙算皆由天纵,非一时英雄所能知也。
其时友谅已僭大号,据有全楚,隐然一国。
而太祖初提一旅之师,渡江而来,若又悉力疲众以攻坚城,不惟顿兵挫锐,然自撤屏翰,身受强敌,则亦安能从容俯仰,砺兵秣马,以观四方之衅,而出万全之计哉?
此其远略何如也。
以是而论,馀公虽为元守,实为我用,岂非天佑国家,故使之然乎!
其后友谅虽下安庆,然兵力亦自是渐衰,而勃兴之朝巳莫之能禦,故陈氏不旋踵而灭也。
临川朱彦昌有吊馀公诗一联云:「十年血战身无援,一旦唇亡齿亦寒。
」下句盖指友谅而云耳。
于此见受天命者,其所云为固自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9 【介绍】: 明山西泽州人。洪武中举人。累官刑部侍郎。建文时为北平布政使,密命伺察燕王事。被掾吏李友直告发。被燕王所捕,不屈死。
甬上耆旧诗·卷六
公字仲明,号楝庄,又曰寓庵。
生有奇质,性刚,自为诸生时,已能自树立。
中进士,出知铅山,为治励心勤力。
时县中有加税田数百亩,岁输至数石,公以为不平,乃身出视田,疏请均诸县中。
方公出,见界上有大树,下蔽二十馀亩,不得耕,公谓芜田可惜,当伐之。
从吏父老俱谏,谓此树神丛,不可犯。
公怒,择日具鼓吹甲而往,手挥巨斧砍之,血随斧出,三日树始断。
其巅有巨巢,堕三妇人绝而苏,自言为风吹至楼上,与三少年俱,不知身在树巢也,驱之还家。
县俗尚巫,有巫厉人能隐形,吏莫敢捕,公遣伺驰至其家,以县印加背上,众箠之,立死。
公乃尽毁诸淫祠,逐巫,移文道路,使享祀以礼
有节妇子为虎噬,具牒控虎。
公即移檄于神,与约五日系虎至。
及期,有二虎伏门外,公挟弓矢出,遥咒虎曰:谁杀吾民,当受死,无罪者免。
其一虎即敛尾去,一虎仍伏。
公抽矢三发,俱贯虎首,遣人舁虎尸归节妇家,一县称为神君。
诸异政甚多,不可尽录。
秩再满,徵为南京监察御史,益励风裁。
时威宁伯王钺挟其武力,与保国公朱永、太监汪直将挑衅北边。
公曰:是为国家害不小。
即抗章论之,复劾守备太监蒋琮鬻放军伍罪。
琮等遂诬公擅作威福,谪通政司经历。
寻以魏国公荐,迁四川按察佥事,进副使。
同事马太监信奸人周慧为能治黄白,将进之朝,公惊曰:是唐之柳泌也。
即捕慧论罪,徙之极边。
公自度终不为世容,乃和归去来辞,力请老,定家于鄞之楝庄,舍壁萧然,出入惟徒步,即糠籺时不给,而杜门著书,雍容自得。
都御史王公璟以赈至,奉公百金。
公再辞不得,乃受下户饥民例一分,以答其意。
郡守周公坤过访,见堂设敝床,叹曰:国有颜子,公之谓矣。
鄞令丁君,铅山人,至即以父礼事公,晨夕候兴居,为具蔬食。
公谢曰:吾诚不给芋栗,奈何以此烦令君。
坚不受。
久之,炊烟屡绝,家人至,不能忍饿。
其夫人乃出一金珥易米。
公问所从来,夫人曰:此令君奉我,无预公事。
公绐取视之,投于河,卒年七十有八。
至含殓不具,郡守令共经纪其丧。
所著有归田集、楝庄集、寓鸣集、经史训戒一百二十卷。
余尝览古为政,若西门豹投巫童,恢治虎罪,得一异,辄传之史册。
今读张公异政录,至不胜书,斯所谓神明之宰矣。
公生平胸怀如冰雪、不可小污、利害祸福、无待解遣、而自不能滞其中。
喜奖励后辈、常以道义相期。
通政余南湖先生本亲炙侍教有年,及公疾革,余先生尚侍侧,更张目视曰:善自爱。
方今人才肯自励者少。
若能扶持一日,是培国家士气一日也。
其立身报国之诚,至死不倦,岂不诚卓荦大丈夫哉。
即百世而下,得闻斯言,犹当感激强自立者也。
徒传公异政抑末矣。
秦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洪武中知南昌县。
礼待儒士,以礼喻民,政清讼简。
盛敬 朝代:明初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5 【介绍】: 明初人,字存礼。
初授行人。
其兄覆舟溺死。
敬陈情奔归,求得兄尸,祭葬以礼
奉嫂抚侄,尽手足情。
后升监察御史,巡按广东、辽东。
以清廉干练称。
王敏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2—1382 【介绍】: 明浙江宁波人,字进德。
为人刚直廉洁。
以贡入太学,分教太原。
时分教各地者多骄横,进德独以礼约束如平时。
拜监察御史。
免归。
再起为刑部司狱,坐微法输作,赦归。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本来禅师。
西竺其号也。
生抚州崇仁裴氏。
七岁出俗十三谒一峰宁公。
付以禅观之法。
尝一定七日。
偶闻人读清净经。
豁然有省。
颂云。
几年外走丧真魂。
今日相逢迥不同。
身伴金毛石狮子。
回头吞却铁昆崙。
似一峰。
峰用本色钳锤。
痛与锥劄。
示以偈曰。
青山叠叠雨濛濛。
狮子金毛拨不通。
我也自知时未至。
十回放箭九回空。
项峰示寂。
师于定中。
与峰相见。
作转语数十。
打破水碗。
遂出定而垂泪嘘叹。
因往金山。
见慈舟济禅师。
方得决了。
遂嗣焉。
舟以深居岩穴。
为嘱师奉以周旋越后。
宁藩。
闻师道迈。
以礼三请。
师不赴。
且欲深隐。
宁藩恐竟失师。
因进书问道要。
师拈方便语示之。
藩信受。
奉八字师号。
以尊显之。
从兹道誉遍寰区矣。
乃走盱江黎川。
隐寿昌禅院。
学者踵集。
复入闽之杉关。
趋赴有加。
盖以雷声虽远。
闻者自震。
虽欲痛晦埋踪。
不可得也。
众至无所容。
主事措置土木。
工甫毕。
师焚香趺坐。
索笔书偈云。
这个老乞儿。
教化何时了。
颠颠倒倒任随流。
是圣是凡人不晓。
咄来来来去去去。
海湛空澄。
风清月皎。
掷笔泊然就逝。
阅世六十八。
僧腊五十五。
时永乐壬寅十月八日也。
潘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大本。
永乐二年进士。
授楚王府伴读,持身以礼,词确而论正,为同事所敬惮。
居官三十年不迁,而操守不变。
维基
潘中,字大本,浙江钱塘人,明朝官员、进士。永乐二年(1404年),其中进士三甲第八名。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授楚府伴读,因性情鲠直,从官三十年,未有升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1—1440 【介绍】: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荣初名子荣,宇勉仁,建安人。建文庚辰进士,授编修。永乐初,入直内阁,赐今名,历修撰、侍讲、右谕德、右庶子、学士,掌翰林院事,进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进工部尚书。宣德中、进少傅。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敏。有《默庵》、《云山小稿》、《静轩》、《退思》等集。 (《四库总目》:荣当明全盛之时,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荣。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与杨土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矣。 《殿阁词林记》:永乐八年,成祖北徵至野狐岭,召学士胡广等赋《平胡》诗。杨荣曰:「圣主尊居四海安,天教戎虏自相残。」上甚嘉之。未几,谍知本雅失里与其下阿鲁台仇杀,东西奔遁,乃召荣谕曰:「此贼果自残灭,汝前日之诗,安知不为谶乎?」荣下马叩谢。上喜,命赐羊酒。 《翰林记》:永乐八年,上亲征,次清水源,水皆苦咸,不可饮,人马俱渴,改营西北二三里许,忽有泉涌出,清彻可爱,命杨荣与胡广往观,遣中官以银瓶汲取,上亲尝之,味甚甘美,赐荣等饮讫,士马争趋之,皆给足。命曰「神应泉」。又明日,应制撰《神应泉诗铭》,上嘉之,各赐上尊。宣德二年三月驺虞见,荣献颂,上褒赏之。三年扈从北征,凯旋,进《平胡》诗凡十篇,各立题命意。上览之喜,屡沐白金钞币之赐。 《闽小纪》:闽有贫生客京师,饥寒滨死,颇善丹青,不能售一钱,因以两幅献杨文敏公荣。公题其上而还之。诗云:「谁家老屋枕溪滨?十里青山半是云。此处更无尘迹到,只应啼鸟隔花闻。」明日张此画于市,价遂涌起。 田按:西杨铭东杨墓云:「北裔西垂,从狩万里。职典著文,亦兼知武。羌虏胸臆,帅垣弱强。重瞳屡顾,敷奏惟明。」参机务者,不熟塞垣形势,何以禦侮?后来惟张江陵庶足当此。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
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谥文敏。
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
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荣遂得赏识。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
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
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
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
”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
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
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
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
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
”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
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
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
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
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处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
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
不久,杨荣晋右庶子,仍兼任原职。
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
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
甘肃总兵官何福称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
之后赶往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
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随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
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命中官护行。
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福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
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
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
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
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
”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
次年,杨荣与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
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
朱棣命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
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
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
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
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掌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
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
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
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
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
”朱棣遂打消此法。
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
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
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
朱棣遂同意。
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
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
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
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
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
此外杨荣与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
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
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
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
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
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
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
”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
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
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
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
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
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
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
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
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
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
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
”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
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
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
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
两年后,晋升杨荣为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
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
自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
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
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
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
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
请许其方便。
”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
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