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映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4 【介绍】: 南朝齐僧。河西金城人。出家于凉州,初名慧智,师事禅师玄高,改前名。洞晓经律,深入禅要,传讲《华严经》自畅始。又能绘画,曾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禁佛教,坑杀沙门,畅脱走南下,避难扬州。宋文帝深加敬重,请为太子师,畅固让。刘宋末,游成都,止大石寺,入齐后山,结草为庵。入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遣使征迎,辞不获免,带病至京,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河西金城人也。少时羌酋尽歼其家。见畅戒勿杀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器也。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会羌灭佛法。害诸沙门。畅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使追骑无所见。急则以葱塞鼻通气。投身水中。自平城代郡上谷。踰太行。渡孟津。而至扬州。善经律。博观子史百氏之言。初华严文义浩博。畅首为疏释之。以三论为学者所宗。文帝请为太子师。不可。久之。辞游西蜀。至大石寺。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名曰齐兴。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或以天时人事。万里符合。作齐山赞。叙其事。寄成都傅琰者。琰闻诸州郡。岁时存问。畅能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豫章王凝镇荆州。迎至城。文惠太子又遣使。迎归建邺灵根寺。没年六十九。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
神僧传·卷第三
释玄畅。姓赵氏。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师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适成都止大石寺。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其后惠太子遣使徵迎。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玄畅。
姓赵。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畅。
虏帅见畅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本名慧智。
后遇玄高事为弟子。
高每奇之。
事必共议。
因改名玄畅。
以表付嘱之旨。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唯畅得走。
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岱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沙。
沙起天闇。
人马不能得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
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坟典子氏多所该涉。
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
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
终古以来未有宣释。
畅乃竭思。
研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
畅其始也。
又善于三论。
为学者之宗。
宋文帝深加叹重。
请为太子师。
再三固让。
弟子谓之曰。
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
今帝主虚己相延。
皇储蓄礼思敬。
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
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
畅曰。
此可与智者说。
难与俗人言也。
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
迁憩荆州止长沙寺。
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
畅刊正文字辞旨婉切。
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
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西适成都。
初止大石寺。
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
天时人事万里悬合。
时傅琰西镇成都。
钦畅风轨待以师敬。
畅立寺之后。
乃致书于琰曰。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
疹积厌毒人諠。
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
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
逶迤长亘连叠。
岭关四涧亘列五峰。
抱郭怀邑回望三方。
负峦背岳远瞩九流。
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
前冬至此访承尔日。
正是陛下龙飞之辰。
盖闻道配太极者。
嘉瑞自显。
德同二仪者。
神应必彰。
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
灵石表大晋之徵。
伏谓兹山之符验。
岂非齐帝之灵应耶。
檀越奉国情深。
至使运属时徵不能忘心。
岂能遗事。
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
赞曰。
峨峨齐山。
诞自幽冥。
潜瑞几昔帝号仍明。
岑载圣宇。
兆祚休名。
峦根云坦。
峰岳霞平。
规岩拟刹。
度岭缔经。
创工之日龙飞紫庭。
道侔二仪。
四海均清。
终天之祚。
岳德表灵。
琰即具以表闻。
敕蠲百户以充俸给。
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徵请。
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
值已东赴遂不相及。
至齐武升位。
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
文惠太子又遣徵迎。
既敕令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泛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患至京。
倾众阻望。
止住灵根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即窆于钟阜独龙山前。
临川献王立碑。
汝南周颙制文。
释昙准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弘姓。
魏郡汤阴人。
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
善涅槃法华。
住昌乐王寺。
既承齐之竟陵王讲说。
遂南渡。
止湘宫寺。
随席谈论。
不惮涂沮。
次公叹曰。
此北道人。
非徒其容止言笑可观。
至于烈亮恢廓。
扬搉理妙。
殊有标致。
临川王映
长沙王晃。
尤加钦礼。
庐江何默。
彭城刘绘。
造房接足。
请诰戒。
北面而成业者。
二百馀人。
天监十四年终。
寿七十七 寺复有智深比丘。
亦魏人也。
博综经论。
天子王侯。
莫不宾礼。
性好直言。
无所推屑。
每语及北方僭叛事。
辄愠见于色。
由是自致废弃。
不甚显。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昙准。
姓弘。
魏郡汤阴人。
住昌乐王寺。
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
钻研之勤众皆弗及。
处静味道。
无风尘之志。
善涅槃法华。
闻诸伊洛。
闲居游思不交世务。
承齐竟陵王广延胜道盛兴讲说。
遂南度止湘宫寺。
处处采听随席谈论。
虽逢涂阻未曾告劳。
次公叹曰。
此北道人。
非直美容止善言笑。
烈亮恢廓雅有器度。
至于言论深有情致。
齐临川王萧映
长沙王萧晃。
厚相钦礼。
庐江何点彭城刘缯。
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诰。
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馀人。
以天监十四年卒。
春秋七十有七。
时寺复有智深比丘。
聪慧博识经论有功。
天子王侯多所宾接。
性好直言无所推屑。
每商略捡洗物不有平。
由是坎壈弘宣阻少。
刘祥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东莞莒人,字显徵。少好文学,性刚疏,轻言肆行,不避高下。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祥从侧过,曰:“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渊曰:“寒士不逊。”祥曰:“不能杀袁、刘,安得免寒士?”齐高帝建元中为正员郎。武帝永明初,撰《宋书》,讥斥禅代。又著《连珠》十五首寄怀。乃免官徙广州。不得意,终日纵酒。卒年三十九。
全齐文·卷十八
祥字显征,东莞莒人,宋吴郡太守式之孙。
仕宋为巴陵王征西参军,历骠骑、中军二府,高帝太尉东阁祭酒、骠骑主簿。
齐受禅,为冠军征虏功曹,除正员郎,永明初迁长沙王镇军、咨议参军,历鄱阳王征虏、豫章王大司马咨议、临川王骠骑从事中郎,以连珠忤旨徙广州,卒。
有集十卷。
朱广之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郡钱塘人,字处深。
齐武帝永明中,为临川王萧映常侍。
讲《老》、《庄》。
善清言。
时同郡顾欢著《三名论》。
广之与之辩论,才理精诣。
全宋文·卷五十七
广之字处深,吴郡钱塘人,为临川王常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23 【介绍】: 北魏谯郡人,字青龙。
幼坐事受宫刑,补小黄门,转中黄门。
孝文帝时,与茹皓使徐兖,采召民女,累迁太府卿。
胡太后临朝,除崇训太仆,封长乐县公。
腾手不解书,只能署名,而奸谋有余。
尝恃胡太后宠,多所干托。
恨清河王怿,遂与领军元叉害怿,又废胡太后,闭于宣光殿。
腾、叉里外擅权,四年之中,生杀决于其手。
官至司空公。
胡太后反政,追夺爵位,并发其冢。
全后魏文·卷五十五
腾字青龙,平原人,居南兖州之谯郡。
孝文世,坐事受刑,补小黄门。
转中黄门。
太和末,进冗从仆射,宣武时历中给事,迁中尹、中常侍,加龙骧将军,拜大长秋卿、金紫光禄大夫,进太府卿。
孝明即位,封开国子。
灵太后临朝,除崇训太仆,加中侍中,改封长乐县公,迁卫将军、仪同三司,寻与元叉幽太后于宣光殿,进司空。
正光四年卒,年六十。
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大尉、冀州刺史。
太后反政,夺爵发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21或465—522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僧孺。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讽诵。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工文辞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令。入梁,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视事二岁,声绩有闻。诏征中书侍郎,领著作。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藏书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全梁文·卷五十一
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八世孙。
齐永明初为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丹阳郡功曹,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出补晋安郡丞,除侯官令。
建武初,除尚书仪曹郎,迁治书侍御史,出为唐令。
梁受禅,除后军临川王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出为南海太守,徵拜中书郎,领著作,迁尚书左丞,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迁少府卿,出监吴郡,还除尚书吏部郎,出为仁威南康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遇谤,逮诣南司,免,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迁镇右始兴王中记室、北中郎、南康王咨议参军,入直西省,普通三年卒,有《总集》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百家谱》三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两台弹事》五卷,集三十卷。
释法献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徐氏。
西海延水人也。
少随其舅至梁州。
因去家为沙门。
研究经律。
有闻于时。
止钟山定林寺。
闻猛公西游。
愿慕效之。
即自巴蜀出河南。
经芮芮国。
到于阗。
欲度葱岭。
会栈道绝。
不可往。
乃还。
获佛牙一枝。
舍利十五粒。
观世音灭罪神咒。
提婆达多品文。
至龟兹又得金槌鍱像。
献负像佛牙舍利至京师。
谨事之。
凡二十五年。
人无知者。
文宣太子。
忽梦见之。
诣献所居。
求瞻礼。
乃出以示。
有记云。
本在乌缠国。
自乌缠入芮芮。
自芮芮至汉上。
于是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
沙门慧令智藏皆师事献。
永明中。
诏与长干寺沙门玄畅。
为国僧主。
每对上称名而不坐。
一日中兴寺沙门僧钟。
见上于乾弘殿。
称贫道。
帝讶之。
以问尚书王俭曰。
前辈沙门与帝王语。
何所称。
预正殿。
还得坐否。
俭对曰。
汉魏佛法。
未大兴盛。
传记无载者。
元魏稍盛。
而沙门多称贫道。
且得与坐。
而称贫道至今。
帝曰畅献二公。
道行如此。
犹称名。
况其馀者。
朕以为称名可也。
献以建武末没。
寿七十五。
初定林寺建阁。
以奉佛牙。
普通三年正月。
夜有杖而扣门者数人。
临川王殿下来。
急欲升阁。
收叛奴。
寺司惶怖发钥。
纵其所为。
遂失佛牙。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法献。姓徐。西海延水人。先随舅至梁州乃出家。至元嘉十六年。方下京师止定林上寺。博通经律志业强捍。善能匡拯众许修葺寺宇。先闻猛公西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发踵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既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遂于于阗而反。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身并观世音灭罪咒及调达品。又得龟兹国金锤鍱像。于是而还。其经途危阻见其别记。佛牙本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赍牙还京。五十有五载。密自礼事馀无知者。至文宣感梦。方传道俗。献律行精纯德为物范。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等。并投身接足崇其诫训。献以永明之中。被敕与长干玄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岸。畅本秦州人。亦律禁清白。文惠太子奉为戒师。献后被敕三吴使妙简二众。畅亦东行重申受戒之法。时畅与献二僧皆少习律检不竞当世。与武帝共语。每称名而不坐。后中兴僧钟。于乾和殿见帝。帝问钟如宜。钟答。贫道比苦气。帝嫌之。乃问尚书王俭。先辈沙门与帝王共语。何所称正殿坐不。俭答。汉魏佛法未兴。不见其记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亦预坐。及晋初亦然。中代有庾冰桓玄等。皆欲使沙门尽敬。朝议纷纭事皆休寝。宋之中朝亦颇令致礼。而寻竟不行。自尔迄今多预坐而称贫道。帝曰。畅献二僧道业如此。尚自称名。况复馀者。挹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自尔沙门皆称名于帝王。自畅献始也。畅以建武初亡。春秋七十有五。献以建武末年卒。与畅同窆于钟山之阳。献弟子僧祐为造碑墓侧。丹阳尹吴兴沈约制文。献于西域所得佛牙及像。皆在上定林寺。牙以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随语开阁。主师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至今竟不测所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广陵人。博学多才,善为文。齐武帝永明中举郡孝廉。梁武帝天监初,历官中军临川王参军。出为晋陵令。先是刘茜为晋陵令,爽经途诣之,不相接,爽甚衔之。俄而爽代茜为令,茜迎赠甚厚,爽受馈答书云:“高晋陵自答。”人问故,答云:“彼自馈晋陵,何关爽事。”后坐事被系,作《镬鱼赋》以自况,遇赦免,卒。
全梁文·卷五十四
爽,广陵人。
齐永明中,王俭领丹阳尹,举郡孝廉。
梁初历中军临川王参军,出为晋陵令,坐事系狱,遇赦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萧映子。
历东阳、吴兴二郡太守。
齐东昏侯永元初,为侍中,迁左民尚书。
入梁,为辅国将军、高平太守。
弟子游坐罪,子晋谋反,兄弟并伏诛。
徐嗣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嗣伯。
南朝齐东海人,字叔绍。
徐文伯从弟。
承家业精于医术。
有孝行,善清言,官正员郎,为临川王萧映所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