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回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青州益都董氏也。
生而双瞽又孤。
无以自活。
母哀之。
志不嫁。
才七岁。
使善工教之琵琶。
以图给养。
然姿性俊悟。
而音曲之变。
未旬浃。
皆领其妙。
会乡邑斋讲。
母𢹂以往听。
玉忻然曰。
苟恒得如是。
儿岂忧不作法师哉。
母因悉弃家业。
专务将引。
虽风雨霜雪不问。
玉包略辞指。
抗折诸豪。
有非学力所能造。
母丧。
庐墓五阅寒暑。
士大夫推重之。
天宝中。
文宣皇帝盛弘法席。
玉标称首登座。
谈叙尽谛穷玄不可思议者也。
且闻声即忆。
虽别经年纪。
犹能识其名姓。
徒众百千皆洞究性情。
或有所欲为。
必垂戒勖。
尝令侍者读经云。
东方净莲华佛国庄严世界。
与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不殊。
乃叹以为。
诸佛净土岂限方隅。
人并西奔。
一无东慕。
用此执心。
成回向。
遂发愿往生莲华佛国。
晓夕勤到。
誓不久留。
俄而出诸衣物器用。
遗赠其徒。
各有差等。
众初未之知也。
布萨后因卧疾于邺城北之檀越王氏。
神气音吐如常时。
候问者方倾都邑。
而忽烟云东来。
异香充塞庭宇。
其中出声如赞呗。
清亮可爱。
足渐向冷。
古犹嗫嚅。
念诵不已。
卒后十日香气乃绝。
王氏昆季为制衰经。
如所亲云。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真玉。
姓董氏。
青州益都人。
生而无目。
其母哀其。
及年至七岁。
教弹琵琶。
以为穷乏之计。
而天情俊悟聆察若经。
不盈旬日便洞音曲。
后乡邑大集盛兴斋讲。
母携玉赴会。
一闻欣领曰。
若恒预听终作法师。
不忧匮馁矣。
母闻之欲成斯大业也。
乃弃其家务。
专将赴讲。
无问风雨艰关。
必期相续。
玉包略词旨气摄当锋。
年将壮室振名海岱。
后遭母忧舍法还家。
庐于墓侧。
哀毁过礼茹菜奉斋。
伏块持操三年野宿。
乡党重之。
后服阕附道修整前业。
览卷便讲无所疑滞。
预闻徒侣相次归焉。
齐天保年中文宣皇帝盛弘讲席。
海内髦彦咸聚天平。
于时义学星罗跨轹相架。
玉独标称首登座谈叙。
罔不归宗。
尽谛穷神焕然开发。
耆年前达稽首崇仰。
遂使道俗奔随酌衢樽而不竭矣。
一曾往复者别经十年。
闻声即忆其名义。
斯总持之功莫与尚也。
常徒学士几百千人。
耳对行往了知心性。
诫勖之勤弥隆馀哲。
生来结誓愿终安养。
常令侍者读经。
玉必跪坐合掌而听。
忽闻东方有净莲华佛国庄严世界与彼不殊。
乃深惟曰。
诸佛净土岂限方隅。
人并西奔一无东慕。
用此执心难成回向。
便愿生莲华佛国。
晓夕勤到誓不久留。
身无疹瘵便行后事。
授诸弟子。
衣服几杖麈尾如意。
分部遗诰各有差降。
众初不悟之也。
并共惊之。
玉曰。
愿与运同世非可乐。
汝等助念莲华佛。
令我得至彼岸也。
布萨之后。
便卧疾于邺城北王家。
神气无昧声相如常。
动京大德并就问疾。
午后忽见烟云相糺从东而来。
异香缠绕充塞庭宇。
空中出声有如赞呗之响。
清亮宛然。
当尔之时足渐向冷口犹诵念。
少时而卒。
卒后十日香气乃绝。
大众哀仰如临双树。
玉氏昆季俱制缞绖。
与诸门人收其尸而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