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亨嘉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鹏霄(1846~1904),字世弼,号汉侯,清竹堑苦苓脚庄(今新竹古贤里)人。
同治七年(1868)入淡水厅儒学,光绪八年(1882)取中岁贡。
十四年(1888)钦授五品军功,十七年(1891)补儒学正堂,任台中县学教谕。
日治初,因协助维护地方秩序有功,于明治三十年(1897)受佩绅章。
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里见义正之聘,登庸新竹辨务署参事。
次年,任新竹监狱教诲师。
林氏为「竹梅吟社」成员,著有《苦苓村人诗草》,都百馀首。
闽侯张亨嘉评云:「汉侯之诗,古体如纯钩初出,拂钟无声,切玉如泥;又如铙吹平江,秋空清响。
近体雄浑勇武,气格非凡。
举凡治乱兴衰,得失消长,俱入题裁,文笔精严,深入史奥,犹为人所不及。
」惜今原刊本已散佚 。
以下诗作据蔡汝修《台海击钵吟集》、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前集》、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苏子建《堑城诗荟》等辑录编校。
长萃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长萃,字季超,号允升,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进士出身。
工部尚书吉纶之孙光绪三年,登进士,光绪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著以部属用,后任詹事府少詹事。
光绪十八年,任太仆寺卿。
光绪十九年,任山东乡试正考官。
光绪二十年,任内阁学士、顺天乡试副考官。
光绪二十年,任吏部右侍郎。
光绪二十二年,任仓场侍郎。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拳在北京纵火后,慈禧诏大臣庭议,许景澄、袁昶、张亨嘉主张不可用义和拳,长萃说:「此义民也,臣自通州来,通州无义民,不保矣。
」载漪、载濂支持长萃的说法。
次日庭议,慈禧决定称义和拳为义民,发内帑银十万两。

人物简介

维基
苏舆(1874年—1914年),字嘉端,号厚庵,又号闲斋,晚号更生。
湖南平江县钟洞乡烟舟村(今童市镇)人。
中国近代学者,晚清翰林。
苏舆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光绪十三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得到时为湖南学使候补官张亨嘉的赏识。
光绪十六年游学麓山,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老师见苏舆才华横溢、气宇轩昂,将他介绍给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成为王氏得意门生。
王先谦一见苏舆就说:“此伟器也,吾学有传人矣。
”晚岁学问日进,王先谦倾服之至,曾赠诗有“温故知新是我师”及“天为斯文留绝学”之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选拔贡。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第94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出游日本东京,参观学校,询访日本邮政、电信行政实况,停留数月而归。
同年,纳资为分省补用道,经邮传部尚书陈璧奏请内用,补邮传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时去职。
民国成立后,苏与新政不合,留恋旧朝,心怀悒郁,肺病加剧,次年病逝于原籍。
著作有《翼教丛编》、《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