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保清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王嘉禾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嘉禾(1850年—1920年)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前百凤口村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15名。
同年五月,分部学习。
历官吏部主事、军机章京,晋员外郎、郎中,官至伊兰府知府。
辛亥革命爆发,王嘉禾与乡居官员吕彦枚等,纠结保清势力,成立「乡团」,围攻文登县临时军政分府。
文登再次光复后,王嘉禾入狱。
翌年,与于霖逢同时获释。
民国九年(1920年)在文登病卒。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锡如(1866~1928),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
清澎湖马公人。
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
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
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
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
」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预而停办。
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
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
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
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
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
〖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
〗 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
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
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余美玲撰)
吕彦枚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吕彦枚(?
—1931年),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吕家集人。
光绪十四年(1888年)山东乡试举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三甲进士。
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授度支部主事。
辛亥革命爆发,吕彦枚与乡居官员王嘉禾等,在葛吕集纠结保清势力,奉莱州府知府杨芾手函,成立「团练分局」,围攻文登县临时军政分府。
文登再次光复后,逃亡北京。
未受追究,卒于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