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穆丹
共 3 首
南楼忆旧诗四十首
其一
(辛亥)
清 ·
洪亮吉
七言绝句
夫鸟以高为巢,鱼以深为穴,居鱼鸟之中者,人也。筑基九层,而上为之楼,则与鸟争高矣;浚池十仞,而中为之岛,则与鱼竞深矣。然鸟啁啾而为巢,使无矰缴之患,则终岁犹是也;鱼屏营而为穴,使非芳饵之误,则毕世无易也。人则不然,飞狐落雁之岭,八埏之险也,鸟所不能飞者,人或上之矣;奔霆浴日之区,九州之浸也,鱼所不能历者,人或过之矣。则夫陟险不已,将迷东西,扬帆倏来,杳无津涘。当此者,其亦有故巢之恋,在沼之思乎?南楼者,外王母龚太孺人所居也。余以孤童,幼蒙钟爱,年未毁齿,从母移居,姊越十龄,弟才匝岁。鲁国男子,方惊毁巢;汉阳孤生,未歌穷鸟。由春徂冬,衣无单复之制;以夜继日,瓶无逮晨之粮。茕茕焉,踽踽焉,盖十五年于此焉。若夫雨龙竹马,瓦狗泥车,探春燕于栋头,捉秋虫于径里,冈睹跳而将平,井投砖而欲满,临溪咒鸭,涉渚捞虾,既儿戏之无方,亦童蒙之求我。此一时也。随母梳头之岁,从师识字之辰,乌焉混于一篇,蚯蚓登于半纸。藏书之箧,时匿意钱;衣带之旁,私携面具。同学则谢家阿买,送餐则裴氏小奚,盼日影之不西,怨鸡声之太早。此一时也。至乃岁值元枵,门怜奇窘,仲理则厨难耗鼠,
史云
则釜欲生鱼。井淘麦屑,反避知亲;径拾堕薪,偏逢长者。然而天青入牖,水绿周堂,秋月塞门,春花交砌。何尝不破啼而四顾,拥絮以周游?此一时也。又或苏季上书,全家尽返;桓姬索米,半舫爰来。(谓曙斋舅氏及适杨氏从母。)中外则双丁二到,不乏奇童;弟兄则羯末封胡,并饶道蕴。虚堂论史,鹊亦垂头;侧经敲诗,虫来啮踵。篙师南巷,雅乞书符;蚕妾北头,偏多问字。此亦一时也。授徒北馆,作赘东堂,卜商色养之时,贾谊秀才之日。会稽僚婿,动色而见严生;阳元尊章,改颜而亲剧子。邻有束绹之馈,室无戛釜之声,辟竹径而待宾,借柏堂而宴客。此又一时也。《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又况螟蛉果裸之场,与松柏茑萝之所乎?此则明明如月,难忘在闼之辰;悠悠我思,无踰树杞之里。遗闻传于厮养,琐事得于邻童。畦栽赤苋,则湔上之苍头;穴识金镮,则羊家之故媪。失簪楚国,堕履徐方,燕知春社之人,犬识衰门之客。延陵之剑,无封树之堪悬;班惠之书,有篇题之可认。能无堕伤心之泪,镌思旧之铭乎?又况腊头社尾,上巳元宵,饼值春辰,糕名令节,杨柳半桥之月,芙蓉北市之灯。水增一尺,则已啮闾门,树密三重,则隐开楼扇。烛龙之首,与鸱尾竞高;彩鹢之竿,与神灯并出。贩脂鬻粥,击钵吹箫,莫不纷至沓来,风驰雨骤。此又晏婴之宅,因近市而居奇;虞氏之楼,以临街而角胜。标孝侯之风土,记荆楚之岁时,差可连类而书,削笺以奏者哉?诗四十篇,稿成以寄巡检二兄、上舍三兄、文学四弟,凡为此者,亦所云寄鱼鸟之思,今昔之感也。
沿溪楼阁枕南头,溪水迢迢自北流。
怪底近来乡梦好,一旬多半杏花楼。
三月二十四日长寿寺半帆亭燕集己酉秋赋门人即书曾宾谷都转长寿寺脩禊图后
(门人到者何梅士仁山、沈少韩
史云
、游蓉裳显廷、许晋笙应騋、潘寅初斯湛、罗峄农家劭、何醉六述经、黄梦榆懋熺、熊犀园次夔、丁荔裳熊、黎次皋伯赓、金伯惠铭吉、麦瀛士如湰、温凤楼世京、李弼臣廷翰、颜桐生培豫、黄宾门国光、陈伯襄作猷、李毅伯联芳、欧阳双南锴、林缵南式藩、卢□□裴、桂晓崧文煊、邓蔚山抡斌之子实甫承恂,凡二十四人。)
(癸亥)
清 ·
何绍基
昔读赏雨茅屋诗,琼琚玉佩多丰姿。
虹桥脩禊成往事,偶然清兴托禅池。
慈航半帆岸可渡,水仙一曲神为移
(见脩禊图记。)
。
先生于此有遐寄,彼十人者何由窥。
胜游一瞬逾七载,粤秀山堂开学海。
红棉绿榕入图画,魁儒钜生得模楷。
既甄群彦究朴学,复萃陈编刻经解。
巍然一代阮仪徵,气压曾南城十倍。
小子研文亦治经,仰视两公如爝萤。
持衡手握家传鉴
(先公丁卯典粤东试。)
,照海珠明天上星。
当时二万七千卷,经策纷纶蒐采遍
(余于三场无卷不阅。)
。
渊源许郑富诹稽,才笔京都见研鍊。
十五年嗟时事多,廿四人深知己恋。
袖海楼头庆盍簪,小浮山畔仍开宴。
梵宫幽院且相羊,前辈风流未渺茫。
君不见,猎碣谶碑森两壁,劳公新构补经堂
⑴
。
⑴ 寺旁新建补经堂,劳辛皆制府集诸生补刊《皇清经解》于此。又摹刻《石鼓文》及《神谶碑》嵌置两壁。
访明桐梓令洪公
(维翰)
典史黄公
(启鸣)
殉难稿葬处
(庚申)
清 ·
郑珍
印在颈下银在喉,凛凛毅魄据虎头。
当时闻有来桐记,今日难寻土一抔。
白鹤寺前临大路,父老相传双稿处。
披榛拨棘但荒苔,日落乌啼皂角树
(二公死天启二年奢崇明之难。附见《明史·忠义·张振德传》。考邱仲呾《桐梓志》,称洪公以万历四十七年任,则
史云
「遵义知县,并以黄为遵义典史」误也。今葬处相传止以大皂角树为识,或云二公后并归葬,或云惟黄公归。)
。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