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庄大中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亭冠南荒数十城,凭高眼孔小沧溟。
遑知垂领二毛白,第见中原一发青。
帝皞春机常泼泼,羲和日驭亦亭亭。
天家一视元无间,合写新图入画屏清庄大中修乾隆十一年《阳江县志》卷七《艺文志·诗》)
归自嘉陵。见秋色方好。欲携乐甫。往赏金刚。仍约训长金希天学徒李得华等若干人。束装将发。乐甫有故西归。余念独往殊无味。而不但枫叶常所愿见。舍此时则官事无暇。将难抽身。遂使李金诸人。先往以待于长安寺。以九月初五日。舍弃驺从。匹马早发。午憩塔巨里。夕投禹鼎新家宿。鼎新设小酌以待。仍许同往。翌早发行。时适雨作。自夜霏霏。向晚愈甚。余被蓑而行。朝过通沟县。午憩断发岭底。仍冒雨踰岭。记乙丑四月。与伯祥,鲁望两兄共来。彼时亦以雨中。云雾蔽山。到岭上。不得望见枫岳矣。今又如之。极令人怅然如失也。初更始到长安寺。则金李诸君。未及来。似以阻雨留滞于路傍也。寺僧辈待之甚款。盖多旧识矣。余问枫叶早晚。或云方好。或云稍晚。其言不一。初七日。早起开窗。则盖自地藏观音诸峰以下。红叶正烂熳可赏。余扶杖出坐山映楼。楼盖新创未完。而临水面山。颇开爽可喜。行中。偶有吹箫者。使吹一曲。则声甚寥亮。亦可听也。余与鼎新及诸僧。散坐楼上。各饮酒一杯。仍促食朝饭。欲转往正阳。则风雨自晓大作。至午不止。遂入坐法堂少憩。余观雨势。恐不易开霁。不得已被蓑肩舆而发。过鸣渊。路甚危。徒步作行。入坐表训法堂。自长安至此。所经历水石。盖亦前所已见者。古人所谓山若增其秀。水若增其清。石若增其白者。似为今日准备矣。高城倅李迪吉甫子与婿。自外山入来已三日。阻雨留此。闻余至。来见。婿即赵叔平子也。尤可喜。丰悦自正阳下来迎我。余见李赵两君行中。有笛童名应龙者。请借今夜。则许之。午饭讫。与丰悦。偕上正阳。先就歇惺楼。略坐周览。然后入明镜堂。歇定。向夕。风雨尤甚。氛霞四塞。永郎岾以下诸峰。自腰以上。则或隐或见。不能尽见其全体。而腰以下。则木脱石出。枫叶犹未衰。四面红影相映。间以苍桧黄叶。玲珑恍惚。殆不可名状。山之得名枫岳。信不虚矣。昔年。尝一到此。而正当四月之望。虽树阴交翠。风日和畅。然其石面呈露。红叶烂熳。则今日所见。殆不翅数格高矣。先王考尝三入玆山。而二皆四月。一乃八月。其八月之记曰。始觉前二游之不为游而游。于是乎始今验之。真是如此矣。夜与丰悦。悬灯对坐。至更深不寐。口占二绝。示丰悦
玉屏红树画图间,人世何曾有此山。
风雨独寻孤寺宿,白云多处老僧闲。
苍山独存松柏叶,天公降康下飞雪。
小雪大雪齐应令,节届大寒霏未绝。
野水频添涧壑腻,空林累积槎枒折。
休岩狐兔队欲僵,入地蝗蝻种俱灭。
中丞关心在民瘼,吐辞健笔鲸堪掣。
默会元穹契真宰,匪矜云锦轻残缬。
吟成剧喜兆有年,又见中庭漾骚屑。
浃旬渐成邱阜形,坚凝讵比风花瞥。
粗才属和准聚星,湔铲陈言恐剿说。
呈之哲匠愧小巫,翘望洪垆铸顽铁。
燕拂帘前柳,人移镜里天。
水痕高到槛,雨气散如烟。
衫扇清残暑,笙歌贮别船。
双鬟谁氏女,一曲想夫怜(邻船有歌者。)
那信炎歊日,翻成梦雨天。
青溪祠畔树,桃叶渡头烟。
漫奏怀人笛,频回运酒船。
乡音团不易,泥饮亦堪怜。